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柔性通风管及通风管道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21603发布日期:2020-11-13 16:1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式柔性通风管及通风管道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通风或者充气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气式柔性通风管及通风管道总成。



背景技术:

为了对跨度大、空间大的厂舍、车间进行制冷和制热,例如畜牧养殖场中会安装中央空调,中央空调包括能进行制冷或者制热的室外机组、位于室内的风机盘管装置和连通室外机组和风机盘管装置的输水管道,风机盘管装置包括能抽吸空气的风机和能进行换热的换热片;其次,由于养殖场跨度大、空间大,养殖场室内中还均匀吊装有若干根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吹风口,通风管道的设置目的是将养殖舍某一位置的空气抽吸后并吹向另一位置,从而使空气在养殖舍内充分循环;其次,风机盘管装置安装在通风管道的吹风口位置,因此,风机盘管装置开启后,外界空气可从从进风口抽吸至通风管道中,之后,空气穿过换热片进行降温或者升温后,再从吹风口吹出,因此,达到将养殖场室温进行均匀降温或者升温的目的。

但是,现有的通风管道具有以下缺陷:

1、通风管道一般是采用金属板材制成的矩形筒体的管道,管道一般是通过角铁支架固定在养殖场屋梁上,该通风管道重量比较重,一旦安装固定,后续不可拆卸。

2、通风管道仅仅是用于通风,几乎不需要承载强度,而用金属板材制作通风管道,制造、安装价格与使用目的不成正比。

3、养殖舍空气酸碱大、湿度高,通风管道的金属板材需要用镀锌板材,才能防止生锈、破损,因此,极大的提高了制造和购买成本。

4、养殖场关闭后,旧通风管道的拆卸成本普遍大于购买新的通风管道的成本,因此,无法将其再次拆卸后进行使用,无法实现再利用,浪费能源。

5、最重要的缺点是,由于养殖场环境恶劣,尘土多,蚊蝇多,其次,在春秋等不需要制冷或者制热季节,养殖场窗户长时间打开,因此,养殖舍内风量大,尘土多,加上通风管道的进风口和吹风口的百叶窗封闭不严,在长时间积累下,容易导致通风管道中积攒过多尘土、杂质和蚊虫;虽然,风机和换热片可以每年或者定期清洗,但是,人员无法进入通风管道中,无法清扫内部的尘土、蚊虫和杂质;同时,由于金属材质的通风管道质量重,因此,无法拆卸后进行清扫尘土;而当每次开启风机时,通风管道空气流速快,会将管道内的稳定的尘土再次搅起,再从吹风口吹出,导致养殖场室内在长时间处于空气粉尘浓度高,异味大的情况,增大了牲畜的患病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质量轻,造价低,抗酸碱,耐腐蚀,通风管在放气后,能将其卷折后进行运输和储存,又能在充气后保持伸展状态,从而能实现通风功能,其次,通风管方便拆卸后,能进行冲洗的一种充气式柔性通风管及通风管道总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首先,该通风管包括外管体和套装在外管体中的内管体,所述内管体的管径小于外管体的管径,所述外管体的两端部分别密封连接在内管体两端的外管壁上,所述外管体的管壁与内管体管壁之间形成用于充气的充气腔室,所述外管体上设有用于向充气腔室内充气的气门嘴,外管体和内管体由柔性的不透气材料制成。

因此,将充气腔室充气后,通风管可处于膨胀伸展状态,因此,通风管可作为管体用于通风使用;当将充气腔室放气后,可将通风管卷折后进行贮藏和运输;另外,充气式通风管的方案简单且巧妙,且具有质量轻、造价低、抗酸碱、耐腐蚀的性能。

为了方便将通风管进行吊装或者固定,所述外管体的外管壁上设置有沿通风管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固定带,所述安装固定带包括连接在外管体的外管壁的贴合带段和没有连接在外管体的外管壁上并与外管体的外管壁间隔设有穿装间隙的分离带段。

为了提高固定通风管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所述安装固定带为多条且周向设置在外管体的外管壁上。

所述外管体和内管体包括由亚麻编织物制成的管体,外管体的内壁面上和内管体的外壁面上涂覆有聚氨酯或者聚氯乙烯。

另外,利用上述充气式柔性通风管组成的通风管道总成,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具有吸风口的吸风箱体和具有出风口的吹风箱体,所述吸风箱体的侧部和吹风箱体的侧部分别设有一根与同侧的箱体内腔连通的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管径小于或者等于通风管两端的管口内径,所述通风管的两端部分别套装并固定在同侧的安装管上。

因此,将通风管套装并固定在吸风箱体和吹风箱体的安装管之间,既能保证通风管的安装稳定性,又能保证通风管两端的密封性。

为了实现吹风箱体具有吹风和换热功能,所述吹风箱体中安装有风机盘管机组,所述风机盘管机组的吹风口与出风口重合。

为了方便吊装通风管,该通风管道总成还包括吊装通风管的吊装组件,所述吊装组件包括两根竖向设置的螺纹吊杆、两个呈半圆形且上下对称设置的上箍体和下箍体,所述上箍体和下箍体的内径与通风管的外径相一致,所述上箍体和下箍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水平延伸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穿装孔;所述螺纹吊杆的下端部穿过两个箍体相同一端的折弯部的穿装孔,螺纹吊杆上螺装有将两个折弯部夹紧在一起的螺母。

综上所述,通风管结构简单、巧妙、质量轻、造价低、抗酸碱、耐腐蚀;通风管在放气后,能将其卷折后进行运输和储存,又能在充气后保持伸展状态,从而能实现通风功能;其次,通风管方便拆卸后,能进行冲洗;而通风管道总成结构简单,造价低,能方便安装通风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通风管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通风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的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通风管的两端安装有吸风箱体和吹风箱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通风管与吊装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通风管道总成安装在养殖舍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该充气式柔性通风管包括外管体1和套装在外管体1中的内管体2,内管体2的管径应小于外管体1的管径,其次,优选内管体2与外管体1的管壁之间的间隙大致为5-10cm左右即可,因此,外管体1的管壁与内管体2管壁之间形成用于充气的充气腔室3,其次,为了保证充气腔室3的密封,外管体1的两端部分别密封连接在内管体2两端的外管壁上,为了实现充气腔室3两端的密封性,可直接将外管体1以热熔方式或者粘胶方式压接在内管体2外壁面上即可,另外,外管体1上设有一个用于向充气腔室3内充气的气门嘴4;其次,该外管体1和内管体2由柔性的不透气材料制成,该柔性的不透气材料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用于制作柔性水带或者游泳圈的材料,例如外管体1和内管体2可包括由亚麻编织物或者柔性纺丝编制物或者棉线编织物制成的管体,其次,外管体1的内壁面上和内管体2的外壁面上涂覆有聚氨酯或者聚氯乙烯,编织物制成的管体可提高通风管的承载强度,而聚氨酯或者聚氯乙烯又能保证管体的密封性。

另外,为了方便将通风管进行吊装或者固定,优选在外管体1的外管壁上设置有沿通风管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固定带5,安装固定带5可采用编制布料制成或者橡胶材料制成,安装固定带5可通过热熔或者胶接或者缝制的方式连接在外管体1的外管壁上;同时,为了方便穿装吊装部件,安装固定带5包括连接在外管体1的外管壁的贴合带段和没有连接在外管体1的外管壁上并与外管体1的外管壁间隔设有穿装间隙6的分离带段,分离带段为多个且沿通风管轴向设置。另外,为了提高吊装部件固定和吊装通风管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如图3所示,该安装固定带5为三条且周向设置在外管体1的外管壁上。

该通风管可根据养殖场的大小,设计不同长度或者直径的规格型号,且通风管制造比较简单;其次,将充气腔室3充气后,通风管可处于膨胀伸展状态,因此,通风管可作为管体用于通风使用;当将充气腔室3放气后,可将通风管卷折后进行贮藏和运输;另外,充气式通风管的方案简单且巧妙,且具有质量轻、造价低、抗酸碱、耐腐蚀的性能。

如图4-图6所示,利用上述充气式柔性通风管组成的通风管道总成,包括具有吸风口的吸风箱体7和具有出风口的吹风箱体8,吸风口优选设置在吸风箱体7的底部并安装有百叶窗,而出风口也优选设置在吹风箱体8的底部并安装有百叶窗;其次,吸风箱体7的侧部和吹风箱体8的侧部分别设有一根与同侧的箱体内腔连通的安装管9,安装管9的管径小于或者等于通风管两端的管口内径,因此,通风管的两端部分别套装在同侧的安装管9上,并通过卡箍或者金属条将通风管的端部捆扎在安装管9上,而将通风管捆扎在安装管9上还能提高内管体2和外管体1两端部的连接强度,避免内管体2和外管体1的端部发生剥离从而使充气腔室3产生漏气。

继续参照附图,该吹风箱体8可与空调室内机相连,从而使吹风箱体8的出风口与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相连,因此,空调室内机可将吹风箱体8中的空气抽吸并加热后再由空调室内机吹出;但是,本发明为了实现吹风箱体8自身就具有空调室内机的吹风和换热功能,优选在吹风箱体8中安装有风机盘管机组,同时,风机盘管机组的吹风口与出风口大小一致且互相重合;该风机盘管机组是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中的必要组件。

如图和图6所示,为了方便吊装通风管,该通风管道总成还包括吊装通风管的吊装组件,吊装组件为沿通风管轴向设置的多个,其中,每个吊装组件包括两根竖向设置的螺纹吊杆10、两个呈半圆形且上下对称设置的上箍体11和下箍体12,上箍体11和下箍体12的内径与通风管的外径相一致,其次,上箍体11和下箍体12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水平延伸的折弯部,折弯部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穿装孔;而螺纹吊杆10的下端部穿过两个箍体相同一端的折弯部的穿装孔,同时,螺纹吊杆10上螺装有将两个折弯部夹紧在一起的螺母,因此,通过两个箍体可将通风管夹住,相应的,箍体是穿装在安装固定带5的穿装间隙6中,穿装间隙6的长度与箍体的宽度相一致,因此,穿装间隙6与箍体配合限位,可限制通风管轴向移动。另外,吸风箱体7和吹风箱体8也可以通过杆体吊装在养殖场的屋梁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所有这些变化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