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水快速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4299发布日期:2021-02-09 21:00阅读:8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循环水快速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 水降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循环水快速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当高炉需要检修时检修时间一般较长,软水冷却系统也需要同时检修,因此无法利用水冷却塔的水对检修设备进行冷却,在检修过程中又需要对热风炉进行保温操作,炉内温度达1000℃,一般针对热风阀、空气燃烧阀等阀门采用水冷却,需要制作水箱,安装加压泵,实施区域内循环水循环,但是由于循环水经过各阀门回水至水箱后,水温上升快,循环水温度较高,导致循环水无法正常使用,无法达到冷却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内循环水快速降温装置,快速解决内循环水水温高、需降温的问题,保证各阀门的冷却效果,不会因此损坏阀门。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循环水快速降温装置,盛放内循环水的水箱上端设置有回水管,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回水管通过待冷却阀门的内部管道连通,所述出水管的管路上设置有水泵,所述内循环水快速降温装置包括:液氮罐、进气管、排气管、出气管和出气孔,所述进气管、液氮罐固定于所述水箱的外部,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液氮罐的出气端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与并排固定于所述水箱中的多个所述出气管连通,多个所述出气管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出气管上均匀设有多个所述出气孔,所述水箱的上端还设置有排气管。
[0005]
所述内循环水快速降温装置还包括:一级导气管、二级导气管和三级导气管,所述一级导气管、二级导气管和三级导气管垂直所述出气管水平排布,所述一级导气管和二级导气管固定于所述水箱的外部,所述三级导气管固定于所述水箱的内部,所述一级导气管的中部与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连通,所述一级导气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二级导气管,所述一级导气管的端部与相对应位置的所述二级导气管的中部连通,所述二级导气管的两端均与所述三级导气管连通,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三级导气管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箱的内壁固定。
[0006]
所述二级导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三级导气管的另一侧内壁相对。
[0007]
所述水箱的内部底面上固定有温度传感器。
[0008]
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端盖和凸环,所述排气管的内壁上固定有水平放置的所述凸环,所述凸环的上端设置有所述端盖,所述端盖的一侧与所述凸环上部的所述排气管的内壁铰接。
[0009]
多个所述出气管并排固定于所述水箱的中部,多个所述出气管排成的平面与所述水箱中部的水平截面宽度相适应,确保同一水平面的水与氮气充分接触。
[001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
一、本实用新型利用液氮罐的氮气对高温水进行冷却,使水温快速下降,快速解决
内循环水水温高、需降温的问题,保证各阀门的冷却效果,不会因此损坏阀门。
[0012]
二、本实用新型设计有多级导气管道,将氮气均匀接入水箱,并排的出气管可以有效保证水温整体冷却的均匀性,利用多气流冷却,达到降温目的。
[0013]
三、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设计有可以向外开启的端盖,当水箱内压力过高时,会将端盖顶起进行放气,放气完毕后,端盖会由于自重盖合在凸环上,有效的防止内循环水的污染。
附图说明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循环水快速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循环水快速降温装置的a-a面剖视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循环水快速降温装置的b处放大图。
[0018]
图中:1为进气管,2为回水管,3为水箱,4为排气管,5为出水管,6为水泵,7为一级导气管,8为二级导气管,9为三级导气管,10为出气管,11为出气孔,12为端盖,13为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0]
一种内循环水快速降温装置,盛放内循环水的水箱3上端设置有回水管2,所述水箱3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与所述回水管2通过待冷却阀门的内部管道连通,所述出水管5的管路上设置有水泵6,所述内循环水快速降温装置包括:液氮罐、进气管1、排气管4、出气管10和出气孔11,所述进气管1、液氮罐固定于所述水箱3的外部,所述进气管1的进气端与所述液氮罐的出气端连通,所述进气管1的出气端与并排固定于所述水箱3中的多个所述出气管10连通,多个所述出气管10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出气管10上均匀设有多个所述出气孔11,所述水箱3的上端还设置有排气管4。
[0021]
所述内循环水快速降温装置还包括:一级导气管7、二级导气管8和三级导气管9,所述一级导气管7、二级导气管8和三级导气管9垂直所述出气管10水平排布,所述一级导气管7和二级导气管8固定于所述水箱3的外部,所述三级导气管9固定于所述水箱3的内部,所述一级导气管7的中部与所述进气管1的出气端连通,所述一级导气管7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二级导气管8,所述一级导气管7的端部与相对应位置的所述二级导气管8的中部连通,所述二级导气管8的两端均与所述三级导气管9连通,所述出气管10的一端与所述三级导气管9连通,所述出气管10的另一端与所述水箱3的内壁固定。
[0022]
所述二级导气管8的出气端与所述三级导气管9的另一侧内壁相对。
[0023]
所述水箱3的内部底面上固定有温度传感器。
[0024]
所述排气管4上设置有端盖12和凸环13,所述排气管4的内壁上固定有水平放置的所述凸环13,所述凸环13的上端设置有所述端盖12,所述端盖12的一侧与所述凸环13上部的所述排气管4的内壁铰接。
[0025]
多个所述出气管10并排固定于所述水箱3的中部,多个所述出气管10排成的平面与所述水箱3中部的水平截面宽度相适应,确保同一水平面的水与氮气充分接触。
[0026]
上述实施方式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型。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进。因此,凡举所述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