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型无级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70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型无级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环型无级变速器例如作为构成车辆(汽车)用的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单元使用。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用的变速器而研究了环型无级变速器,在一部分中已经实施了,作为乘用车用,以往已知有例如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的组装了大型且产生较大的转矩的发动机的适合作为四轮驱动车用的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单元的构造。图5~图8表示记载在该专利文献1中的、大排气量的四轮驱动车用的环型无级变速器。该环型无级变速器1分别在第一输入侧盘2与和第一输出侧盘3之间设有3个第一动力辊4、4,在第二输入侧盘5与和第二输出侧盘6之间设有3个第二动力辊7,构成为,通过共计6个动力辊4、7进行动力的传递。
为了构成上述自动变速装置,在关于动力的传递方向最靠前段部,设有作为启动离合器的转矩转换器8,在该转矩转换器8的输出部中组装有构成上述环型无级变速器1的输入轴9的前半部9a。随着未图示的行驶用发动机的旋转,该前半部9a受上述转矩转换器8旋转驱动。并且,在该前半部9a的后端部上,相互同心且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撑有上述输入轴9的后半部9b。
并且,在上述前半部9a与后半部9b之间,关于动力的传递方向而串联设置有用来切换前进与后退的前后进切换单元10。作为行星齿轮机构的该前后进切换单元10通过选择地断开、连接分别为湿式多板离合器的前进用离合器11和后退用离合器12,来切换前进状态与后退状态。
关于动力的传递方向,在上述那样的前后进切换单元10的后侧设有上述环型无级变速器1。并且,使该环型无级变速器1的输入部、即与上述前后进切换单元10的输出部连接的部分、与输出部、即连接到前轮用驱动轴13上及后轮用驱动轴14上的部分之间的变速比连续地变化。该环型无级变速器1设在上述后半部9b的周围。即,在该后半部9b的前后两端部附近,以使截面分别为圆弧状的凹面即内侧面彼此对置的状态,相互同心且相互同步旋转自如地支撑着第一、第二两输入侧盘2、5。为此,在图示的例子中,使设在前侧(图5的左侧)的第一输入侧盘2花键卡合在构成上述前后进切换单元10的载体15的基端部,并且阻止向前侧的移动。相对于此,设在后侧(图5的右侧)的第二输入侧盘5经由滚珠花键16支撑在上述后半部9b的后端部上。并且,通过油压式的加载装置17将上述第二输入侧盘5朝向上述第一输入侧盘2推压自如。
此外,在上述后半部9b的中间部周围,与该后半部9b同心地设有支撑筒18。该支撑筒18通过支柱19、19的内径侧端部将其两端部支撑固定。另外,这些各支柱19、19将各自的外径侧端部支撑固定在后述的支撑环20、20上,构成用来摆动自如地支撑也在后面叙述的第一、第二各摆动框架21、22的、第一、第二各支撑框架23、24。此外,分别旋转及轴向位移自如地将上述后半部9b支撑在上述支撑筒18的内侧、将上述第一、第二两输出侧盘3、6支撑在该支撑筒18的周围。此外,该两输出侧盘3、6通过设在其之间的推力轴承支承施加于其间的轴向负荷、并且自如地进行相互的相对旋转。
此外,将上述前轮用输出齿轮25固定在上述第一输出侧盘3的外侧面侧,使上述前轮用输出齿轮25和上述前轮用驱动轴13经由前轮用从动齿轮26卡合,通过上述第一输出侧盘3自如地旋转驱动上述前轮用驱动轴13。此外,将该前轮用驱动轴13的旋转经由前轮用差动齿轮27自如地传递给未图示的前轮。另一方面,将后轮用输出齿轮28固定在上述第二输出侧盘6的外侧面侧,使该后轮用输出齿轮28与上述后轮用驱动轴14经由后轮用从动齿轮29卡合,通过上述第二输出侧盘6自如地旋转驱动上述后轮用驱动轴14。此外,将该后轮用驱动轴14的旋转经由未图示的后轮用差动齿轮自如地传递给也未图示的后轮。
此外,分别将上述3个第一动力辊4、4夹持在上述第一输入侧盘2的内侧面与上述第一输出侧盘3的内侧面之间,将上述3个第二动力辊7夹持在上述第二输入侧盘5的内侧面与上述第二输出侧盘6的内侧面之间。这些第一、第二各动力辊4、7分别通过第一、第二各耳轴30、31的内表面旋转自如地支撑在以从该内侧面突出的状态设置的各位移轴32、32的周围。这些第一、第二各耳轴30、31不会与相互同心地设在各自的两端部上的、上述各盘2、5、3、6的中心轴交叉,但以存在于相对于这些各盘2、5、3、6的中心轴的方向成直角或接近直角的方向的扭转的位置上的、第一、第二各枢轴33(第二枢轴没有图示)为中心摆动。此外,上述第一、第二各耳轴30、31分别摆动位移自如地支撑在第一、第二各摆动框架21、22的两端部上。
并且,将上述第一、第二各摆动框架21、22的中间部支撑在构成上述第一、第二各支撑框架23、24的上述各支撑环20、20彼此之间,使其以在相对于各盘2、5、3、6的中心轴平行或接近平行的方向上设置的支撑轴34、34为中心自如地摆动位移。上述第一、第二各支撑框架23、24是将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各1对的支撑环20、20经由构成上述支柱19的3根支柱部35、35的外径侧端部相互结合而成。上述各支撑轴34、34关于上述各支撑环20、20的圆周方向、在上述各支柱部35、35的中间位置上,架设在构成上述第一、第二各支撑框架23、24的各1对支撑环20、20彼此之间。因而,上述第一、第二各摆动框架21、22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沿圆周方向相邻的支柱部35、35彼此之间。
进而,使上述第一、第二各摆动框架21、22在设于这些各摆动框架21、22的两端部与上述各支撑环20、20之间的油压缸36a、36b的作用下自如地摆动位移。这些各油压缸36a、36b分别设在上述各支撑环20、20的一部分与上述各摆动框架21、22的两端部匹配的位置上。另一方面,通过上述第一、第二各摆动框架21、22的两端部将杆37a、37b与上述各支撑轴34、34平行地、以贯通上述第一、第二各摆动框架21、22的两端部的状态支撑固定在与上述各油压缸36a、36b匹配的部分上。并且,使嵌装在上述各油压缸36a、36b中的活塞38a、38b与上述各杆37a、37b卡合。在变速时,使在上述各摆动框架21、22的每个上设有各两对(各摆动框架的每个上设有各4个、作为环型无级变速器1整体设有合计24个)的油压缸36a、36b中的、设于上述各摆动框架21、2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一个油压缸36a(36b)伸长,并且使另一个油压缸36b(36a)收缩,使上述各摆动框架21、22在既定方向上摆动位移既定量。
此外,在上述各支撑环20、20上支撑有用来控制压力油向上述各油压缸36a、36b的给排的控制阀39。如果通过压力油向上述各油压缸36a、36b的给排而使上述各摆动框架21、22摆动位移,则设在支撑于这些各摆动框架21、22上的耳轴30、31的外侧面上的凸轮面40经由附属于上述控制阀39的柱塞41使该控制阀39的阀芯42位移,进行上述控制阀39的切换。与该阀芯42一起构成该控制阀39的套筒43在控制马达44的作用下事先位移到既定位置,以便在变速时能够实现想要的变速比。这样的控制阀39及控制马达44在包含上述第一输入侧盘2及第一输出侧盘3而构成的第一腔体45侧设有1个,在包含上述第二输入侧盘5及第二输出侧盘6而构成的第二腔体46侧设有1个、在整个环型无级变速器1中设有两个。并且,根据来自内置有微型计算机的未图示的控制器的指令信号,由第一腔体45侧的控制马达44对该第一腔体45侧的控制阀39、由第二腔体46侧的控制马达44对该第二腔体46侧的控制阀39、相互同步(直进状态的情况)或相互独立(旋转状态的情况)地控制。
由于这样构成,所以在变速时,根据向上述各油压缸36a、36b的压力油的给排,上述第一、第二各摆动框架21、22以上述各支撑轴34、34为中心,在既定方向上摆动位移既定量。结果,支撑在这些各摆动框架21、22上的上述第一、第二各耳轴30、31以上述各支撑轴34、34为中心进行圆弧运动(旋转运动)。并且,通过基于该圆弧运动的上述第一、第二各耳轴30、31的关于上述第一、第二枢轴33的轴向的位移,使作用在上述各动力辊4、7的周面与上述各盘2、5、3、6的内侧面的滚动接触部(牵引部)上的切线方向的力的朝向变化。并且,随着该力的朝向的变化,上述第一、第二各耳轴30、31以轴支撑在上述第一、第二各摆动框架21、22上的第一、第二枢轴33为中心,相互向相反的方向摆动,上述第一、第二各动力辊4、7的周面与上述各内侧面的抵接位置变化,第一、第二输入侧盘2、5与第一、第二输出侧盘3、6之间的旋转速度比变化。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以往的环型无级变速器1的运转时,通过从与上述输入轴9的后半部9b一起相互同步旋转的第一、第二两输入侧盘2、5中的第一输入侧盘2经由上述各第一动力辊4、4传递给上述第一输出侧盘3的动力,来旋转驱动上述前轮用驱动轴13。此外,通过从第二输入侧盘5经由上述各第二动力辊7传递给上述第二输出侧盘6的动力,来旋转驱动后轮用驱动轴14。
在上述那样的环型无级变速器的情况下,在通过该环型无级变速器的转矩急剧变动时或变速比急剧变动时等,有可能发生该变速比超过既定的值后收敛为既定的值的过冲。并且,如果这样的过冲在第一、第二各动力辊4、7较大地倾斜的状态(环型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从1较大地偏离的状态)下发生,则这些各动力辊4、7有可能过度地倾斜而容易使这些各动力辊4、7的周面达到第一、第二输入侧、输出侧各盘2、5、3、6的端缘。即,形成在上述各动力辊4、7的周面与上述各盘2、5、3、6的内侧面的滚动接触部(牵引部)上的接触椭圆容易骑到这些各盘2、5、3、6的端缘上,容易在这些各动力辊4、7及各盘2、5、3、6上发生基于边缘负载的损伤。这样的损伤会使这些各动力辊4、7及各盘2、5、3、6的耐久性降低等,是不优选的。
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述,在将支撑动力辊的耳轴支撑在受壳体支撑的支撑板上的构造的情况下,通过在该支撑板等上设置用来限制该耳轴过度地摆动的对接部件,能够防止该耳轴以及支撑在该耳轴上的上述动力辊过度地倾斜。但是,在上述图5~图8所示那样的、将第一、第二各耳轴30、31摆动位移自如地支撑在第一、第二各摆动框架21、22的两端部上的构造的情况下,并不是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构造那样将各耳轴通过支撑板支撑。此外,在上述的图5~图8所示的构造的情况下,设置上述那样的对接部件的空间受到限制等,不能原样采用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构造。
此外,在如上述那样通过环型无级变速器的转矩急剧变动的情况下,还有可能随着过冲而发生变速比不收敛为既定的值的跳动。这样的跳动除了造成传递效率的降低及使振动增大以外,还使驾驶性能(行驶稳定性)降低等,是不优选的。
专利文献1特开2001-165262号公报专利文献2实开平6-434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环型无级变速器是鉴于上述情况,为了防止动力辊过度地倾斜、实现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的构造而发明的。
本发明的环型无级变速器具备输入侧盘及输出侧盘、多个耳轴、和多个动力辊。
其中的输入侧盘及输出侧盘在使截面分别为圆弧状的凹面即相互的内侧面彼此对置的状态下相互同心地且相互独立地旋转自如地被支撑。
此外,上述各耳轴以处于相对于上述输入侧盘及输出侧盘的中心轴扭转的位置上的枢轴为中心摆动。
此外,上述各动力辊使其周面为球状凸面,以支撑在上述各耳轴上的状态下夹持在上述输入侧盘及输出侧盘彼此之间。
并且,使通过支撑轴将各自的中间部轴支撑在设于上述各耳轴的周围的支撑框架上的、与上述各耳轴相同数量的摆动框架在致动器的作用下摆动位移自如。并且,与此同时,使设在上述各耳轴的两端部上的上述各枢轴摆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各摆动框架的两端部上。
特别是,在本发明的环型无级变速器中,在上述各摆动框架与上述各耳轴之间,设有用来阻止这些各耳轴摆动既定以上的摆动限制机构。
根据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环型无级变速器,通过设在各摆动框架与各耳轴之间的摆动限制机构,能够防止这些各耳轴以及支撑在这些各耳轴上的各动力辊过度地倾斜。即,即使在这些各动力辊较大地倾斜的状态(环型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从1较大地偏离的状态)下,有发生变速比超过既定的值后收敛为既定的值的过冲的倾向,支撑上述各动力辊的上述各耳轴也受上述摆动限制机构限制过度地摆动。因此,形成在支撑于这些各耳轴上的上述各动力辊的周面与各盘的内侧面的滚动接触部(牵引部)上的接触椭圆不会骑到这些各盘的端缘上,能够确保这些各动力辊及各盘的耐久性。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要部剖视图。
图2是将一部分省略而表示的A向视图。
图3是将止动部件在图3(A)中以对置于耳轴的端面的面为上侧、在图3(B)中以对置于端板的内侧面的面为上侧、分别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与图2同样的图。
图5是表示以往构造的1例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7是其C-C剖视图。
图8是将与图7大致相同的部分以在包括设在第一耳轴的两端部上的第一枢轴的中心轴的平面切断后的状态表示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1环型无级变速器2第一输入侧盘3第一输出侧盘4第一动力辊5第二输入侧盘6第二输出侧盘7第二动力辊8转矩转换器9输入轴9a前半部9b后半部10前后进切换单元11前进用离合器12后退用离合器13前轮用驱动轴14后轮用驱动轴15载体16滚珠花键17加载装置18支撑筒19支柱20支撑环21第一摆动框架22第二摆动框架23第一支撑框架24第二支撑框架25前轮用输出齿轮26前轮用从动齿轮
27前轮用差动齿轮28后轮用输出齿轮29后轮用从动齿轮30第一耳轴31第二耳轴32、32a位移轴33第一枢轴34支撑轴35支柱部36a、36b油压缸37a、37b杆38a、38b活塞39控制阀40凸轮面41柱塞42阀芯43套筒44控制马达45第一腔体46第二腔体47主体48端板49螺纹件50支撑壁部51圆孔52径向滚针轴承53推力滚针轴承54外圈55衬垫56圆孔57大径部58小径部
59阶梯部60推力滚珠轴承61外圈62径向滚针轴承63推力滚针轴承64径向滚针轴承65摆动限制机构66凸部67凹部68凹孔部69分隔部件70卡合凹部71第一通油路径72第二通油路径73止动部件74圆板部75卡止凸部76内圈77弹性部件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优选为,如技术方案2所述,摆动限制机构由凸部和凹部构成。这些凸部和凹部设在设于各耳轴的两端部上的枢轴的端面和与各端面对置的各摆动框架的内表面上(在枢轴的端面与摆动框架的内表面中的哪一个上设置凸部或凹部都可以)。并且,将上述凸部以可进行关于上述各耳轴的摆动方向的位移(相对位移)地插入的状态组合到上述凹部内。并且,通过根据这些各耳轴的摆动而使上述凸部的侧面与上述凹部的内表面抵接,来阻止这些各耳轴摆动既定以上。
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简单地、且不扩大设置空间而实现能够防止上述各耳轴以及支撑在这些各耳轴上的各动力辊过度地倾斜的构造。
此外,在实施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情况下,优选为,如技术方案3所述,在凸部的侧面与凹部的内表面之间,设有对耳轴的摆动产生阻力的阻力机构,换言之,设有对上述耳轴赋予抗振力(减震力)的阻力机构(阻尼机构)。例如,如技术方案4所述,使该阻力机构具有使导入到由凸部的侧面与凹部的内表面构成的空间内的润滑油根据该凸部的位移而从该空间出入的结构。或者,如技术方案5所述,使上述阻力机构是通过用相互对置的凸部的侧面与凹部的内表面之间夹持弹性部件而构成的。
如果设置了这样的阻力机构(阻尼机构),则能够防止上述各耳轴以及支撑在这些各耳轴上的各动力辊过度地倾斜(不必要地振动)。即,即使因急剧的转矩变动等而有发生变速比不收敛为既定的值的跳动的倾向,支撑上述各动力辊的上述各耳轴也会受构成上述阻力机构、作为对这些各耳轴摆动的阻力的物体(润滑油、弹性部件)阻止过度地摆动。因此,不易发生这样的跳动,能够防止传递效率的降低、振动的增大、以及行驶稳定性的降低。
实施例1图1~图3表示对应于技术方案1~4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通过防止支撑在(第一、第二)耳轴30(31)上的(第一、第二)动力辊4(7)过度地倾斜,而确保这些(第一、第二)动力辊4(7)以及(第一、第二)输入侧、输出侧各盘2、5、3、6(参照图5)的耐久性。其他部分的构造及作用与上述的图5~图8所示的以往构造相同,所以省略或简化重复的图示及说明,以下就图1~图3所示的部分的构造及作用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将表示腔体不同的第一、第二各部件的“第一”、“第二”省略来进行。
经由支撑轴34(参照图5~图8)支撑在支撑框架23(24)上的各摆动框架21(22)是通过螺纹件49、49将1对端板48、48结合固定在大致コ字形的主体47的两端面上而成的。在相互同心地形成在设于上述主体47的两端部上的1对支撑壁部50、50上的圆孔51、51的内侧,以阻止轴向的位移的状态、仅摆动自如地支撑有相互同心地设在上述各耳轴30(31)的两端部上的枢轴33、33。为此,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上述各圆孔51、51的内周面与上述各枢轴33、33的外周面之间,设有径向滚针轴承52、52和推力滚针轴承53、53。
并且,为了将这些两滚针轴承52、53同心地配置,使这些两滚针轴承52、53的外圈54、54的外周面与内嵌固定在上述各圆孔51、51中的衬垫55、55的内周面球面嵌合。上述两滚针轴承52、53是通过在这样具有调心性的上述各外圈54、54与外嵌在上述各枢轴33、33的外周面上的内圈76、76之间分别配置多个滚针而构成的。
如上述那样,在仅以上述各枢轴33、33为中心的摆动位移自如地支撑在上述各摆动框架21(22)上的、上述各耳轴30(31)的中间部,摆动位移自如地支撑着位移轴32a的基半部。为此,在这些各耳轴30(31)的中间部,以将这些各耳轴30(31)的内外两周面彼此贯通的状态形成有圆孔56。这些各圆孔56是通过阶梯部59使上述各耳轴30(31)的内侧面侧的大径部57与外侧面侧的小径部58连续的、带阶梯的形状。并且,在这样的圆孔56内,通过径向滚针轴承62旋转自如地支撑着与构成角接触型推力滚珠轴承60的外圈61一体地形成的上述位移轴32a。此外,在上述外圈61的外侧面与上述各耳轴30(31)的内侧面之间设有推力滚针轴承63,能够平滑地进行以上述位移轴32a为中心的、上述外圈61及动力辊4(7)的位移。此外,通过上述推力滚珠轴承60与另外的径向滚针轴承64将上述动力辊4(7)旋转自如地支撑在上述位移轴32a的前半部的周围。
进而,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上述各摆动框架21(22)与上述各耳轴30(31)之间,设有用来阻止这些各耳轴30(31)摆动既定以上的摆动限制机构65、65。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将这些各摆动限制机构65、65分别由1对凸部66、66和1对凹部67、67构成。即,在结合固定在上述各摆动框架21(22)的两端部上的上述各端板48、48的内侧面上,在与设于上述各耳轴30(31)的两端部上的各枢轴33、33的端面的对置的部分上,以从该内侧面凹入的状态设有有底状的凹孔部68、68。并且,在这些各凹孔部68、68的径向相反侧两处位置上,分别设有开口部为扇状的上述凹部67、67。
为此,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将分隔部件69、69以阻止在这些各凹孔部68、68内的旋转的状态嵌装在上述各凹孔部68、68中,通过由这些分隔部件69、69的侧面和上述凹孔部68、68的内表面(内周面以及底面)包围的部分,构成上述各凹部67、67。上述各分隔部件69、69在卡合于设在上述各凹孔部68、68的底面上的卡合凹部70、70中的状态下,阻止关于这些各凹孔部68、68的圆周方向的位移。此外,通过这些各分隔部件69、69的外周面嵌合在上述凹孔部68、68的内周面上,阻止这些各分隔部件69、69在这些凹孔部68、68的径向上的位移。此外,在这些各分隔部件68、68的中心,设有用来对上述推力滚珠轴承60及径向滚针轴承62、64等的、需要进行冷却及润滑的部分供给润滑油的第一通油路径71,并且在该第一通油路径71的径向外侧,设有用来对上述各凹部67、67内给排润滑油的第二通油路径72、72。
另一方面,在设于上述各耳轴30(31)的两端部上的各枢轴33、33的端面上,在与设于上述各端板48、48的内侧面上的上述各凹孔部68、68对置的位置上,固定有圆环状的止动部件73。该止动部件73如图3所示,在圆板部74的轴向两侧面上,以从这些各侧面向轴向突出的状态分别设有上述凸部66、66及卡止凹部75、75。其中的各凸部66、66分别设在上述圆板部74的单侧面(图3(A)的下侧面、同样,图3(B)的上侧面、图1的外侧面)的靠径向外侧部分、该圆板部74的径向相反侧两处位置上。此外,上述各卡止凹部75、75分别设在上述圆板部74的另一侧面(图3(A)的上侧面、同样,图3(B)的下侧面、图1的内侧面)的靠径向内侧部分、关于该圆板部74的圆周方向与上述各凸部66、66错开90度的位置上。
并且,通过将上述各卡止凹部75、75卡止在形成于上述各枢轴33、33的端面上的未图示的卡止凹部中,将上述止动部件73以阻止相对于该耳轴30(31)的相对旋转的状态固定在上述各耳轴30(31)的两端部上。在此状态下,将上述各凸部66、66可进行关于上述各耳轴30(31)的摆动方向的位移地插入在上述各凹部67、67中。此外,与此同时,通过根据这些各耳轴30(31)的摆动而上述各凸部66、66的侧面抵接在上述各凹部67、67的内表面、上述分隔部件69、69的侧面上,来阻止这些各耳轴30(31)摆动既定以上。换言之,上述各凸部66、66在插入在上述凹部67、67内的状态下,在这些各凸部66、66的侧面没有抵接在上述凹部67、67的内表面上的范围内,允许上述耳轴30(31)的关于摆动方向的位移。因而,通过适当地限制上述各凸部66、66从侧面彼此的间隔、以及上述凹部67、67的内表面中的根据上述各耳轴30(31)的摆动而与上述各凸部66、66的侧面抵接的部分、关于这些各耳轴30(31)的摆动方向的位置关系,能够将这些各耳轴30(31)、以及支撑在这些各耳轴30(31)上的上述动力辊4(7)的倾斜角限制在希望的范围内。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设在各摆动框架21(22)与各耳轴30(31)之间的摆动限制机构65、65、即上述各凸部66、66及各凹部67、67,能够防止这些各耳轴30(31)以及支撑在这些各耳轴30(31)上的各动力辊4(7)过度地倾斜。即,在这些各动力辊4(7)较大地倾斜的状态(环型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从1较大地偏离的状态)下,即使有发生变速比超过既定的值后收敛为既定的值的过冲的倾向,也能够通过上述各凸部66、66的侧面抵接在上述凹部67、67的内表面即分隔部件69、69的侧面上来阻止进一步的摆动。因此,形成在支撑在这些各耳轴30(31)上的上述各动力辊4(7)的周面与输入侧、输出侧各盘2、5(3、6)的内侧面的滚动接触部(牵引部)上的接触椭圆不会骑到这些各盘2、5(3、6)的端缘上,能够确保这些各动力辊4(7)及各盘2、5(3、6)的耐久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第二通油路径72、72将润滑油送入到由上述各凸部66、66的侧面与上述各凹部67、67的内表面构成的空间内(图2的用斜格表示的部分)中。并且,通过使润滑油充满上述空间内,构成作为对上述各耳轴30(31)的摆动的阻力的阻力机构。即,通过这样使润滑油充满在空间内,当随着上述各耳轴30(31)的摆动而上述各凸部66、66位移时,对这些各凸部66、66施加将上述润滑油退开的力(将润滑油送回到第二通油路径72、72内的力、使润滑油通过各凸部66、66的内径侧、外径侧各周面与各凹部67、67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的力)。
这样的力作为用来阻止这些各耳轴30(31)不必要地振动的力(抗振力、减震力),经由设有上述各凸部66、66的止动部件73、73施加在上述各耳轴30(31)上。因此,能够防止这些各耳轴30(31)以及支撑在这些各耳轴30(31)上的各动力辊4(7)过度地倾斜(不必要地振动)。即,即使因急剧的转矩变动等而有发生变速比不收敛于既定的值的跳动的倾向,支撑上述各动力辊4(7)的上述各耳轴30(31)也会通过上述力阻止过度地摆动。因此,不易发生这样的跳动,能够防止传递效率降低、振动增大、以及行驶稳定性的降低。
另外,如上述那样经由各凸部66、66施加在各耳轴30(31)上的力(抗振力、减震力)可以通过调节上述第二通油路径72、72的内径、各凸部66、66的内径侧、外径侧各周面与各凹部67、67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的尺寸,能够限制为希望的值。
实施例2图4表示对应于技术方案1~3、5的本发明的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2的情况下,通过在设于止动部件73上的各凸部66、66的侧面与设在构成摆动框架21(参照图1)的端板48上的各凹部67、67的内表面之间设置弹性部件77、77,构成作为对耳轴30(参照图1)的摆动的阻力的阻力机构。即,通过由相互对置的上述各凸部66、66的侧面与上述各凹部67、67的内表面之间夹持压缩螺旋弹簧等的上述弹性部件77、77,对这些各凸部66、66的侧面与各凹部67、67的内表面赋予相互离开的方向的力。这样的力作为阻止这些各耳轴30不必要地振动的方向的力(抗振力、减震力),经由设有上述各凸部66、66的上述止动部件73施加在上述各耳轴30上。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设置了上述那样的弹性部件77、77,所以不使润滑油充满到由上述各凸部66、66与上述各凹部67、67的内表面构成的空间内。因此,不在构成上述凹部67、67的分隔部件69上设置第二通油路径72、72(参照图2)。其他结构及作用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所以省略重复的说明。
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施加各种变更及修正。
本申请基于2004年7月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4-198755),这里参照并援用其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环型无级变速器,包括在使截面分别为圆弧状的凹面即相互的内侧面彼此对置的状态下相互同心地且相互独立地旋转自如地被支撑的输入侧盘及输出侧盘;以处于相对于这两盘的中心轴扭转的位置上的枢轴为中心摆动的多个耳轴;和以支撑在这些各耳轴上的状态下夹持在上述两盘彼此之间且其周面为球状凸面的多个动力辊;使通过支撑轴将各自的中间部轴支撑在设于上述各耳轴的周围的支撑框架上的、与上述各耳轴相同数量的摆动框架在致动器的作用下摆动位移自如,并且使设在上述各耳轴的两端部上的上述各枢轴摆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各摆动框架的两端部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摆动框架与上述各耳轴之间,设有用来阻止这些各耳轴摆动既定以上的摆动限制机构。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环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摆动限制机构包括在设于各耳轴的两端部上的枢轴的端面和与这些各端面对置的各摆动框架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的凸部和凹部,将上述凸部以可进行上述各耳轴的摆动方向上的位移地插入的状态组合到上述凹部内,通过根据这些各耳轴的摆动而使上述凸部的侧面与上述凹部的内表面抵接,来阻止这些各耳轴摆动既定以上。
3.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环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凸部的侧面与凹部的内表面之间,设有对耳轴的摆动产生阻力的阻力机构。
4.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环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阻力机构具有使导入到由凸部的侧面与凹部的内表面构成的空间内的润滑油根据该凸部的位移而从该空间出入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环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阻力机构是通过在相互对置的凸部的侧面与凹部的内表面之间夹持弹性部件而构成的。
专利摘要
防止动力辊(4、7)过度地倾斜。在固定于耳轴(30、31)的两端部上的各止动部件(73、73)上设有凸部(66、66)。此外,在构成摆动框架(21、22)的端板(48、48)的内表面上、在与上述各凸部(66、66)对置的位置上设有凹部(67、67)。并且,将上述各凸部(66、66)关于上述各耳轴(30、31)的摆动方向位移自如地插入在上述各凹部(67、67)中。此外,与此同时,通过根据这些各耳轴(30、31)的摆动而使上述各凸部(66、66)的侧面抵接在上述各凹部(67、67)的内表面上,来阻止这些各耳轴(30、31)摆动既定以上。
文档编号F16H15/32GK1997841SQ200580023003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8日
发明者西井大树 申请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