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数控车床用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74750发布日期:2023-01-17 21:0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数控车床用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车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卧式数控车床用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2.数控机床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我们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以及辅助功能,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这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然后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指挥机床加工零件。
3.在加工零件的工厂内,通常使用数控车床来进行加工,便于提高工作的效率,但现有的在数控车床的安放位置通常直接放在地面上,使得地面容易被留下划痕,并且容易损坏数控车床的外壳,严重时还会导致数控车床的内部无法工作,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式数控车床用支撑机构,具备可以将数控车床进行支撑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在数控车床的安放位置通常直接放在地面上,使得地面容易被留下划痕,并且容易损坏数控车床的外壳,严重时还会导致数控车床的内部无法工作,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数控车床用支撑机构,包括数控车床本体,所述数控车床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
8.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与连接板配合使用的连接槽;
9.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数量为六个,且均匀分布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柱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柱。
10.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与螺纹杆配合使用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杆贯穿螺纹孔并延伸至螺纹槽的内部。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
12.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滑块的表面均开设有与导向杆配合使用的滑孔。
13.通过设置滑块与滑槽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得调节板在移动时不会出现卡死的现象,加强了在进行缓冲工作时的稳定性。
14.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表面均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槽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滑块的底部。
15.优选的,所述调节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架,所述伸缩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配合板,所述配合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柱内腔的底部。
16.通过设置第一弹簧,第一支撑柱在向下运动时可以起到初步缓冲的作用,使得第一支撑柱在受到较大的重力作用下能够进行缓冲,避免第一支撑柱的损坏。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式数控车床用支撑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卧式数控车床用支撑机构,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可以将数控车床进行支撑,并且可以使得使用者调节支撑机构以便于可以放置不同大小的数控车床,同时可以避免数控车床直接与地面接触使得地面与数控车床发生磨损,加强了对数控车床的防护性。
19.2、该卧式数控车床用支撑机构,通过设置缓冲机构,使得第一支撑柱受到的压力进行缓冲,避免受到较大的压力时对第一支撑柱的损坏,导致无法支撑数控车床,加强了在支撑数控车床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的立体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与连接槽的侧视剖视图。
26.其中:1、数控车床本体;2、支撑机构;201、第一支撑板;202、第二支撑板;203、连接板;204、连接槽;205、螺纹孔;206、螺纹杆;207、螺纹槽;3、缓冲机构;301、第一支撑柱;302、第二支撑柱;303、调节板;304、滑块;305、滑槽;306、导向杆;307、第一弹簧;308、第二弹簧;4、伸缩架;5、配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6,一种卧式数控车床用支撑机构,包括数控车床本体1,数控车床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2,支撑机构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3;
29.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支撑板201,第一支撑板201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02,第二支撑板202靠近第一支撑板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203,第一支撑板201的一侧开设有与连接板203配合使用的连接槽204;
30.缓冲机构3包括第一支撑柱301,第一支撑柱301的数量为六个,且均匀分布在第一
支撑板201与第二支撑板202的底部,第一支撑柱30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柱302。
3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机构2,可以将数控车床本体1进行支撑,并且可以使得使用者调节支撑机构2以便于可以放置不同大小的数控车床本体1,同时可以避免数控车床本体1直接与地面接触使得地面与数控车床本体1发生磨损,加强了对数控车床本体1的防护性,通过设置缓冲机构3,使得第一支撑柱301受到的压力进行缓冲,避免受到较大的压力时对第一支撑柱301的损坏,导致无法支撑数控车床本体1,加强了在支撑数控车床本体1时的稳定性。
32.具体的,第二支撑板202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205,螺纹孔20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06,第一支撑板201的一侧开设有与螺纹杆206配合使用的螺纹槽207,螺纹杆206贯穿螺纹孔205并延伸至螺纹槽207的内部。
3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螺纹杆206与螺纹槽207的配合使用,使用者可以通过调节螺纹杆206,使得第一支撑板201与第二支撑板202进行分离与紧固,使得使用者可以对不同型号的数控车床本体1进行夹持支撑与定位,使得在数控车床本体1工作时不会发生滑动的现象,加强了对数控车床本体1工作时的稳定性。
34.具体的,第一支撑柱3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板303,调节板30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304,第二支撑柱302的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304配合使用的滑槽305。
3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滑块304与滑槽305的配合使用,使得在第一支撑柱301与调节板303下降时,可以保持移动的稳定,避免出现卡死的现象。
36.具体的,滑槽30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杆306,滑块304的表面均开设有与导向杆306配合使用的滑孔。
3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杆306与滑孔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得滑块304沿着导向杆306的位置进行移动,避免在移动时出现偏移的现象,加强了在移动调节板303时的稳定性。
38.具体的,导向杆306的表面均套设有第一弹簧307,第一弹簧307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槽305的底部,第一弹簧30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滑块304的底部。
3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弹簧307,可以在第一支撑柱301与调节板303下降时进行初步的缓冲,避免第一支撑柱301受到较大的压力时损坏,通过第一弹簧307的缓冲,使得第一支撑柱301保持完好,可以对数控车床本体1进行支撑。
40.具体的,调节板3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架4,伸缩架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配合板5,配合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08,第二弹簧30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柱302内腔的底部。
4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弹簧308与配合板5的配合使用,可以对下降的第一支撑柱301与调节板303进行二次缓冲,使得可以再次减少第一支撑柱301所受到的压力。
42.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调节螺纹杆206使得第一支撑板201与第二支撑板202进行调节,对放在第一支撑板201与第二支撑板202上的数控车床本体1进行限位与支撑,同时当放上数控车床本体1时,第一支撑柱301与调节板303会同时向下移动,在第一弹簧307与伸缩架4的配合使用下对第一支撑柱301进行初步的缓冲,同时在第二弹簧308的作用下对第一支撑柱301进行二次缓冲,避免数控车床本体1直接放置在第一支撑板201与第二支撑板
202上给第一支撑柱301较大的压力,避免第一支撑柱301的损坏,在第一支撑柱301下降的同时,滑块304会沿着导向杆306的位置进行移动,避免在移动时出现偏移的现象,加强了第一支撑柱301在下降时的稳定性,方便对数控车床本体1进行支撑,避免数控车床本体1直接与地面接触从而损坏地面与数控车床本体1,加强了对数控车床本体1的防护性。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