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10740发布日期:2022-12-02 21:25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2.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或电脑驾驶汽车,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
3.无论是传统的汽车还是自动驾驶汽车,其主要依靠鼓式制动器或盘式制动器来进行制动,相较于鼓式制动器而言,虽然盘式制动器的刹车效果一般,但是盘式制动器具有较佳的反应性及稳定性,散热性好,维修方便,因此,盘式制动器的应用更广泛一点。虽然盘式制动器具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盘式制动器并不是全封闭式的,因此在行驶的过程中,石子等硬物有可能进入盘式制动器内并卡在刹车片和制动盘之间,当刹车片和制动盘之间卡有硬物后,一方面,会造成刹车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硬物还会加剧制动盘及刹车片的磨损,严重时,有可能会导致刹车片或制动盘直接报废。
4.现有技术中,当发现刹车片和制动盘之间卡有硬物时,一般是先停车,然后对车辆的四个轮子进行检查,确定故障点后,人工手动对硬物进行清理,效率较低,而且如果是在高速公路或桥梁等不易停车的路段发生故障时,停车检修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如果不进行处理,硬物的存在又会对刹车效果造成影响,同样具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系统,具备能够自动的对刹车片和制动盘之间卡接硬物进行处理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当发现刹车片和制动盘之间卡有硬物时,只能手动处理的问题。
6.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系统,包括制动钳,所述制动钳内侧对称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刹车片,且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固定套的一侧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内设有锁紧机构,所述制动钳的外侧设有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所述固定座内设有固定腔,且所述固定腔中设有油路转换机构,所述固定座的外侧设有制动液回收口;所述第一油缸和所述第二油缸均与所述制动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油缸内设有第一活塞,且所述第一活塞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固定套内并通过连接弹簧与所述固定套弹性连接,所述第一油缸的一侧设有制动液出入口,所述第二油缸内设有第二活塞,且所述第二活塞的一端通过拉簧与所述第二油缸弹性连接。
7.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油缸靠近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设有固定槽,且所述固定槽内设有支撑弹簧,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固定腔连通。
8.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
固定腔的一侧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油缸连通。
9.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油路转换机构包括限位板和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位于所述固定腔靠近所述第一油缸的一端,且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通过转轴与所述支撑块转动连接,且所述限位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弹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另一端设有堵头。
10.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一端设有开口,且所述连接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动液回收口连通,所述连接槽处设有阀芯,且所述阀芯的一端通过固定弹簧与所述固定座弹性连接,所述阀芯的另一端穿过连接槽并与所述限位板相抵触,且所述阀芯上设有阀孔。
11.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且所述卡块通过限位弹簧与所述凹槽弹性连接,所述卡块的一端设有卡突,且所述卡块的另一端设有三角块。
12.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活塞的端部设有与卡突相契合的卡槽。
13.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制动钳的顶部设有管接口,且所述管接口的两端均设有制动液回收管,所述制动液回收管的一端与所述制动液回收口连通。
14.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系统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活塞的中部设有腔室,且所述腔室内设有第三活塞。
15.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系统,通过设置带有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和固定座的制动钳,通过第一油缸可以推动刹车片与制动盘抵触,进行刹车,当刹车片与制动盘之间卡有硬物时,通过第二油缸和第二活塞又可反方向拉动固定板及刹车片,从而使刹车片与汽车制动盘之间的间隙变大,使得卡住的硬物自动掉落,这样在行驶的过程中,无需手动清理即可对卡住的硬物进行处理,方便且安全。
16.2、该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系统,通过设置带有堵头的限位板来对通孔进行封闭,由于第一油缸在工作时内部压力较大,因此将支撑块设置在固定座靠近通孔的一端,此时,限位板就相当于一个杠杆,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限位板可以用较小的力就能将通孔堵住,结构紧凑。
17.3、该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系统,通过在固定座内设置带有阀芯的连接槽来与路转换机构配合使用,当制动液顶开堵头并通过通孔进入固定腔时,限位板会发生偏转,在失去了限位板的阻挡后,阀芯会向第二活塞方向运动,此时阀芯上的阀孔与连接槽错开,固定腔内的制动液无法通过连接槽进入制动液回收口,当限位板回归原位时,阀芯上的阀孔与连接槽处于连通状态,此时制动液可以通过连接槽进入制动液回收口,然后通过制动液回收口排走,连接槽及阀芯的存在,使得制动液的回收变得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20.图3为本发明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的卡块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的固定座、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的剖视图。
23.图中:1、制动钳;2、固定板;3、刹车片;4、固定套;5、凹槽;6、固定座;7、第一油缸;8、第二油缸;801、卡槽;9、固定腔;10、第一活塞;11、制动液出入口;12、第二活塞;13、拉簧;14、制动液回收口;15、固定槽;16、支撑弹簧;17、通孔;18、限位板;19、支撑块;20、堵头;21、连接槽;22、阀芯;23、固定弹簧;24、阀孔;25、卡块;2501、卡突;2502、三角块;26、限位弹簧;27、连接弹簧;28、管接口;29、制动液回收管;30、腔室;31、第三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1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系统,包括制动钳1,制动钳1内侧对称设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一侧设有刹车片3,且固定板2的另一侧设有固定套4,固定板2靠近固定套4的一侧设有凹槽5,且凹槽5内设有锁紧机构,制动钳1的外侧设有固定座6,且固定座6上设有第一油缸7和第二油缸8,固定座6内设有固定腔9,且固定腔9中设有油路转换机构,固定座6的外侧设有制动液回收口14;第一油缸7和第二油缸8均与制动钳1固定连接,第一油缸7内设有第一活塞10,且第一活塞10的一端插接在固定套4内并通过连接弹簧27与固定套4弹性连接,第一油缸7的一侧设有制动液出入口11,第二油缸8内设有第二活塞12,且第二活塞12的一端通过拉簧13与第二油缸8弹性连接。
26.在本技术方案中,制动钳1安装在汽车制动盘的一侧,通过第一油缸7可以推动第一活塞10及固定板2运动,固定板2会推动刹车片3并使其与汽车制动盘相抵触,从而产生摩擦力矩以达到制动的目的,为了解决刹车片3与汽车制动盘之间卡有的硬物只能人工清理的问题,本技术方案在原有的制动钳1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固定座6及第二油缸8。
27.正常情况下,第二油缸8是不工作的,如果刹车片3与汽车制动盘之间卡有硬物,那么当第一油缸7工作时,是无法将固定板2及刹车片3推动至预定位置的,此时第一油缸7内部的制动液压力会变大,当压力超过一定阈值时,制动液会推动堵头20及限位板18运动,然后通过通孔17进入固定座6,固定座6内设有固定腔9,固定腔9还与第二油缸8连通,制动液进入第二油缸8并推动第二活塞12运动,第二活塞12会与固定板2相抵触,在锁紧机构的作用下,第二活塞12会与固定板2连接在一起;松开刹车后,制动液会通过制动液回收口14及制动液出入口11排出,此时固定座6及第一油缸7、第二油缸8内部的制动液压力会变小,限位板18会在支撑弹簧16的作用下回归原位,而第二活塞12则会在拉簧13的作用下回归原位,在固定板2上设有固定套4,固定套4与第一活塞10之间是通过连接弹簧27弹性连接的,二者之间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通过第二活塞12可以反方向拉动固定板2运动,从而使刹车片3与汽车制动盘之间的间隙变大,这样
卡住的硬物就会自动掉落下来。
28.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带有第一油缸7、第二油缸8和固定座6的制动钳1,通过第一油缸7可以推动刹车片3与制动盘抵触,进行刹车,当刹车片3与制动盘之间卡有硬物时,通过第二油缸8和第二活塞12又可反方向拉动固定板2及刹车片3,从而使刹车片3与汽车制动盘之间的间隙变大,使得卡住的硬物自动掉落,这样在行驶的过程中,无需手动清理即可对卡住的硬物进行处理,方便且安全。
29.需要说明的是,汽车制动盘的具体结构和位置以及制动钳1的安装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因此未做具体赘述。
30.实施例2请参阅图1和5,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第二油缸8靠近固定座6的一端设有固定槽15,且固定槽15内设有支撑弹簧16,固定槽15与固定腔9连通。固定腔9的一侧设有通孔17,且通孔17与第一油缸7连通。油路转换机构包括限位板18和支撑块19,支撑块19位于固定腔9靠近第一油缸7的一端,且支撑块19与固定座6固定连接,限位板18通过转轴与支撑块19转动连接,且限位板18的一端与支撑弹簧16固定连接,限位板18的另一端设有堵头20。
31.本技术方案在固定座6内设置了两个油路转换机构,一个油路转换机构对应一个第一油缸7和一个第二油缸8,在正常情况下,第一油缸7是单独工作的,因此在第一油缸7上设有单独的制动液出入口11,通过限位板18上的堵头20可以将通孔17封闭起来,支撑块19起到一个对限位板18进行支撑的作用,由于第一油缸7在工作时内部压力较大,因此将支撑块19设置在固定座6靠近通孔的一端,此时,限位板18就相当于一个杠杆,在支撑弹簧16的作用下,限位板18可以用较小的力就能将通孔17堵住,结构紧凑。当制动液顶开堵头20并通过通孔17进入固定腔9后,会通过固定腔9进入第二油缸8,从而推动第二活塞12运动。
32.实施例3请参阅图1和2,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2的进一步改进,固定座6的一端设有连接槽21,连接槽21的一端设有开口,且连接槽21的另一端与制动液回收口14连通,连接槽21处设有阀芯22,且阀芯22的一端通过固定弹簧23与固定座6弹性连接,阀芯22的另一端穿过连接槽21并与限位板18相抵触,且阀芯22上设有阀孔24。
33.制动钳1的顶部设有管接口28,且管接口28的两端均设有制动液回收管29,制动液回收管29的一端与制动液回收口14连通。
34.为了方便制动液的回收,本技术方案在固定座内设置了带有阀芯22的连接槽21来与油路转换机构配合使用,当制动液顶开堵头20并通过通孔17进入固定腔9后,会通过固定腔9进入第二油缸8,从而推动第二活塞12运动,当制动液的压力减小时,限位板18会在支撑弹簧16的作用下回归原位,此时通孔17会被重新封住,这样第二油缸8和固定腔9内的制动液就无法通过通孔17回流到第一活塞10内,并通过制动液出入口11排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方案设置了连接槽21与油路转换机构配合使用,阀芯22的一端通过固定弹簧23与固定座6弹性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板18相抵触,当制动液顶开堵头20并通过通孔17进入固定腔9时,限位板18会发生偏转,在失去了限位板18的阻挡后,阀芯22会向第二活塞12方向运动,此时阀芯22上的阀孔24与连接槽21错开,固定腔9内的制动液无法通过连接槽21进入制动液回收口14,当限位板18回归原位时,阀芯22上的阀孔24与
连接槽21处于连通状态,由于第二活塞12通过拉簧13与第二油缸8弹性连接,因此,当制动液压力变小后,第二活塞12会在拉簧13的作用下回归原位,通过第二活塞12可反推第二油缸8内的制动液,此时制动液可以通过连接槽21进入制动液回收口14,然后通过制动液回收口14排走。
35.在制动钳1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二油缸8,管接口28为三通式管接口,有三个接口,管接口28通过管道与制动泵连通,通过管接口28可以统一对制动钳1一侧的制动液回收口14处的制动液进行回收。
36.实施例4请参阅图3和4,锁紧机构包括卡块25,卡块25与凹槽5滑动连接,且卡块25通过限位弹簧26与凹槽5弹性连接,卡块25的一端设有卡突2501,且卡块25的另一端设有三角块2502。第二活塞12的端部设有与卡突2501相契合的卡槽801。第一活塞10的中部设有腔室30,且腔室30内设有第三活塞31。
37.卡块25是可以沿着凹槽5滑动的,当第二活塞12与卡块25相抵触时,会先向上推动卡块25,然后在限位弹簧26的作用下,卡块25会回归原位,此时卡突2501与第二活塞12上的卡槽801卡合,在第一活塞10上设有第三活塞31,当制动液进入第一油缸7后,会先推动第三活塞31运动,然后再推动第一活塞10运动,第三活塞31在运动时会与卡块25上的三角块2502相抵触,由于三角块2502上有斜面,因此,第三活塞31会推动卡块25及三角块2502运动,从而使卡突2501与卡槽801分离,通过设置锁紧机构可以使第二活塞12与固定板2连接的更紧密。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