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连接机构的电脑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24499发布日期:2022-06-08 00:2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连接机构的电脑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连接机构的电脑支架。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脑支架上的安装盘与支柱之间由连接机构相连,从而使得安装盘固定于支柱上,实现对显示屏的连接固定。而现有的连接机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固定方式过于简单,导致安装盘与支柱连接不稳定,容易断裂,从而影响显示屏的连接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连接机构的电脑支架。
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连接机构的电脑支架,包括安装盘、支柱以及连接件,其中,还包括壳体,安装盘上设有通槽,支柱上设有紧固件,连接件穿过通槽与紧固件螺栓连接,连接件上设有第一卡扣部以及卡槽;壳体设有上盖以及下盖,上盖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上设有与第一卡扣部适配的卡接部以及与卡槽相扣的第二卡扣部,下盖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配合固定连接件。
5.采用该种结构设置,使得连接件与壳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便于壳体的安装与更换。使用时,首先将连接件穿过通槽与紧固件螺栓连接,使得安装盘与支柱连接,将上盖与下盖分别套设在连接件上,使得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配合固定连接件,进而卡扣部伸入至卡接部内固定,从而实现壳体与连接件之间的固定,实现壳体对连接件的保护。而第二卡扣部与第二卡槽配合,进一步增强了上盖与连接件之间的固定效果,上盖与连接件之间连接更加稳定。相较现有技术而言,该种结构更为简单,安装更为方便,且壳体与连接件之间连接更加稳定。
6.其中,第一凹槽顶面设有定位柱,连接件顶面设有定位孔,定位柱与定位孔适配。
7.采用定位柱与定位孔配合,使得上盖套设在连接件上时,起到定位作用,使得上盖固定更加准确,同时,定位柱伸入至定位孔内固定,进一步增强了上盖与连接件之间的固定效果。
8.其中,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呈连通设置。
9.采用该种结构设置,便于上盖与下盖固定连接件。
10.其中,上盖底面设有凸块,下盖顶面设有凹槽,凸块与凹槽适配。
11.采用凸块与凹槽配合,使得上盖与下盖连接固定时,起到定位作用,上盖与下盖连接更加牢固。
12.其中,下盖上设有限位柱,限位柱与上盖相抵。
13.采用限位柱设置,起到限位作用,防止上盖从下盖上滑落。
14.其中,第二凹槽上设有定位筋,连接件上设有定位槽,定位槽位于定位筋运动轨迹上。
15.采用定位筋与定位槽设置,便于连接件位于第二凹槽上的定位,使得连接件与下
盖固定效果更好。
16.其中,连接件上设有设有限位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均位于限位部的运动轨迹上。
17.其中,限位部位于通槽内。
18.采用限位部设置,使得连接件与安装盘连接更稳定,防止连接件过度伸入至壳体内固定。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21.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连接机构的剖视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1:
28.参照附图1-8所示,一种具有连接机构的电脑支架,包括安装盘1、支柱2以及连接机构3。
29.安装盘1整体呈圆盘状,安装盘1通过连接机构3与支柱2连接,安装盘1上设有通槽11,连接件4穿过通槽11与支柱2连接,从而实现安装盘1位于支柱2上的固定。
30.支柱2整体呈圆柱状,支柱2一端通过连接机构3与安装盘1连接,另一端与底座连接,支柱2上设有滑槽21以及紧固件22,滑槽21位于支柱2朝向安装盘1的一侧,紧固件22一端与连接件4连接,另一端伸入至滑槽21内,且紧固件22相对于滑槽21呈上下滑动设置。通过紧固件22与滑槽21的配合,实现了安装盘1位于支柱2上的固定以及安装盘1通过连接机构3相对于支柱2呈上下滑动设置。
31.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2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紧固件22呈对称设置。两个紧固件22分别与连接件4侧面相抵,紧固件22上设有呈圆周阵列排布的第一螺纹孔23,第一螺纹孔23数量为四个,两个紧固件22通过第一螺纹孔23与连接件4螺栓连接,使得连接机构3与支柱2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不易断裂。
32.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件4以及壳体5,连接件4一端与安装盘1连接,另一端与紧固件22连接,从而实现安装盘1与支柱2的连接。壳体5套设在连接件4上,具体的,壳体5套设在连接件4与紧固件22的连接处,从而实现对连接件4与紧固件22的固定与保护。
33.连接件4包括头部41以及尾部42,头部41一部分伸入至通槽11内,另一部分位于壳体5内固定,尾部42整体位于壳体5内固定,且尾部42与头部41的连接处呈阶梯状,即尾部42厚度小于头部41的厚度。
34.头部41上设有限位部411、定位孔412以及卡槽413。限位部411位于头部41朝向安
装盘1的一端,限位部411水平左右凸出设置,限位部411与头部41整体呈十字型,通槽11以及壳体5均位于限位部411的运动轨迹上,限位部411固定于通槽上,通过限位部411设置,使得连接件4与安装盘1连接更稳定。定位孔412位于头部41顶面并朝向壳体5一侧设置,定位孔412与定位柱512适配,用于壳体5定位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412截面呈梯形状,即定位孔412与定位柱512为过盈配合,使得壳体5与连接件4固定更加牢固。卡槽413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头部41侧面靠近尾部42处,卡槽413与第二卡扣部514相扣,从而实现壳体5对连接件4的固定。
35.尾部42上设有阶梯部421以及定位槽422。阶梯部421位于尾部42朝向支柱2的一侧,阶梯部421上设有第一卡扣部423,第一卡扣部423上设有第一接触面424,第一接触面424呈斜面设置,第一卡扣部423与卡接部513适配,第一卡扣部423通过第一接触面424扣入至卡接部513内固定。定位槽422位于尾部42底面,具体的,尾部42设有凸起425,凸起425与头部41配合形成定位槽422,定位槽422与定位筋522配合,从而实现连接件4位于壳体5上的定位固定。
36.进一步的,尾部42上还设有第二螺纹孔426,第二螺纹孔426与第一螺纹孔23连通设置,第二螺纹孔426数量同样为四个,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23与第二螺纹孔426固定支柱2与连接件4,使得二者连接更加紧密,连接强度更高。
37.壳体5包括上盖51以及下盖52,上盖51与下盖52配合固定连接件4,具体的,上盖51设有第一凹槽511,下盖52设有第二凹槽521,第一凹槽511与第二凹槽521呈连通设置,第一凹槽511与第二凹槽521连接形成用于容纳连接件4以及紧固件22的容纳腔,从而实现对连接件4与紧固件22的固定。
38.第一凹槽511上设有定位柱512、卡接部513以及第二卡扣部514。定位柱512位于第一凹槽511内壁顶面,并朝向连接件4凸出设置,定位柱512与定位孔412过盈配合。卡接部513位于第一凹槽511内壁顶面,卡接部513上设有卡接槽515以及第二接触面516,卡接槽515用于固定第一卡扣部423,第二接触面516位于卡接槽515下方,且同样呈斜面设置。参照附图5所示,固定时,第一接触面424与第二接触面516相抵,当上盖51继续向下扣时,由于斜面设置以及弹性效果,卡接部513向右移动,使得卡接槽515扣在第一卡扣部423上,从而实现对连接件4的固定。第二卡扣部514位于第一凹槽511内壁上,并朝向连接件4凸出设置,第二卡扣部514截面呈三角状,第二卡扣部514与卡槽413相扣,进一步增强对连接件4的固定效果。此外,第一凹槽511朝向支柱2一侧还设有第一开口517,紧固件22穿过第一开口517与连接件4连接,第一开口517用于固定紧固件22。
39.上盖51上还设有凸块518以及限位凸块519,凸块518位于上盖51底面并朝向下盖52凸出设置,凸块518与凹槽523相适配,凹槽523位于凸块518的运动轨迹上,通过凸块518设置,起到定位作用,便于上盖51与下盖52的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凸块518数量为两个。限位凸块519位于上盖51侧面,并朝向支柱2凸出设置,限位凸块519伸入至滑槽21内,限位凸块519相对于滑槽21呈滑动设置,通过限位凸块519设置,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连接机构3相对支柱2滑动时过度上升,造成损坏。
40.下盖52上设有定位筋522、凹槽523、限位柱524以及第二开口525。定位筋522位于第二凹槽521的底面上,并朝向连接件4凸出设置,定位筋522与定位槽422适配,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筋522数量为两个。凹槽523位于下盖52顶面与第二凹槽521内壁的连接处,凹槽523
数量与凸块518数量一致,凹槽523与凸块518适配,从而实现上盖51的定位效果。限位柱524位于下盖52靠近支柱2的一侧,限位柱524的数量为两个,限位柱524与凹槽523相抵,当上盖51固定在下盖52上时,限位柱524与上盖51相抵,有效防止上盖51从下盖52上滑落。第二开口525朝向支柱2设置,具体的,第二开口525有两个限位柱524以及第二凹槽521配合形成,连接件4的阶梯部421部分伸入至第二开口525内。
41.使用时,首先将连接件4穿过通槽11与紧固件22连接,使得安装盘1与支柱2连接,然后将下盖52自下而上通过定位筋522与定位槽422配合,将连接件4固定于第二凹槽521上,再将上盖51自上而下通过定位柱512以及定位孔512配合,将连接件4固定于第一凹槽511内,此时,第一卡扣部423伸入至卡接槽515内固定,第二卡扣部514与卡槽413相扣,且第一开口517固定紧固件22,从而实现壳体5与连接件4之间的固定。相较现有技术而言,该种结构更为简单,安装更为方便,且壳体5与连接件4之间连接更加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