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墙体抗渗防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6388发布日期:2022-08-12 20:17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建筑墙体抗渗防潮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墙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墙体抗渗防潮结构。


背景技术:

2.绿色建筑是一种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随着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绿色建筑得到快速发展。
3.目前,绿色建筑中通常需要加装水管以满足日常供水需求,对于大多数水管,在安装时通常将水管埋设于墙体内,以起到美观、节省空间的作用;通常,需要在墙体上开槽,并将管路埋设在槽体内,随后通过水泥砂浆抹平线槽,以实现对管道进行隐藏。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管道长期使用后,容易产生管道锈化开裂的情况,进而使水从管道内溢出墙体内,并且渗出至墙体外;造成墙体以及屋内潮湿,对房屋造成影响,墙体的抗渗防潮功能还具有较大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墙体的抗渗防潮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墙体抗渗防潮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墙体抗渗防潮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绿色建筑墙体抗渗防潮结构,包括墙体以及埋设于墙体内的水管,还包括防水套管,埋设于墙体内,套接于所述水管的外部;排出管道,一端与防水套管连接并且与防水套管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墙体表面并与外界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水管开裂,水流溢出,此时防水套管将水流与墙体相阻隔,进而减少水流溢出至墙体外的可能性,起到抗渗防潮的效果,另外,排出管道将渗出至防水套管处的水流排放至墙体外部,以减少水流在墙体内部的堆积,起到进一步提升墙体抗渗防潮的效果。
9.优选的,所述防水套管包括软性段、硬质段以及连接件;所述软性段与所述硬质段相对接,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软性段以及所述硬质段相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部分水管通常是弯折排布的,软性段可起到将防水套管进行弯折的作用,满足不同形状水管布局的防水需求,使用灵活。
11.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抱箍、第二抱箍以及锁合部,所述第一抱箍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抱箍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锁合部设于所述第一抱箍的另一端,所述锁合部用于将第一抱箍以及所述第二抱箍相互固定,以使所述第一抱箍以及所述第二抱箍将所述软性段夹持于所述硬质段中。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抱箍以及第二抱箍相互转动闭合,并且将锁合部安装于第一抱箍以及第二抱箍处,即可实现软性段和硬质段的相互连接,连接稳固,施工快捷。
13.优选的,所述锁合部包括锁合螺杆以及固定安装于锁合螺杆一端的握把,所述锁
合螺杆贯穿所述第一抱箍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抱箍。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把可便于螺杆转动进便于将第一抱箍以及第二抱箍进行固定,操作快捷方便。
15.优选的,所述硬质段上开设有环形安装槽,所环形安装槽内设有防水圈,所述防水圈与所述软性段相抵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圈起到提升硬质段以及软性段的密封性的作用,使防水套管的隔水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17.优选的,还包括紧固铁线以及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位于所述水管以及所述防水套管之间,所述保温层包覆于所述水管的外部,所述紧固铁线缠绕所述保温层,进而将所述保温层固定于所述水管处。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可起到对管道进行保温的作用,满足热水管道的保温需求,同时,通过将紧固铁线缠绕于保温层上即可实现保温层的安装,过程方便快捷。
19.优选的,还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设于所述排出管道上并封堵所述排出管道。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堵件可隔绝空气,减少进入水管内的空气流动,进而减少水管锈蚀的可能性。
21.优选的,所述软性段包括若干个依次相连的波纹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纹部可使软性段伸缩折叠,进一步提升了防水套管的安装灵活性,满足更多不同的安装情况。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若从水管中渗出,防水套管可将水流与墙体相阻隔,进而减少水流溢出至墙体外的可能性,起到抗渗防潮的效果,另外,排出管道将渗出至防水套管处的水流排放至墙体外部,以减少水流在墙体内部的堆积,墙体的抗渗防潮效果得到提升;
25.2、软性段可起到将防水套管进行弯折的作用,满足不同形状水管布局的防水需求,使用灵活;
26.3、保温层可起到对管道进行保温的作用,满足热水管道的保温需求,同时,通过将紧固铁线缠绕于保温层上即可实现保温层的安装,过程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墙体抗渗防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防水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防水圈以及防水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保温层、水管以及防水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11、管槽;2、水管;3、防水套管;31、软性段;32、硬质段;321、环形安装槽;33、连接件;331、第一抱箍;332、第二抱箍;333、锁合部;3331、锁合螺杆;3332、握把;4、防水圈;5、紧固铁线;6、保温层;7、排出管道;8、封堵件。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绿色建筑墙体抗渗防潮结构。参照图1,该结构包括墙体1
以及埋设于墙体1内的水管2,首先,可在墙体1内开设管槽11,随后将水管2放置于管槽11内,随后在管槽11内回填水泥砂浆,以实现埋设。
34.为减少水管2渗水而造成墙体1潮湿的可能性,该结构还包括用于减少水流渗入到墙体1的防水套管3,防水套管3套接于水管2的外部并与水管2一同埋设于墙内。
35.其中,参照图2,防水套管3包括防水套管3包括软性段31、硬质段32以及连接件33,软性段31以及硬质段32的管径均大于水管2的管径;软性段31选用波纹管结构,软性段31包括若干个依次相连的波纹部,软性段31在此可进行弯折以及伸缩;另外,硬质段32则选用为金属管,软性段31的端部套接于硬质段32的端部,此时软性段31与硬质段32相对接,形成通道,随后将硬质段32以及软性段31套接于管道外部,
36.此时,防水管2道起到对流水进行阻隔的作用;同时,通过将软性段31进行弯折并设置于水管2的转折处,进而满足对水管2的弯角进行包裹。
37.另外,连接件33用于将软性段31以及硬质段32相固定连接,以提升防水套管3的结构稳定性,具体的,连接件33包括第一抱箍331、第二抱箍332以及锁合部333,第一抱箍331以及第二抱箍332均呈半圆弧杆状设置;第一抱箍331的一端与第二抱箍332的一端转动连接,通常,可第一抱箍331处固定安装转轴,并将第二抱箍332铰接于转轴处,以实现第一抱箍331以及第二抱箍332的相互转动安装;第一抱箍331以及第二抱箍332的另一端可相互转动靠近。
38.在此将第一抱箍331远离转轴的一端以及第二抱箍332远离转轴的一端定义为自由端,第一抱箍331以及第二抱箍332的自由端可相互靠近并相互抵接,此时第一抱箍331以及第二抱箍332相互闭合,将防水套管3放置于第一抱箍331以及第二抱箍332之间,第一抱箍331以及第二抱箍332抱持防水套管3。
39.继续参照图2,锁合部333用于将第一抱箍331以及第二抱箍332相互固定,以使第一抱箍331以及第二抱箍332将软性段31夹持于硬质段32中,实现软性段31与硬质段32之间的相互固定;锁合部333设于第一抱箍331远离转轴的一端,具体的,锁合部333包括锁合螺杆3331以及固定安装于锁合螺杆3331一端的握把3332,第一抱箍331的自由端处设有通孔,第二抱箍332的自由端处设有螺纹孔,锁合螺杆3331通过通孔贯穿第一抱箍331,并且锁合螺杆3331螺纹连接于第二抱箍332。
40.通过抓取握把3332并扭动握把3332,可便于锁合螺杆3331转动,进而使锁合螺杆3331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实现第一抱箍331以及第二抱箍332的相互固定,实现将软性段31夹持固定于硬质段32上。
41.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为提升软性段31以及硬质段32之间的密封性,硬质段32的端部外壁处自外向内凹陷设置有环形安装槽321,环形安装槽321沿着防水套管3的周向开设,环形安装槽321内设有防水圈4,防水圈4可通过胶水粘合于硬质段32处,当软性段31套接于软性段31时,防水圈4与软性段31相抵接,防水圈4起到隔水作用,防水套管3的密封性得到提升。
42.参照图2,该结构还包括排出管道7,排出管道7的一端与防水套管3固定连接,并且排出管道7与防水套管3的内部相连通,排出管道7同时埋设于墙体1内,另一端延伸至墙体1表面并与外界连通,排出管道7设置于防水套管3靠近墙体1底部的位置处,若水管2发生渗水,水可从排出管道7排出至墙体1外,减少水流在防水套管3内堆积。
43.同时,为提升防水套管3内部的密封性,排出管道7处还设置有封堵件8,封堵件8呈盖体状设置,封堵件8上设有外螺纹,排出管道7处设有内螺纹,封堵件8通过外螺纹与排出管道7的内螺纹相螺纹连接,封堵件8此时将排出管道7封堵,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进入水管2内的空气减少,水管2锈蚀的可能性降低。
44.需要说明的是,排出管道7的具体设置数量可依据实际需要做对应设置,比如可以为五个、十个或者十五个等,在此不对排出管道7的具体设置数量作限制。
45.参照图4,对于部分管道,通常需要输送热水,为减少热量的散发,起到节能的作用,该结构还包括紧固铁线5以及保温层6,保温层6可选用泡沫层或者海绵层,保温层6位于水管2以及防水套管3之间,保温层6包覆于水管2的外部,紧固铁线5缠绕保温层6的外部,并进行捆扎,进而将保温层6固定于水管2处,此时将防水套管3套接于保温层6外部,保温层6可起到对水管2进行保温的作用。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绿色建筑墙体抗渗防潮结构的实施原理为:若水管2开裂,水流溢出,此时防水套管3将水流与墙体1相阻隔,进而减少水流溢出至墙体1外的可能性,起到抗渗防潮的效果;另外,排出管道7将渗出至防水套管3处的水流排放至墙体1外部,以减少水流在墙体1内部的堆积,进一步提升抗渗防潮的效果,同时,防水套管3的软性段31可使防水套管3满足弯折的水管2,进而满足不同的水管2布局工况。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