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轴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413730阅读:来源:国知局
同步导向结构的结构图,包括第一轴体41、第二轴体42、第三轴体43,第一轴套44,第二轴套45,第三连接结构46以及第四连接结构47,其中,第一轴套44套设在第一轴体41与第二轴体42之间,以实现第一轴体41与第二轴体42之间的活动连接,第二轴套45套设在第二轴体42与第三轴体43之间,以实现第二轴体42与第三轴体43之间的活动连接,第三连接结构46连接在第一轴体41上,用于将同步导向结构整体固定设置在第一主体2上,第四连接结构47连接在第三轴体43上,用于将同步导向结构整体固定设置在第二主体3上。
[0059]请继续参考图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同步导向结构通过第三连接结构46和第四连接结构47将整个同步导向结构固定设置在电子设备的第一主体2和第二主体3上,所以,在人为外力向上掰动第一主体2,扭力带在该外力作用下产生扭力,使扭力带发生弯折的同时,同步导向结构也会在该外力作用下,同步导向结构内部的第一轴体41会相对于第二轴体42实现同步转动,第二轴体42会相对与第三轴体43实现同步转动,进而使得第一主体2相对与第二主体3之间实现同步转动,又由于套设在第一转轴41和第二转轴42之间的第一轴套44,以及套设在第二转轴42和第三转轴43之间的第二轴套45的尺寸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在第一轴体41相对于第二轴体42实现同步转动以及第二轴体42相对于第三轴体43实现同步转动的过程中转动的轴心是不变的,进而使得扭力带发生弯折的轴心不变,从而保证该弯折按照预设的轨迹进行,在人为外力停止作用时,同步导向结构也能够辅助支撑第一主体2和第二主体3保持在变化后的角度上。
[0060]在实际应用中,同步导向结构除了能够设置为图三中的样式外,还可以设置其他样式,具体的,请参考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同步导向结构的结构图,图5为图4的右视图,该同步导向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转轴51,第二转轴52,第一齿轮55以及第二齿轮56,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平行设置,第一齿轮55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的一边,第二齿轮56固定在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上与第一齿轮55相对的另一边,第二部分包括第三转轴53,第四转轴54,第三齿轮57以及第四齿轮58,第三转轴53与第四转轴54平行设置,第三齿轮57固定连接在第三转轴53和第四转轴54的一边,第四齿轮58固定连接在第三转轴53和第四转轴54上与第三齿轮相对的另一边。在第一转轴51上固定设置第一固定连接端(图中未画出),用于将第一部分固定连接在电子设备的第一主体2上,在第四转轴上固定设置第二固定连接端,用于将第二部分固定连接在电设备的第二主体3上,进而通过第一固定连接端与第二固定连接端将同步转轴结构整体连接在电子设备的第一主体2和第二主体3上,同步导向结构中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通过第一齿轮55与第三齿轮57啮合,以及第二齿轮56与第四齿轮58啮合实现连接,且第一齿轮55的齿纹与第三齿轮57的齿纹相互配合,第二齿轮56的齿纹与第四齿轮58齿纹相互配合。
[0061]请继续参考图4和图5,在实际应用中,在人为外力向上掰动第一主体2,扭力带在该外力作用下产生扭力,使扭力带发生弯折的同时,同步导向结构也会在该外力作用下,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转动,由于第一齿轮55的齿纹与第三齿轮57的齿纹相互配合,第二齿轮56的齿纹与第四齿轮58齿纹相互配合,所以,在转动过程中第一齿轮55与第三齿轮57实现同步啮合,以及第二齿轮56与第四齿轮58实现同步啮合,进而使得第一主体2相对与第二主体3之间实现同步转动,又由于第一齿轮55、第三齿轮57、第二齿轮56以及第四齿轮58的尺寸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同步导向结构中的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的转动过程中转动的轴心是不变的,进而使得扭力带发生弯折的轴心不变,从而保证该弯折按照预设的轨迹进行的。在人为外力停止作用时,同步导向结构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啮合也能够辅助支撑第一主体2和第二主体3保持在变化后的角度上。
[0062]实施例二
[0063]基于与本申请实施例一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二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0064]第一主体;
[0065]第二主体;
[0066]转轴装置,所述转轴装置包括扭力产生结构;
[0067]所述扭力产生结构包括扭力产生主体,及连接设置在所述扭力产生主体相对两端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
[0068]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主体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主体上,当有外力作用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或所述第二主体上时,所述扭力产生主体产生的扭力使得所述扭力产生主体发生弯折,进而使得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间的当前夹角由第一角度变换到与所述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在停止所述外力时,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能够在所述扭力产生主体的支撑作用下保持所述当前夹角为第二角度。
[0069]在上述电子设备中,当有外力作用于在第一主体和/或第二主体上时,扭力产生主体就会产生扭力并发生弯折,进而使得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由当前的角度变到另一个角度,在外力停止作用时,扭力产生主体就能支撑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保持在变化后的角度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转轴结构中部件之间的摩擦来体现扭力以及实现转动时,容易出现漏油以及容易产生粉末的情况,并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电子设备各主体的新型转轴,所以,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电子设备各主体的转轴存在容易漏油以及产生粉末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转轴油污不外漏以及不产生粉末的技术效果。
[007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扭力产生主体可以为编织金属丝制成的扭力带,也可以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扭力带,还可以是由金属丝与高分子材料共同制成的扭力带,由于扭力产生主体由扭力带制成,所以,可以将整个扭力产生结构做的更小更薄,使得整个连接电子设备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转轴装置更加轻薄,外观更加时尚。
[0071]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以扭力产生主体为编织金属丝制成的扭力带为例,那么,在实际应用中,扭力带可以为编织金属丝编织成的平纹编织样式,也可以为编织金属丝编织成的斜纹编样式,当然,还可以为编织金属丝编织成其他样式,在此不做限制,在具体实现过程,由编织金属丝编织扭力带时,编织金属丝的粗细尺寸以及编织的疏密程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大小以及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在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编织金属编织成的扭力带外包覆弹性非金属材料,例如,橡胶,TPU等具有高张力,高拉力,强韧和耐老化的非金属材料,能够对在编织金属编织成的扭力带起到保护作用。
[0072]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结构可以通过压铸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一主体上,第二连接结构也可以通过压铸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二主体上,除此之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固定连接方式将第一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在第一主体上,将第二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在第二主体上,例如,可选择焊接固定方式,可以选择螺栓锁固方式,还可以选择铆接方式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连接结构通过压铸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一主体上,将第二连接结构通过压铸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二主体上为例,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可以为编织金属丝连接结构,还可以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连接结构,也可以为编织金属丝与高分子材料共同制成的连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以第一连接结构为第一编织金属丝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为第二编织金属丝连接结构为例。
[007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转轴装置还可以包括同步导向结构,该同步导向结构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具体的,请参考图6,为设置两个同步导向结构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其中,同步导向结构61和同步导向结构62可以分别设置扭力产生结构63的两边,且同步导向结构61、同步导向结构62以及扭力产生结构63均与电子设备的第一主体64,以及第二主体65连接,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同步导向结构61和同步导向结构62可以同时设置在扭力产生结构63的同一边,在此不做限制。
[007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同步导向结构中包括同步导向主体,以及连接在同步导向主体相对两端的第三连接结构和第四连接结构,第三连接结构固定设置在第一主体上,第四连接结构固定设置在第二主体上,那么在扭力带产生扭力使得扭力带发生弯折时,同步导向主体能够让第一主体相对于与第二主体之间实现同步转动。
[0075]具体的,同步导向结构可以包括第一轴体、第二轴体、第三轴体,第一轴套,第二轴套,第三连接结构以及第四连接结构,其中,第一轴套套设在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之间,以实现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之间的活动连接,第二轴套套设在第二轴体与第三轴体之间,以实现第二轴体与第三轴体之间的活动连接,第三连接结构连接在第一轴体上,用于将同步导向结构固定设置在第一主体上,第四连接结构连接在第三轴体上,用于将同步导向结构固定设置在第二主体上。
[0076]具体的,同步导向结构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第一转轴和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