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64394发布日期:2022-11-12 03:48阅读:36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为满足用户需求,电子设备逐渐向大显示面积的方向发展。通常来说,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越大,电子设备的便携性则越差。基于此,利用柔性显示屏设计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由于兼顾较大的显示面积和较好的便携性,一经面世就受到用户的追捧。但是,由于折叠式电子设备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的原因在于其显示屏具备折叠能力,导致这类电子设备中处于折叠状态和/或展开状态的显示屏的长宽比例不协调,用户体验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目前兼顾较大的显示面积和较好的便携性的折叠式电子设备中处于折叠状态和/或展开状态的显示屏的长宽比例不协调和用户体验相对较差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显示屏、壳体和折叠机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所述显示屏为柔性可伸缩结构件,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二部分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
5.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转轴和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活动配合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轴向活动配合的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
6.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均与所述转轴在所述轴向上相对固定,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均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转轴连接,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通过所述转轴可折叠地转动配合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均沿所述轴向相对所述第一支撑部运动,且带动所述显示屏在所述轴向上伸缩变形。
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显示屏为柔性可伸缩结构件,显示屏的第一部分支撑在第一支撑组件上,显示屏的第二部分支撑在第二支撑组件上,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通过折叠机构的转轴转动连接。并且,第一支撑组件中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转轴的轴向上活动配合,第二支撑组件中的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在转轴的轴向上活动配合,且第二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均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与转轴连接,从而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使第二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均能够沿转轴的轴向相对第一支撑部运动,进而使得支撑于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上的显示屏能够在转轴的轴向上产生伸缩变形,从而使具备折叠能力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和/或展开状态的显示屏的长宽比例更为协调,优化软件适配性和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9.图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0.图4-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1.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壳体与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2.图13是图12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3.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壳体与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4.图15-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折叠机构的动作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
16.100-显示屏、110-第一部分、120-第二部分、130-第三部分、
17.200-壳体、210-第一支撑组件、211-第一支撑部、211a-导向避让开口、211b-滑槽、212-第二支撑部、213-第五支撑部、214-导向支撑凸块、220-第二支撑组件、221-第三支撑部、222-第四支撑部、223-第六支撑部、230-第三支撑组件、231-第七支撑部、232-第八支撑部、233-第九支撑部、
18.300-折叠机构、310-转轴、320-第一传动组件、321-第一导向件、321a-第一导向槽、322-第一套筒、322a-避让豁口、330-限位件、331-第一限位杆、332-第二限位杆、333-横梁、340-第二传动组件、341-第二导向件、342-第二套筒、350-齿轮、361-第一联动杆、362-第二联动杆、
19.410-换向组件、411-第一连杆、412-第二连杆、413-连接杆、420-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23.如图1至图1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显示屏100、壳体200和折叠机构300。
24.壳体200包括第一支撑组件210和第二支撑组件220,第一支撑组件210和第二支撑
组件220均可以采用金属或塑料等硬质材料形成,以保证二者均可以为显示屏100中的不同部分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详细地说,显示屏100包括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20,第一部分110支撑于第一支撑组件210,第二部分120支撑与第二支撑组件220。可选地,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2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对应相同,或者,可以使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20的形状和/或尺寸不同,以使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适应范围相对更广。
25.并且,显示屏100为柔性可伸缩结构件,也即,显示屏100具备变形能力,同时,第一支撑组件210和第二支撑组件220通过折叠机构300连接,以在折叠机构300的作用下,使第一支撑组件210和第二支撑组件220能够相对转动,且带动支撑于第一支撑组件210上的第一部分110和支撑于第二支撑组件220上的第二部分120相对运动,进而使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亦具备折叠和展开的能力,兼顾良好的便携性和较大的显示面积。
26.折叠机构300包括转轴310和第一传动组件320,转轴310可以为第一支撑组件210和第二支撑组件220提供转动条件,第一传动组件320则用以传递力的作用,且改变作用力的方向,从而使第一支撑组件210自身的不同结构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且使第二支撑组件220自身的不同结构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27.具体来说,第一支撑组件210包括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沿转轴310的轴向活动配合,以改变第一支撑部211与第二支撑部212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的最大间距。具体地,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均可以为矩形板状结构件,或者,二者亦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结构,本文对此不作限定。可选地,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可以通过轨道式或轴孔式滑动配合结构形成活动配合关系,且使滑动配合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转轴310的轴向,即可保证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能够在转轴310的轴向上活动配合。当然,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之间亦可以利用折叠机构300等其他结构形成沿转轴310的轴向的活动配合关系,考虑文本简洁,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28.同时,第二支撑组件220包括第三支撑部221和第四支撑部222,且第三支撑部221和第四支撑部222亦沿转轴310的轴向活动配合,以改变第三支撑部221与第四支撑部222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的最大间距。其中,第三支撑部221和第四支撑部222的结构组成和装配方式均可以参照第一支撑组件210对应设置,此处不再重复介绍。
29.如上所述,显示屏100为柔性可伸缩结构件,也即,显示屏100除了可以利用自身柔性能力产生变形之外,显示屏100还具备伸缩的能力,这种显示屏100具体可以采用元显示技术形成,从而保证在预设范围内被拉伸动作之后,显示屏100不会出现失真的情况。基于此,由于上述第一支撑组件210和第二支撑组件220均可以在转轴310的轴向上产生伸缩变形,从而改变第一支撑组件210和第二支撑组件220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的最大尺寸,进而可以通过将具备拉伸能力的显示屏100的两侧边缘中的一侧边缘固定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上,且将显示屏100的另一侧边缘固定在第二支撑部212和第四支撑部222上,使得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相互远离(以及第三支撑部221和第四支撑部222相互远离)时,能够拉伸显示屏100,从而使显示屏100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的尺寸增大,进一步增大显示屏100的显示面积。
30.本技术中利用第一传动组件320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具体来说,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均与转轴310在轴向上相对固定,且第二支撑部212和第四支撑部222均通过
第一传动组件320与转轴310连接,从而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通过转轴310可折叠地转动配合的情况下,使得第二支撑部212和第四支撑部222均能够沿转轴310的轴向相对第一支撑部211运动,且带动显示屏100在轴向上伸缩变形。
3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组件320能够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以在不影响第一支撑组件210和第二支撑组件220相对转动的情况下,使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之间能够沿转轴310的轴向相对运动,以及使第三支撑部221和第四支撑部222之间能够沿转轴310的轴向相对运动。
32.在转轴310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转轴310可以固定在第一支撑部211上,且使第三支撑部221与转轴310转动连接,以保证第三支撑部221能够相对第一支撑部211转动。在此情况下,第一传动组件320可以包括丝杠和螺母,丝杠与第一支撑部211固定连接,且丝杠沿转轴310的轴向延伸,螺母固定在第四支撑部222上,且使螺母与丝杠传动连接,从而在第三支撑部221带动第四支撑部222相对第一支撑组件210转动的过程中,使得螺母能够沿丝杠的轴向(即转轴310的轴向)相对丝杠运动,从而带动第四支撑部222沿转轴310的轴向远离第三支撑部221。同时,利用合页等铰链可以使第四支撑部222与第二支撑部212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相对固定,进而在第四支撑部222沿转轴310的轴向相对第三支撑部221运动的过程中,可以一并带动第二支撑部212沿转轴310的轴向相对第一支撑部211运动,进而使显示屏100能够在转轴310的轴向上产生伸缩变形。
33.当然,还有其他器件能够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使第二支撑部212与第一支撑部211沿转轴310的轴向相对运动,这类器件均可以作为第一传动组件320。简单的说,第一传动组件320可以包括第一锥齿轮350、第二锥齿轮350和凸轮,第一锥齿轮350和转轴310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350和第一锥齿轮350啮合,凸轮安装在第二锥齿轮350的轮轴上,且使第二支撑部212和第四支撑部222均与凸轮传动连接,亦将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之间的相对转动转化为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的直线往复运动。并且,转轴310的数量,以及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与转轴310之间的装配关系亦均不唯一,考虑文本简洁,此处不再一一详细描述。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显示屏100为柔性可伸缩结构件,显示屏100的第一部分110支撑在第一支撑组件210上,显示屏100的第二部分120支撑在第二支撑组件220上,第一支撑组件210和第二支撑组件220通过折叠机构300的转轴310转动连接。并且,第一支撑组件210中的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在转轴310的轴向上活动配合,第二支撑组件220中的第三支撑部221和第四支撑部222在转轴310的轴向上活动配合,且第二支撑部212和第四支撑部222均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20与转轴310连接,从而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使第二支撑部212和第四支撑部222均能够沿转轴310的轴向相对第一支撑部211运动,进而使得支撑于第一支撑组件210和第二支撑组件220上的显示屏100能够在转轴310的轴向上产生伸缩变形,从而使具备折叠能力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和/或展开状态的显示屏100的长宽比例更为协调,优化软件适配性和用户体验。
35.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320包括第一导向件321和第一套筒322,第一导向件321与转轴310固定连接,第一套筒322套设于第一导向件321之外,在转轴310和第一传动组件320的数量均为一个的情况下,转轴310与第一支撑部211固定连接,第一套筒322与第四支撑部222固定连接,从而在第三支撑部221带动第四支撑部222相对第
一支撑部211转动的过程中,可以使第一套筒322相对第一导向件321转动。
36.同时,第一导向件321和第一套筒322中的一者设有第一导向槽321a,第一导向槽321a围绕转轴310的轴向螺旋延伸,第一导向件321和第一套筒322中的另一者设有第一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伸入第一导向槽321a,以使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导向槽321a传动连接,从而利用螺旋延伸的第一导向槽321a,在第一套筒322与第一导向件321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使第一套筒322和第一导向件321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相对运动。在传动组件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使得传动组件中的零部件相对较少,且部件之间的传动关系较为简单,进而可以提升传动过程的可靠性。
37.基于此,通过使第二支撑部212和第四支撑部222均通过第一套筒322与第一导向件321传动连接,能够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转动配合的情况下,使第二支撑部212和第四支撑部222均沿转轴310的轴向相对第一支撑部211运动。当然,通过对第一导向槽321a的螺旋延伸的具体方向进行设定,可以保证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相对转动且相互远离(即电子设备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之间的最大间距逐渐增大,且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相对转动且相互靠近(即电子设备自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之间的最大间距逐渐减小,以使显示屏100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的尺寸适配电子设备的所处状态。
38.如上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之间可以仅设置一个转轴310,且通过设置一组第一传动组件320的方式,可以保证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具备相对转动的能力,且保证第二支撑部212和第四支撑部222能够利用第一传动组件320沿转轴310的轴向相对第一支撑部211运动,使显示屏100能够在转轴310的轴向上进行伸缩变形。
39.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折叠机构300包括两个转轴310,且两个转轴310之间传动连接,从而使利用两个转轴310转动配合的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相互切换。具体地,两个转轴310上均可以套设固定有齿轮350,且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350,使两个转轴310形成传动配合关系。同时,两个转轴310中,一者可以通过第一联动杆361与第一支撑部211固定连接,另一者可以通过第二联动杆362与第三支撑部221固定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之间能够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40.并且,两个转轴310均配设有第一传动组件320,且两个第一传动组件320中一者的第一套筒322与第二支撑部212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相对固定,两个第一传动组件320中另一者的第一套筒322与第四支撑部222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相对固定。具体来说,两个第一传动组件320中各自的第一导向件321与两个转轴310一一对应地固定连接,相应地,两个第一套筒322一一对应地套设在两个第一导向件321之外,且使第二支撑部212和第四支撑部222均通过转动连接件分别与两个第一套筒322连接,即可使第二支撑部212与一个第一套筒322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相对固定,且使第四支撑部222亦可以与另一第一套筒322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相对固定。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使得两个转轴310和两个第一传动组件320能够分别单独驱动第二支撑部212和第四支撑部222,可以提升第二支撑部212和第四支撑部222的运动稳定性。
41.当然,在第二支撑部212随第一支撑部211相对第三支撑部221转动的过程中,为了
防止与第二支撑部212连接的第一套筒322亦随第二支撑部212相对第三支撑部221转动,从而无法使第一套筒322沿转轴310的轴向相对第一导向件321位移,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使两个第一套筒322在转轴3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具体来说,可以设置连杆为两个第一套筒322提供沿转轴310轴向的定位作用,通过使连杆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套筒322之间,即可使分别套设于两个第一导向件321之外的两个套筒之间无法产生相对转动,从而在两个第一导向件321随两个转轴310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保证两个第一套筒322能够分别相对两个第一导向件321沿转轴310的轴向移动,进而分别带动第二支撑部212和第四支撑部222相对第一支撑部211沿转轴310的轴向运动,且使显示屏100在转轴310的轴向上产生伸缩变形。
42.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之间的转轴310和第一传动组件320均设置有两个的情况下,折叠机构300还包括限位件330,限位件330用以限制两个第一套筒322之间相对转动,即本实施例公开的限位件330的作用与上述实施例中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套筒322之间的连杆的作用相似。
43.详细的说,限位件330包括第一限位杆331、第二限位杆332和横梁333,第一限位杆331和第二限位杆332均沿转轴310的轴向延伸,也即,二者相互平行,且第一限位杆331和第二限位杆332通过横梁333固定连接,进而使第一限位杆331和第二限位杆332无法相对转动。
44.同时,安装于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之间的两个第一传动组件320中,一者的第一套筒322套设于第一限位杆331,且该第一套筒322与第一限位杆331在转轴3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相应地,两个第一传动组件320中另一者的第一套筒322套设于第二限位杆332上,且使该第一套筒322与第二限位杆332在转轴3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从而利用相对固定的第一限位杆331和第二限位杆332限制两个第一套筒322之间产生相对转动。
45.具体地,任一第一套筒322均可以为圆筒状结构件,第一限位杆331和第二限位杆332可以一一对应地穿设于两个第一套筒322中,且使横梁333可以连接在第一限位杆331和第二限位杆332二者位于第一套筒322之外的端部处;同时,通过在第一限位杆331和第一套筒322上分别设置沿转轴310延伸的条状凸起和条状凹槽,即可使第一限位杆331与对应的第一套筒322在转轴3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且采用相似的方案,亦可以使第二限位杆332与对应的另一第一套筒322在转轴3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以限制第一套筒322随第一导向件321一并转动。
46.另外,还可以使第一限位杆331和第二限位杆332与两个转轴310一一对应地插接配合,从而使限位件330的安装稳定性相对更高,提升电子设备的结构稳定性。具体地,可以在转轴310朝向第一限位杆331的端部设置避让孔,且使第一限位杆331能够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与转轴310连接,且保证转轴310能够相对第一限位杆331转动;为了尽量减小转轴310的直径,进而减小电子设备的整体尺寸,可以使第一限位杆331靠近转轴310的端部设置凸台结构,且使凸台结构的直径小于第一限位杆331的直径,进而利用凸台结构与转轴310上的避让孔插接配合。相应地,第二限位杆332与对应的转轴310之间亦可以形成插接且转动配合的关系,保证整个限位件330与转轴310之间的装配关系更为稳定。
47.如上所述,任一第一套筒322均以为圆筒状结构件,且横梁333连接于第一限位杆331和第二限位杆332的末端。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任一第一套筒322均设有沿转轴310的轴向贯穿第一套筒322的避让豁口322a,也即,第一套筒322为开放式结构。在此基础
上,可以使横梁333位于第一限位杆331沿转轴310的轴向的中部,相应地,第二限位杆332沿转轴310的轴向的中部与横梁333的另一端连接,这使得横梁333为第一限位杆331和第二限位杆332所提供的固定连接作用更为可靠,进一步提升限位件33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48.同时,由于各第一套筒322上均设有避让豁口322a,使得第一套筒322在套设于第一导向件321之外后,整个限位件330可以自两个第一套筒322的一端与第一套筒322配合,且缩着第一限位杆331(和第二限位杆332)不断向第一套筒322之内伸入,横梁333亦可以与两个第一套筒322各自的避让豁口322a活动配合,使横梁333位于两个第一套筒322之间,且使任一第一套筒322均沿转轴310的周向与横梁333限位配合,防止两个第一套筒322之间相对转动。
49.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限位件330与第一传动组件320之间的装配难度相对较小,且无需在第一限位件330、第二限位件330和两个第一套筒322上设置其他结构,亦可以利用限位件330自身的横梁333限制两个第一套筒322之间相对转动;同时,利用设置于第一套筒322上的避让豁口322a,使得第一套筒322可以越过横梁333且相对限位件330在转轴310的轴向上运动,这可以减小整个限位件330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的尺寸,使电子设备的结构更为紧凑,避让豁口322a还可以使两个第一套筒322的重量相对更小,进而使电子设备轻量化,提升用户体验。
5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支撑部212和对应的第一套筒322之间,以及第四支撑部222和对应的第一套筒322之间还需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相对固定,且在转轴310的周向上相对活动,为此,可以利用转动件分别连接第二支撑部212和对应的第一套筒322,以及第四支撑部222和对应的第一套筒322。具体地,转动件可以包括第二联动杆362,任一第一套筒322上均可以套设有第二联动杆362,且相互对应的第二联动杆362和第一套筒322之间转动配合,第二支撑部212和第四支撑部222则分别与对应的第二联动杆362固定连接,即可在第一套筒322与第一导向件321沿转轴310的轴向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支撑部212和第四支撑部222相对第一支撑部211沿转轴310的轴向运动。
51.如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1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沿转轴310的轴向分布,且二者可以一并为显示屏100的第一部分110提供支撑作用。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210还包括第五支撑部213,第五支撑部213沿转轴310的轴向活动连接于第一支撑部211背离第二支撑部212的一侧,也即,第一支撑组件210中,第二支撑部212、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五支撑部213三者沿转轴310的轴向依次分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第二支撑部212、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五支撑部213三者一并为显示屏100的第一部分110提供支撑作用。具体地,显示屏100的第一部分110沿转轴310的轴向相背的两端边缘分别固定于第二支撑部212和第五支撑部213,从而使第一支撑组件210能够沿转轴310的轴向向相背两侧分别延伸,进而使显示屏100亦可以向自身的相背两侧分别拉伸扩张,一方面可以扩大显示屏100的变形幅度,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显示屏100的第一部分110上各处的扩张程度均基本相似,使显示屏100的第一部分110上任意位置处的显示效果相当,提升显示屏100的第一部分110的显示效果。
52.相似地,第二支撑组件220中亦还可以包括第六支撑部223,第六支撑部223沿转轴310的轴向活动连接于第三支撑部221背离第四支撑部222的一侧,以利用沿转轴310的轴向依次分布的第四支撑部222、第三支撑部221和第六支撑部223一并支撑显示屏100的第二部
分120,扩大第二部分120的变形幅度,且使第二部分120上任意位置处的显示效果相当,进而提升显示屏100的第二部分120的显示效果。
53.在第一支撑组件210和第二支撑组件2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五支撑部213和第六支撑部223之间亦可以通过上述传动组件与转轴310传动连接,从而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之间转动配合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五支撑部213和第六支撑部223之间能够随之相对转动,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第五支撑部213和第六支撑部223均能够沿转轴310的轴向相对第一支撑部211运动,当然,第五支撑部213和第二支撑部212的运动方向相反,二者为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相似地,第六支撑部223和第四支撑部222亦是如此,从而在电子设备的展开过程中,使显示屏100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的尺寸增大,且在电子设备的折叠过程中,使显示屏100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的尺寸减小。
54.为了进一步扩大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可选地,壳体200还包括第三支撑组件230,第二支撑组件220连接在第一支撑组件210的一侧,第三支撑组件230则连接在第一支撑组件210的另一侧。当然,第二支撑组件220需位于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的同一侧,相似地,第三支撑组件230需位于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的另一同侧,保证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之间沿转轴310的轴向的相对运动不会受到妨碍。相应地,显示屏100还包括第三部分130,第三部分130连接于第一部分110背离第二部分120的一侧,且第三部分130支撑于第三支撑组件230,也即,显示屏100的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和第三部分130分别支撑于壳体200的第一支撑组件210、第二支撑组件220和第三支撑组件230上。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扩大显示屏100的显示面积,且提升电子设备的可拓展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55.同时,第三支撑组件230包括沿转轴310的轴向活动配合的第七支撑部231和第八支撑部232,第七支撑部231与第一支撑部211均与转轴310在轴向上相对固定,且第八支撑部232和第二支撑部212均通过传动组件与转轴310连接,从而保证第七支撑部231与第一支撑部211之间亦可以相对转动,且在第七支撑部231与第一支撑部211转动配合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使第八支撑部232和第二支撑部212亦可以相对转动,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第八支撑部232沿转轴310的轴向相对第一支撑部211运动,从而使第八支撑部232和第七支撑部231能够带动显示屏100的第三部分130在转轴310的轴向上产生伸缩变形。具体地,第三支撑组件230的尺寸可以与第二支撑组件220的尺寸不同,亦可以与第二支撑组件220的尺寸相同,此处不作限定。
56.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210还可以包括第五支撑部213,为此,第三支撑组件230亦可以包括第九支撑部233,第九支撑部233活动连接于第七支撑部231背离第八支撑部232的一侧,且使显示屏100的第三部分130的相背两端边缘分别固定于第八支撑部232和第九支撑部233上,进而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七支撑部231转动配合的情况下,第九支撑部233亦能够通过传动组件相对第一支撑部211沿转轴310的轴向运动。
57.如上所述,电子设备具备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展开状态下,电子设备的显示屏100的显示面为一平面,也即,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和第三部分130各自的显示面共面。在折叠状态下,显示屏100的第二部分120和第三部分130均可以被折叠至第一部分110的同一侧,且可以使第一部分110的显示屏100外露设置,从而使处于折叠状态的电子设备亦可以被用户所使用,便于用户在查看信息和拔打电话等场景下使用。可选地,处于折叠状
态时的电子设备中,可以使第三部分130位于第二部分120背离第一部分110的一侧,也即,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和第三部分130依次层叠设置。
58.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20和第三部分130均可以位于第一部分110的背面,且在第一部分110的厚度方向上,第二部分120和第三部分130平齐设置。也即,第二部分120和第三部分130沿垂直于转轴310的轴向和第一部分110的厚度方向分布,这可以减小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厚度,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便利性。
59.如上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均可以为矩形板状结构,且二者之间可以通过滑轨滑块类或轴孔类结构在转轴310的轴向上形成活动配合关系。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中的一者可以设有导向支撑凸块214,另一者设有导向避让开口211a,导向支撑凸块214与导向避让开口211a在转轴310的轴向上活动配合,且在垂直于转轴310的轴向的方向上限位配合,从而利用活动配合的导向支撑凸块214和导向支撑开口,为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的活动配合关系提供导向和限位作用;并且,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之间相互远离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凸出于第一支撑部211(或第二支撑部212)的导向支撑凸块214为第一部分110的中部提供支撑作用,防止因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相互远离,产生空隙,而无法为显示屏100的第一部分110上对应的部分提供支撑作用。
60.相应地,由于第一部分110支撑于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上,且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背离第一部分11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后盖等结构,从而可以为导向支撑凸块214和导向避让开口211a提供沿第一部分110的厚度方向的限位作用,保证导向支撑凸块214和导向避让开口211a能够在转轴310的轴向上形成稳定的导向作用关系。
61.相似地,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五支撑部213之间,第三支撑部221和第四支撑部222之间,第三支撑部221和第六支撑部223之间,第七支撑部231与第八支撑部232之间,以及第七支撑部231和第九支撑部233之间均可以通过类似于上述导向支撑凸块214和导向避让开口211a这一组合结构,在转轴310的轴向上形成稳定可靠的导向配合关系,且为显示屏100上的其他位置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撑效果。
62.如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属于折叠式电子设备,而折叠式电子设备在展开和折叠的过程中,存在内侧和外侧的尺寸不相等的情况,进而可能造成显示屏100受拉伸而损坏,或显示屏100被挤压而损坏的情况。为此,在本技术中,可以在第一支撑组件210和第二支撑组件220相互靠近的位置设置水滴形避让空间,使显示屏100在内折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容纳于水滴形避让空间内的方式,防止内折式显示屏100在被折叠的过程中出现被挤压的情况。对于外翻式显示屏100而言,则可以在第一支撑组件210和第二支撑组件220相互靠近的位置设置可伸缩结构,且在显示屏100被折叠的过程中,使第一支撑组件210和第二支撑组件220均向远离显示屏100的折痕所在的位置向自身内部收缩,保证外翻式显示屏100在被折叠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被拉伸而损坏的情况。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的壳体200防止显示屏100在被折叠的过程中发生损坏,本文对此不再详细介绍。
63.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折叠机构300还可以包括第二传动组件340,第三支撑部221通过第二传动组件340与转轴310传动连接,且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转动配合的情况下,使第三支撑部221相对转轴310在转轴310的径向上作直线往复运动,进而防止显示屏100在被折叠的过程中出现被拉伸或被挤压的情况。
64.具体地,第二传动组件340可以包括凸轮,且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之间设置有一个转轴310的情况下,可以使凸轮套设固定在转轴310上,且通过使第三支撑部221与凸轮的轮缘接触,进而在第三支撑部221相对第一支撑部211转动的情况下,能够改变第三支撑部221和转轴310之间的间距。相应地,可以根据显示屏100的被折叠情况确定凸轮的安装形式,从而显示屏100无论是内折式结构还是外翻式结构,均可以防止显示屏100在被折叠的过程中发生损坏。
65.如上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之间可以设置有两个转轴310,且两个转轴310可以通过齿轮350传动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两个转轴310均可以配设有第二传动组件340,且任一第二传动组件340均可以包括第二导向件341和第二套筒342。以相互配合的一个第二传动组件340和一个转轴310为例,第二导向件341与转轴310固定连接,且第二套筒342套设于第二导向件341之外,从而使第二套筒342和第二导向件341之间能够在转轴310的周向上相对转动。
66.同时,第二导向件341和第二套筒342中,一者设有第二导向槽,另一者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导向槽围绕转轴310的轴向螺旋延伸,第二连接部伸入第二导向槽内,且与第二导向槽传动连接,进而在第二套筒342和第二导向件341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螺旋延伸的第二导向槽,使第二套筒342和第二导向件341之间能够产生沿转轴310的轴向的直线运动。
67.简单地说,第二传动组件340与第一传动组件320相比,在结构上相似或相同,在功能上相同,二者均可以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68.但是,经第二传动组件340所转换产生的直线运动的运动方向为转轴310的轴向,进而,为了保证前述直线运动能够作用在第一支撑部211和对应的转轴310之间(以及第三支撑部221和对应的转轴310之间),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换向组件410,第一支撑部211和一个转轴310之间,以及第三支撑部221和另一转轴310之间均通过换向组件410连接,以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转动配合的情况下,使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相对转轴310在转轴310的径向上作直线往复运动。
69.具体来说,换向组件410可以包括第一连杆411和第二连杆412,以连接于第一支撑部211和对应的转轴310之间的换向组件410为例,其第一连杆411的第一端与转轴310在围绕转轴310的径向的方向上转动配合,从而使得第一连杆411与转轴310之间的夹角能够发生变化,且换向组件410的第二连杆412的第一端与第二套筒342在围绕转轴310的径向的方向上转动配合,使得第二连杆412与第二套筒342之间的夹角能够发生变化。同时,第一连杆41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412的第二端铰接,且第一连杆41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412的第二端均与第一支撑部211在转轴310的径向上相对固定。
70.并且,通过使两个第二传动组件340各自的第二套筒342在转轴3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即可在第一支撑部211带动与之连接的转轴310相对另一转轴310转动的过程中,限制第二套筒342随第二导向件341(即转轴310)一并转动,从而使第二套筒342能够与第二导向件341产生相对转动,在螺旋延伸的第二导向槽的作用下,使得第二套筒342能够相对第二导向件341沿转轴310的轴向作直线运动,且使第一连杆411和第二连杆412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进而改变通过换向组件410连接的第一支撑部211和对应的转轴310在转轴310的径向上的间距。其中,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限位件330为两个第二套筒342提供沿转轴
310的周向所在的方向上的固定作用。具体地,可以为第二套筒342配设限位件330,且使限位件330的第一限位杆331和第二限位杆332分别插接于两个第二套筒342中,在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杆331和第二限位杆332的作用下,可以保证两个第二套筒342能够在转轴310的轴向上形成相对固定关系。
71.当然,由于第二连杆412会随第一支撑部211相对转轴310转动,进而,为了防止与第二套筒342连接的第二连杆412受第二套筒342的限制而无法相对转轴310转动,可以在第二套筒342上设置沿第二套筒342的周向延伸的避让槽,且使第二连杆412滑动地安装于前述避让槽内,即可保证第一支撑部211能够正常地带动第二连杆412相对第二套筒342转动。并且,为了便于组装第二连杆412和第二套筒342,可以设置铰接座420,且使铰接座420滑动安装于前述避让槽内,进而通过使第二连杆412与铰接座420铰接配合,即可使第二连杆412与第二套筒342形成可靠的连接关系。
72.另外,由于第一连杆411和第二连杆412均与第一支撑部211连接,且随着第一支撑部211相对第三支撑部221转动,第一连杆411和第三连杆之间会产生相对转动,进而造成第一连杆411和第二连杆412各自的第二端在转轴310的轴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为此,可以在第一支撑部211上设置沿转轴310的轴向延伸的滑槽211b,且使第一连杆411和第二连杆412各自的第二端均通过连接杆413与第一支撑部211连接。
73.相似地,设置于第三支撑部221和与第三支撑部221对应的转轴310之间的换向组件410的装配方式亦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并且,在壳体200包括第三支撑组件230的情况下,第七支撑部231与转轴310之间亦可以设置上述换向组件410,考虑文本简洁,此处均不再一一展开介绍。
74.另外,在设置有第二传动组件340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第二支撑部212和第四支撑部222对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三支撑部221之间的相对位移产生妨碍,可以使上述第一联动杆361远离第一套筒322的一端与第二支撑部212插接配合,且使第二连动杆远离第一套筒322的一端与第四支撑部222插接配合。
7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7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