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充放气的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3747发布日期:2021-04-30 09:1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充放气的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总体涉及汽车轮胎充放气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充放气的控制器。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时,需要根据道路情况和气候条件保持合适的轮胎气压。但是,汽车因为其行驶的路面比较复杂,出现自然漏气或者扎破导致轮胎气压不足,或长时间高速运行后气压过大,气压不足或者过大会加速汽车轮胎磨损,导致行驶过程中爆胎,甚至发生事故,严重影响行驶安全性,气压不足也会增加滚动阻力,从而增加油耗,导致车辆运营成本上升。如果能在不同条件下,让轮胎保持合适的气压,对车辆的经济性、安全性及轮胎本身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都有重大影响。

鉴于以上需求,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汽车轮胎充放气系统,但是结构比较复杂,安装零部件比较多,影响安装效率;接口比较多,连接管道多,气密性差,影响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体积大,对车辆空间要求比较大,存在刮碰风险;不同桥数的汽车需单独设计制造,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充放气的控制器,包括一种具有阀体1和电磁阀2的控制阀结构,所述阀体1设置有阀上盖3和阀下盖5;所述阀体1的侧面分别设置有进气口6和出气口7;所述阀上盖3上形成有第一通孔8和第二通孔9;所述电磁阀2与所述阀上盖3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孔8的连通与闭合,所述阀上盖3和所述电磁阀2底面上设置的密封板22围成上腔10;所述密封板22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1;所述阀体1中形成有上下通透的空腔,所述阀上盖3和所述阀下盖5将所述空腔封闭形成中腔12;所述中腔12内设置有可滑动的活塞4;所述活塞4底部套设有与所述阀下盖5连接的第一弹簧13;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第一气道14,所述第一气道14连通所述进气口6和所述上腔10;所述上腔10通过所述第一通孔8连通第一气道14,所述上腔10通过所述第二通孔9连通中腔12上部,所述上腔10通过所述第三通孔11连通大气;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第二气道15,所述第二气道15横穿所述中腔12并连通所述进气口6和所述出气口7;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第三气道16,所述第三气道16连通进气口6和中腔12下部;所述活塞4上设置有第四气道17,用于当所述活塞4滑动至第一特定位置时,所述第二气道15两端与所述第四气道17连通,当所述活塞4滑动出第一特定位置时,所述第二气道15两端与所述第四气道17断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器包括主充阀、桥控阀和主放阀,所述主充阀、桥控阀和主放阀均具有所述控制阀结构;所述阀体1为方形,所述阀体1一侧面上设置有进气口6,所述阀体1上与进气口6相邻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出气口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桥控阀阀体1上还设置有第二出气口19和公共气道20,所述第二出气口19设置在阀体1上与进气口6相对的一侧面上;所述公共气道20连通所述进气口6和所述第二出气口1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桥控阀阀体1上还设置有第五气道18,所述第五气道18用于当活塞4滑至第二特定位置时,连通第四气道17和大气;所述桥控阀活塞上的第四气道17还包括支气道,用于当所述活塞4滑动至第二特定位置时,所述第四气道17与所述第五气道18和第二气道15的出气段连通,当所述活塞4滑动出第二特定位置时,所述第四气道17与所述第五气道18断开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充阀、所述桥控阀、所述主放阀依次抵接串联;所述主充阀进气口连通气源,所述主充阀出气口连通所述桥控阀进气口;所述桥控阀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主放阀进气口;所述主放阀出气口连通大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阀上盖3顶面具有圆筒形凸起结构21;所述电磁阀2底面上设置有圆饼状的密封板22;所述圆筒形凸起结构21和所述圆饼状密封板22相配合围成上腔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磁阀2上设置有动铁芯23,所述动铁芯23露出端贯穿上腔10并抵接在上腔10的第一通孔8上,另一端滑动安装在电磁阀2内;所述动铁芯23露出段套设有第二弹簧24,所述第二弹簧24一端抵接在所述动铁芯23头部的圆饼形凸起结构25上,另一端抵接在电磁阀2底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节流阀26和感应器27,所述节流阀26安装在所述主放阀上;所述感应器27安装在所述桥控阀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器包括主充阀、4个桥控阀和主放阀,所述4个桥控阀依次抵接串联;所述主充阀与一端的桥控阀抵接串联;所述主放阀与另一端的桥控阀抵接串联。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阀体内设置公共气道,可以起连通作用,不需要外接管道便可实现多个阀体抵接串联,可以应用于各类汽车的轮胎充放气;利用电磁阀控制第一气道的开启和闭合,利用气体的压力推动活塞,为第二气道内的气体打开通路,通过输入较小的功率便可控制具有较大气压的气体流通,可以应用于不同胎压的轮胎充放气;阀体为方形,抵接串联时更稳固,减少了管道数量和接口数量,可以提高密封性和精确性,本控制器结构简单、体积小、占用空间小、方便生产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控制阀阀体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另一种控制阀阀体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桥控阀阀体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另一种桥控阀阀体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6为一种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种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2.电磁阀、3.阀上盖、4.活塞、5.阀下盖、6.进气口、7.出气口、8.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上腔、11.第三通孔、12.中腔、13.第一弹簧、14.第一气道、15.第二气道、16.第三气道、17.第四气道、18.第五气道、19.第二出气口、20.公共气道、21.圆筒形凸起结构、22.密封板、23.动铁芯、24.第二弹簧、25.圆饼形凸起结构、26.节流阀、27.感应器、f1.主充阀、f2主放阀、f3.桥控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参考标号是指本实用新型中的组件、技术,以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在适合的环境下实现能更易于被理解。下面的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具体化,并且与权利要求相关的其它没有明确说明的具体实现也属于权利要求的范围。

图1示出了一种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充放气的控制器,包括一种具有阀体1和电磁阀2的控制阀结构;所述阀体1设置有阀上盖3和阀下盖5;所述阀体1侧面分别设置有进气口6和出气口7;所述阀上盖3上形成有第一通孔8和第二通孔9;所述电磁阀2与所述阀上盖3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孔8的连通与闭合,所述阀上盖3和所述电磁阀2底面上设置的密封板22围成上腔10。

阀体1是指控制阀的主体部分,电磁阀2用于控制阀体1内部气道的连通与断开,电磁阀2和阀体1固定连接。

阀体1设置有阀上盖3和阀下盖5,阀体1和阀上盖3、阀下盖5固定连接。

阀体1侧面上设置有进气口6和出气口7,侧面是指阀体1上除去阀上盖3和阀下盖5的其他面。

所述阀上盖3上形成有第一通孔8和第二通孔9,第一通孔8和第二通孔9是指贯穿阀上盖3且连通阀上盖3的上下两个底面的通孔。

所述电磁阀2与所述阀上盖3固定连接,比如可以通过螺钉、螺纹等方式固定连接。

所述电磁阀2与所述阀上盖3相互配合围成上腔10,上腔10是指用于容纳气体的空腔。

该控制阀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体积小,便于生产加工和安装使用。

图2示出了一种控制阀阀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所述密封板22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1;所述阀体1中形成有上下通透的空腔,所述阀上盖3和所述阀下盖5将所述空腔封闭形成中腔12;所述中腔12内设置有可滑动的活塞4;所述活塞4底部套设有与所述阀下盖5连接的第一弹簧13;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第一气道14,所述第一气道14连通所述进气口6和所述上腔10;所述上腔10通过所述第一通孔8连通第一气道14,所述上腔10通过所述第二通孔9连通中腔12上部;所述上腔10通过所述第三通孔11连通大气;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第二气道15,所述第二气道15横穿所述中腔12并连通所述进气口6和所述出气口7;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第三气道16,所述第三气道16连通进气口6和中腔12下部;所述活塞4上设置有第四气道17,用于当所述活塞4滑动至第一特定位置时,所述第二气道15两端与所述第四气道17连通,当所述活塞4滑动出第一特定位置时,所述第二气道15两端与所述第四气道17断开。

所述第三通孔11用于当电磁阀2断电时,将上腔10及中腔12上部腔体内的气体排空。

当电磁阀2通电时,第一通孔8打开,第三通孔11关闭,上腔10连通进气口6和中腔12上部腔体,上腔10与大气断开连通;当电磁阀2断电时,第一通孔8关闭,第三通孔11打开,上腔10连通中腔12上部和大气,上腔10与进气口6断开连通。

中腔12是阀体1内部形成的封闭的空腔,用于容纳活塞4。

中腔12可以为圆柱体空腔、长方体空腔等结构,本实用新型优选中腔12为圆柱形空腔,中腔12分上部腔体、中部腔体和下部腔体三部分,其中上部腔体直径大于下部腔体,下部腔体直径大于中部腔体。

中腔12内滑动设置有活塞4,活塞4的结构与中腔12结构相对应,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三部分,其中,活塞4上部紧贴中腔12上部腔体内壁,活塞4中部紧贴中腔12中部腔体内壁,活塞4下部紧贴中腔12下部腔体内壁,活塞4可以在中腔12内上下滑动。

第一弹簧13位于所述中腔12底部,套设在所述活塞4底端,用于当活塞4顶部的气压消失时,把活塞4弹起复位,使第四气道17断开与第二气道15两端的连接。

第一气道14指在阀体1内部设置的供气体流通的通道,第一气道14一端连通进气口6,另一端通过第一通孔8连通上腔10。

第二气道15指在阀体1内部设置的供气体流通的通道,第二气道15横穿中腔12并连通进气口6和出气口7,在非充放气时,第二气道15是被活塞4隔断的。

第三气道16是指在阀体1内部设置的供气体流通的通道,第三气道16一端连通进气口6,另一端连通中腔12下部腔体。

活塞4上设置有第四气道17,用于当活塞4滑动至第一特定位置时,所述第二气道15两端与第四气道17连通,进气口6的气体可以经第二气道15和第四气道17流通到出气口7,当所述活塞4滑动出第一特定位置时,所述第二气道15两端与所述第四气道17断开连通,进气口6气体无法通过第二气道15流向出气口7。

所述第一特定位置是电磁阀2通电后,高压气体进入中腔12上部腔体,活塞4受气体压力沿中腔12向下滑动,当活塞4上部抵接到中腔12上部腔体的底面而活塞4无法继续向下移动时活塞4所处的位置,此时,第二气道15两端刚好与第四气道17连通。

工作原理为:首先,气体经进气口6进入第一气道14、第二气道15和第三气道16内,并经第三气道16进入中腔12下部腔体内,给活塞4向上的压力,电磁阀2通电后,第一通孔8被打开,第三通孔11关闭,第一气道14和上腔10连通,上腔10和大气断开连通,气体沿着第一气道14不断进入上腔10,又通过第二通孔9进入中腔12顶部,中腔12上顶部的气体给活塞4向下的压力,随着气体进入量的增加,施加到活塞4顶端的压力随之增大,由于活塞4上部受气体压力面积大于活塞4下部受气体压力面积,受上部气体压力使活塞4克服第一弹簧13的弹力和下部气体压力,在上部气体压力作用下沿中腔12向下移动,当移动到第一特定位置时,第二气道15两端和第四气道17连通,进气口6处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气道15到达出气口7从而进行充气作业。

当充气完成后,电磁阀2断电,第一通孔8关闭,第三通孔11打开,进气口6进入的气体无法通过第一气道14进入上腔10,上腔10通过第三通孔11与大气联通,上腔10和中腔12上部腔体内气体经第三通孔11排空至大气,活塞4上部受气体压力减小,活塞4在第一弹簧13的弹力和中腔12下部腔体内气体压力作用下沿中腔12向上移动,离开第一特定位置,此时,第二气道15两端断开与第四气道17连通,进气口6气体无法通过第二气道15到达出气口7,充气结束。

利用电磁阀控制第一气道气体的开启和闭合,利用气体的压力推动活塞,为第二气道内的气体打开通路,通过输入较小的功率便可控制具有较大气压的气体流通,适用于各类汽车轮胎的充放气,该结构设计合理,密封性好,方便自动控制,能够提高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阀上盖3顶面具有圆筒形凸起结构21;所述电磁阀2底面上设置有圆饼状的密封板22;所述圆筒形凸起结构21和所述圆饼状密封板22相配合围成上腔10。

阀上盖3的顶面上具有圆筒状凸起结构,圆筒状凸起结构和阀上盖3为一个整体;电磁阀2底面上设置有一圆饼形密封板22,圆饼形密封板22的外径和圆筒状凸起结构的内径相吻合,密封板22和阀上盖3的圆筒形凸起结构21相配合围成上腔10。

通过阀上盖的圆筒形凸起结构和电磁阀底面上的密封板围成上腔,气密性良好,可以防止充放气时,上腔内气体泄漏,设计合理,结构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磁阀2上设置有动铁芯23;所述动铁芯23露出端贯穿上腔10并抵接在上腔10的第一通孔8上,另一端滑动安装在电磁阀2内;所述第二弹簧24一端抵接在所述动铁芯23头部的圆饼形凸起结构25上,另一端抵接在电磁阀2底面上。

电磁阀2上设置有动铁芯23,电磁阀2可以控制动铁芯23滑动。

动铁芯23露出端头部位置有圆饼形凸起结构25,用于覆盖关闭第一通孔8和第三通孔11,动铁芯23露出端贯穿上腔10,动铁芯23另一端滑动安装在电磁阀2内部。

动铁芯23露出端外套设有第二弹簧24,第二弹簧24一端穿过第三通孔11抵接在电磁阀2底面上,另一端抵接在动铁芯23头部的圆饼形凸起结构25上。

当电磁阀2通电后,动铁芯23受力向电磁阀2内部滑动,此时,动铁芯23顶部的圆饼形凸起结构25离开第一通孔8,第一通孔8打开,第一气道14连通上腔10,当动铁芯23头部圆饼形凸起结构25抵接在第三通孔11处时,动铁芯23无法继续滑动,此时第三通孔11关闭,上腔10与大气断开连通;当电磁阀2断电后,对动铁芯23的作用力消失,动铁芯23在第二弹簧24弹力作用下从电磁阀2内滑出,此时,第三通孔11打开,上腔10连通大气,当动铁芯23顶部的圆饼形凸起结构25重新抵接在第一气道14通孔处,第一通孔8关闭,第一气道14和上腔10断开连通。

通过电磁阀控制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开启和闭合,该结构设计合理,方便自动控制,能够提高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图3示出了另一种控制阀阀体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如图3所示,所述阀体1为方形,所述阀体1一侧面上设置有进气口6,所述阀体1上与进气口6相邻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出气口7。

阀体1为方形,阀体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比如圆柱形等。

阀体1内第二气道15是穿过中腔12并连通进气口6和出气口7的管道,中腔12腔体将第二气道15分隔成连通进气口6的进气段和连通出气口7的出气段。

连通进气口6的第二气道15进气段为直线气道,连通出气口7的第二气道15出气段为弯曲气道;活塞4上的第三气道16为直线气道,且连通第二气道15的进气段和出气段。

进一步的,连通进气口6的第二气道15进气段和连通出气口7的第二气道15出气段均为直线气道,且相互垂直;活塞4上的第三气道16为弧形气道,且连通第二气道15的进气段和出气段。

阀体1有四个侧面,侧面是指除阀上盖3和阀下盖5外的其他面,阀体1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进气口6,与进气口6相邻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出气口7。

阀体为方形,可以实现多个控制阀抵接串联,方便安装,而且结构稳定性好,该控制阀设计合理,占用空间小。

图4示出了桥控阀阀体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如图4所示,所述桥控阀阀体1上还设置有第二出气口19,内部设置有公共气道20,所述第二出气口19设置在阀体1上与进气口6相对的一侧面上,所述公共气道20连通所述进气口6和所述第二出气口19。

桥控阀是指连通桥路管道,用于控制给轮胎充放气的控制阀。

所述桥路管道是指连通桥控阀和轮胎的管道。

阀体1为方形,有四个侧面,侧面是指除阀上盖3和阀下盖5外的其他面。

桥控阀阀体1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进气口6,与进气口6相邻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出气口7,与进气口6相对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口19。

公共气道20是指阀体1内用于供气体流通的气道,公共气道20连通进气口6和第二出气口19。

桥控阀阀体1内第一气道14、第二气道15和公共气道20在进气口6处是互相连通的。

桥控阀工作时,从进气口6进入阀体1内的气体,一部分气体进入第二气道15在电磁阀2的控制下,从出气口7排出,给轮胎加气;一部分气体经公共管道从第二出气口19排出。

阀体内设置公共气道,公共气道可以起连通作用,可以实现多个桥控阀串联,每个桥控阀分别给对应的轮胎充放气,互不影响,可以根据不同汽车轮胎数量选择对应数量的桥控阀串联,可以应用于不同的车辆,该控制阀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图5示出了另一种桥控阀阀体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如图5所示,所述桥控阀阀体1上还设置有第五气道18,所述第五气道18用于当活塞4滑至第二特定位置时,连通第四气道17和大气;所述桥控阀活塞4上的第四气道17还包括支气道,用于当所述活塞4滑动至第二特定位置时,所述第四气道17与所述第五气道18和第二气道15的出气段连通,当所述活塞4滑动出第二特定位置时,所述第四气道17与所述第五气道18断开连通。

所述第五气道18是指在阀体1内设置的供气体流通的气道。

所述第二特定位置是电磁阀2断电后,活塞4上部受到气体压力减少,活塞4沿中腔12向上滑动,当活塞4下部抵接到中腔12下部腔体的顶面而活塞4无法继续向上移动时活塞4所处的位置,此时,第四气道17一端和第五气道18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气道15出气端连通。

当活塞4沿中腔12向上滑动达到极限位置,也就是活塞4处于第二特定位置时,活塞4上部与中腔12上部腔体顶面之间还有一些距离,中腔12上部腔体顶部还有一些空间用于容纳气体。

所述第四气道支气道和第四气道相连通。

工作原理为:充气完成后,电磁阀2断电,活塞4上部受气体压力减少,活塞4在第一弹簧13弹力以及中腔12底部气体压力作用下沿中腔12向上移动,当活塞4下部抵接到中腔12下部腔体的顶面时,活塞4无法继续向上移动,此时,活塞4上的第四气道17分别和第二气道15的出气端以及第五气道18连通,轮胎上的阀门关闭后,位于桥路管道内的高压气体可以经第二气道15出气端、第四气道17、第五气道18排入大气。

通过设置第五气道和第四气道支气道排空桥路管道内的高压气体,可以防止桥路管道内的高压气体长期存在对密闭管道及设备造成损害。

图6示出了一种控制器总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所述控制器包括主充阀、桥控阀和主放阀,所述主充阀f1、桥控阀和主放阀均具有所述控制阀结构。

主充阀是指连通气源的控制阀,主充阀的进气口连通气源,主充阀的出气口连通桥控阀的进气口。

桥控阀f3是指连通桥路管道,用于控制轮胎充放气的控制阀。

桥控阀f3的进气口连通主充阀f1的出气口,桥控阀f3的出气口连通桥路管道,桥控阀f3的第二出气口连通主放阀f2的进气口。

主放阀f2是指连通大气,用于排放轮胎内高压气体的控制阀。

主放阀f2的进气口连通桥控阀f3的第二出气口,主放阀f2的出气口连通大气。

运行原理为:

充气时,主充阀f1、桥控阀f3通电,主放阀f2断电。

主充阀f1通电后,主充阀f1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气源气体经主充阀f1进入桥控阀f3的进气口。

桥控阀f3通电后,桥控阀f3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来自主充阀f1的气源气体穿过桥控阀f3后进入桥路管道给轮胎充气。

放气时,主充阀f1、桥控阀f3先通电,5秒后主充阀f1断电,主放阀f2通电。

主充阀f1先通电后,主充阀f1连通,气源气体经主充阀f1进入桥控阀f3,此时桥控阀f3通电,在气源气体的作用下,使桥控阀连通。此时,主充阀f1至轮胎的气体通道处于连通状态。

然后主充阀f1断电,主充阀f1关闭,气源气体不再从主充阀f1进入。

然后主放阀f2通电,主放阀f2连通,主放阀、桥控阀f3直至轮胎的气体通道处于与大气连接的状态。

此时,轮胎内的高压气体可以经桥控阀f3和主放阀f2排入大气中。

主充阀通电、桥控阀通电、主放阀通电是指给主充阀、桥控阀和主放阀中的电磁阀通电,使电磁阀打开阀体内的气道,使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磁阀控制气道的开关,通过输入较小的功率便可控制具有较大气压的气体流通,可以完成对汽车轮胎的充放气,该结构设计合理,密封性好,方便自动控制,能够提高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充阀f1、所述桥控阀f3、所述主放阀f2依次抵接串联;所述主充阀f1进气口连通气源,所述主充阀f1出气口连通所述桥控阀f3进气口;所述桥控阀f3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主放阀f2进气口;所述主放阀f2出气口连通大气。

控制器的主充阀f1、桥控阀f3和主放阀f2依次固定连接,相互串联。

主充阀f1的进气口连通气源,主充阀f1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桥控阀f3的进气口。

桥控阀f3的出气口连接桥路管道,桥控阀f3的第二出气口固定连接主放阀f2的进气口。

主放阀f2的出气口连通大气。

各控制阀相互抵接串联,不需要外接管道,减少了结构数量,气密性更好,能够提高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便于生产和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感应器27和节流阀26,所述感应器27安装在所述桥控阀f3上;所述节流阀26安装在所述主放阀f2上。

感应器27为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桥控阀f3上,感应器27连通公共管道,用于测量阀体内气道的压力,当气道和轮胎连通时,气道压力便是轮胎的压力,比如,可以固定频次测量气道内气体压力,并将压力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便可得指轮胎内的胎压。

所述感应器27与桥控阀f3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焊接等。

所述节流阀26固定连接在主放阀f2阀体1上,控制气体流速及流压,从而使得轮胎气体经桥控阀、主控阀可控并持续性流入大气。

节流阀26与主放阀f2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节流阀26与主放阀f2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工作时,当感应器27将测量到的气体压力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当胎压低时,控制系统控制该控制器给轮胎充气;当胎压过高时,控制系统控制该控制器给轮胎放气。

设置感应器可以实时了解胎压信息,并通过控制器自动给胎压充气或放气,保持胎压稳定。

图7示出了另一种控制器总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所述控制器包括一个主充阀f1、四个桥控阀和一个主放阀f2;所述4个桥控阀依次抵接串联;所述主充阀f1与一端的桥控阀抵接串联;所述主放阀f2与另一端的桥控阀抵接串联。

4个桥控阀依次抵接串联是指,上一个桥控阀的第二出气口连接下一个桥控阀的进气口,从而使四个桥控阀内的公共气道相互连通。

4个桥控阀的出气口分别连接各桥路管道。

可以在任意一个桥控阀上设感应器,用于测量管道内气体压力。

主充阀f1的出气口与一端的一个桥控阀的进气口抵接固定,主充阀f1进气口连接气源。

主放阀f2的进气口与远离主充阀f1的另一端的桥控阀的第二出气口抵接固定,主放阀f2的出气口处设置有节流阀。

工作时,该控制器可以连通四个桥路管道,同时控制给4个轮胎充放气,当某一个或多个轮胎需要充气时,只需按前述充放气步骤,同时打开一个或多个桥控阀,即可完成对一个或多个轮胎充放气。

设置4个桥控阀串联,可以同时给4个轮胎充放气,阀体之间相互抵接,减少管道及接口数量,提高气密性,占用空间小,该控制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利用电磁阀控制第一气道气体的开启和闭合,利用气体的压力推动活塞移动,为第二气道内的气体打开通路,通过输入较小的功率便可控制具有较大气压的气体流通,可以完成对汽车轮胎的充放气,该结构设计合理,密封性好,方便自动控制,能够提高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本实用新型在控制阀内设置公共气道,可以起连通作用,不需要外接管道便实现多个控制阀抵接串联,可以应用于各类汽车的轮胎充放气;利用电磁阀控制第一气道的开启和闭合,利用气体的压力推动活塞,为第二气道内的气体打开通路,通过输入较小的功率便可控制具有较大气压的气体流通,可以应用于不同胎压的轮胎的充放气;阀体为方形,抵接串联时更稳固,减少了管道数量和接口数量,可以提高密封性和精确性,本控制器结构简单、体积小、占用空间小、方便生产和安装。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