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4534发布日期:2020-04-10 16:0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桥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汽车车桥中,差速器总成中的差速器左壳多采用端面齿结构,端面齿与滑动啮合套啮合,以实现差速锁功能。此种差速器左壳采用整体锻造结构,以保证端面齿的强度,整体锻造结构对锻造设备的压力要求较高,消耗能源较多不环保,差速器左壳的重量较大,差速器左壳的加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汽车车桥中由于差速器左壳采用整体锻造结构导致锻造设备成本高、能源消耗多不环保、差速器左壳重量较大、差速器左壳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降低重量和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与从动锥齿轮和半轴齿轮连接,包括差速器左壳和差速器右壳,差速器左壳包括差速器左壳本体和轴管,差速器左壳本体包括带有中心圆孔的轴颈部分和法兰面部分,轴颈部分和法兰面部分弯折过渡,其特征在于,差速器左壳本体的轴颈的前端面上有四个间隔均匀分布的豁口,差速器左壳本体的法兰面上有十二个间隔均匀分布的用于螺栓连接从动锥齿轮的差速器左壳第一通孔,差速器左壳本体的法兰面上有两个均布的差速器左壳第二通孔,在差速器左壳本体的法兰面与轴颈的弯折处间隔均匀地冲压出六个断面为角型的中空的立筋,轴管的轴颈装入差速器左壳本体的中心圆孔中,在差速器左壳本体的四个豁口处采用四条焊缝将差速器左壳本体和轴管焊接在一起,差速器右壳上有与差速器左壳本体法兰面上的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差速器右壳第一通孔,差速器右壳上有与差速器左壳本体法兰面上的第二通孔一一对应的差速器右壳第二通孔,圆柱销依次压入差速器左壳第二通孔和差速器右壳第二通孔中,螺栓依次穿过差速器左壳第一通孔和差速器右壳第一通孔后与从动锥齿轮螺纹连接,半轴齿轮的轴颈装入轴管的中心圆孔中,轴管的后端和半轴齿轮的台肩之间设置有半轴齿轮垫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半轴齿轮垫片采用两段式阶梯轴颈结构,半轴齿轮垫片前部的小轴颈段具有中心圆孔,半轴齿轮垫片后部的大轴颈段也具有中心圆孔,半轴齿轮垫片的大轴颈段的后端面为平面,半轴齿轮垫片的大轴颈段的后端面上间隔均匀分布有六个圆形通孔结构的过油孔,半轴齿轮垫片的小轴颈段的中心圆孔套装在轴管的后端的外表面上,半轴齿轮垫片的大轴颈段的中心圆孔过盈配合套装在半轴齿轮的轴颈上,半轴齿轮垫片的后端面与半轴齿轮的台肩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通过采用冲焊结构的差速器左壳结构,代替原来的整体锻造结构,降低了差速器左壳的重量和材料成本、降低了机加成本、降低了锻造设备投入、降低了锻造能源消耗,更加环保,采用冲压凹陷结构代替立筋结构,提升了轴向受力的可靠性。另外,半轴齿轮垫片与半轴齿轮之间采用轴孔过盈配合,防止两者之间的相对转动和磨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冲焊结构的差速器壳应用在差速器总成上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冲焊结构的差速器壳中的差速器左壳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冲焊结构的差速器壳中的差速器左壳的侧视图;

图4为图3的b-b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冲焊结构的差速器壳中的半轴齿轮垫片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冲焊结构的差速器壳中的半轴齿轮垫片的侧视图;

图中:1.圆锥滚子轴承,2.差速器左壳,3.半轴齿轮,4.半轴齿轮垫片,5.差速器右壳,6.圆柱销,7.螺栓,8.从动锥齿轮,9.差速器左壳本体,10.轴管,11.差速器左壳第一通孔,12.差速器左壳第二通孔,13.立筋,14.过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应用在差速器总成上,与从动锥齿轮8和半轴齿轮3连接,包括差速器左壳2和差速器右壳5,如图2所示,差速器左壳2包括差速器左壳本体9和轴管10,如图2和图3所示,差速器左壳本体9包括带有中心圆孔的轴颈部分和法兰面部分,轴颈部分和法兰面部分弯折过渡,差速器左壳本体9的轴颈的前端面上有四个间隔均匀分布的豁口,差速器左壳本体9的法兰面上有十二个间隔均匀分布的用于螺栓连接从动锥齿轮8的差速器左壳第一通孔11,差速器左壳本体9的法兰面上有两个均布的差速器左壳第二通孔12,在差速器左壳本体9的法兰面与轴颈的弯折处间隔均匀地冲压出六个断面为角型的中空的立筋13,轴管10的轴颈装入差速器左壳本体9的中心圆孔中,在差速器左壳本体9的四个豁口处采用四条焊缝将差速器左壳本体9和轴管10焊接在一起,差速器右壳5上有与差速器左壳本体9法兰面上的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差速器右壳第一通孔,差速器右壳5上有与差速器左壳本体9法兰面上的第二通孔一一对应的差速器右壳第二通孔。

如图1所示,圆柱销6依次压入差速器左壳第二通孔和差速器右壳第二通孔中,螺栓7依次穿过差速器左壳第一通孔和差速器右壳第一通孔后与从动锥齿轮8螺纹连接,半轴齿轮3的轴颈装入轴管10的中心圆孔中,轴管10的后端面和半轴齿轮3的台肩之间设置有半轴齿轮垫片4,圆锥滚子轴承1的内环套装在轴管10的轴颈前部的外表面上。轴管10的前端面具有端面齿,用于与滑动啮合套啮合,实现差速锁功能。

如图5和图6所示,半轴齿轮垫片4采用两段式阶梯轴颈结构,半轴齿轮垫片4前部的小轴颈段具有中心圆孔,半轴齿轮垫片4后部的大轴颈段也具有中心圆孔,半轴齿轮垫片4的大轴颈段的后端面为平面,半轴齿轮垫片4的大轴颈段的后端面上间隔均匀分布有六个圆形通孔结构的过油孔14,半轴齿轮垫片4的小轴颈段的中心圆孔套装在轴管10的后端外表面上,半轴齿轮垫片4的大轴颈段的中心圆孔过盈配合套装在半轴齿轮3的轴颈上,半轴齿轮垫片4的后端面与半轴齿轮3的台肩贴合。



技术特征:

1.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与从动锥齿轮(8)和半轴齿轮(3)连接,包括差速器左壳(2)和差速器右壳(5),差速器左壳(2)包括差速器左壳本体(9)和轴管(10),差速器左壳本体(9)包括带有中心圆孔的轴颈部分和法兰面部分,轴颈部分和法兰面部分弯折过渡,其特征在于,差速器左壳本体(9)的轴颈的前端面上有四个间隔均匀分布的豁口,差速器左壳本体(9)的法兰面上有十二个间隔均匀分布的用于螺栓连接从动锥齿轮(8)的差速器左壳第一通孔(11),差速器左壳本体(9)的法兰面上有两个均布的差速器左壳第二通孔(12),在差速器左壳本体(9)的法兰面与轴颈的弯折处间隔均匀地冲压出六个断面为角型的中空的立筋(13),轴管(10)的轴颈装入差速器左壳本体(9)的中心圆孔中,在差速器左壳本体(9)的四个豁口处采用四条焊缝将差速器左壳本体(9)和轴管(10)焊接在一起,差速器右壳(5)上有与差速器左壳本体(9)法兰面上的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差速器右壳第一通孔,差速器右壳(5)上有与差速器左壳本体(9)法兰面上的第二通孔一一对应的差速器右壳第二通孔,圆柱销(6)依次压入差速器左壳第二通孔和差速器右壳第二通孔中,螺栓(7)依次穿过差速器左壳第一通孔和差速器右壳第一通孔后与从动锥齿轮(8)螺纹连接,半轴齿轮(3)的轴颈装入轴管(10)的中心圆孔中,轴管(10)的后端和半轴齿轮(3)的台肩之间设置有半轴齿轮垫片(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其特征在于,半轴齿轮垫片(4)采用两段式阶梯轴颈结构,半轴齿轮垫片(4)前部的小轴颈段具有中心圆孔,半轴齿轮垫片(4)后部的大轴颈段也具有中心圆孔,半轴齿轮垫片(4)的大轴颈段的后端面为平面,半轴齿轮垫片(4)的大轴颈段的后端面上间隔均匀分布有六个圆形通孔结构的过油孔(14),半轴齿轮垫片(4)的小轴颈段的中心圆孔套装在轴管(10)的后端的外表面上,半轴齿轮垫片(4)的大轴颈段的中心圆孔过盈配合套装在半轴齿轮(3)的轴颈上,半轴齿轮垫片(4)的后端面与半轴齿轮(3)的台肩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通过采用冲焊结构的差速器左壳结构,代替原来的整体锻造结构,并在差速器左壳上设置中空的立筋结构,降低了差速器左壳的重量和材料成本、降低了机加成本、降低了锻造设备投入、降低了锻造能源消耗,更加环保,采用冲压凹陷出的中空的立筋结构代替传统的加强筋结构,提升了轴向受力的可靠性;另外,半轴齿轮垫片与半轴齿轮之间采用轴孔过盈配合,防止两者之间的相对转动和磨损。

技术研发人员:冯涛;许可;苗士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1
技术公布日:2020.0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