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动轴承、包括该滑动轴承的电机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4979发布日期:2020-03-24 13:3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动轴承、包括该滑动轴承的电机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动机械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滑动轴承、包括该滑动轴承的电机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离心压缩机电机的电机轴在前后两组滑动轴承的支撑下旋转,滑动轴承与电机轴上的止推轴承相互配合,使电机轴的轴向位移量限制在0.026mm~0.032mm范围内,以在滑动轴承和止推轴承之间形成润滑油膜。对于电机尾端的滑动轴承,其内壁面为与电机轴的外表面相对应的承载面,承载面与电机轴的外表面被润滑油分开,二者不直接接触,滑动轴承与止推轴承相配合的面为推力面,由于推力面处于竖直面内,其与止推轴承之间油膜稳定建立的难度较大,导致推力面供油不均匀,推力面的顶部出现磨损,影响压缩机电机的可靠运行。同时,滑动轴承的承载面也易出现供油不足导致的磨损现象。

因此,如何解决滑动轴承的推力面上油膜难以稳定建立,导致推力面顶部磨损影响压缩机电机稳定运行的问题,以及滑动轴承的承载面供油不足出现磨损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轴承、包括该滑动轴承的电机及压缩机,解决滑动轴承的推力面上油膜难以稳定建立,导致推力面顶部磨损影响压缩机电机稳定运行的问题,以及滑动轴承的承载面供油不足出现磨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动轴承,包括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具有用于与电机轴的外周面相配合的承载面以及用于与止推轴承相配合的推力面;所述承载面上设有多个导油槽,各个所述导油槽内均设有贯穿所述轴承本体的侧壁的进油孔;所述推力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承载面相连通的储油槽,各个所述储油槽的一侧均对应设有沿所述轴承本体的周向延伸的导油面,所述导油面倾斜设置、以将所述储油槽内的润滑油导出。

优选地,所述导油槽沿所述轴承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导油槽的边沿与所述承载面之间通过弧面过渡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油槽包括第一导油槽以及至少两个第二导油槽,所述第一导油槽设置在所述承载面的上端,各个所述导油槽的壁面均为弧面,且所述第一导油槽的壁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导油槽的壁面面积。

优选地,所述储油槽为沿所述推力面的径向延伸的条状结构,所述储油槽远离所述承载面的一端设有延伸至所述推力面的径向外侧的泄油槽。

优选地,所述承载面与所述推力面的连接处设有沿所述轴承本体的周向延伸的环油槽,所述储油槽与所述环油槽相连通。

优选地,各个所述导油槽的端部均对应设有与所述推力面相连通的连接段,且所述连接段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相对应的所述导油槽的横截面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导油面远离所述承载面的一侧设有用于阻挡所述导油面上的润滑油沿所述推力面的径向向外流出的挡油边。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储油槽之间还设有与所述导油面相连接的平面区,所述挡油边的端面与所述平面区处在同一竖直面内。

优选地,所述平面区在竖直面内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导油面在竖直面内的投影面积。

优选地,所述平面区在竖直面内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导油面在竖直面内的投影面积的比值为1:2。

优选地,所述导油面的两端在所述轴承本体的轴向上的高度差为0.06㎜~0.1㎜。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油槽和所述第二导油槽的壁面均为圆弧面,且所述第一导油槽的半径为所述第二导油槽的半径的6倍。

优选地,所述储油槽的数量设置为8~14个。

优选地,所述储油槽的数量设置为10个,且沿所述推力面的周向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为上述的滑动轴承。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为上述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滑动轴承包括轴承本体,轴承本体具有承载面和推力面,承载面与电机轴的外周面相对应、承载轴向载荷,推力面与止推轴承相对应。承载面上设有多个导油槽,各个导油槽内均设有为导油槽供油的进油孔,以保证承载面上有足够的润滑油。推力面上设有多个与承载面相连通的储油槽,各个储油槽的一侧均设有用于将储油槽内的润滑油导出的倾斜的导油面,各个导油面均沿轴承本体的周向延伸。储油槽保证推力面上有足够的润滑油、导油面使润滑油分布到推力面上、且分布更加均匀,以在推力面和止推轴承之间形成油膜。如此设置,解决了滑动轴承的推力面上油膜难以稳定建立,导致推力面顶部磨损影响压缩机电机稳定运行的问题,以及滑动轴承的承载面供油不足出现磨损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动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动轴承的半剖视图;

图3是图2的p-p剖视图。

图1-图3中:

1-承载面,2-推力面,3-第一导油槽,4-第二导油槽,5-进油孔,6-储油槽,7-导油面,8-泄油槽,9-环油槽,10-连接段,11-挡油边,12-平面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轴承,承载面上的导油槽和进油孔确保承载面供油充足,推力面上与承载面连通的储油槽和将储油槽内的润滑油导出的导油面使得推力面上的润滑油充足且分布均匀,解决滑动轴承的推力面以及承载面存在磨损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阅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滑动轴承包括轴承本体,轴承本体上与电机轴的外周面相配合的为承载面1,与止推轴承相配合的为推力面2,推力面2处于竖直面内。承载面1上设有多个导油槽,每个导油槽内均设有为导油槽供油的供油孔,供油孔贯穿轴承本体的侧壁,供油孔和电机后端盖上的油孔相连接,高位油箱中的冷冻油通过电机供油管路进入电机后端盖上的油孔。推力面2上设有多个与承载面1相连通的储油槽6,各个储油槽6的一侧对应设有倾斜的导油面7,导油面7用于将储油槽6内的润滑油导出,导油面7的延伸方向为轴承本体的周向。

润滑油经进油孔5流入导油槽内,确保承载面1上有足够的润滑油,储油槽6与承载面1相连通,承载面1上的润滑油流入储油槽6内,导油面7将储油槽6内的润滑油导出,使得推力面2上有足够的润滑油且分布均匀,在推力面2与止推轴承之间形成润滑油膜。如此设置,解决了推力面2上的油膜难以稳定建立,推力面2上易出现磨损而影响电机可靠运行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承载面1上供油不足出现的磨损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导油槽沿轴承本体的轴向延伸,导油槽的边沿与承载面1之间通过弧面过渡连接。如此设置,导油槽的延伸方向与电机轴的轴向相一致,电机轴在转动时,便于将导油槽内的润滑油带出,同时,导油槽的边沿与承载面1之间通过弧面连接,便于润滑油从导油槽内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导油槽包括第一导油槽3和至少两个第二导油槽4,第一导油槽3和第二导油槽4的壁面均为弧面,第一导油槽3设置在承载面1的上端,并且第一导油槽3的壁面面积大于第二导油槽4的壁面面积。优选地,第一导油槽3所对应的进油孔5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导油槽4内的进油孔5的截面面积。第二导油槽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布在轴承本体的中轴面上,第一导油槽3和两个第二导油槽4组成“品”字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导油槽4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四个等。

如此设置,第一导油槽3内的润滑油沿其两侧边向下流动,使得承载面1上部和推力面2的上部均有足够的润滑油,同时第二导油槽4内润滑油向下流动,使得整个承载面1和推力面2上有足够的润滑油。承载面1的上半周均由第一导油槽3供油,需要第一导油槽3的壁面稍大。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储油槽6为条状结构、且沿推力面2的径向延伸,储油槽6远离承载面1的一端设有延伸至推力面2的径向外侧的泄油槽8。优选地,泄油槽8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储油槽6的横截面面积。如此设置,泄油槽8将温度升高的润滑油导出轴承本体,流回电机尾部的回油孔,重新冷却后,再经由进油孔5流入轴承本体,实现润滑油的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承载面1与推力面2的连接处设有环油槽9,环油槽9沿轴承本体的周向延伸,储油槽6的一端与环油槽9相连通,承载面1上的润滑油流经环油槽9再到推力面2上。环油槽9的壁面为弧面。如此设置,环油槽9将承载面1上的润滑油导向承载面1,有利于推力面2上均匀分布润滑油。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导油槽的端部均设有与推力面2相连通的连接段10,导油槽的横截面积大于与该导油槽相连接的连接段10的横截面积。也即,与第一导油槽3相连接的连接段10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导油槽3的横截面积,与第二导油槽4相连接的连接段10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导油槽4的横截面积。如此设置,连接段10将导油槽内的润滑油导入推力面2,同时,较小的横截面积防止导油槽内的润滑油过多地流到承载面1,能够确保承载面1上有足够的润滑油。优选地,一个连接段10与推力面2上的一个储油槽6直接连通。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导油面7远离承载面1的一侧设有挡油边11,挡油边11用于阻挡导油面7上的润滑油沿推力面2的径向向外流出。如此设置,挡油边11防止导油面7上的润滑油流出推力面2,使得推力面2上有足够的润滑油。

而且,在相邻的储油槽6之间还设有平面区12,平面区12的边缘与导油面7的边缘相连接,挡油边11的端面与平面区12处在同一竖直面内。也即,在推力面2上设有多个与储油槽6一一对应的楔形槽,导油面7有楔形槽的底面,楔形槽靠近储油槽6的一端较深,挡油边11为楔形槽的边缘。

进一步地,平面区12在竖直面内的投影面积小于导油面7在竖直面内的投影面积,平面区12本身处在竖直面内,所以其在竖直面内的投影面积等于平面区12的面积。优选地,平面区12在竖直面内的投影面积等于导油面7在竖直面内的投影面积的1/2。导油面7在竖直面内的投影以及平面区12均为扇形的一部分,导油面7在竖直面内的投影所对应的圆心角为平面区12对应的圆心角的2倍。如此设置,导油面7从储油槽6内导出的润滑油较多,而且导油面7的面积较大,使得推力面2上的润滑油分布更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导油面7的两端在轴承本体的轴向上的高度差为0.06mm~0.1mm。导油面7两端的高度差太大,不能将润滑油导出;导油面7两端的高度差太小,储油槽6内能够流到导油面7上的润滑油较少。如此设置,导油面7的导油效果最好。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第一导油槽3和第二导油槽4的壁面均为圆弧面,并且,第一导油槽3的半径为第二导油槽4的半径的6倍。对于型号为ysr383-2-r134a的电机,第一导油槽3的半径为30mm,第二导油槽4的半径为5mm较为适宜。如此设置,承载面1和推力面2上有足够的润滑油,确保电机能够稳定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推力面2上的储油槽6的数量为8~14个,储油槽6与导油面7一一对应。优选地,储油槽6的数量设置为10处,并且沿推力面2的周向均匀分布。如此设置,推力面2上有足够的润滑油并且分布均匀,同时,推力面2与止推轴承之间更好地配合。

下面内容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对本滑动轴承进行具体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滑动轴承包括轴承本体,轴承本体与电机轴的外表面相配合的为承载面1、与止推轴承相配合的为推力面2。承载面1上设有均沿轴承本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油槽3和至少两个第二导油槽4,第一导油槽3设置在承载面1的上端,第一导油槽3的壁面和第二导油槽4的壁面均为圆弧面、且第一导油槽3的半径为第二导油槽4的半径的6倍,各个导油槽内均设有贯穿轴承本体的侧壁的进油孔5。承载面1与推力面2的连接处设有沿轴承本体的周向延伸的环油槽9,环油槽9的壁面为弧面。推力面2上设有多个与环油槽9连通的储油槽6,各个储油槽6的一侧均对应设有用于将储油槽6内的润滑油导出的倾斜的导油面7,导油面7沿轴承本体的周向延伸,各个导油面7远离承载面1的一侧设有挡油边11,相邻的两个储油槽6之间还设有与导油面7相连接的平面区12,平面区12与挡油边11的端面处于同一竖直面内。平面区12的面积为导油面7在竖直面内的投影面积的1/2。导油槽的端部设有与环油槽9相连通的连接段10,储油槽6远离承载面1的一端设有延伸至推力面2的径向外侧的泄油槽8。导油面7的两端在轴承本体的轴向上的高度差为0.06mm~0.1mm。储油槽6和导油面7的数量均为10个,且各个储油槽6沿轴承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如此设置,进油孔5和导油槽保证轴承本体的承载面1上有足够的润滑油,承载面1上的润滑油流到推力面2上,推力面2上的储油槽6确保推力面2上有充足的润滑油,同时,导油面7使得推力面2上的润滑油分布更加均匀,解决了推力面2油膜难以稳定建立,出现摩擦而影响电机稳定运行的问题,还解决了承载面1上供油不足导致的摩擦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滑动轴承,该滑动轴承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滑动轴承。如此设置,滑动轴承的承载面1和推力面2上有充足的润滑油,推力面2上的导油面7起到将储油槽6内的润滑油导出的作用,使得推力面2上的润滑油分布更加均匀,以使包括该滑动轴承的电机运行稳定性更好。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滑动轴承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电机,该电机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机。如此设置,压缩机的电机轴在滑动轴承的支撑下旋转,滑动轴承与电机轴配合的承载面1以及与止推轴承配合的推力面2上有足够的润滑油,推力面2上的导油面7将储油槽6中的润滑油导出,并且,均匀分布在推力面2上,解决了推力面2和承载面1上的磨损问题,压缩机的运行稳定性更好。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滑动轴承和电机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