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912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传动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机械定速比传动的传动轴承的改进,用于输入与输出轴之间正、反向增速或减速传动。
中国专利号85200923,公开了一种题为“传动轴承”的申请案。它不仅实现了单级传动比较大的传动,而且无需传统传动装置所必须的传动箱,并可如同一般滚动轴承的装配方式,直接装入动力输出机构内,从而成为一种标准化的传动装置。
上述申请案所述的传动轴承包括偏心机构、内齿圈[1]和位于二者之间的传动圈[2],沿传动圈[2]圆周有若干径向导槽,导槽内装有传动杆[4],传动杆[4]的两端分别包容滚动体[3,13]的一部分并使其不与导槽相接触,偏心机构的偏心套[5]上有相对其内孔[18]迴转轴线的同心区[15]和偏心区[14,17],其同心区[15]与传动圈[2]之间构成滚动或滑动连接付,滚动体[3,13]分别与内齿圈[1]和偏心套[5]的偏心区[14,17]上设置的滚动轴承[6,16]相啮合。传动轴承两端面的盖板[7]和盖板[8]通过铆钉或螺钉分别与传动圈[2]和内齿圈[1]、垫套[10](内齿圈[1]和垫套[10]也可制成一体)连接在一起。工作状态下,在偏心套[5]旋转过程中的任一瞬间,除通过滚动轴承[6,16]、滚动体[3]和传动杆[4]驱动传动圈[2]外,还有一个力矩也通过它们使传动圈[2]紧贴盖板[8],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以致增加了功率消耗,并造成盖板[8]和传动圈[2]的早期磨损。与此同时,因传动圈[2]与内齿圈[1]之间没有直接支承,使得运动中的传动圈[2]易发生摆动,从而降低了运动精度,并引起噪声。综上所述,上述传动装置仍存在不应有的摩擦损耗和噪声,作为一种传动装置虽能实现原说明书中所述的目的,但作为一个轴承所应具备的运动精度尚有一定差距。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进一步减小噪声,降低摩擦损耗,提高其运动精度,以便提供一种结构上更为完善的传动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在内齿圈[1]、传动圈[2]及偏心机构之间构成既定的传动关系的同时,内齿圈[1]与传动圈[2]之间还装有滚动体。这样,依靠偏心套[5]的同心区[15]与传动圈[2]的内圈之间以及传动圈[2]的外圈与内齿圈[1]之间所构成的滚动(或滑动)连接付,对传动圈[2]形成约束,以克服传动圈[2]在工作状态下的摆动,进而使得原位于传动轴承两端的、用来限制传动圈[2]轴向窜动的盖板[8]变为仅作防尘之用,即传动圈[2]不再与盖板[8]相接触,自然也就不存在相互摩擦的问题,由此而带来的另一个效果是减小了传动轴承的端面和径向跳动,从而实现减小噪声,降低摩擦损耗,提高运动精度之目的。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沿
图1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结构的半剖视图。
图4是沿图3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具体结构的剖视图。
参照
图1、图2,内齿圈[1]包括两排相互错开180°的齿环[20,21],其间以垫套[10]相隔,二齿环[20,21]的外侧端面为盖板[8],并被铆钉或螺钉[11]将其与齿环[20,21]、垫套[10]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制成一体)传动圈[2]位于偏心机构和内齿圈[1]之间,传动圈[2]的两排径向导槽沿轴向分别与内齿圈[1]的两排齿环[20,21]相对应,导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或其它异形截面,如三角形,梯形等,但一般常采用矩形。一旦确定了导槽的形式,传动杆[4]的横截面形状也随之确定,传动杆[4]装在导槽内,并可沿导槽来回运动,传动杆[4]的两端装有滚动体[3,13]并分别包容滚动体[3,13]的一部分,以使滚动体[3,13]不与导槽相接触为原则,最简单的方法是在传动杆[4]两端分别包容滚动体[3,13]的一部分的同时,传动杆[4]在大致垂直于二滚动体[3,13]中心连线处的尺寸d应大于滚动体[3,13]的直径(参见图3),以确保滚动体[3,13]在啮合运行中的正常滚动并降低摩擦损耗。偏心机构的偏心套[5]上有相对其内孔[18](内孔[18]可以为带键槽的孔或内花键孔)的一个同心区[15]和两个相互错开180°的偏心区[14,17],二偏心区[14,17]沿轴向分别与传动圈[2]的两排径向导槽相对应,其同心区[15]装有支承传动圈[2]的滚动轴承[9],也可以直接与传动圈[2]相接触,即与传动圈[2]之间构成滚动或滑动连接付,二偏心区[14,17]上各装有一滚动轴承[6,16],该滚动轴承[6,16]的外圈与滚动体[13]相啮合,并通过与内齿圈[1]相啮合的滚动体[3],使偏心机构、内齿圈[1]和位于二者间的传动圈[2]构成可实现以下传动方式的传动装置当三部件中的任一个与输入轴相连接时,使另一部件固定,剩下的第三个部件即可与输出轴相连接,并作正或反向的增或减速旋转,从而实现三种速比的减速传动和三种速比的增速传动。为了满足上述连接方式的需要,内齿圈[1]的外径处开有键槽[19],在内齿圈[1]端面的径向位置上至少开有一个用以连接输入或输出轴或使其固定的孔或螺孔;传动圈[2]端面的径向位置上也至少开有一个用作上述连接方式的孔或螺孔。传动圈[2]与内齿圈[1]之间装有一排滚柱[12]也可以为一排滚珠或一个滚动轴承,或如图3、图4所示的实施方案那样,传动圈[2]与内齿圈[1]直接接触,即构成滑动轴承[22]。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案中,采用了单偏心套[5′]结构,也即偏心套[5′]上有两个同心区[15′,15″],一个偏心区[14′],两同心区[15′,15″]上各装有一个支承传动圈[2′]的滚动轴承[9′,9″],传动圈[2′]和内齿圈[1′]与单偏心套[5′]相对应,分别为一排导槽和一排齿环[21′],传动圈[2′]与内齿圈[1′]之间装有两排滚柱[12′,12″],也可以为两排滚珠或两个滚动轴承或有两处构成滑动连接付。
在上述各实施方案中,导槽的一个侧面最好为敞开式结构,两块盖板[7]位于传动圈[2]的两侧端面,盖住导槽,并被铆钉[23]或螺钉将其与传动圈[2]连接在一起,这样,不仅导槽加工的工艺性好,而且便于维修;内齿圈[1]的齿廓曲线是采用展成法加工而成的理论曲线;若要进一步减小传动杆[4]与导槽间的摩擦,可在二者间装上滚动体,如滚针;内齿圈[2]的齿数应取5至69间的奇数;传动圈[2]每相邻导槽间的径向夹角应取2n除以内齿圈[1]的齿数加或减1的整倍数;此外,各实施方案均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整机制成卧式或立式或座式。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动轴承,不仅可以实现中国专利号85200923所述传动轴承的全部功能和效果,而且能进一步减小噪声,降低摩擦损耗并提高其运动精度。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定速比传动的传动轴承,由偏心机构,内齿圈和位于二者之间的传动圈[2]构成,沿传动圈[2]有若干径向导槽,导槽内有传动杆[4],传动杆[4]的两端分别包容滚动体[3,13]的一部分并使其不与导槽相接触,偏心机构的偏心套[5]上有相对其内孔[18]迥转轴线的同心区[15]和偏心区[14,17],其同心区[15]与传动圈[2]之间装有滚动体,传动杆[4]两端的滚动体[3,13]分别与内齿圈[1]和设置在偏心区[14,17]的滚动轴承[6,16]相啮合,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内齿圈[1]与传动圈[2]之间装有滚动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轴承,其特征在于传动圈[2]每相邻导槽间的径向夹角为2n除以内齿圈[1]的齿数加或减1的整倍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内齿圈[1]包括两排相互错开180°的齿环[20,21],偏心套[5]也相应有两个相互错开180°的偏心区[14,17],位于内齿圈[1]和偏心套[5]之间的传动圈[2]有两排径向导槽并沿轴向分别与二齿环[20,21]和二偏心区[14,17]相对应,导槽的一个侧面为敞开式结构,各导槽内装有传动杆[4],传动杆[4]两端的滚动体[3,13]分别与齿环[20,21]和设置在偏心区[14,17]的滚动轴承[6,16]相啮合。在内齿圈[1]的外径处开有键槽[19],内齿圈[1]和传动圈[2]各自端面的径向位置上至少开有一个用于连接的螺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轴承,其特征在于传动圈[2]的导槽与传动杆[4]之间装有滚动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传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整机为卧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传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整机为立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偏心套[5]的同心区[15]与传动圈[2]之间装有滚动轴承[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偏心套[5]的同心区[15]直接与传动圈[2]相接触,以构成滑动连接付。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或7或8所述的传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内齿圈[1]与传动圈[2]之间装有滚动轴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或7或8所述的传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内齿圈[1]直接与传动圈[2]相接触,以构成滑动连接付。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定速比传动的传动轴承。由偏心机构、内齿圈和位于二者间的传动圈构成;沿传动圈有若干径向导槽,导槽内有传动杆,传动杆两端装有不与导槽接触的滚动体,偏心机构的偏心套上有相对其内孔回转轴线的同心区和偏心区,同心区与传动圈之间构成滚动或滑动连接副,传动杆两端的滚动体分别与内齿圈和装在偏心区上的滚动轴承相啮合。为了减小噪音、磨损和提高运动精度,在内齿圈与传动圈之间增设了滚动或滑动连接副。
文档编号F16H1/28GK2030274SQ8720668
公开日1989年1月4日 申请日期1987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1987年4月20日
发明者朱绍仁 申请人:湖北省机械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