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用雷达探测辅助装置

文档序号:30587929发布日期:2022-07-01 18:2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用雷达探测辅助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用雷达探测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3.由于现有的智能交通控制用雷达探测辅助装置通常与外接支架固定连接,由于雷达探测设备为固定安装,在进行探测时不方便调节角度,导致雷达探测范围有限,难以根据实际路况对各个方位进行探测,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用雷达探测辅助装置,旨在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用雷达探测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开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的表面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贯穿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转杆与第三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表面设置有放置盒。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架的侧壁开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放置盒相互匹配,所述支撑架的侧壁安装有电缸,所述电缸的输出端与放置盒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缸方便驱动放置盒的移动,尽量防止放置盒被挡住。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放置盒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支撑架的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滑杆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开有第一滑槽,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一滑槽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支撑杆电缸与滑杆的设计,保证了放置盒在移动过程中的平衡,提高稳定性,通过对第一滑槽的设计,方便在调节雷达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半径时滑杆与支撑杆之间同步相对移动,提高稳定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的内壁对称开有第二滑槽,所述滑杆的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二滑槽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第二滑槽与第一滑块的设计,防止滑杆在支撑杆内腔滑动时出现滑杆完全脱离支撑杆的现象,起到限位的作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开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端开口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槽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第二滑块与第三滑槽的设计,方便第三支撑板的正常转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开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孔径小于支撑管的内径,所述圆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交叉设置,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的设计,能够对第一电机起到支撑作用,通过对圆槽的设计,方便第一电机在正常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之间的间隙发散,从而便于第一电机的散热,提高了第一电机的使用寿命。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1)通过对第一安装孔的设计,方便将本装置与交通工具连接,启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杆进行旋转,第一转杆的转动带动第三支撑板进行旋转,从而便于调节放置盒在x-y平面上的角度,启动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转杆进行旋转,第二转杆的转动带动衔接板进行旋转,从而便于调节放置盒在x-z平面上的角度,进而根据实际路况对各个方位进行探测,拓宽了雷达探测范围,减少出现安全事故。
19.(2)启动电缸推动放置盒进行移动,从而调节雷达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半径,通过对支撑杆与滑杆的设计,保证了放置盒在移动过程中的平衡,通过对第一滑槽的设计,方便在调节雷达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半径时滑杆与支撑杆之间发生同步相对移动,通过对第二滑槽与第一滑块的设计,防止滑杆在支撑杆内腔滑动时出现滑杆完全脱离支撑杆的现象。
20.(3)通过对支撑管的设计,能够对第三支撑板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放置盒的稳定性,通过对第二滑块与第二滑块的设计,方便第三支撑板的正常转动,通过对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的设计,能够对第一电机起到支撑作用,通过对圆槽的设计,方便第一电机在正常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之间的间隙发散,从而便于第一电机的散热,提高了第一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图1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图1中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中标号说明:
26.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第一安装孔;4、第一电机;5、第一转杆;6、第三支撑板;7、衔接板;8、第二电机;9、第二转杆;10、支撑架;11、电缸;12、放置盒;13、凹槽;14、支板;15、支撑杆;16、滑杆;17、第一滑槽;18、第二滑槽;19、第一滑块;20、第一支撑条;21、第
二支撑条;22、圆槽;23、支撑管;24、第三滑槽;25、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
29.请参阅图1-2,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用雷达探测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板1呈u形结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的表面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2的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通过对第一安装孔3的设计,方便将本装置与外接支架连接,第一支撑板1的表面安装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5,第一转杆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6,启动第一电机4驱动第一转杆5进行旋转,第一转杆5的转动带动第三支撑板6进行旋转,从而便于调节放置盒12在x-y平面上的角度。
30.第三支撑板6的表面安装有第二电机8,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9,第二转杆9贯穿第三支撑板6,第二转杆9与第三支撑板6转动连接,第二转杆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衔接板7,启动第二电机8驱动第二转杆9进行旋转,第二转杆9的转动带动衔接板7进行旋转,从而便于调节放置盒12在x-z平面上的角度,进而根据实际路况对各个方位进行探测,拓宽了雷达探测范围,实现对探测雷达的角度的辅助调节,衔接板7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0,支撑架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放置盒12,在放置盒12内装有雷达探测器。
31.请参阅图3,支撑架10的侧壁开有凹槽13,凹槽13与放置盒12相互匹配,支撑架10的侧壁安装有电缸11,电缸11的输出端与放置盒12固定连接,启动电缸11推动放置盒12进行移动,从而调节雷达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半径。
32.请参阅图4,放置盒12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板14,支板1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杆16,支撑架10的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与滑杆16一一对应,支撑杆15的一端开有第一滑槽17,滑杆16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一滑槽17内,通过对支撑杆15与滑杆16的设计,保证了放置盒12在移动过程中的平衡,通过对第一滑槽17的设计,方便在调节雷达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半径时滑杆16与支撑杆15之间发生同步相对移动。
33.请参阅图4,支撑杆15的内壁对称开有第二滑槽18,滑杆16的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9,第一滑块19与第二滑槽18一一对应,第一滑块19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二滑槽18内,通过对第二滑槽18与第一滑块19的设计,防止滑杆16在支撑杆15内腔滑动时出现滑杆16完全脱离支撑杆15的现象。
34.请参阅图2-3,第一支撑板1的表面开有第三滑槽24,第三支撑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端开口的支撑管23,通过对支撑管23的设计,能够对第三支撑板6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放置盒12的稳定性,支撑管23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5,第二滑块25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槽24内,通过对第二滑块25与第三滑槽24的设计,方便第三支撑板6的正常转动。
35.请参阅图2-3,第一支撑板1的表面开有圆槽22,圆槽22的孔径小于支撑管23的内径,圆槽22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条20和第二支撑条21,第一支撑条20与第二支撑条21交叉设置,第一电机4与第一支撑条20、第二支撑条21固定连接,通过对第一支撑条20和第二
支撑条21的设计,能够对第一电机4起到支撑作用,通过对圆槽22的设计,方便第一电机4在正常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第一支撑条20、第二支撑条21之间的间隙发散,从而便于第一电机4的散热,提高了第一电机4的使用寿命。
3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8和电缸11分别连接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控制器连接,本技术中控制器为美信 max1967eub+t 开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与终端设备连接,终端设备可以控制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8和电缸11,关于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8和电缸11的控制为现有成熟的远程控制技术,本技术不再进行详细的公开。
37.工作原理:
38.启动第一电机4驱动第一转杆5进行旋转,第一转杆5的转动带动第三支撑板6进行旋转,从而便于调节放置盒12在x-y平面上的角度,启动第二电机8驱动第二转杆9进行旋转,第二转杆9的转动带动衔接板7进行旋转,从而便于调节放置盒12在x-z平面上的角度,进而根据实际路况对各个方位进行探测,拓宽了雷达探测范围,启动电缸11推动放置盒12进行移动,从而调节雷达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半径,通过对支撑杆15与滑杆16的设计,保证了放置盒12在移动过程中的平衡,通过对第二滑槽18与第一滑块19的设计,防止滑杆16在支撑杆15内腔滑动时出现滑杆16完全脱离支撑杆15的现象。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