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保护和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4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缆保护和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更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其将电缆或者类似物密封在内部。
背景技术
每一个这种类型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包括一排连接框主体,该排连接结构通过在一排中相邻地安排多个连接框主体以及销连接所述连接框主体形成(例如专利参考1所示)。
在各连接框主体中,多个连接框主体相邻地设置在一排中,且一个连接框主体的前端和其后端分别连接到相邻连接框主体的后端和前端。每个连接框主体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链接板和连接到这些链接板的连接杆。此外,每个连接框主体具有由这些链接板和连接杆形成的内部空间。电缆或者类似物穿过在一排连接框主体的内部空间中形成的通道。
在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每个连接框主体的一个连接杆可以开启或者关闭,且通过开启/关闭该连接杆,电缆或者类似物可以很容易地插入该通道。通过用铰链将该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到一个链接板且围绕一销枢转该连接杆来执行该连接杆的开启/关闭。当连接杆的一端关闭时,连接杆的另一端压配合到链接板的接合部分,这样该连接杆固定到该连接框主体。
还提供了另一种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其中多个连接框主体相邻地设置在一排中,以形成一排连接框主体,每个连接主体包括一个底座和一个具有U形截面的盖,开口表面以相对的方式相互连接,且电缆或者类似物穿过由该盖和该底座形成的内部空间(例如专利参考2所示)。
在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通过将棘爪配合到底座侧壁上的凹槽来实现底座和盖之间的连接,该棘爪位于从盖的侧壁的下端延伸到底座侧壁的腿部分的下端上。
专利参考1
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第No.2000-55140号。
专利参考2美国书第No.3,779,003号。
然而,在这些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由设置在连接框主体中的电缆或者类似物之间的摩擦,或电缆或者类似物与链接板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产生的磨损颗粒扩散到外部。因此,这些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不适合用在尘粒会造成问题的环境中,例如无尘室。
在先前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连接杆之一可以围绕用作支点的铰链枢转,且该铰链用铰链保持该连接杆的中心。因此,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在连接杆和链接板的一端之间需要间隙。此外,当移动一排连接框主体时,由于外力而使该连接框主体扭曲,从而增大间隙。此外,当在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的该排连接框主体移动时,由设置在连接框主体中的电缆或者类似物之间的摩擦,或电缆或者类似物与连接框主体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在该排连接框主体中产生磨损颗粒。该磨损颗粒从该链接板和该连接杆之间的间隙扩散到外面部分。因此,先前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不适合在尘粒会造成问题的环境中使用。
另外,在后来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即使该盖通过棘爪和凹槽之间的配合来连接,由设置在连接框主体中的电缆或者类似物之间的摩擦,或电缆或者类似物与连接框主体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产生的磨损颗粒从该盖的侧壁和该底座侧壁之间的间隙扩散到外部。此外,由于在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的弯曲部分中,一个连接框主体在该连接框主体和邻近的连接框主体之间形成大间隙,后来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根本不适合用在尘粒会造成问题的环境中,例如无尘室。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其中诸如磨损颗粒之类的尘粒不会扩散到外部。
为了实现上速的目的,一种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包括一对设置在所述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两侧的链接板,以及分别桥接在所述链接板的弯曲或者铰接的外周边侧面和弯曲或者铰接的内周边侧面上的连接杆,在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多个连接框主体在纵向上以这样的状态相互铰接,即,所述电缆或者类似物以密封的方式被容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链接板的至少一个弯曲或者铰接的外周边侧面和桥接在该弯曲或者铰接的外周边侧面上的所述连接杆之间,通过凹凸配合件可开启地提供密封结构。
在本发明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包括一对设置在所述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两侧上的链接板,以及分别桥接在所述链接板的弯曲或者铰接的外周边侧面和弯曲或者铰接的内周边侧面上的连接杆,在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多个连接框主体在纵向上以这样的状态相互铰接,即,所述电缆或者类似物以密封的方式被容纳,在所述链接板的至少一个弯曲或者铰接的外周边侧面和桥接在该弯曲或者铰接的外周边侧面上的所述连接杆之间,通过凹凸配合件可开启地提供密封结构。因此,各连接框主体可靠地由连接杆密封,且在该连接框主体内部空间中诸如磨损颗粒之类的尘粒不会扩散到外部,电缆或者类似物穿过所述内部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密封结构包括所述连接杆的凸起部分和凹进部分,该凸起部分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朝着所述链接板的边缘部分及所述链接板的一个与该连接杆的所述边缘部分互补的区域中之一上,该凹进部分互补地设置在该连接杆的所述边缘部分及该链接板的所述区域中的另一个上。在这样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当连接杆跨过连接框主体桥接时,该凸起和凹进部分通过该链接板或者该连接杆或者两者的弹性形变相互配合且密封,并且它们之间形成曲径式密封。因此诸如磨损颗粒的尘粒不会从连接框主体和连接杆之间的间隙扩散。
在该实施例中,在凸起部分和凹进部分以楔形的方式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当连接杆越过连接框主体桥接时,该链接板或者该连接杆或者两者弹性形变,从而该连接杆牢固地连接到链接板,且在该连接杆和链接板之间形成更复杂的曲径式密封。因此,诸如磨损颗粒的尘粒不会进一步扩散到外部。
此外,当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杆上的棘爪和设置在链接板中且接合棘爪的棘爪凹槽时,连接杆通过棘爪和棘爪凹槽牢固地连接到连接框主体。因此,磨损颗粒从连接主体和连接杆之间的扩散可以进一步减小。此外,连接杆可以更牢固地连接到链接板,即使该链接板和连接杆由于外力扭曲时,在连接杆和链接板之间也不产生间隙。因而,磨损颗粒不会扩散到外部。
此外,当密封结构包括在连接杆的凸起部分和链接板的凹进部分之间的密封材料时,由链接板和连接杆形成的内部空间可以更可靠地密封。因此,诸如磨损颗粒之类的尘粒根本不会扩散到外部空间。



接下来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的例子。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2是形成图1中所示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的连接框主体的放大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线A-A截取的连接框主体的纵向截面图。
图5是沿着图2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沿着图2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连接框主体的截面图。
图8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连接框主体的部分放大的截面图。
图9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电缆或者类似物保护和引导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连接框主体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到6所示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电缆或者类似物被密封地容纳,且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用于例如无尘室等。
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包括一排连接框主体10。该排连接框主体10包括多个连接框主体11。该连接框主体11设置为一排,且相互销连接。一个可移动的侧接头12销连接到该连接框主体排10的一端上的连接框主体11,且一个固定的侧接头13销连接到该连接框主体排10的另一端上的连接框主体11。该可移动的侧接头12固定到一个可移动的侧面装置,该固定的侧接头13固定到一个固定的侧面装置,且该连接框主体11的排10的中间部分是弯曲的或者铰接的。
图2到4显示该连接框主体的细节。该连接框主体11的每一个包括具有U形截面的主体21和连接到该主体21的弯曲或者铰接的外周边侧面的连接杆。
该主体21由合成树脂注塑形状构成,且包括链接板23和连接杆24。
该主体具有一对链接板23,其平行设置以形成一个空间。当从侧面看时,该链接板本身具有茧形的轮廓。在可移动装置12侧面上的或者朝着该可移动侧面装置的侧面上的链接板23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比链接板23中的后面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要宽,该可移动侧面装置位于该链接板23的前面部分侧面上。销孔25设置在链接板23的前面部分中。此外,销25一体形成在该链接板23的后面部分,这样可以从外表面突出。
如同4所示,该链接板23的内表面上形成内部阶梯壁27到29。如图2所示,该链接板23的外表面上形成外部阶梯壁31到33。内部阶梯壁29具有同轴地具有销孔和中心轴的内部弧形表面34,如图4所示。该内部弧形表面34的半径大于该链接板23的前面部分轮廓的半径。在链接板23的后面部分上的外部阶梯壁31具有同轴地具有销孔和中心轴的外部弧形表面35,如图2所示。该外部弧形表面35的半径大于该链接板23的前面部分轮廓的半径。
该内部阶梯壁28包括构成约束面36到38的前边缘,其形成了该连接框主体11的旋转角约束部分。该约束表面36和37相对于该销孔25的中心轴径向延伸,而约束面38垂直设置。该约束面38和约束面36的一端与约束面38和约束面37的相对端分别通过具有销孔25和中心轴的弧形表面相互同轴连接。此外,该外阶梯壁32包括构成约束面41到44的后边缘,其形成了邻近连接主体11的旋转角。该约束面41到44这样设置,使得它们具有对链接板23的前面部分上的约束面36到38的互补形状。也就是该约束面41到43对称地设置到形成该内阶梯壁28的前边缘的约束面36到38。然而,该约束面43的一部分是倾斜面,其在该连接框主体11前面倾斜。
在链接板23的前内表面之间安装一个在前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在链接板的后外表面上,在后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11中安装链接板23的前面部分。链接板23的内阶梯壁27安装到在前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11的外阶梯壁32,链接板23的内阶梯壁28安装到在前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11的外阶梯壁33,且销孔25安装到在前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11的销26上。外阶梯壁32安装到在后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11的内阶梯壁27上,外阶梯壁33安装到在后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11的内阶梯壁28上,且销26安装到在前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11的销孔中。约束面36接触在前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11的约束面41,而约束面38只接触在前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11的约束面43。这种接触阻止了在图4中的每个连接框主体11中的反时针旋转。应当注意,在约束面38和约束面36之间的弧形表面连接,以及在约束面38和约束面37之间的弧形表面连接,分别接触在前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11中的在约束面41和约束面43之间的弧形表面连接,以及在约束面42和约束面44之间的弧形表面连接。
连接杆24设置在连接框主体11的弯曲或者铰接的内周边侧面上,使得跨过链接板23桥接,如图4所示,且连接杆24的两端与链接板23接触,如图5所示。在连接杆24的前面部分中的连接框主体11的弯曲的外周边侧面设置有前接触面45,在连接杆24的后面部分中的连接框主体11的弯曲的内周边侧面设置有后接触面46。该前接触面45在具有与销孔25相同的中心轴的弧形平面上,后接触面46在具有与销26相同的中心轴的弧形平面上。此外,该前接触面45接触在前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11的连接杆24中的后接触面,而该后接触面46接触在后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11的连接杆24中的前接触面。
此外,连接杆22设置在连接框主体11的弯曲或者铰接的外周边侧面上。该连接杆22设置在该连接结构11的开口的侧边缘上,使得可以跨过链接板23桥接,且在形成密封结构时,该连接杆可移动地连接到链接板23。
因此,连接杆22的两侧边缘垂直延伸到图6中的绘图纸,该两个侧边缘设置有凸起部分49。每一个链接板23设置有凹进部分48。该凸起部分49具有矩形截面,且设置在整个侧边缘上。凹进部分48具有与该凸起部分49的截面互补的形状。
此外,连接杆22的主体47的两侧边缘的每个中心设置有棘爪51,如图5所示。该棘爪具有横置的U形截面,且包括壁52到54。壁52从主体47的凸起部分49朝着链接板23的外表面延伸,壁53从壁52弯曲,且平行于链接板23的外表面,壁54从壁53延伸,且平行于壁52。壁52形成凸起部分49的一部分。棘爪凹槽55设置有链接板23的外表面,棘爪51与该棘爪凹槽55接合。该棘爪凹槽55包括与凸起部分49的端部表面平行的表面56,从表面56延伸的且平行于链接板23的外表面的表面57,以及从表面57朝着链接板23的外表面倾斜地延伸的表面58。
通过将连接杆的两侧边缘上的棘爪51匹配到各链接板23的棘爪凹槽55,将连接杆22放置在链接板23的弯曲外周边端部表面上,以及推动连接杆22的主体54的中心来将各棘爪51安装到相关的棘爪凹槽55,以实现将连接杆22连接到链接板23上。当连接杆22被推进时,链接板23的外侧面弯曲,这样链接板23之间的距离增加了。然后,当连接杆22插入链接板23时,棘爪51弯曲,从而每个棘爪51的壁54接合棘爪凹槽55的表面56。然后,当链接板23弹性恢复时,连接杆22的凸起部分49连接到凹进部分48,且主体52的延伸部分连接到链接板23的内表面。此外,棘爪51的壁53连接到棘爪凹槽55的表面56。
此外,如图4所示,连接杆的主体47的前面部分在弯曲的内周边侧面上设置有前接触面61。连接杆22的后面部分具有延伸的部分,该部分从主体47朝着后面部分延伸,且具有连接到链接板23的内表面的侧表面。该延伸部分的弯曲外周边侧面设置后接触面62。前接触面61形成弧形表面的一部分,该弧形表面具有与销孔25相同的中心轴,而后接触面62形成弧形表面的一部分,该弧形表面具有与销26相同的中心轴。前接触面61接触在前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11的后接触面,而后接触面62接触在后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11的前接触面。
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可以在例如位于无尘室中的机器人中使用。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在可移动的底座和电源装置之间设置,自动仪设置在该底座上。可移动的侧接头12固定到可移动底座上,而固定的侧接头13固定到电源装置。电缆或者类似物14例如是电源电缆。该电源电缆14穿过电缆容纳空间或者通道59,该空间或者通道通过由主体21、连接杆22和24围绕的内部空间形成,如图4所示。穿过的端部之一连接到用于自动仪的驱动源,其另一个端部连接到用于电源装置等的地。
电源电缆14的插入这样实现,即,通过将棘爪51从棘爪凹槽55移开,将连接杆22从各连接框主体11的主体21移开,然后将电源电缆14通过由连接框主体排10形成的开口插入链接板23的空间,且将连接杆22安装到各连接框主体11的主体21,以使得棘爪51接合棘爪凹槽55。通过这些步骤,电缆14由链接板23和连接杆22、24覆盖和保护。
当自动仪与可移动底座一起移动时,连接框主体10依照行程移动,同时跟着可移动底座的运动弯曲或者铰接。然后,电缆14在形成主体21的链接板23或者连接杆22、24上或者在所有元件上滑行,这样,链接板23、连接杆22、24或者电缆14的盖或者所有元件磨损。
然后,连接杆24的前接触面45接触在前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11的后接触面46,后接触面46接触在后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11的前接触面45。此外,连接杆22的前接触面61接触在前侧的邻近的连接框主体的后接触面62,后接触面62接触在后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的前接触面61。即使连接框主体11绕着销26在弯曲部分旋转,该接触也保持。由于在连接框主体排10中的通道59总是通过接触从外部密封,在连接框主体中产生的诸如磨损颗粒的尘粒不会扩散。
此外,在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中,连接杆22的突出部分49安装到链接板23的凹进部分48,且在其间形成曲径式密封。由于这些曲径式密封在连接杆22的主体52的整个侧边缘上形成,即使连接杆可以从主体21中移开,尘粒也不会从其间扩散到外面。此外,即使在连接框主体排10的移动期间,连接主体11被外力扭曲,连接杆22也不会从主体21脱开,因为连接杆22通过棘爪51和棘爪凹槽55连接到主体21。因此,在主体21和连接杆22之间不产生间隙,因而在连接框主体排10的通道59中的尘粒不会扩散到无尘室中。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的另一个例子。与参考图1到6所述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相比,在图7中所示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只具有一个不同的密封结构,其中,连接框主体的弯曲的外周边侧面上的连接杆连接到底座主体。图7示出了和图5相同的部分。
类似参考图1到6描述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通过将连接杆22的两侧边缘上的突起部分49安装到主体21的链接板23的内表面上的凹进部分48中,连接杆紧密地安装到了主体21,即使主体21扭曲,由于连接杆22的棘爪51接合链接板23中的棘爪凹槽55,也可以保持凸起部分49和凹进部分48之间的紧密配合。
在图7所示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连接杆22通过弹性材料71连接到主体21。就是朝着链接板23的连接杆的表面在与棘爪51相关的位置设置凹槽,且弹性材料71插入该凹槽。该弹性材料可以由例如橡胶或者软的合成树脂制成,且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并以压缩的方式被设置在连接杆22和主体21之间。
在这样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当连接杆22移开时,一个棘爪51首先脱开,并且另一个棘爪51脱开。然而,同时,当另一个棘爪51脱开时,该弹性材料71弹性恢复以推起连接杆22,且维持这个状态,从而棘爪51不与棘爪凹槽55接合。因此,其它的棘爪51可以很容易地脱开。当连接杆22连接到主体21时,弹性材料71弹性恢复,以有力地将棘爪51推到棘爪凹槽52。因此,当连接框主体11扭曲时,可以可靠地防止连接杆从主体21的移开。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的另一个例子。与参考图1到6所描述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相比,在图8中所示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也只有不同的密封结构,其中,在连接框主体的弯曲的外周边侧面上的连接杆连接到连接框主体的主体。图8以放大的方式示出了与图6所示部分相关的部分。
主体21和连接框主体11的连接杆22以和参考图7所述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一样的方式构形。然而,在凸起部分49和凹进部分48之间的紧密附着的表面,例如凸起部分49在连接框主体11的弯曲的内周边侧面上的表面,设置有密封凹槽。该密封凹槽在连接杆主体的纵向上,沿着整个侧边缘形成。密封材料插入该密封凹槽,密封材料72为条、杆或者片,其具有圆形的或者矩形的截面等-图8中所示的密封材料72包括具有圆形截面的条或者杆。由在一排连接框主体中的主体21和连接杆22形成的通道59不仅由凸起部分49和凹进部分48之间的紧密配合密封,而且由密封材料72密封。
在这样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通过凸起部分49和凹进部分48之间的配合,在主体21和连接杆22之间的磨损颗粒的扩散很小。即使连接框主体由于外力扭曲,在主体21和连接杆22之间也不产生间隙。此外,密封材料72密封在链接板的侧边缘和链接板23之间的间隙,从而由主体21和连接杆22形成的内部空间被进一步可靠地密封。因此,诸如磨损颗粒之类的尘粒根本不会扩散到外部空间。
应当注意,在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不但使得该密封材料具有密封功能,而且使得其具有和参考图7所示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相同的弹性性能,不但改进了该连接框主体11的密封性能,而且可以改进棘爪的脱开操作和抗扭曲的性能。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的另一个例子。
与参考图1到6所示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相比,在图9中所示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也只具有不同的密封结构,其中在连接框主体的弯曲的外周边侧面上的连接杆连接到底座主体。图9中示出了与图6中所示部分相关的部分。
连接杆22的两侧边缘包括凸起部分149,链接板23的内表面包括凹进部分,该凹进部分在弯曲的外周边侧面的末端接合凸起部分149。朝着链接板23的内表面的凸起部分149的表面162是一个斜面,其朝着该弯曲的内周边侧面或者连接杆24倾斜。在凹进部分148中,与凸起部分149的倾斜表面相关的表面形成为具有与凸起部分149的倾斜表面162相同的倾斜角的倾斜表面。此外,在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在连接杆22的侧边缘上形成该凸起部分149的表面163和链接板23的内表面都形成为倾斜表面,其平行于倾斜表面162。
和参考图1到6所示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一样,通过将连接杆22的两侧边缘上的棘爪匹配到各链接板23的棘爪凹槽中,在链接板上放置连接杆22,以及推动连接杆22中的主体47的中心部分,来实现连接杆22到主体21的连接。当连接杆22推进时,棘爪打开且接合棘爪凹槽,同时链接板23弯曲,以使凸起部分149导向凹进部分148。在这以后,链接板23弹性恢复,棘爪接合棘爪凹槽,且凹进部分148接合凸起部分149,以使凸起部分149的倾斜表面162紧密地附着到凹进部分148的相关倾斜表面。同时,形成连接杆22的端部的倾斜表面163紧密地附着到凹进部分148的相关的倾斜表面。
在这样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当连接杆22配合到主体21时,凸起部分149的倾斜表面162、163牢固地紧密附着到凹进部分148的相关倾斜表面。这就是连接杆楔形配合到主体21上,且在凸起部分149和凹进部分148之间形成更复杂的曲径式密封。该曲径式密封在连接杆22的主体52的整个侧边缘上形成。因此,即使连接杆相对于主体21脱开,形成在一排连接框主体中的用于容纳电缆或者类似物14的通道59可靠地从外部空间密封,其位于通道中的诸如磨损颗粒的尘粒不会向外扩散。
此外,在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在连接框主体排10移动期间,即使连接主体11由于外力而扭曲,该连接杆22不会从主体21脱开,因为连接杆22通过棘爪和棘爪凹槽连接到主体21。因此,在主体21和连接杆22之间没有产生间隙,因而,在连接框主体排10中的通道59中的尘粒不会扩散到无尘室。
在上面所述的例子中,连接框主体排10是这样的结构,其中连接框主体相互销连接,那是这样的结构,其中各连接框主体的销26配合到在前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的销孔中,且销孔25配合到在后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的销上。然而,本发明不只限制在该排连接框主体,其可以适应具有其它结构的连接框主体排。例如,可以使用一排连接框主体,其中,各连接框主体的连接杆配合到在前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的连接凹槽,且将连接凹槽配合到在后侧邻近的连接框主体的连接杆上。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中,其中多个连接框主体在纵向上以这样的状态相互铰接,即,该电缆或者类似物以密封的方式被容纳,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包括设置在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两侧上的一对链接板和分别桥接在弯曲或者铰接的外周边侧面上和所述链接板的弯曲或者铰接的内周边侧面上的连接杆,在该链接板的至少一个弯曲或者铰接的外周边侧面和桥接在该弯曲的或者铰接的外周边侧面上的连接杆之间,通过凸起和凹进配合件可打开地设置一个密封结构。因此,各连接框主体被连接杆可靠地密封,且位于该连接框主体的内部空间中的尘粒不会扩散到外部,其中电缆或者类似物穿过该内部空间。因此,本发明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可以安全使用,即使是在诸如无尘室等之类的环境中。
附图标记说明11...连接框主体14...电缆或者类似物22...在弯曲的外周边侧面上的连接杆23...链接板24...在弯曲的内周边侧面上的连接杆48、49、148、149、148、149...凸起和凹进配合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其中多个连接框主体在纵向上以这样的状态相互铰接,即,其中以密封的方式容纳所述电缆或者类似物,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两侧上的一对链接板,以及分别桥接在所述链接板的弯曲的或者铰接的外周边侧面和弯曲的或者铰接的内周边侧面上的连接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链接板的至少一个弯曲的外周边侧面和桥接在弯曲的外周边侧面上的所述连接杆之间,并在连接杆的整个侧缘上设有通过凹凸配合所形成的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所述连接杆的凸起部分和凹进部分,该凸起部分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朝着所述链接板的边缘部分和所述链接板的一个与该连接杆的所述边缘部分互补的区域中之一上,该凹进部分互补地设置在该连接杆的所述边缘部分和该链接板的所述区域中的另一个上。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分和所述凹进部分以楔形的方式相互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
2或者3所述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的棘爪和设置在所述链接板中且接合所述棘爪的棘爪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
2或者3所述的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在所述凸起部分和所述凹进部分之间的密封材料。
专利摘要
提供一种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保护和引导装置,该装置不会扩散由电缆或者类似物与连接框主体之间的滑动或者摩擦产生的诸如磨损颗粒的尘粒。多个连接框主体(11)在装置的纵向上以这样的状态相互铰接,即,其中容纳和密封电缆或者类似物(14),每个连接框主体包括设置在电缆或者类似物的两侧上的一对链接板(23),以及分别跨过链接板桥接在弯曲的外周边侧面和弯曲的内周边侧面上的连接杆(22,24)。在至少该链接板的弯曲的外周边侧面和桥接在弯曲的外周边侧面上的连接杆(24)之间,通过凸起和凹进配合件(48、49、148、149、148、149)可打开地设置密封结构。因此,各结构主体通过连接杆24可靠地密封,且目前位于连接框主体的内部空间中的尘粒不会扩散到外部,其中该电缆或者类似物穿过该内部空间。
文档编号F16G13/16GKCN1309973SQ200310119532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8日
发明者小宫庄一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椿本链索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专利引用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