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管线可调整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54319发布日期:2022-11-29 18:4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气管线可调整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气管线可调整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2.油气管线是指输送一口或者多口油井所产原油以及天然气的管道,而用一条管道输送油气混合物在经济上优于两条管道分别输送油、气,现实际生产中常采用两相混输管道,在油气运输过程中需要铺设大量的油气管线,在铺设油气管线时有些地区需要用支撑机构支撑住油气管线。
3.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油气管线用的支撑机构高度是固定的,无法进行高度的调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不同高度的油气管线进行支撑时,无法进行调整,灵活性较差,实用性较差。
4.公开号为cn209540200u,公告日为2019年10月25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油气管线可调整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高度调节结构以及底座。所述支撑板上面设置有一对垫块,一对限位块以及一对夹块。所述两个垫块和两个限位块均通过螺钉固定于支撑板上,所述同侧限位块和垫块下端通过弹性伸缩杆连接;所述两个垫块和两个夹块均设置为弧形凹面。所述支撑板底面四角分别开有四个盲孔,高度调节装置顶部分别插入对应设置的盲孔中与支撑板相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焊接在底座上面。该文献的装置可以根据油气管线半径大小调节垫块位置,可以对管线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高度位置调节,避免了管线高度位置无法调节造成管道失去支撑而在自身重力下发生断裂而造成油气泄露事故,确保了油气管线的安全性。但是该高度调节装置盲孔不易对齐,结构复杂,调整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气管线可调整支撑机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高度调节装置高度调整时盲孔不易对齐,结构复杂,调整费时费力问题。
6.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气管线可调整支撑机构,该可调整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调节组件、连接组件、第二支撑板和放置座,第一调节组件的下部连接第一支撑板,第一调节组件的上端、连接组件、第二支撑板和放置座由下向上依次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支撑外筒、第一螺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手轮、第一支撑内筒和限位组件;支撑外筒的内侧通过限位组件内连第一支撑内筒,第一支撑内筒内接第一螺杆,第一支撑内筒的上端连接连接组件,第一螺杆的下端连接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位于第一支撑内筒的下方,手轮的一端连接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位于限位组件内,手轮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限位组件和支撑外筒的外侧壁,支撑外筒的下部穿接在第一支撑板上。
8.优选的,所述可调整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螺杆、第三齿轮、第二支撑内筒、固定块和固定脚,限位组件连接第二支撑内筒且第二支撑内筒位于第一支撑内筒的下方,第二支撑内筒内套接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的上端连接第三齿轮且
2、内套筒;22、第一螺杆;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手轮;26、第一支撑内筒;30、限位组件;31、限位板;32、滑槽;40、第二调节组件;41、第二螺杆;42、第三齿轮;43、第二支撑内筒;44、固定块;45、固定脚;46、电动推杆;50、连接组件;51、连接块;52、连接孔;53、螺栓;54、凹孔;6、第二支撑板;7、放置座;8、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1:
28.如图1-图5所示,一种油气管线可调整支撑机构,该可调整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调节组件20、连接组件50、第二支撑板6和放置座7,第一调节组件20的下部连接第一支撑板1,第一调节组件20的上端、连接组件50、第二支撑板6和放置座7由下向上依次连接。
2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调节组件20,可以灵活调节支撑机构的高度,灵活性高;第二支撑板6的上面连接放置座7,方便很好的将管道支撑起来;连接组件50方便安装拆卸第一调节组件2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省时省力。
30.实施例2:
3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0包括支撑外筒21、第一螺杆22、第一齿轮23、第二齿轮24、手轮25、第一支撑内筒26和限位组件30;支撑外筒21的内侧通过限位组件30内连第一支撑内筒26,第一支撑内筒26内接第一螺杆22,第一支撑内筒26的上端连接连接组件50,第一螺杆22的下端连接第一齿轮23且第一齿轮23位于第一支撑内筒26的下方,手轮25的一端连接第二齿轮24且第二齿轮24位于限位组件30内,手轮25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限位组件30和支撑外筒21的外侧壁,支撑外筒21的下部穿接在第一支撑板1上。
32.当需要调节支撑机构时,只需要摇动手轮25,手轮25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轮24和第一齿轮23啮合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杆22的转动,在设置的限位组件30的作用下,第一支撑内筒26向上或向下移动,可以灵活调节支撑机构的高度,实现高度的调整及满足高度的微调,灵活性和精确度高,结构简单,省时省力,避免盲孔对不齐导致高度不易调节的问题,以及由于盲孔的位置固定导致不能满足高度的微调的问题。
33.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内筒26的形状为圆柱形,圆柱形的中心轴上由下向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杆22连接在第一螺纹孔内;结构简单,便于第一螺杆22带动第一支撑内筒26移动。
34.实施例3:
35.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可调整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40,第二调节组件40包括第二螺杆41、第三齿轮42、第二支撑内筒43、固定块44和固定脚45,限位组件30连接第二支撑内筒43且第二支撑内筒43位于第一支撑内筒26的下方,第二支撑内筒43内套接第二螺杆41,第二螺杆41的上端连接第三齿轮42且第三齿轮42位于第二支撑内筒43的上方,第二齿轮24啮合连接第三齿轮42或第一齿轮23,第二螺杆41的下端通过固定块44下连接固定脚45。
36.需要调节时,将手轮25下移至使第二齿轮24和第三齿轮42啮合,转动手轮25使第二齿轮24和第三齿轮42啮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螺杆41的转动,最后在设置的限位组件30的作用下,第二支撑内筒43向上或向下移动,移动的同时带动固定块44和固定脚45向下移
动,可整体再次调节支撑机构的高度。
37.优选的,所述可调整支撑机构还包括电动推杆46,支撑外筒21包括外套筒21-1和内套筒21-2,外套筒21-1内套接内套筒21-2且外套筒21-1和内套筒21-2之间间隔连接,电动推杆46固定连接在外套筒21-1和内套筒21-2之间且电动推杆46的伸缩端连接手轮25。
38.电动推杆46,可以带动手轮25移动,根据需要调整选择第二齿轮24是和第一齿轮23啮合连接还是和第三齿轮42啮合连接,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39.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内筒43的形状为圆柱形,圆柱形的中心轴上由上向下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杆41连接在第二螺纹孔内;结构简单,便于第二螺杆41带动第二支撑内筒43移动。
40.实施例4:
41.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限位组件30包括限位板31和滑槽32,第一支撑内筒26的外侧和第二支撑内筒43的外侧均竖向开设有滑槽32,限位板31和滑槽32滑动连接。
42.该结构确保使用时,第一支撑内筒26和第二支撑内筒43能稳定的上下移动,满足高度的调节,结构简单。
43.优选的,所述滑槽32由外向内凹陷,第一支撑内筒26外侧的滑槽32位于第一支撑内筒26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第二支撑内筒43外侧的滑槽32位于第二支撑内筒43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即滑槽32的开口向外,便于限位板31滑动卡接限定;滑槽的位置防止第一支撑内筒26和第二支撑内筒43移动时脱离支撑外筒21。
44.优选的,限位板31的形状为板状,限位板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板31周向等间距连接在内套筒21-2,限位板31的上部和下部均向内凸起,限位板31上部的凸起滑动连接第一支撑内筒26外的滑槽32,限位板31下部的凸起滑动连接第二支撑内筒43外的滑槽32。结构简单,保证第一支撑内筒26和第二支撑内筒43竖直稳定的上下移动,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45.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内筒26和第二支撑内筒43之间的限位板31和支撑外筒21竖向均开设有轨道孔,手轮25位于轨道孔内。
46.轨道孔方便将手轮25移动,以便根据需要调整选择第二齿轮24是和第一齿轮23啮合连接还是和第三齿轮42啮合连接。
47.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23、第二齿轮24和第三齿轮42均采用锥齿轮。
48.锥齿轮寿命长,具有高负荷承载力,耐化学和腐蚀性强,降噪和减震,重量轻,成本低。
49.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50包括连接块51和螺栓53,连接块51的底面中部自下向上开设凹孔54,连接块51横向开设有连接孔52,第一支撑内筒26的上端连于凹孔54内,螺栓53穿过连接孔52将连接块51和第一支撑内筒26连接。
50.当需要将调节机构更换时,工作人员只需要拧动连接孔52内的螺栓53,将其拧出,可直接将第一限位组件30拆卸,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便于拆卸,省时省力。
51.优选的,所述固定脚45的形状为齿状且齿状尖端向下。
52.该形状可直接使固定脚45插入地面,增强了支撑机构的稳固性。
53.优选的,所述放置座7的上表面形状为圆弧形。圆弧形的表面符合管体的圆形表面,使支撑效果更好。
54.优选的,所述支撑外筒21和第一支撑内筒26上均开设有多个圆孔8,多个圆孔8自上向下均分布,支撑外筒21和第一支撑内筒26的多个圆孔8分布相同。
55.当调节完成后,工作人员可再将螺栓杆插入到对应的圆孔8内,起到进一步的稳固的好处。
5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57.当需要调节支撑机构时,摇动手轮25,手轮25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轮24和第一齿轮23啮合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杆22的转动,带动第一支撑内筒26向上或向下移动,在移动的同时,支撑外筒21的内套筒21-2内的限位板31顺着第一支撑内筒26外侧壁上的滑槽32移动,对第一支撑内筒26起到限位作用,第一支撑内筒26向上或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放置座7开始向上或向下移动,当上升或下降到合适的高度时,停止摇动手轮25;
58.当需要再次调节时,工作人员按动电动推杆46的开关,电动推杆46的伸缩端开始带动手轮25和第二齿轮24开始向下或向上移动,当移动到设置的位置时,工作人员先转动手轮25,带动第二齿轮24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三齿轮42啮合同步转动,转动的同时,支撑外筒21的内套筒21-2内的限位板31顺着第二支撑内筒43外侧壁上的滑槽32移动,对第二支撑内筒43起到限位作用,第二支撑内筒43向下或向上移动,移动的同时带动固定块44和固定脚45移动,可整体再次调节支撑机构的高度。
59.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0.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