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3240发布日期:2023-03-08 20:05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土地测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


背景技术:

2.土地测绘主要工作是进行地籍测量控制点、界址点的实地选点、埋石以及运用操作经纬仪等仪器对土地及其附属物的量距、水平角、垂直角、水准测量进行观测,在建筑施工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测绘,以便于进行规划。
3.根据专利号为cn214502464的一种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包括测绘装置主体,所述测绘装置主体正面开设有测绘镜头,且测绘装置主体底端连接有测绘装置底座,所述测绘装置底座下端安装有测绘装置基座,且测绘装置基座底端开设有轴承防护套,该测绘台考虑到在进行携带时因支撑架立锥较为尖锐,容易使人员受伤,所以在支撑架立锥一侧设计有固定螺栓,通过固定螺栓可使支撑架立锥在支撑架上方便拆装,使在搬运装置时能够线将其拆卸,预防安全隐患。
4.而该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在携带时虽然可以对支撑腿进行收缩减少长度,来提升便捷性,但是测绘镜头容易暴露在外,在携带时容易造成磕碰损坏,而在测量时由于支撑腿与地面进行固定下使得测绘镜头无法进行角度的调整从而无法完整地进行土地测绘减少实用性,然而该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与测绘仪器处于固定状态无法进行拆卸,如需要长途的位移下会造成测绘仪器出现损坏,加上该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在进行移动与固定时都是通过人工拨动支撑腿来与地面进行连接,这种方法非常浪费时间与体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能够将测绘仪器进行收起防止在运输时对测绘仪器造成磕碰导致损坏,加上测绘仪器在使用时可进行角度的调整,且能够对测绘仪器在使用时进行夹持固定和不使用时进行快速拆卸防止长时间的运作下造成损坏,加上对测绘台进行快速移动与固定减少安装上时间与体力的浪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防护机构;
7.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收纳箱,所述收纳箱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纹杆,所述收纳箱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螺纹杆的外沿螺纹连接有调整块,所述调整块内壁的两侧铰接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两侧铰接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调整板,所述调整板的内壁活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动盘;
8.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板、方槽和移动块;
9.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撑箱;
10.进一步地,所述调整块的底部与滑槽内壁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收纳箱内壁的底
部固定安装有滑架,所述滑架的内壁滑动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与调整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侧面与滑架内壁的侧面滑动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撑块,所述第三支撑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蜗杆;
12.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蜗轮,所述蜗轮的侧面与第一蜗杆的外沿活动连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电机的运作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调整块在滑槽内滑动,通过调整块使支撑条角度调整从而带动第二支撑块高度调整,通过第二支撑块的调整使调整板高度调整,通过第二电机的运作带动第一蜗杆转动从而带动蜗轮转动,通过蜗轮的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带动转动盘进行转动,当调整板调整时滑杆在滑架内移动限位块可限制滑杆的移动距离,通过转动盘的调整可将上方安装的测绘仪器进行顶起、收纳和角度调整,以上结构达到了对测绘仪器进行收起防止在运输时对测绘仪器造成磕碰导致损坏,加上测绘仪器在使用时可进行角度的调整作用。
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转动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方槽的内壁的侧面活动安装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转动把,所述第一螺纹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螺纹柱的外沿与移动块的内壁螺纹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方槽的内壁的侧面活动安装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侧面与第一齿轮的侧面活动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侧面活动安装有测绘仪器;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测绘仪器放置在固定板上后转动转动把带动第一螺纹柱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螺纹柱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柱的转动可带动移动块在方槽内位移从而带动稳定板位移,通过稳定板的位移带动夹持板相互靠近对测绘仪器进行夹持固定,弹簧的作用使得夹持板可缓冲夹持板的夹持力,以上结构达到了对测绘仪器在使用时进行夹持固定和不使用时进行快速拆卸防止长时间的运作下造成损坏。
1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箱的内壁活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沿固定安装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两侧铰接有第四支撑块,所述固定条的外沿固定安装有齿块,所述第四支撑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滑板;
1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箱的侧面活动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的外沿与齿块的侧面螺纹脸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轮;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移动时可推动收纳箱在滑轮的作用下进行移动,移动至预定位置后启动第三电机带动第二蜗杆进行转动,通过第二蜗杆带动齿块运作配合转轴的作用下固定条角度调整,通过固定条使第四支撑块调整从而带动防滑板接触地面进行支撑,以上结构达到了对测绘台进行快速移动与固定减少安装上时间与体力的浪费。
21.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1、本发明中,通过第一电机的运作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调整块在滑槽内
滑动,通过调整块使支撑条角度调整从而带动第二支撑块高度调整,通过第二支撑块的调整使调整板高度调整,通过第二电机的运作带动第一蜗杆转动从而带动蜗轮转动,通过蜗轮的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带动转动盘进行转动,当调整板调整时滑杆在滑架内移动限位块可限制滑杆的移动距离,通过转动盘的调整可将上方安装的测绘仪器进行顶起、收纳和角度调整,该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将测绘仪器进行收起防止在运输时对测绘仪器造成磕碰导致损坏,加上测绘仪器在使用时可进行角度的调整,从而达到解决了该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在携带时虽然可以对支撑腿进行收缩减少长度,来提升便捷性,但是测绘镜头容易暴露在外,在携带时容易造成磕碰损坏,而在测量时由于支撑腿与地面进行固定下使得测绘镜头无法进行角度的调整从而无法完整地进行土地测绘减少实用性问题。
23.2、本发明中,通过将测绘仪器放置在固定板上后转动转动把带动第一螺纹柱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螺纹柱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柱的转动可带动移动块在方槽内位移从而带动稳定板位移,通过稳定板的位移带动夹持板相互靠近对测绘仪器进行夹持固定,弹簧的作用使得夹持板可缓冲夹持板的夹持力,该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测绘仪器在使用时进行夹持固定和不使用时进行快速拆卸防止长时间的运作下造成损坏,从而达到解决了该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与测绘仪器处于固定状态无法进行拆卸,如需要长途的位移下会造成测绘仪器出现损坏问题。
24.3、本发明中,当需要移动时可推动收纳箱在滑轮的作用下进行移动,移动至预定位置后启动第三电机带动第二蜗杆进行转动,通过第二蜗杆带动齿块运作配合转轴的作用下固定条角度调整,通过固定条使第四支撑块调整从而带动防滑板接触地面进行支撑,该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对测绘台进行快速移动与固定减少安装上时间与体力的浪费,从而达到解决了该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在进行移动与固定时都是通过人工拨动支撑腿来与地面进行连接,这种方法非常浪费时间与体力问题。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图1的剖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图3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的夹持机构图;
30.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图5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例说明:
32.1、底板;2、收纳箱;3、第一支撑块;4、第一电机;5、螺纹杆;6、滑槽;7、调整块;8、支撑条;9、第二支撑块;10、调整板;11、滑架;12、滑杆;13、限位块;14、第三支撑块;15、第二电机;16、第一蜗杆;17、转动杆;18、蜗轮;19、转动盘;20、固定板;21、方槽;22、第一螺纹柱;23、转动把;24、第一齿轮;25、第二螺纹柱;26、第二齿轮;27、移动块;28、稳定板;29、弹簧;30、夹持板;31、测绘仪器;32、支撑箱;33、转轴;34、固定条;35、第四支撑块;36、防滑板;37、齿块;38、第三电机;39、第二蜗杆;40、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参照图1-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土地测绘的测绘台实施例: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防护机构;
35.防护机构包括收纳箱2,收纳箱2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块3,第一支撑块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纹杆5,收纳箱2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滑槽6,螺纹杆5的外沿螺纹连接有调整块7,调整块7内壁的两侧铰接有支撑条8,支撑条8的两侧铰接有第二支撑块9,第二支撑块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调整板10,调整板10的内壁活动安装有转动杆17,转动杆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动盘19;
36.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固定板20、方槽21和移动块27;
37.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支撑箱32。
38.调整块7的底部与滑槽6内壁的侧面滑动连接,收纳箱2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架11,滑架11的内壁滑动安装有滑杆12,滑杆12的顶部与调整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滑杆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3,限位块13的侧面与滑架11内壁的侧面滑动连接,调整板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撑块14,第三支撑块1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蜗杆16,转动杆1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蜗轮18,蜗轮18的侧面与第一蜗杆16的外沿活动连接,通过第一电机4的运作带动螺纹杆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调整块7在滑槽6内滑动,通过调整块7使支撑条8角度调整从而带动第二支撑块9高度调整,通过第二支撑块9的调整使调整板10高度调整,通过第二电机15的运作带动第一蜗杆16转动从而带动蜗轮18转动,通过蜗轮18的转动带动转动杆17转动从而带动转动盘19进行转动,当调整板10调整时滑杆12在滑架11内移动限位块13可限制滑杆12的移动距离,通过转动盘19的调整可将上方安装的测绘仪器31进行顶起、收纳和角度调整,固定板20的底部与转动盘19的顶部固定连接,方槽21的内壁的侧面活动安装有第一螺纹柱22,第一螺纹柱2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转动把23,第一螺纹柱2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24,第一螺纹柱22的外沿与移动块27的内壁螺纹连接,方槽21的内壁的侧面活动安装有第二螺纹柱25,第二螺纹柱25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26,第二齿轮26的侧面与第一齿轮24的侧面活动连接,移动块2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稳定板28,稳定板28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弹簧29,弹簧2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板30,夹持板30的侧面活动安装有测绘仪器31,通过将测绘仪器31放置在固定板20上后转动转动把23带动第一螺纹柱2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24转动,通过第一齿轮24带动第二齿轮26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螺纹柱25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柱22的转动可带动移动块27在方槽21内位移从而带动稳定板28位移,通过稳定板28的位移带动夹持板30相互靠近对测绘仪器31进行夹持固定,弹簧29的作用使得夹持板30可缓冲夹持板30的夹持力,支撑箱32的内壁活动安装有转轴33,转轴33的外沿固定安装有固定条34,固定条34的两侧铰接有第四支撑块35,固定条34的外沿固定安装有齿块37,第四支撑块3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滑板36,支撑箱32的侧面活动安装有第三电机38,第三电机38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蜗杆39,第二蜗杆39的外沿与齿块37的侧面螺纹脸连接,底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轮40,当需要移
动时可推动收纳箱2在滑轮40的作用下进行移动,移动至预定位置后启动第三电机38带动第二蜗杆39进行转动,通过第二蜗杆39带动齿块37运作配合转轴33的作用下固定条34角度调整,通过固定条34使第四支撑块35调整从而带动防滑板36接触地面进行支撑。
39.工作原理:当需要移动时可推动收纳箱2在滑轮40的作用下进行移动,移动至预定位置后启动第三电机38带动第二蜗杆39进行转动,通过第二蜗杆39带动齿块37运作配合转轴33的作用下固定条34角度调整,通过固定条34使第四支撑块35调整从而带动防滑板36接触地面进行支撑,过将测绘仪器31放置在固定板20上后转动转动把23带动第一螺纹柱2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24转动,通过第一齿轮24带动第二齿轮26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螺纹柱25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柱22的转动可带动移动块27在方槽21内位移从而带动稳定板28位移,通过稳定板28的位移带动夹持板30相互靠近对测绘仪器31进行夹持固定,弹簧29的作用使得夹持板30可缓冲夹持板30的夹持力,通过第一电机4的运作带动螺纹杆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调整块7在滑槽6内滑动,通过调整块7使支撑条8角度调整从而带动第二支撑块9高度调整,通过第二支撑块9的调整使调整板10高度调整,通过第二电机15的运作带动第一蜗杆16转动从而带动蜗轮18转动,通过蜗轮18的转动带动转动杆17转动从而带动转动盘19进行转动,当调整板10调整时滑杆12在滑架11内移动限位块13可限制滑杆12的移动距离,通过转动盘19的调整可将上方安装的测绘仪器31进行顶起、收纳和角度调整。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