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一体式回转轴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1938发布日期:2020-05-22 20:5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一体式回转轴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轴系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多功能一体式回转轴系。



背景技术:

现阶段很多产品都要求在满足产品功能的前提下,产品要更为复杂、灵活和轻量化,在很大程度上仿真模拟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多物理场优化分析和预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目前,回转轴系一般包含有发电机、轴承、限位机构、主轴、轴承座,通过发电机完成回转轴系的驱动功能、通过限位结构完成回转轴系的限位功能、通过轴承完成回转轴系的回转功能、主轴是发电机、轴承、限位机构、轴承座的安装载体,轴承座是轴承的安装载体,通过常规布置这些轴系的零部件,每个零部件都独立实现其各自功能,以实现回转轴系的回转、驱动、限位等功能,但是在一些特定环境下,回转轴系有空间和重量的要求,现有回转轴系的布置方法实现不了这一设计要求。基于此背景下,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多功能一体式回转轴系,回转轴系的轴承、限位机构、锁紧结构设计为一体式结构,这样既满足了回转轴系的功能要求,又缩小了结构空间,也减少了结构的重量。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一体式回转轴系,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一体式回转轴系,包括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定子座,所述轴承的外圈连接有轴承转子座,所述轴承转子座上套设有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上固定有轴承锁紧螺母;所述轴承端盖上装设有限位支架,所述定子座上设置有失电制动器,所述定子座上还设置有限位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失电制动器包括失电制动器支架和制动盘,所述制动器支架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轴承定子座上,所述制动盘连接在轴承转子座上,所述制动器支架上设置有制动器衔铁,所述制动器衔铁上设置有有制动器弹簧和制动器线圈,所述制动器线圈连接有制动器线缆。

当制动器线缆通电时,利用制动器线圈产生的磁性,制动器线圈将吸合制动器衔铁,从而使制动器衔铁与制动盘断开,完成回转轴系由锁紧到释放的转变;当制动器线缆断电时,制动器线圈将消失磁性,制动器线圈断开和制动器衔铁的连接,利用弹簧的张力释放,制动器衔铁将和制动盘贴合在一起,利用他们两者之间的摩擦力矩,完成回转轴系由释放到释锁紧的转变。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定子座上安装有两个限位开关,所述轴承转子座设计有一个电气限位挡块。

当回转轴系运动到电气限位极限角度时,限位开关将会被触发,从而使回转轴系断电,停止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支架上面设计有2个机械限位挡板。

他们都设计在规定限位角度,当超过极限角度范围后,轴承转子座上的限位挡块将碰撞到限位支架上的限位挡板,从而使回转轴系被迫停止运动,在机械限位启动前,本实现新型还设计有电气限位。

当限位开关被触发以后,整个回转轴系断断电,电机将不能进行工作,制动器线缆也将断电,此时失电制动器也将进行工作,将回转轴系进行锁紧。

进一步的,轴承定子座连接有连接过渡板。

轴承定子座利用机械接口通过连接过渡板和其它框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紧凑的回转轴系结构设计,消除了传统回转轴系零部件零部件多并且质量重的缺点,通过结构中加入失电制动器,并且和回转轴系轴承转子座连接,完成了回转轴系的机械锁紧功能,通过结构中加入限位块和限位挡块,并且限位挡块上安装有微动开关,完成了回转轴系的电气限位功能;结合失电制动器的有效工作,完成了回转轴系机械限位和紧急制动和安全保护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多功能一体式回转轴系的剖视图;

图2为失电制动器示意图;

图3为限位开关示意图;

图4为限位支架示意图。

图中1.轴承锁紧螺母,2.轴承端盖,3.轴承内外隔圈,4.轴承转子座,5.限位支架,6.轴承内隔圈,7.轴承,8.轴承定子座,9.失电制动器,10.连接过渡座,11.失电制动器支架,12.制动器线圈,13.制动器弹簧,14.制动器衔铁,15.制动器线缆,16.制动盘,17.限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式回转轴系,包括轴承7,所述轴承7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定子座8,所述轴承7的外圈连接有轴承转子座4,所述轴承转子座4上套设有轴承端盖2,所述轴承端盖2上固定有轴承锁紧螺母1;所述轴承端盖2上装设有限位支架5,所述定子座8上设置有失电制动器9,所述定子座8上还设置有限位开关1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失电制动器包括失电制动器支架11和制动盘16,所述制动器支架11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轴承定子座8上,所述制动盘16连接在轴承转子座4上,所述制动器支架11上设置有制动器衔铁14,所述制动器衔铁14上设置有有制动器弹簧13和制动器线圈12,所述制动器线圈12连接有制动器线缆15。

当制动器线缆15通电时,利用制动器线圈12产生的磁性,制动器线圈12将吸合制动器衔铁14,从而使制动器衔铁14与制动盘16断开,完成回转轴系由锁紧到释放的转变;当制动器线缆15断电时,制动器线圈12将消失磁性,制动器线圈12断开和制动器衔铁14的连接,利用弹簧的张力释放,制动器衔铁14将和制动盘16贴合在一起,利用他们两者之间的摩擦力矩,完成回转轴系由释放到释锁紧的转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定子座8上安装有两个限位开关17,所述轴承转子座4设计有一个电气限位挡块。

当回转轴系运动到电气限位极限角度时,限位开关17将会被触发,从而使回转轴系断电,停止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支架5上面设计有2个机械限位挡板。

他们都设计在规定限位角度,当超过极限角度范围后,轴承转子座4上的限位挡块将碰撞到限位支架5上的限位挡板,从而使回转轴系被迫停止运动,在机械限位启动前,本实现新型还设计有电气限位。

当限位开关17被触发以后,整个回转轴系断断电,电机将不能进行工作,制动器线缆15也将断电,此时失电制动器也将进行工作,将回转轴系进行锁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轴承定子座8连接有连接过渡板10。

轴承定子座8利用机械接口通过连接过渡板10和其它框架连接。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式回转轴系包括轴承定子座8、轴承7、轴承内外隔圈3、轴承锁紧螺母1、轴承转子座4和轴承端盖2,通过这几个零部件的连接共同实现回转轴系的回转运动,轴承7跟平时常见轴承有所不同,轴承7内圈是和轴承定子座8固定在一起的,轴承7的外圈通过轴承端盖2和轴承转子座4连接,通过预紧完成轴承高精度回转精度要求。整个回转轴系通过连接过渡座10利用螺钉连接回转轴系和外部结构,失电制动器9安装在回转轴系上,利用失电制动器9各部分和回转轴系结构的连接,完成轴系的制动和释放。

【实施例2】

失电制动器9包括失电制动器支架11、制动器线圈12、制动器弹簧13、制动器衔铁14、制动器线缆15、制动盘16组成,制动器支架11通过螺钉和轴承定子座8连接,制动器支架11是固定不动的,不随着回转轴系的运动而回转,制动器线圈12和制动器弹簧13、制动器衔铁14连接在制动器支架11上,制动盘16通过螺钉与轴承转子座4连接,当整个回转轴系断电时,失电制动器9中的制动器线缆15也将断电,失电制动器线圈12不会产生磁力,从而失电制动器线圈12也将不会吸合衔铁,此时制动器弹簧13施压于制动器衔铁14,迫使制动盘16与制动器衔铁14之间产生摩擦力矩,使传动轴快速停转。当失电制动器9通电时,失电制动器线圈12接通额定电压(dc)时,电磁力吸合制动器衔铁14,使制动器衔铁14与制动盘16脱离(释放),这时传动轴带着制动盘16正常运转或启动,解除对回转轴系的锁紧。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械和电气限位,机械限位通过轴承转子座4和限位支架5实现,轴承转子座4除了和轴承连接外,还设计有一个限位挡块,如图3所示,他随回转轴系一起回转,限位支架5是固定不动的,它也设计有2个限位挡板,他们都设计在规定限位角度,当超过极限角度范围后,轴承转子座4上的限位挡块将碰撞到限位支架5上的限位挡板,从而使回转轴系停止运动。

【实施例4】

本实现新型的电气限位设置角度小于机械限位角度,只有当电气限位失效的情况下,机械限位才会启动,电气限位主要通过轴承转子座4和限位开关17来实现,轴承转子座上除了有一个机械限位挡块外,还设置两个电气限位挡块,当回转轴系运动到电气限位极限角度时,电气限位挡块将触发限位开关17,从而使回转轴系电机断电,进一步失电制动器9也将启动,失电制动器9将进一步使回转轴系停止运动,并锁紧回转轴系。

【实施例5】

本实现新型的限位功能通过设计合适位置的机械限位挡块和电气限位挡块可以设计不同角度的限位,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取消这一功能,实现回转轴系的360度回转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