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隔爆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19650发布日期:2022-05-16 20:3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隔爆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矿用电磁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矿用隔爆电磁阀。


背景技术:

2.为消除矿井里有矿物粉尘、煤屑灰尘,需要从地面向井下引入水流,经喷射器进行喷水,在喷水设备中设制了控制水流电磁阀,由于矿井中存在瓦斯等易爆性气体,一旦当电磁阀内的零部件产生火花、电弧时,这些爆炸性混合物将会被引爆,形成局部甚至整个矿井的瓦斯爆炸事故,引爆电气设备,因此矿井中使用的隔爆电磁阀是把设备中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部件全部封闭在一个外壳内,隔爆外壳使设备内部空间与周围的环境隔开。
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隔爆外壳内发生爆炸时,爆炸产生的能量波直接作用在隔爆外壳上,容易造成隔爆外壳损坏,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矿用隔爆电磁阀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当隔爆外壳内发生爆炸时,爆炸产生的能量波直接作用在隔爆外壳上,容易造成隔爆外壳损坏,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矿用隔爆电磁阀。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用隔爆电磁阀,包括矿用电磁阀主体,所述矿用电磁阀主体外侧套设有防爆壳;
6.所述矿用电磁阀主体的入口与出口处均连接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远离所述矿用电磁阀主体的一端贯穿所述防爆壳侧壁,两根所述延伸管上均活动套设有隔板,一对所述隔板相互对称且滑动安装在所述防爆壳内部,所述隔板远离所述矿用电磁阀主体的一端面垂直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面与所述防爆壳内侧壁固定连接。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矿用电磁阀主体的零部件产生火化、电弧时,通过防爆壳能够使矿用电磁阀主体与防爆壳外部环境分隔,从而首先会引爆一对隔板之间的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产生的能量推动一对隔板相互远离,在弹簧的弹力支撑下能够初步缓解爆炸产生的能量波,尽量避免爆炸产生的能量对防爆壳造成损伤。
8.优选的,所述弹簧内部穿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活动贯穿所述防爆壳侧壁。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能尽量避免弹簧曲折,且隔板移动时限位杆在防爆壳侧壁上伸出或伸入,能够对隔板限位导向。
10.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防爆壳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块能够对限位杆限位,避免限位杆完全伸入防爆壳内部。
12.优选的,所述防爆壳顶壁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防爆壳顶端面设置有能量缓冲机构,所述能量缓冲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所述防爆壳顶端的能量缓冲块,所述能量缓冲块内
部开设有缓冲通道,所述缓冲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缓冲通道的另一端安装有气球。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隔板处于静止状态时,排气孔位于隔板远离矿用电磁阀主体的一侧,当隔板被爆炸能量波推动时,隔板移动至排气孔的另一侧,剩余的能量波通过排气孔排出并输入缓冲通道内,通过气球的弹性收缩能够化解剩余的能量。
14.优选的,所述能量缓冲块内开设有能量回收腔,所述能量回收腔设置有多个且均位于所述缓冲通道的两侧,所述能量回收腔与所述缓冲通道之间连通有支气通道。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爆炸能量进入缓冲通道后,能够通过多道支气通道进入多个能量回收腔,对爆炸能量进一步的缓冲。
16.优选的,所述支气通道朝向远离所述气球的一侧倾斜设置。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通过缓冲通道的爆炸能量更容易进入支气通道。
18.优选的,所述防爆壳包括壳体和壳盖,所述壳体和壳盖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相互抵接的连接耳板。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相互抵接的连接耳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当壳盖与壳体分离后,可便于电磁阀主体的维修。
20.优选的,所述壳盖上居中安装有与所述矿用电磁阀主体触接的接线端口,所述壳体内部底壁上居中设置有衬垫,所述矿用电磁阀主体底端抵接在衬垫上。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接线端口能够将矿用电磁阀主体与控制电路连接,衬垫对矿用电磁阀主体支撑,能够提高矿用电磁阀主体的稳定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接线端口能够将矿用电磁阀主体与控制电路连接,延伸管能够将矿用电磁阀主体与流体管路连通,保证矿用电磁阀主体正常使用;当矿用电磁阀主体的零部件产生火化、电弧时,通过防爆壳能够使矿用电磁阀主体与防爆壳外部环境分隔,从而首先会引爆一对隔板之间的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产生的能量推动一对隔板相互远离,在弹簧的弹力支撑下能够初步缓解爆炸产生的能量波,当隔板移动至排气孔的另一侧时,剩余的能量波通过排气孔进入缓冲通道内,通过多道支气通道能够将剩余的能量分散输送到多个能量回收腔中,实现二次缓解,最后剩余的能量波将输入气球中,利用气球的弹性收缩化解剩余的能量,尽量避免爆炸产生的能量波将防爆壳损坏。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的防爆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的能量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防爆壳;2、壳体;3、壳盖;4、连接耳板;5、接线端口;6、能量缓冲机构;7、延伸管;8、挡块;9、矿用电磁阀主体;10、隔板;11、限位杆;12、弹簧;13、排气孔;14、能量缓冲块;15、缓冲通道;16、气球;17、能量回收腔;18、支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参照图1,一种矿用隔爆电磁阀,包括矿用电磁阀主体9,矿用电磁阀主体9外侧套设有防爆壳1,通过防爆壳1能够将矿用电磁阀主体9与外部环境分隔。防爆壳1包括壳体2和壳盖3,壳体2和壳盖3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相互抵接的连接耳板4,相互抵接的连接耳板4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当壳盖3与壳体2分离后,可便于矿用电磁阀主体9的维修。
29.参照图1-2,壳盖3上居中安装有与矿用电磁阀主体9触接的接线端口5,通过接线端口5能够将矿用电磁阀主体9与控制电路连接,壳体2内部底壁上居中设置有衬垫,矿用电磁阀主体9底端抵接在衬垫上,能够提高矿用电磁阀主体9的稳定性。
30.参照图1-2,矿用电磁阀主体9的入口与出口处均连接有延伸管7,延伸管7远离矿用电磁阀主体9的一端贯穿防爆壳1侧壁,延伸管7能够将矿用电磁阀主体9与流体管路连通,保证矿用电磁阀主体9正常使用。延伸管7外侧壁与防爆壳1侧壁密封对接,尽量避免防爆壳1内部爆炸引燃外部的爆炸性混合气体。
31.参照图1-2,两根延伸管7上均活动套设有隔板10,隔板10能够相对于延伸管7活动,一对隔板10相互对称且滑动安装在防爆壳1内部,隔板10远离矿用电磁阀主体9的一端面垂直固定有弹簧12,弹簧12远离隔板10的一端面与防爆壳1内侧壁固定连接。当矿用电磁阀主体9的零部件产生火化、电弧时,首先会引爆一对隔板10之间的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产生的能量推动一对隔板10相互远离,在弹簧12的弹力支撑下能够初步缓解能量波的冲击。
32.参照图1-2,弹簧12内部穿设有限位杆11,限位杆11与隔板10固定连接,限位杆11能尽量避免弹簧12曲折,限位杆11远离隔板10的一端活动贯穿防爆壳1侧壁,隔板10移动时限位杆11在防爆壳1侧壁上伸出或伸入,能够对隔板10限位导向。
33.参照图1-2,限位杆11位于防爆壳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8,挡块8能够对限位杆11限位,避免限位杆11完全伸入防爆壳1内部。
34.参照图1-2,防爆壳1顶壁上开设有排气孔13,排气孔13设置有一对且分别位于接线端口5的两侧,当隔板10处于静止状态时,排气孔13位于隔板10远离矿用电磁阀主体9的一侧,当隔板10被爆炸能量波推动时,隔板10移动至排气孔13的另一侧,剩余的能量波通过排气孔13排出防爆壳1。
35.参照图2-3,防爆壳1顶端面设置有能量缓冲机构6,能量缓冲机构6设置有一对且分别与一对排气孔13相对应,能量缓冲机构6包括水平固定在防爆壳1顶端的能量缓冲块14,能量缓冲块14两端设置有与防爆壳1连接的连接板,便于能量缓冲块14的拆装。
36.参照图2-3,能量缓冲块14内部开设有缓冲通道15,缓冲通道15的一端与排气孔13连通,缓冲通道15的另一端安装有气球16,通过排气孔13排出防爆壳1的能量波输入缓冲通道15内,通过气球16的弹性收缩能够化解剩余的能量。
37.参照图2-3,能量缓冲块14内开设有能量回收腔17,能量回收腔17设置有多个且均位于缓冲通道15的两侧,能量回收腔17与缓冲通道15之间连通有支气通道18,爆炸能量进入缓冲通道15后,能够通过多道支气通道18进入多个能量回收腔17,对爆炸能量进一步的缓冲。支气通道18朝向远离气球16的一侧倾斜设置,能够使通过缓冲通道15的爆炸能量更容易进入支气通道18。
38.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接线端口5能够将矿用电磁阀主体9与控制电路连接,延伸管7能够将矿用电磁阀主体9与流体管路连通;当矿用电磁阀主体9的零部件产生火化、电弧时,首先会引爆一对隔板10之间的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产生的能量推动一对隔板10相互远离,在弹簧12的弹力支撑下能够初步缓解能量波,当隔板10移动至排气孔13的另一侧时,剩余的能量波通过排气孔13进入缓冲通道15内,通过多道支气通道18能够将剩余的能量分散输送到多个能量回收腔17中,实现二次缓解,最后剩余的能量波将输入气球16中,利用气球16的弹性收缩化解剩余的能量。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