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执行装置及电动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46815发布日期:2021-09-15 07:4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电动执行装置及电动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执行装置及电动控制阀。


背景技术:

2.在流体控制技术领域中,电动执行装置一般安装于阀装置来控制系统中流体的开闭。如水路控制系统的电动球阀,可以用于家用热水器系统中,起到开启和关断的作用。在公开号为cn2568907的公开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如图10所示的电动执行装置的开关控制结构。
3.如图10所示。由内盘1和外盘2组成的定位盘设置在阀杆延长杆3上,外盘2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缺口6。微动开关4和微动开关5设置于夹板7上,它们在沿外盘2的转动方向呈90
°
分布。驱动电机可以通过减速传动结构带动阀杆旋转,使阀腔内的球形阀芯转动。同时阀杆延长杆3也带动外盘2转动,当外盘2转到第一位置时,微动开关4的触点与缺口6对应并伸入缺口6,驱动电机得到微动开关4的信号停止转动;同样,当外盘2转到第二位置时,微动开关5的触点与缺口6对应并伸入缺口6,驱动电机得到微动开关4的信号停止转动。以上动作过程可以使球阀停留在0
°
位置(关闭)和90
°
位置(全开)。实现阀的开启和关断功能。
4.现有技术中,在外盘2旋转到与微动开关5的触点配合时,由于转动过程中的惯性,会冲击微动开关的触点,可能使微动开关的触点损坏,导致电器部分不能预期切换,影响电动执行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提高电动执行装置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执行装置及使用该电动执行装置的电动控制阀。
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动执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传动部件、驱动轴部件、第一微动开关及第二微动开关,所述传动部件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部件能够带动所述驱动轴部件转动;
7.还包括行程控制部件,所述行程控制部件包括信号触发件,所述信号触发件包括安装部和触发部,所述触发部包括基部、位于所述基部一侧的第一触发端、位于所述基部另一侧的第二触发端,所述第一触发端和所述第二触发端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弹性变位;
8.所述驱动轴部件包括驱动轴,所述触发部通过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驱动轴配合,所述驱动轴能带动所述信号触发件转动,当所述信号触发件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触发端抵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开关部;当所述信号触发件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触发端抵接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开关部。
9.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动控制阀,包括阀装置,所述阀装置包括阀体部件、阀芯部件及阀杆,所述阀体部件包括流路进口端、流路出口端,阀芯部件包括阀芯,还包括上述技术方案的电动执行装置,所述阀杆的一端与所述阀芯转动连接,所述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轴部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部件能够通过所述阀杆带动所述阀芯在所述阀
体部件的阀腔内转动。
10.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动执行装置及电动控制阀,通过在信号触发件上设置可弹性变位的触发端,信号触发件在转动行程中,当触发端抵接微动开关时,可以减少信号触发件对微动开关的冲击,提高了电动执行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11.图1: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电动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电动执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图2中去除上盖后显示的部分构件位置关系的俯示图;
14.图4:图2中行程控制部件和驱动轴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5/图6:图4中信号触发件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7:图4中基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8:图4中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9: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另一种信号触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10:背景技术中的一种电动执行装置的开关控制结构。图1

图9中符号及图示说明:
20.1000

电动控制阀;
21.10

电动执行装置;
22.100

罩体部件;
23.110

下罩体、120

上罩体;
24.200

驱动电机;
25.300

传动部件、310

输出齿轮;
26.400

行程控制部件;
27.410/410a

信号触发件;
28.4110

安装部;
29.4111

第二轴部、4112

孔部;
30.4113

第二盘部、4114

第二凹凸部;
31.4115

凸起、4116

凹槽;
32.4120

触发部;
33.4121/4121a

基部;
34.4122/4122a

第一触发端、4123/4123a

第二触发端;
35.4124

第一过渡部、4125

第二过渡部;
36.4126

折弯部;
37.4127a

第一弯曲部、4127b

第二弯曲部;
38.4127c

第三弯曲部、4127d

第四弯曲部;
39.420

基座件;
40.421

第一轴部、422

中心孔;
41.423

第一盘部、424

第一凹凸部;
42.4241

凸起、4242

凹槽/凹部;
43.430a

上调节件、430b

下调节件;
44.431

环形部、432

凸起部;
45.440

固定螺钉;
46.500

线路控制部件;
47.510

线路板;
48.520

第一微动开关、521

开关部;
49.530

第二微动开关、531

开关部;
50.600

驱动轴部件;
51.610

驱动轴、611

轴向螺纹孔;
52.620

连接齿轮;
53.700

手动切换结构;
54.20

阀装置;
55.21

阀体部件;
56.211

第一阀体、212

第二阀体;
57.22

阀芯部件、221

球形阀芯;
58.23

流路进口端、24

流路出口端;
59.25

阀腔;
60.30

阀杆。
具体实施方式
6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词是附图中所示的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本文所采用的方位词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6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电动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电动执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63.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控制阀1000具体为电动球阀,包括阀装置20和电动执行装置10两个部分,阀装置20包括阀体部件21、阀芯部件22及阀杆30。电动执行装置10一般通过螺钉连接或卡接方式安装于阀体部件21的上部。
64.阀体部件21包括第一阀体211和第二阀体212,第一阀体211设置有流路进口端23,第二阀体212设置有流路出口端24。第一阀体211和第二阀体212焊接密闭形成阀腔25,阀芯部件22的球形阀芯221设置于阀腔25中,可以通过阀芯的转动使流路进口端23与流路出口端24之间连通或关闭。
65.电动执行装置10包括罩体部件100,罩体部件100由下罩体110与上罩体120安装构成。驱动电机200、传动部件300、线路控制部件500、驱动轴部件600及手动切换结构700设置于罩体部件100内。
66.图3为图2中去除上盖后显示的部分构件位置关系的俯示图,图4为图2中行程控制
部件和驱动轴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67.如图3和图4所示并结合图2。驱动轴部件600包括驱动轴610,连接齿轮620固定于驱动轴610的下段,由齿轮减速机构组成的传动部件300包括输出齿轮310,输出齿轮310与连接齿轮620啮合;同时,传动部件300还与驱动电机200通过齿轮啮合。当驱动电机200通电后,可以通过传动部件300带动驱动轴610转动。
68.阀杆30的一侧与球形阀芯221转动连接,阀杆30的另一侧与驱动轴610转动连接(参见图1和图2)。
69.行程控制部件400包括信号触发件410、基座件420,在该实施例中,还包括上调节件430a和下调节件430b,其中上调节件430a与下调节件430b结构相同。
70.图5和图6为图4中信号触发件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基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由于上调节件430a与下调节件430b的结构可以相同,所以图8中给出一个结构图)。
71.如图5、图6、图7及图8所示。基座件420是通过塑料材料制成的大致为柱状的结构件,基座件420设置于驱动轴610的上段,基座件420与驱动轴610固定连接。基座件420包括第一轴部421和第一盘部423。信号触发件410包括安装部4110和触发部4120,安装部4110包括带有孔部4112的第二轴部4111。上/下调节件430a/430b为环状结构。下调节件430b、上调节件430a及信号触发件410的安装部4110,依次套设在基座件420的第一轴部421,信号触发件410的第二盘部4113与上调节件430a的环形部431抵接,上调节件430a的环形部431与下调节件430b的环形部431抵接,下调节件430b的环形部431与基座件420的第一盘部423抵接。
72.驱动轴610的上端部加工有轴向螺纹孔611(见图2),固定螺钉440安装于螺纹孔611。通过固定螺钉440可以将行程控制部件400与驱动轴部件600轴向固定连接,使行程控制部件400与驱动轴610固定。
73.在该具体实施例中,触发部4120与安装部4110通过非金属塑料材料一体注塑制成,信号触发件410的触发部4120大致为方体结构,包括中间的基部4121和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一触发端4122和第二触发端4123。第一触发端4122与基部4121之间还包括第一过渡部4124,第二触发端4123与基部4121之间还包括第二过渡部4125。
74.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案,基部4121与第一过渡部4124之间通过第一弯曲部4127a连接,基部4121与第二过渡部4125之间通过第二弯曲部4127b连接,第一触发端4122与第一过渡部4124之间通过第三弯曲部4127c连接,第二触发端4123与第二过渡部4125之间通过第四弯曲部4127d连接。第一弯曲部4127a与第三弯曲部4127c上下相对,第二弯曲部4127b与所述第四弯曲部4127d上下相对。
75.上述结构的设置,使第一触发端4122受到外力的作用下,能够相对于第一过渡部4124弹性变位。同时,第一过渡部4124能够相对于基部4121弹性变位;使第二触发端4123受到外力的作用下,能够相对于第二过渡部4125弹性变位;同时,第二过渡部4125能够相对于基部4121弹性变位。
76.线路控制部件500包括线路板510,线路板510固定于下罩体110的安装支架上。线路板510上设置有第一微动开关520和第二微动开关530。
77.第一微动开关520的开关部521与第二微动开关530的开关部531呈90
°
设置在信号
触发件410转动方向,信号触发件410在转动行程中,处于0
°
标位时,第一触发端4122与开关部521接触,触发第一微动开关520,处于90
°
标位时,第二触发端4123与开关部531接触,触发第二微动开关530。
78.上述结构设置,由于驱动轴部转动具有一定的惯性,当信号触发件与微动开关接触时,能够通过上述弹性部的弹性变位,减少其惯性力对微动开关的冲击,提高了电动执行装置的可靠性。
7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第一触发端4122和第二触发端4123上设置折弯部4126,折弯部4126远离基部4120的的一侧(即外侧)进行折弯,可以提高弹性效果和控制微动开关的灵活性。
80.在本实施例中,基座件420的第一盘部423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一凹凸部424,信号触发件410的第二盘部4113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二凹凸部4114,上/下调节件430a/430b的环形部431包括凸起部432。当固定螺钉440拧紧使信号触发件410、上调节件430a、下调节件430b、基座件420依次抵接后,通过上述设置的各凹凸部/凸起部之间的错位配合,各零件在转动方向实现定位和固定,使阀杆转动行程中,各零件固定的可靠性较高,保证了信号触发件与微动开关之间的转动位移不变,提高了电动执行装置的启动开关的精度。
8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上调节件430a和上调节件430b为金属板材冲压制成的环形结构,通过冲压形成若干向上的凸起部和若干向下的凸起部。
8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基座件420的第一凹凸部424沿径向呈放射状延伸,第一凹凸部420的凹槽(凹部)4242和凸起(凸部)4241沿周向均匀分布;信号触发件410的第二凹凸部4114沿径向呈放射状延伸,第二凹凸部4114的凹槽(凹部)4116和凸起(凸部)4115沿周向均匀分布,上调节件的凸起部432的数量与下调节件的凸起部432的数量相等。
83.上调节件430a的向上的凸起部432与第二凹凸部4114的凹槽4116嵌合,下调节件430b的向下的凸起部432与第一凹凸部424的凹槽4242嵌合,上调节件430a的向下的凸起部与下调节件430b的向上的凸起部错位嵌合。该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各零件固定可靠性。
84.可以理解的是,作为技术方案的延伸,可以只用一个调节件,或不使用调节件,直接将第一凹凸部424与第二凹凸部4114直接抵接嵌合,第一凹凸部424的凹部和凸部的数量与第二凹凸部4114的凹部和凸部的数量相等或成倍数关系。也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85.上述技术方案,在信号触发件410与基座件420固定前,可以使信号触发件410相对于基座件420转动,以调校触发部4120的两个触发端(4112/4113)与微动开关的开关部521之间的转动触发位置,消除或减少产品在制造或安装过程中产生的积累误差。再通过固定螺钉440将信号触发件410与基座件420固定,进一步提高了电动执行装置的启动开关的精度。
86.图9为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另一种信号触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与前述技术方案不同在于,在该实施例中,信号触发件410a的基部4121a与第一触发端4122a和第二触发端4123a之间没有过渡部,都是通过弯曲部直接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也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87.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考虑到电器元件设计的小型化,可以将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集成设计成一个元件,但实质功能上还是作为两个开关工作。所以也在本
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88.以上仅是为能更好的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例举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所有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