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耐冲击性的耐磨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91460发布日期:2022-10-29 06:5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耐冲击性的耐磨条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磨条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耐冲击性的耐磨条结构。


背景技术:

2.耐磨条采用超高分子塑料材料挤出而成,具有耐刮擦、耐老化、耐高低温、耐摩擦等特点,主要应用于输送带、自动化设备,输送机护栏,如大c护栏、平行垫轨、圆帽护栏、平顶护栏、小c护栏、平面垫条、k型衬条、z型衬条等,规格繁多,可根据使用情况要求定做,其作用是降低摩擦系数。
3.传统的耐磨条,由于是采用的超高分子塑料材料制成,结构强度不如金属材料,因此在作为导轨使用承受较大的压力载荷时,如果遇到冲击,传统的耐磨条无法有效地将冲击能量转移吸收,一旦冲击能量超过耐磨条材料的承受阈值,耐磨条极有可能出现断裂等情况,造成严重后果,且耐磨条虽然自身的自润滑性较好,但是有些情况下也需要配合润滑剂使用,传统的耐磨条添加润滑剂较为麻烦,且润滑剂的保持性较弱,需要频繁添加,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带有耐冲击性的耐磨条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耐冲击性的耐磨条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传统的耐磨条耐冲击性较弱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耐冲击性的耐磨条结构,包括缓冲座,所述缓冲座上开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卡合安装有耐磨条本体,所述耐磨条本体设置有摩擦接触面,所述耐磨条本体内部设置有缓冲蜂窝孔,所述缓冲槽的上部和耐磨条本体的底部均开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弓形金属片。
6.优选的,所述耐磨条本体通过两侧的限位块卡合安装在缓冲槽内,且所述耐磨条本体底面与缓冲槽之间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7.优选的,所述耐磨条本体上方的摩擦接触面作紧密打磨处理。
8.优选的,所述缓冲蜂窝孔均为规律交错排布的等边三角形孔组成,且相邻三角形孔之间通过微孔连通。
9.优选的,所述缓冲蜂窝孔两端可封闭,内部注入有润滑剂,且所述缓冲蜂窝孔和摩擦接触面之间通过大量微小的毛细润滑孔连通。
10.优选的,所述弓形金属片与限位槽等宽,且所述弓形金属片下部卡在限位槽内,顶部抵住耐磨条本体。
11.优选的,所述弓形金属片中部呈弧形拱起,两侧平直与限位槽紧贴,每两个相邻的弓形金属片之间连接处弯折加工有立起的挤压防错条,所述挤压防错条上端加工有可以相互咬合的交错卡合块。
12.优选的,所述弓形金属片两侧各开有两个固定孔,所述缓冲槽内两端的两个弓形金属片可以通过固定螺钉和固定孔的配合固定在缓冲座上。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通过弓形金属片的设置,使得耐磨条在遭遇冲击时,耐磨条本体可以将压力传导至弓形金属片上,并压缩弓形金属片的拱起部分,使其弯曲变形来吸收冲击力,将其转变为弓形金属片的弹性势能,并通过回弹缓慢释放,避免耐磨条遭遇巨大冲击力导致断裂;
15.2.通过缓冲蜂窝孔的设置,耐磨条本体内部的缓冲蜂窝孔可以在耐磨条遇到冲击时通过孔壁的变形来吸收冲击力,同时缓冲蜂窝孔内可以储存润滑剂,当耐磨条遇到冲击时可以挤压缓冲蜂窝孔,并将润滑剂通过毛细润滑孔挤压至摩擦接触面进行润滑。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弓形金属片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缓冲座;2、缓冲槽;3、限位块;4、耐磨条本体;5、摩擦接触面;6、缓冲蜂窝孔;7、毛细润滑孔;8、限位槽;9、弓形金属片;10、挤压防错条;11、交错卡合块;12、固定孔;13、固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方案:
25.一种带有耐冲击性的耐磨条结构,包括缓冲座1,缓冲座1上开有缓冲槽2,缓冲槽2内卡合安装有耐磨条本体4,耐磨条本体4通过两侧的限位块3卡合安装在缓冲槽2内,可以防止耐磨条本体4从缓冲槽2内脱落,且耐磨条本体4底面与缓冲槽2之间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可以提供一定缓冲,防止耐磨条本体4受损,耐磨条本体4设置有摩擦接触面5,耐磨条本体4上方的摩擦接触面5作紧密打磨处理,可以提高摩擦接触面5的光滑度,降低摩擦力,耐磨条本体4内部设置有缓冲蜂窝孔6,缓冲蜂窝孔6两端可封闭,内部注入有润滑剂,且缓冲蜂窝孔6和摩擦接触面5之间通过大量微小的毛细润滑孔7连通,缓冲蜂窝孔6均为规律交错排布的等边三角形孔组成,且相邻三角形孔之间通过微孔连通,这样当耐磨条本体4遇到冲
击时,弓形金属片9上部的拱形弯曲部分会挤压耐磨条本体4,这时耐磨条本体4内的缓冲蜂窝孔6就可以变形吸收冲击力,缓冲蜂窝孔6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从而缓冲蜂窝孔6的孔壁可以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不会被耐磨条本体4正常承受的压力压迫变形,只有当耐磨条本体4瞬间遭遇巨大冲击力时,缓冲蜂窝孔6才会被挤压导致部分弹性变形,吸收冲击能量,缓冲蜂窝孔6两端可封闭,且内部注入有润滑剂,可以预先储存大量润滑剂,且不同的孔中的润滑剂可以通过微孔流动相互连通,在耐磨条本体4遭遇巨大冲击力发生变形时,可以将缓冲蜂窝孔6内的润滑剂通过毛细润滑孔7挤压至摩擦接触面5,为摩擦接触面5提供润滑,防止耐磨条本体4受冲击导致摩擦力瞬间增大,破坏摩擦接触面5的光滑性,即使耐磨条本体4未遭受冲击,缓冲蜂窝孔6内的润滑剂也可以通过毛细效应经毛细润滑孔7缓慢向摩擦接触面5提供润滑;
26.缓冲槽2的上部和耐磨条本体4的底部均开有限位槽8,限位槽8内设置有弓形金属片9,弓形金属片9与限位槽8等宽,且弓形金属片9下部卡在限位槽8内,顶部抵住耐磨条本体4,可以防止弓形金属片9受压时出现移位导致压力失衡,弓形金属片9中部呈弧形拱起,两侧平直与限位槽8紧贴,每两个相邻的弓形金属片9之间连接处弯折加工有立起的挤压防错条10,挤压防错条10上端加工有可以相互咬合的交错卡合块11,相邻的两个弓形金属片9之间接触的地方在弓形金属片9受压时会承受较大的横向压力,连接处弯折加工的挤压防错条10可以增加两个弓形金属片9之间接触受压处的面积,防止弓形金属片9受压时,连接处出现弯曲变形,同时挤压防错条10上的交错卡合块11可以相互咬合,可以防止连接处的挤压防错条10受压时滑动错开,导致弓形金属片9变形损坏,失去缓冲能力,弓形金属片9两侧各开有两个固定孔12,缓冲槽2内两端的两个弓形金属片9可以通过固定螺钉13和固定孔12的配合固定在缓冲座1上,可以限制弓形金属片9在沿着缓冲槽2方向上的变形,从而防止弓形金属片9受压时拱形弯曲部分被压平压长,导致弓形金属片9失去缓冲能力。
27.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一种带有耐冲击性的耐磨条结构时,首先耐磨条本体4上的摩擦接触面5打磨光滑,可以降低摩擦阻力,减少磨损,当耐磨条本体4遭遇较大冲击时,耐磨条本体4可以将冲击力传递至弓形金属片9上,从而令弓形金属片9的拱形弯曲部分弯曲吸能,将冲击力吸收转变为弓形金属片9的弹性势能,相邻的两个弓形金属片9之间接触的地方在弓形金属片9受压时会承受较大的横向压力,连接处弯折加工的挤压防错条10可以增加两个弓形金属片9之间接触受压处的面积,防止弓形金属片9受压时,连接处出现弯曲变形,同时挤压防错条10上的交错卡合块11可以相互咬合,可以防止连接处的挤压防错条10受压时滑动错开,导致弓形金属片9变形损坏,失去缓冲能力,当一系列弓形金属片9相互咬合连接安装在缓冲槽2内时,两端的两个弓形金属片9可以通过固定螺钉13和固定孔12的配合固定安装在缓冲座1上,可以限制弓形金属片9在沿着缓冲槽2方向上的变形,从而防止弓形金属片9受压时拱形弯曲部分被压平压长,导致弓形金属片9失去缓冲能力;
28.弓形金属片9上部的拱形弯曲部分卡在耐磨条本体4底部的限位槽8内,耐磨条本体4遇到冲击时,弓形金属片9上部的拱形弯曲部分会挤压耐磨条本体4,这时耐磨条本体4内的缓冲蜂窝孔6就可以变形吸收冲击力,缓冲蜂窝孔6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从而缓冲蜂窝孔6的孔壁可以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不会被耐磨条本体4正常承受的压力压迫变形,只有当耐磨条本体4瞬间遭遇巨大冲击力时,缓冲蜂窝孔6才会被挤压导致部分弹性变形,吸收冲击能量,缓冲蜂窝孔6两端可封闭,且内部注入有润滑剂,可以预先储存大量润滑剂,且不
同的孔中的润滑剂可以通过微孔流动相互连通,在耐磨条本体4遭遇巨大冲击力发生变形时,可以将缓冲蜂窝孔6内的润滑剂通过毛细润滑孔7挤压至摩擦接触面5,为摩擦接触面5提供润滑,防止耐磨条本体4受冲击导致摩擦力瞬间增大,破坏摩擦接触面5的光滑性,即使耐磨条本体4未遭受冲击,缓冲蜂窝孔6内的润滑剂也可以通过毛细效应经毛细润滑孔7缓慢向摩擦接触面5提供润滑,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