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伞齿回转支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2170发布日期:2020-04-24 21: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螺伞齿回转支承,包括内圈(1)、回转外圈(3)、螺伞齿(4)、底层外圈(6)和循环润滑部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1)上表面设有安装螺栓孔(2),所述内圈(1)外侧上方滑动连接有回转外圈(3),所述回转外圈(3)上方设有螺伞齿(4),所述回转外圈(3)下方设有大型密封圈(5),所述大型密封圈(5)下方设有底层外圈(6),所述内圈(1)内表面一侧安装有循环润滑部件(7),所述内圈(1)与回转外圈(3)上方连接处还设有上密封圈(8),所述内圈(1)与底层外圈(6)下方连接处还设有下密封圈(9),所述回转外圈(3)内侧中部设有回转外圈圆槽(10),所述内圈(1)外侧中部设有上内圈圆槽(11),所述回转外圈圆槽(10)与上内圈圆槽(11)之间滚动连接有上层钢珠(12),所述上层钢珠(12)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上层限位套(13),所述内圈(1)外侧下方设有下内圈圆槽(14),所述底层外圈(6)内侧下方设有底层外圈圆槽(15),所述底层外圈圆槽(15)与下内圈圆槽(14)之间滚动连接有下层钢珠(16),所述下层钢珠(16)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下层限位套(17),所述底层外圈(6)一侧设有底层外圈孔(18),所述大型密封圈(5)一侧沿底层外圈孔(18)上方设有大型密封圈孔(19),所述回转外圈(3)一侧下方沿大型密封圈孔(19)上方设有回转外圈螺栓孔(20),所述回转外圈螺栓孔(20)内表面螺纹固定有螺栓(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伞齿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润滑部件(7)还包括有储油腔(71)、注油口(72)、钢棒(73)、立柱(74)、钢珠(75)、滚轮(76)、下压块(77)、弹簧(78)、固定块(79)、主润滑管(710)、上润滑管(711)、下润滑管(712)、油液回流管道(713)、单向阀(714),所述储油腔(71)内表面左上方设有注油口(72),所述储油腔(71)内表面左侧滑动连接有钢棒(73),所述钢棒(73)左侧设有立柱(74),所述立柱(74)右侧滑动连接有钢珠(75),所述钢珠(75)与钢棒(73)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钢棒(73)右侧转动连接有滚轮(76),所述滚轮(76)滑动连接有下压块(77),所述下压块(77)下方固定连接有弹簧(78),所述弹簧(78)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9),所述储油腔(71)下方设有主润滑管(710),所述主润滑管(710)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上润滑管(711),所述主润滑管(710)下方左侧固定连接有下润滑管(712),所述储油腔(71)下方设有油液回流管道(713),所述油液回流管道(713)中部安装有单向阀(7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伞齿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71)带有弧度,且弧度与内圈(1)外边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伞齿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外圈螺栓孔(20)内表面设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与螺栓(21)相配合,所述底层外圈孔(18)下方设有沉头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伞齿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润滑管(711)连通回转外圈圆槽(10)与上内圈圆槽(11),所述下润滑管(712)连通下内圈圆槽(14)与底层外圈圆槽(1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伞齿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块(77)上方为倾斜三角形,且下方外表面胶合连接有橡胶塞环(70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伞齿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71)内表面左侧设有密封环垫(701),且密封环垫(701)与钢棒(73)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支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伞齿回转支承,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普通的齿轮传动容易存在一些传动间隙与磨损,影响其传动的精度,影响其使用寿命,润滑结构简单,不能长期有效的进行润滑,包括内圈、回转外圈、螺伞齿、底层外圈和循环润滑部件,内圈上表面设有安装螺栓孔,内圈外侧上方滑动连接有回转外圈,回转外圈上方设有螺伞齿,回转外圈下方设有大型密封圈,该种螺伞齿回转支承的螺伞齿具有稳定传动、且传动效率高、耐磨损、承载力强、低噪音传动等性能,使其回转支承部件工作稳定可靠,并且通过利用回转外圈的转动,主动压迫储油腔内的油液对钢珠缝隙等进行润滑,同时还具有回流功能,能够进行油液的循环润滑。

技术研发人员:奚仁宽;孙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瑞特回转支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9
技术公布日:2020.04.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