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龙头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7428发布日期:2020-05-26 17:3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温龙头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恒温龙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恒温龙头管道。



背景技术:

恒温龙头也可称作恒温水龙头或恒温花洒混水龙头,它的作用是将冷水和热水自动混合成预先设定温度的温水。

目前在太阳能热水器上使用的恒温龙头包括外壳、固设于外壳内的壳体以及一对穿设于外壳后侧并与壳体相连通的进水弯脚,壳体包括热水进水管道、冷水进水管道、与热水进水管道和冷水进水管道相连通的混合管道以及出水管道,一对进水弯脚分别与热水进水管道、冷水进水管道相连通,混合管道内设有恒温阀,出水管道内设置有开关阀,热水和冷水先在混合管道混合后,再经开关阀从出水管道流出。但是,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水水压偏低,冷水压力高,开关阀关闭时,容易产生冷水回流到热水处,造成太阳能热水器溢水。

此外,现有的恒温龙头管道一般通过抽芯注塑生产,为将弯折的水流通道注塑出来,需要通过多个抽芯模具组合注塑,管道侧面会残留抽芯后的多余开口,还需要用其他零件堵住,易漏水。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恒温龙头的热水和冷水易串流的技术问题,已成为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龙头管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恒温龙头的热水和冷水易串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温龙头管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设置有第一热水进水口和第一冷水进水口;竖向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表面并且均与所述上壳体密封连接的第一延伸体、第二延伸体、第三延伸体和第四延伸体,所述第一延伸体为环形封闭结构;所述第二延伸体和所述第三延伸体均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体内侧,两者端部均与所述第一延伸体侧壁连接;所述第四延伸体一端与所述第一延伸体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延伸体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延伸体、所述第三延伸体和所述第四延伸体将所述第一延伸体内侧划分为热水进水室、冷水进水室、热水中转室和冷水中转室,所述第一热水进水口与所述热水进水室相连通,所述第一冷水进水口与所述冷水进水室相连通;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右端的用于放置开关阀的开关室,包括相互独立设置于所述开关室内的第二热水进水口、第二热水出水口、第二冷水进水口和第二冷水出水口,所述第二热水进水口与所述热水进水室连通;所述第二热水出水口与所述热水中转室相连通;所述第二冷水进水口与所述冷水进水室连通;所述第二冷水出水口与所述冷水中转室连通;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左端的用于放置恒温阀的混合室,分别与所述冷水中转室和所述热水中转室连通;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的出水室,与所述混合室连通。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下部竖向设置有第五延伸体、第六延伸体、第七延伸体和第八延伸体,所述第五延伸体与所述第一延伸体、所述第六延伸体和所述第二延伸体、所述第七延伸体和所述第三延伸体以及所述第八延伸体和所述第四延伸体之间位置对应并且形状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五延伸体与所述第一延伸体、所述第六延伸体和所述第二延伸体、所述第七延伸体和所述第三延伸体以及所述第八延伸体和所述第四延伸体的连接均为焊接。

优选地,所述热水中转室底部设置有第三热水进水口和第三热水出水口,所述第三热水进水口和所述第三热水出水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热水中转室的右端和左端;所述第三热水进水口与所述第二热水出水口之间通过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的第二热水管道连接,所述混合室侧壁上设置有第四热水进水口,所述第四热水进水口与所述第三热水出水口之间通过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的第三热水管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冷水中转室底部设置有第三冷水进水口和第三冷水出水口,所述第三冷水进水口和所述第三冷水出水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冷水中转室的右端和左端;所述第三冷水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冷水出水口之间通过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的第二冷水管道连接,所述混合室侧壁上设置有第四冷水进水口,所述第四冷水进水口与所述第三冷水出水口之间通过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的第三冷水管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热水进水室底部右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热水出水口,所述第一热水出水口与所述第二热水进水口之间通过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的第一热水管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冷水进水室底部设置有第一冷水出水口,所述第一冷水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水进水口之间通过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的第一冷水管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体、所述第二延伸体、所述第三延伸体和所述第四延伸体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第五延伸体、所述第六延伸体、所述第七延伸体和所述第八延伸体的下表面平齐。

优选地,所述开关室内设置有用于开关阀定位的第一定位孔,所述混合室内设置有用于恒温阀定位的第二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开关室开口处和所述混合室开口处均可拆卸设置有分别用于紧固开关阀和恒温阀的压紧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温龙头管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第一延伸体、第二延伸体、第三延伸体、第四延伸体、开关室、混合室和出水室,上壳体设有第一热水进水口和第一冷水进水口,用以与外部供水管连接。第一延伸体、第二延伸体、第三延伸体、第四延伸体相互之间以及与上壳体之间均为密封连接,将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划分为热水进水室、冷水进水室、热水中转室和冷水中转室,混合室和开关室分别设置于下壳体的左右两端,开关室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二热水进水口、第二热水出水口、第二冷水进水口和第二冷水出水口,分别与热水进水室、热水中转室、冷水进水室和冷水中转室对应连通,如此设置,热水从第一热水进水口进入,经热水进水室、第二热水进水口、开关阀内的热水通道、第二热水出水口、热水中转室后再进入混合室,形成热水流通通道。冷水从第一冷水进水口进入,经冷水进水室、第二冷水进水口、开关阀内的冷水通道、第二冷水出水口、冷水中转室后再进入混合室内,形成冷水流通通道。即热水和冷水先分别经过开关室内的开关阀,然后再在混合室内进行混合,而且热水流通通道和冷水流通通道均分开设置,互不影响,开关阀关闭时,热水流通通道和冷水流通通道均分别在开关阀处截止,热水和冷水均不再进水,从而避免了热水流通通道和冷水流通通道的水串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恒温龙头的热水和冷水易串流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恒温龙头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恒温龙头管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恒温龙头管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恒温龙头管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室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的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a-a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b-b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c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d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e-e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f-f截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的仰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的下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紧件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第一热水进水口;4-第一热水出水口;5-第二热水进水口;6-第二热水出水口;7-第三热水进水口;8-第三热水出水口;9-第四热水进水口;10-第一冷水进水口;11-第一冷水出水口;12-第二冷水进水口;13-第二冷水出水口;14-第三冷水进水口;15-第三冷水出水口;16-第四冷水进水口;17-第一延伸体;18-第二延伸体;19-第三延伸体;20-第四延伸体;21-热水进水室;22-冷水进水室;23-热水中转室;24-冷水中转室;25-开关室;26-混合室;27-出水室;28-第一热水管道;29-第二热水管道;30-第三热水管道;31-第一冷水管道;32-第二冷水管道;33-第三冷水管道;34-压紧件;35-第五延伸体;36-第六延伸体;37-第七延伸体;38-第八延伸体;39-第一定位孔;40-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龙头管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恒温龙头的热水和冷水易串流的技术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温龙头管道,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第一延伸体17、第二延伸体18、第三延伸体19、第四延伸体20、开关室25、混合室26和出水室,上壳体1设置有第一热水进水口3和第一冷水进水口10,第一热水进水口3可与外部的热水供水管固定连接,第一冷水进水口10可与外部的冷水供水管固定连接。下壳体为圆柱状结构,第一延伸体17、第二延伸体18、第三延伸体19和第四延伸体20竖向设置于下壳体2上表面,第一延伸体17为环形封闭结构,即第一延伸体17与上壳体1以及下壳体2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纳水的空腔。第二延伸体18和第三延伸体19均沿下壳体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于第一延伸体17内侧,两者端部均与第一延伸体17侧壁密封连接。第四延伸体20一段与第一延伸体17侧壁密封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延伸体19侧壁密封连接。第二延伸体18、第三延伸体19和第四延伸体20将第一延伸体17内侧空腔划分为热水进水室21、冷水进水室22、热水中转室23和冷水中转室24,第一热水进水口3与热水进水室21相连通,第一冷水进水口10与冷水进水室22相连通,以分别供热水和冷水进入和通过。第一延伸体17、第二延伸体18、第三延伸体19和第四延伸体20上部均与上壳体1下部密封连接,以避免热水进水室21、冷水进水室22、热水中转室23和冷水中转室24之间的水出现串流。第一延伸体17、第二延伸体18、第三延伸体19、第四延伸体20和下壳体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没有其他不必要的开口,加工方便。

开关室25开设在下壳体2的右端,为右侧开口的空腔,用以放置开关阀。开关室25包括相互独立设置于开关室25左侧壁的第二热水进水口5、第二热水出水口6、第二冷水进水口12和第二冷水出水口13。第二热水进水口5与热水进水室21连通,第二热水出水口6与热水中转室23相连通,第二冷水进水口12与冷水进水室22连通,第二冷水出水口13与冷水中转室24连通。

混合室26开设在下壳体2的左端,为左侧开口的空腔,用以放置恒温阀。混合室26分别与冷水中转室24和热水中转室23连通。

出水室27可沿前后方向开设于下壳体2上,出水室27与混合室26连通,出水室27可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出水管道和第二出水管道,第一出水管道沿后方向贯穿下壳体2,第二出水通道沿左右方向连通混合室26的出水口和第一出水管道。第一出水管道可分别与淋浴管路和洗手管路连接。

如此设置,热水从第一热水进水口3进入,经热水进水室21、第二热水进水口5、开关阀内的热水通道、第二热水出水口6、热水中转室23后再进入混合室26,形成热水流通通道。

冷水从第一冷水进水口10进入,经冷水进水室22、第二冷水进水口12、开关阀内的冷水通道、第二冷水出水口13、冷水中转室24后再进入混合室26内,形成冷水流通通道。即热水和冷水先经过开关阀然后再在混合室26内进行混合,而且热水流通通道和冷水流通通道均分开设置,互不影响,开关阀关闭时,热水流通通道和冷水流通通道均在开关阀处截止,从而避免了热水流通通道和冷水流通通道的水串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恒温龙头的热水和冷水易串流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开关室25内可设置分别有控制热水流通通道和冷水流通通道打开和闭合的两个开关阀,其中一个开关阀连接于第二热水进水口5和第二热水出水口6之间,另一个开关阀连接于第二冷水进水口12和第二冷水出水口13之间。

可选的,开关室25内可设置有一个开关阀,开关阀内分别设置有独立的热水通道和冷水通道,通过各自通道内阀芯的打开和闭合来控制出水。

其中,第一热水进水口3和第一冷水进水口10处的侧壁可设置有内螺纹,便于与外部供水管固定连接。开关阀的开关原理以及恒温阀的结构和原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过多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热水流通通道和冷水流通通道仅是为了表示两者独立设置,热水或冷水从第一热水进水口3或第一冷水进水口10任一进水口进入,经相应的流通通道进入混合腔室内均可,仅需保证第一热水进水口3和第一冷水进水口10通入的是冷热相反的水流即可。

参照图14-1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上壳体1下部竖向设置有第五延伸体35、第六延伸体36、第七延伸体37和第八延伸体38,第五延伸体35、第六延伸体36、第七延伸体37、第八延伸体38和上壳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五延伸体35与第一延伸体17、第六延伸体36和第二延伸体18、第七延伸体37和第三延伸体19以及第八延伸体38和第四延伸体20之间位置对应并且形状相同,如此设置,第五延伸体35、第六延伸体36、第七延伸体37和第八延伸体38可将上壳体1分割成与热水进水室21、冷水进水室22、热水中转室23和冷水中转室24对应的腔室,便于增大上、下壳体2之间的水的通流面积。

进一步地,第五延伸体35与第一延伸体17、第六延伸体36和第二延伸体18、第七延伸体37和第三延伸体19以及第八延伸体38和第四延伸体20的连接均为焊接,以使连接位置更加牢固,密封性更好,避免各延伸体两侧的水串流。其中,第一延伸体17至第八延伸体38的八个延伸体以及上下壳体的材料均可为热塑性合成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第五延伸体35与第一延伸体17、第六延伸体36和第二延伸体18、第七延伸体37和第三延伸体19以及第八延伸体38和第四延伸体20之间的连接均可为热熔对接焊。

参照图7-13,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热水中转室23底部开设有第三热水进水口7和第三热水出水口8,第三热水进水口7位于热水中转室23的右端,第三热水出水口8位于热水中转室23的左端,能够使热水从热水中转室23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第三热水进水口7与第二热水出水口6之间通过设置于下壳体2内的第二热水管道29连接,第二热水管道29由相互连通的一竖向直管腔和一横向直管腔组成,加工方便,不留其他开口。混合室26侧壁上设置有第四热水进水口9,第四热水进水口9与第三热水出水口8之间通过设置于下壳体2内的第三热水管道30连接,第三热水管道30为一竖向直管腔,加工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冷水中转室24底部设置有第三冷水进水口14和第三冷水出水口15,第三冷水进水口14开设于冷水中转室24的右端,第三冷水出水口15开设于冷水中转室24的左端,用以使冷水从冷水中转室24一端流入由另一端流出。第三冷水进水口14与第二冷水出水口13之间通过设置于下壳体2内的第二冷水管道32连接,第二冷水管道32由相通的一竖向直管腔和一横向直管腔组成,加工方便,不会留下其他开口。混合室26侧壁上设置有第四冷水进水口16,第四冷水进水口16与第三冷水出水口15之间通过设置于下壳体2内的第三冷水管道33连接,第三冷水管道33为一竖向直管腔,加工方便。

如此,热水中转室23、冷水中转室24以及热水进水室21和冷水进水室22,设置于下壳体2上部即可实现管道内水流的多向转变,减少了下壳体内部水流管道的长度,加工更加简易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热水进水室21底部右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热水出水口4,第一热水出水口4与第二热水进水口5之间通过设置于下壳体2内的第一热水管道28连接。即第一热水出水口4靠近开关室25设置,便于减少第一热水管道28在下壳体2内部的开设长度,便于加工。第一热水管道28由相互连通的一竖向直管腔和一横向直管腔组成,加工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冷水进水室22底部设置有第一冷水出水口11,第一冷水出水口11可位于靠近开关室25的位置处,第一冷水出水口11与第二冷水进水口12之间通过设置于下壳体2内的第一冷水管道31连接,第一冷水管道31也可由相互连通的一竖向直管腔和一横向直管腔组成,加工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延伸体17、第二延伸体18、第三延伸体19和第四延伸体20的上表面平齐,第五延伸体35、第六延伸体36、第七延伸体37和第八延伸体38的下表面平齐,易于配合对齐从而避免各延伸体对应连接表面凹凸不平,影响加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开关室25内开设有第一定位孔39,第一定位孔39可供开关阀外壁上的凸起伸入,便于开关阀定位。混合室26内设置有第二定位孔40,第二定位孔40可供恒温阀外壁上的凸起伸入,以对恒温阀进行定位。第一定位孔39和第二定位孔40均可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稳定,防止相互连接的两者相对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开关室25开口处和混合室26开口处均连接有压紧件34,参照图16,压紧件34为中部设置有通孔的圆筒状结构,压紧件34与开关室25开口处或压紧件34与混合室26开口处均为螺纹连接。开关室25开口处的压紧件34的通孔内径小于开关阀的外径,用以避免开关阀脱离。混合室26开口处的压紧件34的通孔的内径小于恒温阀的外径,用以避免恒温阀脱离。

使用时,热水的流向为第一热水进水口3、热水进水室21、第一热水出水口4、第一热水管道28、第二热水进水口5、开关阀的热水通道、第二热水出水口6、第二热水管道29、第三热水进水口7、热水中转室23、第三热水出水口8、第三热水管道30、第四热水进水口9、混合室26。冷水的流向为第一冷水进水口10、冷水进水室22、第一冷水出水口11、第一冷水管道31、第二冷水进水口12、开关阀的冷水通道、第二冷水出水口13、第二冷水管道32、第三冷水进水口14、冷水中转室24、第三冷水出水口15、第三冷水管道33、第四冷水进水口16、混合室26。热水和冷水两者在混合室的恒温阀内混合后经出水室27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