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9269发布日期:2023-03-07 20:13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球阀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阀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球阀。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球阀通常是一个带有通孔的球芯安装在阀体上,通过球芯的转动来实现开启和关闭。球阀因为具有流体阻力小,结构简单、紧密可靠、操作方便、开闭迅速、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化工、冶金、电力、水利、水暖、城建、消防、机械、煤炭、食品、船舶、电站、海洋工程等领域。
3.其中,球阀内部的球芯在从开启状态变为闭合状态时,在球芯内部的通道会残留部分的流体,若残留的流体为饮用水时,残留在球芯内的水容易滋生细菌,从而在球阀开启后混入新的水中影响产品质量。
4.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公告号为cn110925467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积液球阀,它包括阀体、球芯与阀杆,球芯上开设有能够连通进液口与出液口的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下端设置有向下贯穿球芯的排液孔,阀体下端设置有与排液孔连通的排液腔,排液腔内设置有能够沿阀杆的长度方向运动的密封杆,密封杆靠近球芯的一端设置有能够将排液孔封堵的密封塞。当控制阀杆带动球芯转动隔断流体通道后,通过控制密封杆沿阀杆的轴心线向下运动,驱动密封塞打开排液孔,从而使流体通道内残留的液体能够通过排液孔向下进入排液腔中,避免液体长期停留在流体通道内导致细菌滋生出现变质,防止球阀打开后变质的液体混入新的液体中影响产品质量。
5.但是,上述专利还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其仅在流体通道内简单开设一个排液孔,通过重力的方式使内部残留的液体自行从排液孔中排出,这种方式往往只能将排液孔附近的液体排出,难以将残留的液体完全排出,少量未排尽的液体依然可能滋生细菌。其次,残留的液体是直接排出到外部的,需要有收集装置进行收集,收集装置并非必要的装置,增加了收集装置使得还需人工定期对收集装置进行处理,增加了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球阀,可以有效排尽流体通道内的积液,并且不需要额外设置收集装置,可以直接将积液排到出液口并进入到后续管道中;同时增设杀菌消毒的装置,进一步保证球阀内部良好的卫生情况。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球阀,包括阀体、阀杆和位于阀体内可转动的球芯,所述阀体内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球芯上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球芯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所述开启状态,流体通道连通进液口和出液口,在所述关闭状态,球芯阻断进液口与出液口,其特征在于:
8.所述球芯上设置有连通流体通道的排液孔,所述阀体内设置有排出通道,所述阀体内还设置有储液腔,在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排出通道的一端连接排液孔,另一端连接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设置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可在储液腔内滑动的活塞板以及
与活塞板固定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伸出至阀体的外部,所述阀体内还设置有回液通道,所述回液通道的一端连通储液腔,另一端连通出液口;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电控系统,所述电控系统与外部电源连接。
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气孔,在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流体通道与气孔相连通。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上固定设置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出气端连接气孔。
1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出通道与储液腔连通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a,所述单向阀a在液体流向储液腔时导通,所述回液通道与储液腔连通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b,所述单向阀b在液体流向出液口时导通。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角位移传感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连接在阀杆上,所述角位移传感器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
1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杆的外端设置有电动推缸,所述电动推缸的输出端与活塞杆连接,所述电动推缸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液孔与所述球芯的回转轴偏心设置,以使得在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排液孔与排出通道相连通,在所述开启状态时,所述排液孔与排出通道相错位。
15.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设置了储液腔、活塞组件以及臭氧发生器,在球阀关闭时,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并通过气孔进入到流体通道内进行杀菌消毒,同时储液腔内的活塞组件动作,流体通道内的积液从排液孔和排出通道被吸入储液腔中,随后活塞组件再次动作,将储液腔中的液体通过回流通道排到出液口并可直接进入后续的管道中;其优点在于臭氧可以对流体通道杀菌消毒,特别是在食品行业,可以有效保证球阀内不会滋生细菌,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且臭氧通入流体通道后使其内部压力升高,流体通道与储液腔之间的压差进一步提升,积液可以彻底排尽;并且积液并非排到阀体外部,而是通过回液通道排到出液口,不需要额外增加收集装置对积液进行处理。
17.本发明还设置了电控系统以及角位移传感器,可以通过角位移传感器检测阀杆的转动角度,进而判断球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在关闭状态时,电控系统自动启动臭氧发生器,并还控制电动推缸对活塞组件进行控制,实现球阀的自动排积液以及杀菌消毒,有效节省人工。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施例外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施例外部结构正视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施例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21.图4是图3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施例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施例内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阀体;101、进液口;102、出液口;2、球芯;201、流体通道;3、阀杆;4、排
液孔;5、排出通道;6、储液腔;7、活塞组件;701、活塞板;702、活塞杆;8、回液通道;9、气孔;10、单向阀a;11、单向阀b;13、臭氧发生器;14、电动推缸;15、角位移传感器;16、电控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球阀,如图1-6所示,包括阀体1、阀杆3和位于阀体1内可转动的球芯2,阀体1内设置有进液口101和出液口102,球芯2上设置有流体通道201,球芯2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球芯2通过阀杆3带动其转动来切换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开启状态,流体通道201连通进液口101和出液口102,在关闭状态,球芯2阻断进液口101与出液口102。
27.进一步的,在球芯2上设置有连通流体通道201的排液孔4,阀体1内设置有排出通道5,阀体1内还设置有储液腔6,在关闭状态时,排出通道5的一端连接排液孔4,另一端连接储液腔6,储液腔6内设置有活塞组件7,活塞组件7包括可在储液腔6内滑动的活塞板701以及与活塞板701固定连接的活塞杆702,活塞杆702伸出至阀体1的外部,阀体1内还设置有回液通道8,回液通道8的一端连通储液腔6,另一端连通出液口102,其中活塞组件7中的活塞板701在向图6中左侧一侧拉动时,储液腔6中产生负压,可以有效将流体通道201内的积液抽取到储液腔中,相比现有的采用重力自行排出的方式,用活塞组件7配合储液腔6可以更有效的排尽积液;阀体1上设置有电控系统16,电控系统16与外部电源连接;在球芯2处于关闭状态时,储液腔6内的活塞组件7移动,即通过伸出至阀体1外的活塞杆702带动活塞板701移动,进而将流体通道201内残留的积液通过排液孔4和排出通道5抽吸到储液腔6中,随后再次移动活塞板701,由于单向阀a10的存在,单向阀a10仅能在液体流向储液腔6时导通,因此储液腔6中的液体不会重新进入流体通道,而会通过回液管道8流到出液口102处,同样的,在回液通道8与储液腔6连通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b11,单向阀b11仅在液体流向出液口102时导通,这样储液腔6在抽吸液体的时候也不会将回液口处的液体抽到储液腔6中。
28.进一步的,请参照图3和图5,排液孔4与球芯2的回转轴偏心设置,以使得在关闭状态时,排液孔4与排出通道5相连通,在开启状态时(图中未示出开启状态),排液孔4与排出通道5是相错位的,因此排液孔4和排出通道5不导通,流体通道201就可以正常导通进液口和出液口。
29.进一步的,参照图5和图6,在阀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气孔9,在关闭状态时,流体通道201与气孔9相连通,阀体1上固定设置有臭氧发生器13,臭氧发生器13的出气端连接气孔9,臭氧发生器13产生臭氧并通过气孔9进入到流体通道201中,一来臭氧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可以对内部流体通道201进行杀菌消毒,特别是对于食品行业所使用的球阀,可以保证在关闭的时候,流体通道内部不会滋生细菌;二来通过气孔9充入臭氧后,流体通道201内的压力升高,配合储液腔6抽取积液时可以让流体通道201与储液腔6之间产生更进一步的压差,促进积液向储液腔6流动,可以让流体通道内的积液排尽;并且臭氧极易分解,采用臭氧杀菌消毒不存在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残留物,在食品行业使用时不会对后续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30.其中,球阀的使用可以通过手动控制的方式,即手动控制活塞组件以及手动控制臭氧发生器的启动。当然球阀也可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下面主要介绍球阀自动控制的使
用方式,进一步的,在阀体1上设置有角位移传感器15,角位移传感器15与阀杆3连接,角位移传感器15与电控系统16电性连接,在阀杆3转动的时候角位移传感器即可检测到阀杆3的旋转角度,并将数据传回给电控系统16,电控系统16内设置有单片机,可以判断此时的球芯是否处于关闭状态,若处于关闭状态,电控系统16就会启动臭氧发生器13对内部流体通道进行杀菌消毒,并且还会控制活塞杆702的外端设置的电动推缸14启动,用电动推缸14带动活塞组件移动,将球芯2内残留的积液抽取储液腔中,并排到出液口处。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