一种排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71973发布日期:2019-11-29 18:35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气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阀。



背景技术:

塑料熔化后需要通过输送管道送到挤塑机,将其加工成型,熔化后的塑料称为熔体,熔体输送过程中,需要对输送管道进行加热,以保持熔体的温度,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是在输送管道上再套设一层外管,外管与输送管道形成空腔,再将两端封闭形成导热油腔,导热油腔中流通导热油,外部设置油泵使之循环,并设置加热装置对导热油进行加热,使之保持一定的温度。在导热油循环的过程中,中间会掺杂空气,空气不断聚集会在导热油中形成气泡,气泡在导热油腔中停留会影响导热油的循环,使输送管道局部温度降低,影响熔体的正常输送,因此需要安装排气阀用于导热油腔的排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导热油腔排气的排气阀。

为到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体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阀腔,第一阀腔内安装有阀杆,阀杆的上端伸出第一阀腔外,第一阀腔包括上部孔段、下部孔段,上部孔段的直径小于下部孔段的直径,上部孔段与下部孔段之间设有台阶面,阀杆上上下间隔设置有膨大的第一柱体、第二柱体,下部孔段的下部设有进气槽,进气槽的下端贯通第一阀体的下端面,第一阀体上设有连通下部孔段的第一出气孔,第一出气孔高于进气槽的上端,阀杆可在第一阀体内上下活动并具有上下两个工作位置,当阀杆位于上部工作位置时第一柱体高于第一出气孔且第二柱体位于下部孔段设有进气槽的部位,当阀杆位于下部工作位置时第一柱体可将第一出气孔封堵且第二柱体位于下部孔段设有进气槽的部位,阀杆上套装有弹簧,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顶靠在台阶面及第一柱体的顶面,阀杆的伸出第一阀腔外的部分设有外螺纹并螺装有锁紧螺母。该排气阀的使用方式如下:导热油腔连通向上延伸的排气管,第一阀体的下端与排气管的上端相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螺纹连接等等,由此将排气阀安装在排气管上,需要排气时,将锁紧螺母旋紧,阀杆上升至上部工作位置,第一柱体高于第一出气孔,气体可通过进气槽进入下部孔段,再通过第一出气孔向外排出。排气结束后,将锁紧螺母旋松,阀杆受到弹簧的作用下降至下部工作位置,第一柱体将第一出气孔封堵,可防止导热油通过第一出气孔向外流出,当导热油腔内气体压力过大可将阀杆顶起,实现自行排气,起到安全阀的作用。

所述第一阀体上设有连通下部孔段的第二出气孔,第二出气孔位于第一出气孔的下方,当阀杆位于上部工作位置时第二柱体位于第二出气孔的上方,当阀杆位于下部工作位置时第二柱体可将第二出气孔封堵;该排气阀还包括第二阀体,第二阀体内设有第二阀腔,第二阀体的侧部设有上下间隔的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二阀体的顶部设有连通第二阀腔的排气孔,第一进气孔透过排气孔的孔壁与排气孔连通,第一出气孔与第一进气孔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第二出气孔与第二进气孔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管,第二阀腔内安装有可上下活动的并且能在导热油中上浮的浮动块,浮动块的顶端连接有插柱,插柱的上端插入到排气孔中,当浮动块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时插柱位于第一进气孔的下方,浮动块上浮后插柱可将第一进气孔封堵。采用上述结构后,当排气阀处于排气状态时,阀杆位于上部工作位置,若下部孔段没有导热油进入排气阀可正常排气,若下部孔段内有导热油进入,导热油可通过第二出气孔、第二进气孔进入第二阀腔,最终使浮动块上浮,插柱上升而将第一进气孔封堵,由此可阻止导热油进入排气孔,起到防止导热油泄漏的作用;若下部孔段内没有导热油进入,浮动块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插柱下降而使气体可以通过第一出气孔、第一连接管、第一进气孔、排气孔排出。由此可见,通过上述改进后使得排气阀在排气的时候可防止导热油泄漏。

所述第二阀体的底部设有连通第二阀腔的浮动块安装入口,浮动块安装入口设有密封螺纹并螺装有堵盖。采用上述结构后使得浮动块可通过浮动块安装入口进出,便于浮动块的安装。

所述第一阀体为柱体结构,第一阀体的上部设有外螺纹并螺装有上端盖,上端盖上设有通孔,阀杆的穿过上端盖上的通孔,锁紧螺母压靠在上端盖的顶面上,第一阀体的下部外周面上设有连接螺纹。采用上述结构后,上端盖可以更换,利用上端盖与锁紧螺母直接接触,可防止锁紧螺母松紧时对第一阀体的上端面造成破坏,连接螺纹可方便跟排气管连接。

所述阀杆靠近上端的部位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内插装有定位销。通过把持定位销可防止阀杆转动,便于锁紧螺母的旋拧,另外定位销对锁紧螺母具有限位的作用,防止其旋拧过度,保证正常排气。

综上所述,该排气阀能够安装在熔体输送管道上,用于导热油循环过程中的排气,保证导热油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该排气阀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当导热油腔内气体压力过大时可自行排气,保证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排气阀包括第一阀体1,第一阀体1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阀腔2,第一阀腔2内安装有阀杆3,阀杆3的上端伸出第一阀腔2外,第一阀腔2包括上部孔段4、下部孔段5,上部孔段4的直径小于下部孔段5的直径,上部孔段4与下部孔段5之间设有台阶面6,阀杆3上上下间隔设置有膨大的第一柱体7、第二柱体8,下部孔段5的下部设有进气槽9,进气槽9的下端贯通第一阀体1的下端面,第一阀体1上设有连通下部孔段5的第一出气孔10,第一出气孔10高于进气槽9的上端,阀杆3可在第一阀体1内上下活动并具有上下两个工作位置,当阀杆3位于上部工作位置时第一柱体7高于第一出气孔10且第二柱体8位于下部孔段5设有进气槽9的部位,当阀杆3位于下部工作位置时第一柱体7可将第一出气孔10封堵且第二柱体8位于下部孔段5设有进气槽9的部位,阀杆3上套装有弹簧11,弹簧11的上下两端分别顶靠在台阶面6及第一柱体7的顶面,阀杆3的伸出第一阀腔2外的部分设有外螺纹并螺装有锁紧螺母12。该排气阀的使用方式如下:导热油腔连通向上延伸的排气管,第一阀体1的下端与排气管的上端相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螺纹连接等等,由此将排气阀安装在排气管上,需要排气时,将锁紧螺母12旋紧,阀杆3上升至上部工作位置,第一柱体7高于第一出气孔10,气体可通过进气槽9进入下部孔段5,再通过第一出气孔10向外排出。排气结束后,将锁紧螺母12旋松,阀杆3受到弹簧11的作用下降至下部工作位置,第一柱体7将第一出气孔10封堵,可防止导热油通过第一出气孔10向外流出,当导热油腔内气体压力过大可将阀杆3顶起,实现自行排气,起到安全阀的作用。由此可见,该排气阀能够安装在熔体输送管道上,用于导热油循环过程中的排气,保证导热油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该排气阀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当导热油腔内气体压力过大时可自行排气,保证安全。

继续参照图1至图3,第一阀体1为柱体结构,第一阀体1的上部设有外螺纹并螺装有上端盖24,上端盖24上设有通孔,阀杆3的穿过上端盖24上的通孔,锁紧螺母12压靠在上端盖24的顶面上,第一阀体1的下部外周面上设有连接螺纹25。采用上述结构后,上端盖24可以更换,利用上端盖24与锁紧螺母12直接接触,可防止锁紧螺母12松紧时对第一阀体1的上端面造成破坏,连接螺纹25可方便跟排气管连接。

继续参照图1至图3,阀杆3靠近上端的部位设有定位孔26,定位孔26内插装有定位销。通过把持定位销可防止阀杆3转动,便于锁紧螺母12的旋拧,另外定位销对锁紧螺母12具有限位的作用,防止其旋拧过度,保证正常排气。

参照图4、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改进后的第一阀体1上设有连通下部孔段5的第二出气孔13,第二出气孔13位于第一出气孔10的下方,当阀杆3位于上部工作位置时第二柱体8位于第二出气孔13的上方,当阀杆3位于下部工作位置时第二柱体8可将第二出气孔13封堵;该排气阀还包括第二阀体14,第二阀体14内设有第二阀腔15,第二阀体14的侧部设有上下间隔的第一进气孔16、第二进气孔17,第二阀体14的顶部设有连通第二阀腔15的排气孔18,第一进气孔16透过排气孔18的孔壁与排气孔18连通,第一出气孔10与第一进气孔16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9,第二出气孔13与第二进气孔17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管20,第二阀腔15内安装有可上下活动的并且能在导热油中上浮的浮动块21,浮动块21的顶端连接有插柱22,插柱22的上端插入到排气孔18中,当浮动块21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时插柱22位于第一进气孔16的下方,浮动块21上浮后插柱22可将第一进气孔16封堵。采用上述结构后,当排气阀处于排气状态时,阀杆3位于上部工作位置,若下部孔段5没有导热油进入排气阀可正常排气,若下部孔段5内有导热油进入,导热油可通过第二出气孔13、第二进气孔17进入第二阀腔15,最终使浮动块21上浮,插柱22上升而将第一进气孔16封堵,由此可阻止导热油进入排气孔18,起到防止导热油泄漏的作用;若下部孔段5内没有导热油进入,浮动块21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插柱22下降而使气体可以通过第一出气孔10、第一连接管19、第一进气孔16、排气孔18排出。由此可见,通过上述改进后使得排气阀在排气的时候可防止导热油泄漏。

继续参照图4、图5,第二阀体14的底部设有连通第二阀腔15的浮动块安装入口27,浮动块安装入口27设有密封螺纹并螺装有堵盖23。采用上述结构后使得浮动块21可通过浮动块安装入口27进出,便于浮动块21的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所有这些变化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