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止泄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063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重止泄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止泄阀,尤其涉及一种具备双重独立止泄结构的双重止泄阀。
当前一般阀体30的中轴31防漏结构,如图4、5中所示,主要是于阀体30的中央向上凸设有一阀体中柱37,该阀体中柱37内系设有一可供中轴31穿过的穿孔370,其中该穿孔370的上、下各设有一容置槽371、372,并使该中轴31位于两容置槽371、372的位置各套设有第一防漏垫圈32及第二防漏垫圈33,并使第一、二防漏垫圈32、33的外缘皆嵌置于各容置槽371、372内,并使中轴31的中轴凸缘310顶缘抵住于第二防漏垫圈33上。
另外中轴31位于第一防漏垫圈32的上方则套设一垫片34,并于垫片34的上方套设一对相对的碟型弹片35,并于中轴31的末端再螺锁一螺帽36,并以螺帽36螺锁逼锁碟型弹片35,以碟型弹片35的撑张力而将整个中轴31向上提起,使中轴凸缘310顶部抵紧于第二防漏垫圈33形成密封,而第一防漏垫圈32上方的垫片34,则受到碟型弹片35的压迫,进而压制第一防漏垫圈32于容置槽371内形成密封。
而由上述现有阀体30的密封结构来看,似乎已经能达到防止阀体30泄漏的作用,但事实上若就长期使用的情况来分析,则可发现由于此种现有阀体30主要是利用螺帽36及碟型弹片35的张力将第二防漏垫圈33压紧,而第一防漏垫圈32则是以螺帽36将中轴31向上拉持,使中轴凸缘310的顶缘将第二防漏垫圈33抵紧而密封,所以无论第一、二防漏垫圈32、33,都是利用同一螺帽36及碟型弹片35的力量来密封,如此阀体30在长期使用下,第二防漏垫圈33因长期与中轴凸缘310接触而磨损(如图5中所示),使中轴凸缘310与第二防漏垫圈33间出现间隙,中轴31受到碟型弹片35的撑张而向上提起(如图5中实线所示),使碟型弹片35回弹而减少对第一、二防漏垫圈32、33的施压,使得第一、二防漏垫圈32、33原本的密封效果丧失,导致阀体30内气体或液体由第一、二防漏垫圈32、33缝隙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让阀体在不变更原有的体积空间下,而确实防止阀体出现泄漏的双重止泄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重止泄阀,其特征在于阀体中央向上凸设有一阀体中柱,于阀体中柱内设有一可供阀体中轴穿置的穿孔,于穿孔上、下侧各形成有与穿孔连通并且内径大于穿孔内径的第一及第二容置槽,于第一容置槽上方的阀体中柱内则形成有一螺孔,又于中轴相对于第一、二容置槽的位置上分别套设有第一防漏垫圈及第二防漏垫圈,于第一防漏垫圈顶端的中轴上依序套设有衬套、碟型弹片及一螺合套,其中螺合套是螺锁于阀体中柱第一容置槽上方的螺孔中,又于中轴位于螺合套上方的位置上依序套设有止挡片、垫片、碟型弹片及一可螺锁于中轴末端所形成外螺纹的螺帽。
所述的双重止泄阀,其特征在于于阀体中柱上方形成有一可供中轴同时贯穿的方形柱座,于柱座顶面凹设形成有一与阀体中柱穿孔相连通的矩形嵌槽,又柱座的两相对侧面是呈封闭面,而柱座的另两相对侧面是呈开口,于柱座两封闭面的相对内侧面上纵向凸设有两平行间隔并且可供嵌设止挡片的限止肋。
所述的双重止泄阀,其特征在于第二防漏垫圈是由两相对侧面形成拔锥状相嵌合的垫圈所组成。
所述的双重止泄阀,其特征在于在阀体中柱界于第一防漏垫圈与第二防漏垫圈间的位置上设置有一连通至穿孔的压力警示结构。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达到下列各项功效1.当阀体的气体或液体由第二防漏垫圈泄漏时,因为第一漏垫圈仍为密封,所以可以有效的阻挡气、液体继续泄漏出阀体外,来达到双重防漏的效果。
2.当穿孔内的压力已经改变时,操作者可以由压力警示结构得知泄漏的发生,以便能立即进行修护的工作,来提供一种防漏警示的功能,进而达到确实防止阀体出现泄漏的良好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纵向剖面的动作示意图。
图4为现有阀体防漏结构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5为现有阀体出现泄漏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双重止泄阀,请先请配合参看
图1、2,由图中可看到,其主要是在阀体20的中央向上凸设有一阀体中柱21,该阀体中柱21内设置有一可供阀体20中轴28穿置的穿孔210,该阀体中柱21的顶端凸设形成有一方形柱座23,于柱座23上则由顶面凹设有一与穿孔210相通的矩形嵌槽232,其中柱座23的两相对侧面是呈封闭面,而柱座23的另两相对侧面则形成开口234,于柱座23两封闭面的相对内缘面上分别纵向凸设有两相间隔平行的限止肋236。
又于阀体中柱21的穿孔210上、下侧各形成有与穿孔210连通并且内径大于穿孔210内径的第一容置槽25及第二容置槽26,于第一容置槽25的顶部则形成有一螺孔24,又于中轴28相对于第一、二容置槽25、26的位置处各套设有第一防漏垫圈11及第二防漏垫圈19,其中第二防漏垫圈可以由两相对侧面形成拔锥状并相互嵌合的垫圈19A、19B共同组成,如图2、3所示者,并于中轴28相对于螺孔24的位置上依序套设一衬套12、一对碟型弹片13及一螺合套14,其中螺合套14是螺合于螺孔24内,并使螺合套14压缩碟型弹片13及衬套12,以便利用碟型弹片13的撑张力将第一防漏垫圈11于第一容置槽25内形成密封。
另外,于中轴28底端凸设形成有一环形的中轴凸缘280,并且中轴凸缘280顶缘抵住于第二防漏垫圈19底面,又于中轴28位于螺合套14上方的位置处套设有一矩形的止挡片15,其中止挡片15是嵌制于柱座23两封闭面的限止肋236之间,并使该止挡片15的底面正好抵于螺合套14的顶面,并于中轴28位于止挡片15上方再依序套设一垫片16、一对碟型弹片17及一可螺锁于中轴28末端外螺纹282的螺帽18,并以螺帽18螺锁于中轴28的外螺纹282上,进而压缩碟型弹片17而将中轴28向上提动,使中轴凸缘280的顶缘推挤第二防漏垫圈19于第二容置槽26内形成密封,此时因第二防漏垫圈19的两垫圈19A、19B是以拔锥面相互嵌合,所以两垫圈间19A、19B间的摩擦阻力效果较大,可避免让垫圈19随中轴28转动而转动,来进一步提高第二防漏垫圈19的密封效果。
由此,当阀体20在长期使用下,若第二防漏垫圈19因长期与中轴凸缘280接触而磨损(如图3中所示),使中轴凸缘280与第二防漏垫圈19间出现间隙时,中轴28受碟型弹片17的撑张而向上提起(如图3实线所示),而使中轴凸缘280对第二防漏垫圈19间的密封效果丧失,造成泄漏现象时,由于第一防漏垫圈11能独立受到螺合套14的压制而保持密封,并不会因中轴28上提激活的影响,可在第二防漏垫圈19失效时提供及时的防漏保障。
再请同样参看图2、3中所示,其中第一防漏垫圈11与第二防漏垫圈19间可以设置有一连通至穿孔210内的压力警示结构27,藉由压力警示结构27的设置,当阀体20内的气体或液体由第二防漏垫圈19间泄漏时,由于第一漏垫圈11仍然保持密封的状态,所以可以有效的将气、液体阻挡于穿孔210内,而由于气、液体的进入会改变穿孔210内的压力,故操作者可以透过压力警示结构27得知阀体20已出现泄漏,而对阀体进行检修,由此来达到警示阀体20泄漏状况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双重止泄阀,其特征在于阀体中央向上凸设有一阀体中柱,于阀体中柱内设有一可供阀体中轴穿置的穿孔,于穿孔上、下侧各形成有与穿孔连通并且内径大于穿孔内径的第一及第二容置槽,于第一容置槽上方的阀体中柱内则形成有一螺孔,又于中轴相对于第一、二容置槽的位置上分别套设有第一防漏垫圈及第二防漏垫圈,于第一防漏垫圈顶端的中轴上依序套设有衬套、碟型弹片及一螺合套,其中螺合套是螺锁于阀体中柱第一容置槽上方的螺孔中,又于中轴位于螺合套上方的位置上依序套设有止挡片、垫片、碟型弹片及一可螺锁于中轴末端所形成外螺纹的螺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止泄阀,其特征在于于阀体中柱上方形成有一可供中轴同时贯穿的方形柱座,于柱座顶面凹设形成有一与阀体中柱穿孔相连通的矩形嵌槽,又柱座的两相对侧面是呈封闭面,而柱座的另两相对侧面是呈开口,于柱座两封闭面的相对内侧面上纵向凸设有两平行间隔并且可供嵌设止挡片的限止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止泄阀,其特征在于第二防漏垫圈是由两相对侧面形成拔锥状相嵌合的垫圈所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止泄阀,其特征在于在阀体中柱界于第一防漏垫圈与第二防漏垫圈间的位置上设置有一连通至穿孔的压力警示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重止泄阀,主要是利用两组独立的密封止泄结构,让阀体内部形成两道完全独立的密封保障,当其中一组止泄结构因磨损而出现泄漏时,可以因为两组密封止泄结构各自独立,来有效的防止泄漏蔓延,达到在不变更阀体体积下,能具备双重止泄的功效。
文档编号F16K41/04GK2330845SQ9820846
公开日1999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2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2日
发明者葛斯宁·法兰克 申请人:联合产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