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气压棒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6509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气压棒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阀,尤其指调整座椅角度或升降的气压棒控制阀。
目前,习知气压工具的内、外油管一端装有一个控制阀组件A,如


图1所示,控制阀组件A系被用来在其开、闭动作之间,建立气压流动路径,以控制装配在上述内、外油管内的活塞杆的位移作用,为了构成所述气压的流动路径,在阀件A1界定的孔A2里面,是一个间隙环B和镶入在间隔环轴孔B1内部的销机件C的组合;通常,间隔环B至少具有形成在其二端的裙部B2和在环壁B3上与轴孔B1相通的气孔B4,并且使销机件C是可移动,以便在它往复位移的期间,与间隔环B、O形环E、E’共同界定该气压流动路径的通、断路。
控制阀组件A相对于销机件C是可移动的,而隔环B在阀件A1内,且不允许产生轴线方向的位移;实际上,应用一个变段圈或环形衬垫D,附加在阀件孔A2的开口A3处,然后经过一冲压,在阀件开口A3边缘压制出数个舌片A4,如
图1所示,将上述间隔环B固定在孔A2内,显然,这种控制阀组件A结构复杂、加工和安装也麻烦。
销机件C具有一个较小径部分C1被界定在二较大直径端C2、C3之间,于是,控制阀A至少有一处(即开口A3端)承受着高压气体,为了阻止销机件C因所述气压而处在阀件A1或间隙环B内部;销机件C的一端C3系包含一缩小径部份C31,用以加上一个垫片的类似物,然后经过一个冲压或铆压程序,形成一扩大面积的头部C4,通常销机件C在冲压或铆压时,较小径部分C1的地方发生挫曲或变形(通常小径部分C1约为3毫米)。
对较大的肩部C5、C5’在与销机件C相对运动中,易刮伤O形环E,它们会再经过2~3次抛光,才能去掉毛剌,因此,加工工艺复杂。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气压棒控制阀,通过改变阀组件的组合结构,使销机件结构简化,而且能高压气体限制在一个腔室内。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加工及装配简单,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操作还省力。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习知控制阀组件的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典型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中A控制阀组件、A1阀体、A2孔、A3开口、A4舌片、B间隔环、B1、122轴孔、B2裙部、B3环壁、B4、123气孔、C、20’销机件、C1较小径部分、C2、C3较大径部分、C31缩小径部份、C4头部、C5、C5’肩部、D变段圈或环形衬壁、E、E’30、40 O形环、10阀组、11阀帽、111轴向柱孔、112柱孔放大端、12阀衬、121翼部(内肩)、124阀衬外壁、125扩大圆孔座、13阀座、131腔室、132开口边、20销机件、21头端、22凹槽。
本实施例是包括由阀帽11、阀衬12及阀座13组成的阀组10和销机件20,如图2、图3所示,其中阀帽11的中心上段为一轴向柱孔111,而该轴向柱孔111下段为同心的柱孔放大端112(孔),其下端形成一环凸台。
阀衬12的中心具有轴孔122,上端具有凹环槽,下端具有与轴孔122的同心的扩大圆孔槽125,从该阀衬12的外壁124,沿径向配置在翼部(内肩)121位置直通轴孔122的一气孔123,以其上端凹环槽与阀帽11的下端环凸台配合连接。
阀座13的中心具有腔室131(通孔)的阶梯座,其下端为开口边132,以具上段外圆柱与阀衬12下端扩大圆孔槽125相配合连接。
销机件20从阀座13的开口边132压入腔室131,穿过阀衬12的轴孔122,直插入(滑配合)阀帽11的轴向柱孔111,该销机件30的下端为一头端21(比轴孔122大得多)的圆柱销,其该头端21上支持一O形环30,通常该O形环30装在头端21边缘的一个凹槽22上,使该O形环30得到固定,而不易产生位移;该头端21及O形环30阻挡机件20在高压气流作用下,不向上移动。
在阀帽11的柱孔放大端112和阀衬12的上端圆柱凸台之间容纳一O形环40,在销机件20移动时,阻止高压气流进入轴向柱孔111的密封作用,如图4所示。
如果销机件20被外力操作下压时,带动头端21及O形环30离开封闭轴孔122,朝腔室开口132方向位移,此时阀组10为通路状态,高压气体系沿气孔123通过轴孔122进入到腔室131内,并且推动气压棒的活塞杆(图中未示)产生位移,进行调整座椅或类似结构的高度或角度;如果外力消失时,腔室131内的高压气体随即会迫使销机件20的头端21又返回靠向轴孔122下端,将气体流动路径阻断,使活塞杆(图中未示)稳定不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在阀衬12的位置产生一个大的质量集中,形成一个以界定腔室131和柱孔放大端112的翼部(内肩)121的构造。
2、习知装置中,用来界定气体流动路径的间隔环、变段圈,阀体的冲压工序,以及类似扣件作用的舌片皆省略。
3、由于气体路径的通、断状态经由销机件20头端21移动位置决定,因此,销机件20将不用制成不同直径配置结构,加工简单。
此外,本实用新型与习用装置测试比较(在相同的48公斤/平方厘米)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销机件的杆径在3~5毫米(习知装置的销机件大、小直径之间),分别获得约6.5公斤和9.5公斤的检测数据,从而,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还比较省力。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气压棒控制阀包括阀组(10)和销机件(20),其特征是阀组(10)包括阀帽(11)、阀衬(12)及阀座(13),其中阀帽(11)的中心上段为轴向柱孔(111),下段为同心的柱孔放大端(112);阀件(12)中心上段为轴孔(122),下段为同心的圆孔槽(125),又在阀衬(12)的翼部(121)中设有以轴孔(122)连通到外壁的气孔(123),该阀衬(12)用配合连接在阀帽(11)下面;阀座(13)是中心具有腔室(131)的阶梯座,该阀座(13)用配合连接在阀衬(12)下面;销机件(20)为下端具有头端(21)的圆柱销。
2.按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气压棒控制阀,其特征是上述阀衬(12)翼部(121)底面与阀座(13)的腔室(131)顶面接触。
3.按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气压棒控制阀,其特征是上述销机件的头端边缘上设有一凹槽(2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阀,尤其指调整座椅角度或升降的气压棒控制阀。它主要是阀组10由阀帽11、阀衬12及阀座13组成,其中阀帽11的中心上段为轴向柱孔111,下段为圆心的柱孔放大端112,阀衬112中心上段为轴孔122,下段为同心的扩大圆孔槽125,又在阀衬12翼部121中设有连通到外壁的气孔123,阀衬12连接在阀帽11下面,而阀座13连接阀衬12下面,销机件20为下端具有头端21的圆柱销。从而,加工及装配简单,而且操作还省力。
文档编号F16K1/00GK2282095SQ9624129
公开日1998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15日
发明者林雍己 申请人:林雍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