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减压器上的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5795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用于减压器上的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阀的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用于减压器上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气瓶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而根据实际应用的不同气瓶内的气体也是不同的,如二氧化碳气体、天然气等等,但是由于气瓶的储存量有限,通常是将二氧化碳或者天然气加压后存在气瓶中,气瓶内的压力较高,而使用时所需的气体却较低,因此,需要用到减压器来把储存在气瓶内的较高压力的气体降为低压所做,并保持输出气体的压力和流量稳定不变。由于从气瓶出来的二氧化碳是以液态的形态存在的,因此现有技术中在减压器与气瓶之间连接一个气体加热器。现有技术的气体加热器,如国家知识产权网站上公开的公布号为CN103591376A的“ 一种自动加热气体减压器”发明专利申请,它在减压器本体的下部安装有加热器,加热器包括导热体和电热管,导热体竖直安装并与高压气道连接,电热管安装在导热体内,温控开关安装在减压器本体上且位于加热器的一侧。高压气道通入高压气体时,经过电热管加热的导热体将热量传递到高压气道,从而使高压气道内的气体升温至适合使用的温度。又如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公开的专利号为ZL200920201590.9的“气体保护焊的二氧化碳加热器”实用新型专利,其中提到现有的气体加热器包括电热管、传热套和温控器,电热管套装在传热套内,传热套顶端与减压器的高压气体输入端连通,传热套下端连接在减压器本体上,传热套上端与减压器本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该间隙经过减压器本体上的气体通道与减压器的减压装置连通,温控器安装在减压器本体上并监测通过减压装置的气体通道处的气体温度。
[0003]但是,上述这些结构的用于减压器上的加热装置存在以下的问题:
[0004]I)对于第一种结构的减压器中的加热器,从电热管发热再传递到高压气道,中间需要经过导热体和减压器本体,因此,电热管通电后产生的热量经过一级一级传递后逐渐损失,从而最后传递到高压气道时热量已经损失了大部分,高压气道中低温气体的加热效率很低,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导热体只在上端与减压器本体连接,而电热管和导热体的绝大部分暴露在外面,因此,电热管产生的热量也大部分散失于空气中,进一步降低了传热效率;
[0005]2)对于第二种结构中公开的气体加热器,气体从高压气进入装置进入加热器时,气体从传热套与减压器本体之间的间隙中直直地从上往下通过,再从减压器本体上的气体通道进入减压装置中,因此,一方面加热的通道短,使气体加热不充分,如果加长通道,势必增加电热管和传热套的长度尺寸,增大加热器以及整个减压器的体积,进一步增加生产成本;二方面这些气体的加热并不均衡,极易出现靠近传热套的气体加热充分而靠近减压器本体的气体加热不充分的现象,从而影响气体后续过程的作用。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热充分、均衡,且传热效率高、成本低的用于减压器上的加热装置。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减压器上的加热装置,它包括壳体、端盖、进气管、出气接头、本体、导流杆和加热棒;其中,所述的端盖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的两端,本体位于壳体内;所述的进气管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端盖上,并且进气管的一端伸入壳体内与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出气接头连接在壳体另一端的端盖上并与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导流杆螺纹连接在本体的中心处,该连接处形成螺旋形气道,并且安装导流杆的本体中心螺纹孔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和出气接头相通;所述的加热棒至少为一根,并套接在导流杆一侧的本体内。
[0008]所述的进气管的端面与导流杆的端面之间具有进气贮气室,出气接头的端面与导流杆的端面之间具有出气贮气室。
[0009]所述的导流杆靠近进气管的一端端面中心处具有分流槽,该分流槽沿导流杆的径向贯通。
[0010]所述的进气管位于壳体外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气瓶的螺帽,并在与端盖的连接处连接有锁紧螺母。
[0011 ] 所述的本体外周壁上安装有温控器。
[0012]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0013]I)由于导流杆与本体之间的螺纹连接,而本体上的内螺纹与导流杆上的外螺纹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高压气体从螺纹的缝隙,即螺旋形气道中螺旋形通过,因此,大大增长了加热通道,从而使气体得到了充分的加热,并且也使气体的加热更加均衡,从而保证后续的减压后能得到质量更好、性能更加稳定的气体;同时,这种螺旋形气道的结构,大大减小了加热装置本身的体积,也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4]2)整个螺旋形加热气道是被本体包围着的,而本体因为加热棒的加热而整体在发热,因此,整个加热气道都处于被加热的状态中,使通过该气道的高压气体能更加充分地被加热,从而气体的加热效果更好;
[0015]3)加热棒直接加热本体,而本体本身就是螺旋形气道的组成,从加热棒到螺旋形气道之间的热量传递更加直接、快速,最大程度地将热量用于加热螺旋形气道内的气体,因此,传热速度快,传热效率高;
[0016]4)在导流杆两端设有的进气贮气室和出气贮气室,使进入加热气道时的气体、以及进入减压气道的气体均得到缓冲,从而使气体的流通更加平稳;
[0017]5)在导流杆靠近进气管的一端设有的分流槽,进一步使进入的高压气体得到缓冲,使高压气体能更加顺利地进入螺旋形加热气道中,避免发生气流紊乱的现象;
[0018]6)进气管的端部设有的螺帽,使本加热装置与气瓶的连接更加快速、方便,而且维修时的拆装也更加快捷,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由于进气管较长,仅仅靠端部与本体的连接,其强度是不够的,而锁紧螺母的运用使进气管能更加牢固的与加热装置的壳体连接在一起,从而提高其稳定性;
[0019]7)温控器安装在本体上,相当于能直接监测到加热气道的气体温度,使温控器的信息反馈更加真实和直接。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发明用于减压器上的加热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发明用于减压器上的加热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出气接头;2、端盖;3、加热棒;4、本体;5、壳体;6、导流杆;7、进气管;8、锁紧螺母;9、螺帽;10、出气贮气室;11、螺旋形气道;12、分流槽;13、进气贮气室;14、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4]由图1所示的本发明组合式可变排量机油泵的原理示意图可知,它它包括壳体5、端盖2、进气管7、出气接头1、本体4、导流杆6和加热棒3。其中,所述的端盖2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5的两端,本体4位于壳体5内。所述的进气管7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端盖2上,并且进气管7的一端伸入壳体5内与本体4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出气接头I连接在壳体5另一端的端盖2上并与本体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导流杆6螺纹连接在本体4的中心处,该连接处形成螺旋形气道11,并且安装导流杆6的本体4中心螺纹孔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7和出气接头I相通。所述的加热棒3至少为一根,并套接在导流杆6 —侧的本体4内。本实施例中,加热棒3为一根,但是,本体上安装加热棒的孔可以沿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用来放置两根加热棒或者更多,使加热更快。
[0025]所述的进气管7的端面与导流杆6的端面之间具有进气贮气室13,出气接头I的端面与导流杆6的端面之间具有出气贮气室10。
[0026]所述的导流杆6靠近进气管7的一端端面中心处具有分流槽12,该分流槽12沿导流杆6的径向贯通。
[0027]所述的进气管7位于壳体5外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气瓶的螺帽9,并在与端盖2的连接处连接有锁紧螺母8。
[0028]所述的本体4外周壁上安装有温控器14。
[002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接通加热棒3的电源,使加热棒3产生的热量加热本体4,此时高压气体从气瓶经进气管7进入进气贮气室13,在分流槽12的作用下进入螺旋形气道11,经过本体4的加热后,通向出气贮气室10,最后从出气接头I通向减压器的减压装置中。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减压器上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5)、端盖(2)、进气管(7)、出气接头(1)、本体(4)、导流杆(6)和加热棒(3);其中,所述的端盖(2)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5)的两端,本体⑷位于壳体(5)内;所述的进气管(7)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端盖(2)上,并且进气管(7)的一端伸入壳体(5)内与本体(4)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出气接头(I)连接在壳体(5)另一端的端盖(2)上并与本体(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导流杆(6)螺纹连接在本体(4)的中心处,该连接处形成螺旋形气道(11),并且安装导流杆(6)的本体(4)中心螺纹孔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7)和出气接头(I)相通;所述的加热棒(3)至少为一根,并套接在导流杆(6) —侧的本体(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压器上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7)的端面与导流杆(6)的端面之间具有进气贮气室(13),出气接头⑴的端面与导流杆(6)的端面之间具有出气贮气室(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压器上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杆(6)靠近进气管(7)的一端端面中心处具有分流槽(12),该分流槽(12)沿导流杆(6)的径向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压器上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7)位于壳体(5)外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气瓶的螺帽(9),并在与端盖(2)的连接处连接有锁紧螺母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压器上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4)外周壁上安装有温控器(14)。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减压器上的加热装置,端盖(2)为两个,进气管(7)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端盖(2)上,并且进气管(7)的一端伸入壳体(5)内与本体(4)的一端连接;出气接头(1)连接在壳体(5)另一端的端盖(2)上并与本体(4)的另一端连接;导流杆(6)螺纹连接在本体(4)的中心处,该连接处形成螺旋形气道(11),并且安装导流杆(6)的本体(4)中心螺纹孔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7)和出气接头(1)相通;加热棒(3)至少为一根,并套接在导流杆(6)一侧的本体(4)内。采用以上结构后,一方面大大增长了加热通道,使气体的加热更加均衡;同时,大大减小了加热装置本身的体积,降低了生产成本。
【IPC分类】F16K49-00, F16L53-00, F16K37-00
【公开号】CN104676100
【申请号】CN201510109376
【发明人】俞峰
【申请人】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圣莱思机电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