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气室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39808发布日期:2021-06-04 19:32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气室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气室减振器。


背景技术:

2.悬架是汽车的车轮与车身之间的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分别起到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减振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3.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了一种双筒充气减振器[申请号:cn02215490.6;公告号:cn2530096y]:包括活塞杆、贮油筒、缸筒、导向座、油封盖和油封,由缸筒构成的活塞腔内贮满了液压油,由缸筒和贮油筒构成的油气混合腔内有液压油和中压气体。活塞杆上连接有活塞阀总成,贮油筒与缸筒在另一端设置有底阀总成。由于油气混合腔中既有液压油又有气体,当减振器发生剧烈振动时,气体与液压油会产生混合,即液压油中产生气泡,气泡通过活塞阀总成和底阀总成时会产生震动和不稳定,从而使减振器工作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气室减振器,解决了现有的减振器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
一种双气室减振器,包括工作缸,所述工作缸的内腔中设置有可移动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上端伸出工作缸,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塞阀总成,所述活塞阀总成将工作缸的内腔分隔为上油室和下油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内设置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中安装有可滑动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活塞腔的腔壁面形成密封并将活塞腔分隔为第一气室和第一油室,所述第一气室位于第一油室的上方,所述活塞阀总成上设置有连通第一油室与下油室的通油通道,所述工作缸的外侧固定有外置缸,所述外置缸的内腔中安装有可滑动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外置缸内腔的腔壁面形成密封并将外置缸的内腔分隔为第二气室和第二油室,所述第二气室位于第二油室的上方,所述工作缸和外置缸之间连接有用于连通第二油室与下油室的通油管。
[0007]
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中充入气体,第一油室、上油室、下油室和第二油室中装有减振器油。当活塞杆位于最大拉伸行程时,第一活塞位于活塞腔的最下端,第二活塞位于外置缸内腔的最下端。以在第一气室中充入低压气体,在第二气室中充入高压气体举例,当活塞杆向下压缩时,上油室的体积增加,下油室的体积减少,下油室中的减振器油通过活塞阀总成进入到上油室中,但是由于活塞杆位于上油室中,上油室增加的体积小于下油室减少的体积,下油室中多余的减振器油先通过通油通道进入到第一油室中,第一活塞向上滑动,第一气室中的气体被压缩并对第一活塞产生向下的压力,当第一气室中的气体不再被压缩
后,下油室中的减振器油通过通油管进入到第二油室中,第二活塞向上运动,第二气室中的气体被压缩并对第二活塞产生向下的压力。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中的气体被压缩时产生的压力以及减振器油通过活塞阀总成时产生的阻力共同形成了减振器的压缩阻尼力,活塞杆的压缩行程不同,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被压缩的体积不同,从而产生的压力不同,实现了不同的压缩行程自适应地产生不同的压缩阻尼力。
[0008]
当活塞杆向上拉伸时,上油室的体积减少,下油室的体积增加,上油室的减振器油通过活塞阀总成进入到下油室中,但是由于活塞杆位于上油室中,上油室减少的体积小于下油室增加的体积,第二气室中的气体推动第二活塞向下运动,第二油室中的减振器油通过通油管进入到下油室中,第一气室中的气体推动第一活塞向下运动,第一油室中的减振器油通过通油通道进入到下油室中,避免下油室中出现真空状态,避免了空行程的形成。
[0009]
通过第一活塞将第一气室和第一油室进行隔离,通过第二活塞将第二气室和第二油室进行隔离,避免第一气室中的气体和第二气室中的气体进入到减振器油中,避免了减振器油中混入气泡,从而提高了减振器工作的稳定性。而将活塞腔设置在活塞杆中,将外置缸固定在工作缸的外侧,充分利用了活塞杆中的空间和工作缸外侧空间,使工作缸在长度没有加长的情况下增加了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保证了工作缸在汽车悬架上的纵向安装空间,使减振器能够在汽车中进行装配。
[0010]
在上述的双气室减振器中,所述活塞腔的腔壁面上设置有凸出的限位挡肩,所述限位挡肩位于第一活塞的上方,所述第一活塞能够抵靠在限位挡肩上。通过限位挡肩对第一活塞向上滑动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第一活塞对第一气室中的气体压缩过多造成第一气室的气压过大,从而保证减振器使用的稳定性。
[0011]
在上述的双气室减振器中,所述第一活塞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固定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侧面贴靠在活塞腔的腔壁面上形成密封;所述第二活塞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固定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侧面贴靠在外置缸内腔的腔壁面上形成密封。通过第一定位槽固定第一密封圈,避免第一密封圈在第一活塞滑动的过程中从第一活塞上脱落,保证了第一气室和第一油室之间的密封性;通过第二定位槽固定第二密封圈,避免第二密封圈在第二活塞滑动的过程中从第二活塞上脱落,保证了第二气室和第二油室之间的密封性,有利于保证减振器使用的稳定性。
[0012]
在上述的双气室减振器中,所述活塞阀总成包括活塞阀座,所述活塞阀座的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中固定连接有中心轴,所述通油通道设置在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的上端插入到活塞杆的活塞腔中并固定。安装第一活塞时,将第一活塞从活塞杆的下端放置到活塞腔中,然后将中心轴的上端插入到活塞杆的活塞腔中并固定,再将活塞阀座固定连接在中心轴上,使第一活塞安装方便,同时使活塞阀总成与活塞杆组装方便。
[0013]
在上述的双气室减振器中,所述工作缸下端的侧壁上具有通油孔,所述通油管的内孔与通油孔连通,所述工作缸的下端固定有底座,所述中心轴的下端伸出中心孔,所述中心轴的下端能够抵靠在底座上,当中心轴的下端抵靠在底座上时所述活塞阀座位于通油孔的上方。底座与中心轴配合对活塞阀总成向下运动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活塞阀总成将通油孔挡住,保证了第二油室与下油室之间的流通性,从而保证减振器使用的稳定性。
[0014]
在上述的双气室减振器中,所述中心轴上端的外侧面上位于活塞阀座的上方设置
有挡环,所述活塞阀座的上端面抵靠在挡环。挡环具有轴向定位作用,方便活塞阀座与中心轴之间的组装。
[0015]
在上述的双气室减振器中,所述活塞杆的下端面抵靠在挡环的上端面上。挡环对活塞杆与中心轴的组装具有定位作用,方便活塞杆与中心轴之间的组装。
[0016]
在上述的双气室减振器中,所述活塞杆的下端与挡环焊接固定。这样可以将第一油室与上油室隔开,避免减振器油直接通过活塞杆与中心轴之间的空隙在第一油室和上油室之间流通,保证活塞阀总成形成阻尼力,使减振器使用稳定。
[0017]
在上述的双气室减振器中,所述外置缸与工作缸之间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使外置缸与工作缸之间固定稳定,避免减振器工作时外置缸与工作缸发生分离,保证减振器使用的稳定性。
[0018]
在上述的双气室减振器中,所述活塞杆的上端设置有气门芯,所述外置缸的上端设置有高压充气阀。通过气门芯向活塞杆的第一气室中充入低压气体,通过高压充气阀向外置缸的第二气室中充入高压气体,使气体充入方便。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20]
在活塞杆上设置活塞腔并安装第一活塞,活塞腔中形成第一气室和第一油室,在工作缸外侧固定外置缸,外置缸内安装第二活塞并形成第二气室和第二油室,第一油室和第二油室分别与工作缸中的下油室连通,避免空行程的形成,且能够使压缩阻尼力根据压缩行程自适应的发生变化,而通过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能够实现气油隔离,避免减振器油中产生气泡,使减振器工作稳定。活塞腔的腔壁面上设置限位挡肩,外置缸与工作缸之间连接固定架,进一步使减振器工作稳定。活塞阀总成通过中心轴与活塞杆连接,组装方便。设置气门芯和高压充气阀,使气体充入方便。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双气室减振器的剖视图;
[0022]
图2是图1中活塞阀总成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
图3是本双气室减振器中第一活塞的剖视图;
[0024]
图4是本双气室减振器中第二活塞的剖视图。
[0025]
图中,1、工作缸;1a、上油室;1b、下油室;1c、通油孔;1d、底座;2、外置缸;2a、第二气室;2b、第二油室;2c、高压充气阀;3、固定架;4、导向器油封总成;5、活塞杆;5a、活塞腔;5a1、第一气室;5a2、第一油室;5b、限位挡肩;5c、气门芯;6、活塞阀总成;6a、活塞阀座;6a1、中心孔;6b、中心轴;6b1、挡环;6b2、通油通道;7、第一活塞;7a、第一定位槽;7b、第一密封圈;8、通油管;9、第二活塞;9a、第二定位槽;9b、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7]
实施例一
[0028]
如图1

图4所示,一种双气室减振器,包括工作缸1和外置缸2,外置缸2位于工作缸1的外侧,且外置缸2与工作缸1之间连接有固定架3,即外置缸2与工作缸1通过固定架3固定
连接。固定架3包括支撑条和两个抱箍,两个抱箍分别固定在支撑条的两端,工作缸1固定在其中一个抱箍中,外置缸2固定在另一个抱箍中。
[0029]
工作缸1的上端固定有导向器油封总成4,工作缸1的内腔中设置有可移动的活塞杆5,活塞杆5的上端穿过导向器油封总成4,活塞杆5的下端固定有活塞阀总成6,活塞阀总成6将工作缸1的内腔分隔为上油室1a和下油室1b。活塞杆5内设置有活塞腔5a,活塞腔5a中安装有可滑动的第一活塞7,第一活塞7与活塞腔5a的腔壁面形成密封并将活塞腔5a分隔为第一气室5a1和第一油室5a2,第一气室5a1位于第一油室5a2的上方。第一活塞7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7a,第一定位槽7a内固定有第一密封圈7b,第一密封圈7b的外侧面贴靠在活塞腔5a的腔壁面上形成密封。活塞杆5的上端设置有气门芯5c,通过气门芯5c向第一气室5a1中充入低压气体,低压气体的压强为0.1mpa。活塞腔5a的腔壁面上设置有凸出的限位挡肩5b,限位挡肩5b位于第一活塞7的上方,第一活塞7能够抵靠在限位挡肩5b上。
[0030]
活塞阀总成6包括活塞阀座6a,活塞阀座6a上设置有压缩阀和复原阀,活塞阀座6a的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孔6a1,中心孔6a1中固定连接有中心轴6b。中心轴6b上端伸出中心孔6a1,中心轴6b的上端插入到活塞杆5的活塞腔5a中并固定。中心轴6b上端的外侧面上位于活塞阀座6a的上方设置有凸环,活塞阀座6a的上端面抵靠在凸环。中心轴6b螺纹连接在中心孔6a1中,或者中心轴6b的下端伸出中心孔6a1后螺纹连接有螺母,通过螺母使中心轴6b固定在活塞阀座6a上。活塞杆5的下端面抵靠在挡环6b1的上端面上,活塞杆5的下端与挡环6b1焊接固定,或者中心轴6b的上端插入到活塞杆5中形成螺纹连接,且中心轴6b的上端与活塞杆5的下端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活塞阀总成6上设置有连通第一油室5a2与下油室1b的通油通道6b2,通油通道6b2设置在中心轴6b上,通油通道6b2贯穿中心轴6b上下端。
[0031]
外置缸2的内腔中安装有可滑动的第二活塞9,第二活塞9与外置缸2内腔的腔壁面形成密封并将外置缸2的内腔分隔为第二气室2a和第二油室2b,第二气室2a位于第二油室2b的上方。第二活塞9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9a,第二定位槽9a内固定第二密封圈9b,第二密封圈9b的外侧面贴靠在外置缸2内腔的腔壁面上形成密封。第二定位槽9a设置有两个,每个第二定位槽9a内均固定有第二密封圈9b。外置缸2的上端设置有高压充气阀2c,通过高压充气阀2c向第二气室2a中充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的压强为4mpa。工作缸1和外置缸2之间连接有用于连通第二油室2b与下油室1b的通油管8。工作缸1下端的侧壁上具有通油孔1c,通油孔1c与下油室1b连通。外置缸2的下端固定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设置有过油孔,过油孔与第二油室2b连通。通油管8的一端固定在工作缸1下端的外侧面上,且通油管8的内孔与通油孔1c连通。通油管8的另一端插入到过油孔中,且通油管8的外侧面与过油孔的孔壁面形成密封。工作缸1的下端固定有底座1d,中心轴6b的下端能够抵靠在底座1d上,当中心轴6b的下端抵靠在底座1d上时,活塞阀座6a位于通油孔1c的上方。或者底座1d的上端面具有凸出的限定凸柱,中心轴6b能够抵靠在限位凸柱的上端面上,当中心轴6b抵靠在限位凸柱的上端面上时,活塞阀座6a位于通油孔1c的上方,避免活塞阀总成6将通油孔1c挡住。
[0032]
第一气室5a1充入低压气体,第二气室2a中充入高压气体,第一油室5a2、上油室1a、下油室1b和第二油室2b中装有减振器油。当活塞杆5位于最大拉伸行程时,第一活塞7位于活塞腔5a的最下端,第二活塞9位于外置缸2的最下端。当活塞杆5向下压缩时,上油室1a的体积增加,下油室1b的体积减少,下油室1b中的减振器油通过活塞阀总成6的压缩阀进入到上油室1a中,但是由于活塞杆5位于上油室1a中,上油室1a增加的体积小于下油室1b减少
的体积,下油室1b中多余的减振器油先通过通油通道6b2进入到第一油室5a2中,第一活塞7向上滑动,第一气室5a1中的气体被压缩并对第一活塞7产生向下的压力,当第一活塞7抵靠到限位挡肩5b上后,下油室1b中的减振器油通过通油管8进入到第二油室2b中,第二活塞9向上运动,第二气室2a中的气体被压缩并对第二活塞9产生向下的压力。第一气室5a1和第二气室2a中的气体被压缩时产生的压力以及减振器油通过活塞阀总成6的压缩阀时产生的阻力共同形成了减振器的压缩阻尼力,活塞杆5的压缩行程不同,第一气室5a1和第二气室2a被压缩的体积不同,从而产生的压力不同,实现了不同的压缩行程自适应地产生不同的压缩阻尼力。当活塞杆5向上拉伸时,上油室1a的体积减少,下油室1b的体积增加,上油室1a的减振器油通过活塞阀总成6的复原阀进入到下油室1b中,但是由于活塞杆5位于上油室1a中,上油室1a减少的体积小于下油室1b增加的体积,第二气室2a中的气体推动第二活塞9向下运动,第二油室2b中的减振器油通过通油管8进入到下油室1b中,第一气室5a1中的气体推动第一活塞7向下运动,第一油室5a2中的减振器油通过通油通道6b2进入到下油室1b中,避免下油室1b中出现真空状态,避免了空行程的形成。
[0033]
通过第一活塞7将第一气室5a1和第一油室5a2进行隔离,通过第二活塞9将第二气室2a和第二油室2b进行隔离,避免第一气室5a1中的气体和第二气室2a中的气体进入到减振器油中,避免了减振器油中混入气泡,从而提高了减振器工作的稳定性。而将活塞腔5a设置在活塞杆5中,将外置缸2固定在工作缸1的外侧,充分利用了活塞杆5中的空间和工作缸1外侧空间,使工作缸1在长度没有加长的情况下增加了第一气室5a1和第二气室2a,保证了工作缸1在汽车悬架上的纵向安装空间,使减振器能够在汽车中进行装配。
[0034]
第一气室5a1和第二气室2a中的气体压强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第一气室5a1和第二气室2a中可以充入等压气体,或者第一气室5a1中充入高压气体,第二气室2a中充入低压气体。
[0035]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