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键恒温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15679发布日期:2022-10-14 22:19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键恒温龙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龙头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按键恒温龙头。


背景技术:

2.按键恒温龙头是一种通过恒温阀芯进行调温并通过按键阀芯进行出水控制的龙头,现有的按键恒温龙头的龙头主体有铜材质和塑料材质两种,其中铜材质的龙头主体成本高,而塑料材质的龙头主体主要有以下两种结构。
3.第一种塑料龙头主体的水路采用分体式水路设计,即将该塑料龙头主体拆分成两部分分别进行注塑成型后再进行拼装,龙头主体的一部分用于安装恒温阀芯,龙头主体的另一部分用于安装按键阀芯;该第一种塑料龙头主体存在着组装复杂、强度低、连接处易漏水的问题;
4.第二种塑料龙头主体则是通过机械钻孔的方式来加工出所需水路;第二种塑料龙头主体需要选用高成本的特种工程塑料(如ht等)才能进行机械加工,而且特种工程塑料在机械加工后可能会产生裂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恒温龙头,其龙头主体具有成本低、强度高、易于制造的优点。
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7.一种按键恒温龙头,其包括龙头主体、恒温阀芯和按键阀芯;所述龙头主体一体注塑成型;所述龙头主体设有恒温阀槽、热水水道、热水接口、冷水水道、冷水接口、出水水道、按键阀槽以及出水接口;所述恒温阀槽的侧壁设有热水进口、冷水进口和混水出口,热水进口通过热水水道与热水接口连通,冷水进口通过冷水水道与冷水接口连通;所述恒温阀槽内安装有恒温阀芯,恒温阀芯的热水端口、冷水端口和混水端口与恒温阀槽的热水进口、冷水进口和混水出口分别连通;所述出水水道与恒温阀槽相交设置,出水水道的第一端与恒温阀槽的混水出口连通,出水水道的第二端形成第一抽芯口,第一抽芯口通过第一封盖封闭;所述按键阀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个按键阀槽均与出水水道相交设置;每个按键阀槽内形成进水口和出水口,每个按键阀槽的进水口与出水水道相交连通,每个按键阀槽的进水口与一个出水接口相交连通,出水接口与出水水道和按键阀槽均相交设置;每个按键阀槽中安装有一个按键阀芯,按键阀芯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按键阀槽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8.所述热水水道包括第一热水水道、第二热水水道和第三热水水道;第一热水水道的第一端形成第二抽芯口,第一热水水道的第二端与第二热水水道相交连通,热水接口与第一热水水道相交连通;第二热水水道与恒温阀槽平行设置,第二热水水道一端形成第三抽芯口,第三热水水道与第二热水水道相交设置,第三热水水道的第一端贯穿第二热水水道侧壁,第三热水水道的第一端还贯穿恒温阀槽的侧壁而使得恒温阀槽的侧壁形成所述热
水进口,第三热水水道的第二端形成第四抽芯口,第二抽芯口、第三抽芯口和第四抽芯口分别通过第二封盖、第三封盖和第四封盖封闭;所述冷水水道包括第一冷水水道和第二冷水水道,第一冷水水道的第一端与冷水接口相对并连通,冷水接口与热水接口同向设置,第一冷水水道的第二端与第二冷水水道相交连通,第二冷水水道的第一端与恒温阀槽的冷水进口相对连通,第二冷水水道的第二端形成第五抽芯口,第五抽芯口通过第五封盖封闭。
9.所述第二抽芯口内配合有热水缓冲组件;所述第五抽芯口内配合有冷水缓冲组件。
10.所述第一热水水道与出水水道平行设置,且第一热水水道和出水水道处于龙头主体的同一侧。
11.所述恒温阀槽内配合有安装座,安装座将恒温阀槽分隔成主阀槽和副阀腔,主阀槽侧壁设有所述热水进口、冷水进口和混水出口,所述恒温阀芯安装于主阀槽中;所述第一热水水道的第二端通过副阀腔与第二热水水道相交连通。
12.所述恒温阀槽内配合有安装座,所述恒温阀芯安装于安装座中;所述安装座外壁与恒温阀槽内壁之间形成分隔的环形冷过水腔和环形热过水腔,环形冷过水腔和环形热过水腔与热水进口和冷水进口分别连通,安装座侧壁设有多个连通环形热过水腔和恒温阀芯的热水端口的热过水口,安装座侧壁设有多个连通环形冷过水腔和恒温阀芯的冷水端口的冷过水口。
13.所述恒温阀槽与各按键阀槽同向设置。
14.所述龙头主体还设有过水水道,所述出水水道的第一端通过过水水道与恒温阀槽的混水出口连通;所述过水水道包括第一过水水道和第二过水水道;第一过水水道与出水水道平行错位设置,第一过水水道的第一端与恒温阀槽的混水出口相对连通,第一过水水道的第二端形成第六抽芯口,第六抽芯口通过第六封盖封闭,所述第二过水水道与第一过水水道和出水水道相交连通,第二过水水道端部设有第七抽芯孔,第七抽芯孔通过第七封盖封闭。
15.所述第一过水水道与出水水道处于龙头主体的同一侧。
16.所述出水水道的截面呈“d”形。
17.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龙头主体的恒温阀槽、热水水道、热水接口、冷水水道、冷水接口、出水水道、按键阀槽和出水接口的位置和结构进行设置,使得龙头主体能一体注塑成型,进而使得龙头主体具有成本低、强度高、易于制造的优点。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热水缓冲组件、冷水缓冲组件和出水缓冲组件能有效防止龙头主体冻裂或者产生水锤现象。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1;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2;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1;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2;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3;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4;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5;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6;
30.标号说明:
31.龙头主体1,恒温阀槽11,主阀槽111,热水进口1111,冷水进口1112,混水出口1113,副阀腔112,挡沿113,热水水道12,第一热水水道121,第二抽芯口1211,第二热水水道122,第三抽芯口1221,第三热水水道123,第四抽芯口1231,热水接口13,冷水水道14,第一冷水水道141,第二冷水水道142,第五抽芯口1421,冷水接口15,出水水道16,第一抽芯口161,按键阀槽17,进水口171,出水口172,出水接口18,过水水道19,第一过水水道191,第六抽芯口1911,第二过水水道192,第七抽芯孔1921,
32.恒温阀芯2,
33.按键阀芯3,
34.热水缓冲组件4,热水缓冲垫41,热水缓冲弹簧42,
35.冷水缓冲组件5,冷水缓冲垫51,冷水缓冲弹簧52,
36.安装座6,热过水口61,冷过水口62,混水腔63,混水过口64,
37.阀盖7,
38.出水缓冲组件8,出水缓冲垫81,出水缓冲弹簧82,
39.单向阀芯9,
40.第一封盖a,第二封盖b,第三封盖c,第四封盖d,第五封盖e,第六封盖f,第七封盖g,热水接头h,冷水接头i,环形冷过水腔s2,环形热过水腔s1。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42.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按键恒温龙头,其包括龙头主体1、恒温阀芯2和按键阀芯3;其中,所述龙头主体1一体注塑成型;所述龙头主体1设有恒温阀槽11、热水水道12、热水接口13、冷水水道14、冷水接口15、出水水道16、按键阀槽17以及出水接口18,恒温阀槽11用于安装恒温阀芯2,按键阀槽17用于安装按键阀芯3;恒温阀芯2和按键阀芯3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4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恒温阀槽11的侧壁设有热水进口1111、冷水进口1112和混水出口1113,热水进口111通过热水水道12与热水接口13连通,冷水进口1112通过冷水水道14与冷水接口15连通;所述恒温阀槽11内安装有恒温阀芯2,恒温阀芯2的热水端口、冷水端口和混水端口与恒温阀槽11的热水进口1111、冷水进口1112和混水出口1113分别连通;所述出水水道16与恒温阀槽3相交设置,出水水道16的第一端与恒温阀槽11的混水出口1113连通,出水水道16的第二端形成第一抽芯口161以便成型出水水道16时进行抽芯,第一抽芯口161通过第一封盖a封闭以防止出水水道16漏水;所述按键阀槽17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个按键阀槽17均与出水水道16相交设置;每个按键阀槽17内形成进水口171和出水口172,
每个按键阀槽17的进水口171与出水水道16相交连通,每个按键阀槽17的进水口171与一个出水接口18相交连通,出水接口18与出水水道16和按键阀槽17均相交设置;每个按键阀槽17中安装有一个按键阀芯3,按键阀芯3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按键阀槽17的进水口171和出水口172连通。其中,出水水道16与恒温阀槽3相交设置且出水水道16一端设有第一抽芯口161,按键阀槽17与出水水道16和出水接口18相交设置,这样可以便于注塑成型出出水水道16、按键阀槽17和和出水接口18进行抽芯,使得龙头主体1能一体注塑成型。
4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热水水道12包括第一热水水道121、第二热水水道122和第三热水水道123;第一热水水道121的第一端形成第二抽芯口1211以便注塑成型出第一热水水道121时进行抽芯,第一热水水道121的第二端与第二热水水道122相交连通,热水接口13与第一热水水道121相交连通;第二热水水道122与恒温阀槽11平行设置,第二热水水道122一端形成第三抽芯口1221以便注塑成型出第二热水水道122时进行抽芯,第三热水水道123与第二热水水道122相交设置,第三热水水道123的第一端贯穿第二热水水道122侧壁,第三热水水道123的第一端还贯穿恒温阀槽11的侧壁而使得恒温阀槽11的侧壁形成所述热水进口1111,第三热水水道123的第二端形成第四抽芯口1231以便注塑成型出第三热水水道123时进行抽芯,第二抽芯口1211、第三抽芯口1221和第四抽芯口1231分别通过第二封盖b、第三封盖c和第四封盖d封闭以防止第一热水水道121、第二热水水道122和第三热水水道123漏水;所述冷水水道14包括第一冷水水道141和第二冷水水道142,第一冷水水道141的第一端与冷水接口15相对并连通以便注塑成型出第一冷水水道141和冷水接口15时进行抽芯,冷水接口15与热水接口13同向设置,第一冷水水道142的第二端与第二冷水水道143相交连通,第二冷水水道142的第一端与恒温阀槽11的冷水进口1113相对连通,第二冷水水道142的第二端形成第五抽芯口1421以便注塑成型出第二冷水水道142时进行抽芯,第五抽芯口1421通过第五封盖e封闭以防止第二冷水水道142漏水;本实用新型通过前述设置可以便于设置热水接口13和冷水接口15之间的间距,使得热水接口13和冷水接口15之间的间距满足法定标准。其中,所述第一热水水道121可与出水水道16平行设置,且第一热水水道121和出水水道16处于龙头主体1的同一侧;如此设置,有助于减少龙头主体1结构紧凑而减小龙头主体1的体积。
4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抽芯口1211内可配合有热水缓冲组件4,热水缓冲组件4可随热水水道12内部压力变化而相应动作,从而避免热水水道12内部压力过大,进而防止龙头主体1的热水水道12冻裂或产生水锤现象;该热水缓冲组件4可包括热水缓冲垫41和热水缓冲弹簧42,该热水缓冲垫41可移动的配合于第二抽芯口1211内并与第二抽芯口1211活动密封配合,热水缓冲弹簧42的两端分别抵靠热水缓冲垫41和第二封盖b。同样的,所述第五抽芯口1421内可配合有冷水缓冲组件5,冷水缓冲组件5可随冷水水道14内部压力变化而相应动作,从而避免冷水水道14内部压力过大,进而防止龙头主体1的冷水水道12冻裂或产生水锤现象;该冷水缓冲组件5可包括冷水缓冲垫51和冷水缓冲弹簧52,该冷水缓冲垫51可移动的配合于第五抽芯口1421内并与第五抽芯口1421活动密封配合,冷水缓冲弹簧52的两端分别抵靠冷水缓冲垫51和第五封盖e。
4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热水接口13和冷水接口15可均分别配合有单向阀芯9,从而避免与热水接口13和冷水接口15分别连接的热水管道和冷水管道出现冷热水互窜的现象。具体,所述热水接口13和冷水接口15可分别连接热水接头h和冷水接头i,热水接头h和冷水
接头i内均设有单向阀芯9。
4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恒温阀槽11内配合有安装座6,安装座6将恒温阀槽11分隔成主阀槽111和副阀腔112,主阀槽111侧壁设有所述热水进口1111、冷水进口1112和混水出口1113,所述恒温阀芯2安装于主阀槽111中;所述第一热水水道121的第二端通过副阀腔112与第二热水水道122相交连通;本实用新型如此设置,可以有助于缩短第一热水水道121的长度,从而防止用于成型第一热水水道121的模芯长度过长而导致该模芯容易弯曲损坏;另外,本实用新型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用于成型第一热水水道121的模芯和用于成型恒温阀槽11的模芯相互插接,提高模芯的稳定性。其中,所述恒温阀槽11内壁可设有顶靠安装座6的挡沿113以确保安装座6可以将恒温阀槽11分隔成主阀槽111和副阀腔112。
4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恒温阀芯11具体可安装于安装座6中;所述安装座6外壁与恒温阀槽11内壁之间形成分隔的环形冷过水腔s2和环形热过水腔s1,环形冷过水腔s2和环形热过水腔s1与恒温阀槽11的热水进口1111和冷水进口1112分别连通,安装座6侧壁设有多个连通环形热过水腔s1和恒温阀芯2的热水端口的热过水口61以使得恒温阀芯2的热水端口与热水进口1111连通,安装座6侧壁设有多个连通环形冷过水腔s2和恒温阀芯2的冷水端口的冷过水口62以使得恒温阀芯2的冷水端口与冷水进口1112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前述设置有助于提高恒温阀芯2的热水进口和冷水进口的进水流量。所述安装座6的内部可形成与恒温阀芯2的混水端口相通的混水腔63,安装座6侧壁开设有连通混水腔63和恒温阀槽11的混水出口1113的混水过口64以使得恒温阀芯2的混水端口与恒温阀槽11的混水出口1113连通。所述恒温阀槽11的开口可配合有阀盖7,该阀盖7压住恒温阀芯2以防止恒温阀芯2脱出。
4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恒温阀槽11与各按键阀槽17同向设置,这样可以使得恒温阀芯2和各按键阀芯3同向设置,进而方便人们操作恒温阀芯2和各按键阀芯3;各个按键阀槽17连通的出水接口18可全部或者局部同向设置。
5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龙头主体1还可设有过水水道19,所述出水水道16的第一端通过过水水道19与恒温阀槽11的混水出口1113连通,这样便于设置出水水道16的位置,进而可以将恒温阀槽11与各按键阀槽17设置在同一平面;具体的,所述过水水道19包括第一过水水道191和第二过水水道192;第一过水水道191与出水水道16平行错位设置,第一过水水道191的第一端与恒温阀槽11的混水出口1113相对连通,第一过水水道191的第二端形成第六抽芯口1911以便注塑成型出第一过水水道191时进行抽芯,第六抽芯口1911通过第六封盖f封闭以防止第一过水水道191漏水,所述第二过水水道192与第一过水水道191和出水水道相交连通,第二过水水道192端部设有第七抽芯孔1921以便注塑成型出第二过水水道192时进行抽芯,第七抽芯孔1921通过第七封盖g封闭以防止第二过水水道192漏水;所述第一过水水道191与出水水道16可处于龙头主体1的同一侧,这样有助于减少龙头主体1结构紧凑而减小龙头主体1的体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出水水道16的第一端通过过水水道19与恒温阀槽11的混水出口1113连通;出水水道16的第一端也可以直接与恒温阀槽11的混水出口1113相对连通。
5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六抽芯口1911内可配合有出水缓冲组件8,出水缓冲组件8可随出水水道16和过水水道19内部压力变化而相应动作,从而避免出水水道16和过水水道19内部压力过大,进而防止龙头主体1的出水水道16和过水水道19冻裂或产生水锤现象;
该出水缓冲组件8可包括出水缓冲垫81和出水缓冲弹簧82,该出水缓冲垫81可移动的配合于第六抽芯口1911内并与第六抽芯口1911活动密封配合,出水缓冲弹簧82的两端分别抵靠出水缓冲垫81和第六封盖f。
5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出水水道16的截面可呈“d”形,这样设置可以使得用于成型出水水道16的模芯和用于成型按键阀槽17的模芯形成面接触,提高龙头主体1注塑成型时的稳定性。
53.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