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21305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电动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冷冻循环等的制冷剂流量进行控制的步进马达驱动型的电动阀。
【背景技术】
[0002]在作为可变节流阀、流量控制阀等而使用的步进马达驱动型的电动阀中,利用由内螺纹和外螺纹构成的螺纹进给机构将电动马达的转子的旋转运动变换为阀轴的直线运动,通过使配置于阀轴的下方的阀芯相对于阀座移动来进行阀的开闭。
[0003]图3表示这样的以往的电动阀10A。
[0004]在该电动阀10A中,由形成于阀轴63的外周的外螺纹部29 (可动螺纹部)和形成于阀轴支架86的内周的内螺纹部28 (固定螺纹部)构成了针对阀轴63的螺纹进给机构16。
[0005]而且,在该电动阀10A中,利用螺纹进给机构16将转子30的旋转运动变换为阀轴63的直线运动,并通过该直线运动使配置于阀轴63的正下方的阀芯61相对于阀座72b接触、离开,由此对制冷剂等流体的流量进行调整。
[0006]然而,在这样的电动阀10A中,阀轴支架86的形成有内螺纹部28的部分的长度相对于阀轴63的形成有外螺纹部29的部分形成得较短。而且,在构成像这样形成得较短的阀轴支架86的下部侧的一部分的小径筒部85的外侧,安装形成为圆筒状的导向阀杆80的上侧部分,并构成为由该导向阀杆80的圆筒部分81引导阀轴63的前端大径部62。此外,该导向阀杆80的凸状底面部82在形成为杯形状的壳体40与阀室形成部件74之间被固定为无法移动。
[0007]在这样的电动阀10A中,对于阀轴63的沿上下方向的引导而言,上部侧由阀轴支架86来进行,下部侧由导向阀杆80来进行,另外,由导向阀杆80限制了阀轴63移动时的阀轴63的倾斜(摇摆)。
[0008]然而,在这样的结构的电动阀10A中,由于阀轴支架86是和导向阀杆80不同的部件,并且这些阀轴支架86和导向阀杆80相互分离配置,所以难以同心状地配置上述部件。在上述部件的轴心偏离的情况下,结果有阀轴63的沿上下方向的移动从电动阀10A的中心轴偏离的可能。因此,存在配置于阀轴63的下方的阀芯61倾斜地与阀座72b抵接、或以不稳定的姿势与阀座72b抵接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利用阀芯61和阀座72b正确地进行流量控制的方面产生问题。
[0009]并且,图4表示其它以往的电动阀20A。
[0010]在该电动阀20A中,由形成于阀轴3的外周的外螺纹部5 (可动螺纹部)和形成于阀轴支架7的筒状小径部7a的内周的内螺纹部8(固定螺纹部)构成螺纹进给机构9。
[0011]而且,在该电动阀20A中,利用螺纹进给机构9将转子11的旋转运动变换为阀轴3的直线运动,并通过该直线运动使配置于阀轴3的下方的阀芯12相对于阀座13接触、离开,由此对制冷剂等的流量进行控制。
[0012]然而,在这样的电动阀20A中,阀轴支架7由筒状小径部7a和筒状大径部7b构成,与图3所示的阀轴支架86相比,相对于阀轴63在轴向上形成得较长。并且,该电动阀20A的阀轴支架7的形成于其内周的内螺纹部8形成为从筒状小径部7a的中间部附近直至筒状小径部7a的下端部。而且,在阀轴3的正下方,配置有螺旋弹簧54和阀芯12。
[0013]在这样的结构的以往的电动阀20A中,沿上下方向引导阀轴3的部件不是两个部件,而仅是长条且一体的阀轴支架7。由此,难以产生“中心的偏离”。
[0014]然而,在电动阀20A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以下的问题。
[0015]图5 (A)表示闭阀时的阀轴3与阀轴支架7的位置关系,与图4的状态对应。
[0016]另一方面,图5 (B)表示完全开阀时的阀轴3与阀轴支架7的位置关系。
[0017]由图5(A)、图5(B)可明确,比较图5(A)(闭阀状态)时的螺纹进给机构9的螺纹结合长度L1和图5 (B)(开阀状态)时的螺纹进给机构9的螺纹结合长度L2时,LI < L2。
[0018]这样,在以往的电动阀20A的情况下,螺纹进给机构9的螺纹结合长度不固定,并且若在动作中螺纹结合长度变化,则存在螺纹进给机构9的动作稳定性受损、耐久性降低的问题。并且,由于闭阀时的螺纹结合长度L1短,所以载荷在该短的部分集中。结果,需要高强度地设计螺纹进给机构9。
[0019]并且,在以往的电动阀20A中,如图4所示,第一接头15和第二接头17连接于阀室形成部件31,在从任一个接头向另一个接头供给的中途被导入了阀室形成部件31内的流体的一部分在阀室19通过,并如图4中箭头所示,经由设于阀轴支架7的均压孔41被导入阀轴支架7的筒状大径部7b内。
[0020]然而,由于螺纹进给机构9的下端部向阀轴支架7的筒状大径部7b内露出,所以在流体中存在的异物进入螺纹进给机构9的内部,结果,存在阻碍螺纹进给机构9的动作性的问题。
[0021]现有技术文献
[002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6203号公报
[0023]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3-5398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24]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25]鉴于这样的以往的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沿上下方向移动的阀芯始终以稳定的姿势抵接于阀座的电动阀。
[0026]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动阀具备:
[0027]壳体60,其形成为杯形状;
[0028]阀室形成部件70,其与上述壳体60的开口侧的下端部一体地连接;
[0029]转子2,其容纳于上述壳体60的内周且能够旋转;
[0030]阀轴支架6,其被固定为相对于上述阀室形成部件70不能相对旋转,且在该阀轴支架6的筒状部6a的内周形成有内螺纹部6d ;
[0031]阀轴4,其安装于上述阀轴支架6的内侧并与上述转子2 —体地旋转,在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部4a,并且使配置于下方的阀芯32相对于阀座部21沿上下方向移动来进行阀的开闭动作;以及
[0032]螺纹进给机构A,其由上述阀轴支架6的内螺纹部6d及上述阀轴4的上述外螺纹部4a构成,
[0033]上述电动阀的特征在于,
[0034]上述阀轴4中,在上部侧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部4a,并且在上述外螺纹部4a的下方侧形成有轴部分4b,
[0035]上述阀轴支架6中,从上述筒状部6a的内周面上部开口部6g朝向下方设有上述内螺纹部6d,并且在上述筒状部6a的内周面的下端部侧设有对上述阀轴4的上述轴部分4b进行引导的轴承部6e,而且上述阀轴支架6 —体形成,并且上述阀轴支架6的上述内螺纹部6d的内径D1被设定为比上述轴承部6e的内径D2小,
[0036]伴随上述转子2的旋转,上述阀轴4 一边旋转一边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当上述阀轴4从上向下或者从下向上移动时,上述螺纹进给机构A的螺纹结合长度L恒定。
[0037]根据这样的结构的电动阀,由于能够始终以稳定的姿势沿上下方向引导阀轴,所以能够正确地进行流量控制,从而能够长期良好地维持动作性。
[0038]此处,本发明优选构成为,
[0039]在上述阀轴支架6的外周侧部,设有被压入上述阀室形成部件70的内周侧部的压入部34,
[0040]通过将上述压入部34压入上述阀室形成部件70内,来相对于上述阀室形成部件70进行上述阀芯32的定心。
[0041]若像这样在阀轴支架6的外周侧部设有压入部34,则能够简单并且高精度地进行阀芯32相对于阀室形成部件70的定心。并且,由于构造也简单,所以谁都能可靠地进行组装操作。而且,利用现有的构成部件能够进行定心,也不需要使用夹具,从而与以往相比更能够抑制电动阀的制造成本。
[0042]发明的效果如下。
[0043]根据本发明的电动阀,由于利用阀轴支架能够使阀轴始终以稳定的姿势沿上下方向移动,所以能够正确地进行流量控制,从而能够长期良好地维持动作性。
[0044]并且,本发明的电动阀尤其能够有助于阀轴的有效直径的缩小化。
【附图说明】
[0045]图1是表不本发明的电动阀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46]图2(A)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动阀处于闭阀状态时的螺纹进给机构的位置的剖视图,图2(B)是表示处于开阀状态时的螺纹进给机构的位置的剖视图。
[0047]图3是日本特开2010-96203号公报所公开的以往的电动阀的剖视图。
[0048]图4是日本特表2013-539849号公报所公开的其它以往的电动阀的剖视图。
[0049]图5(A)是表示图4所示的其它以往的电动阀处于闭阀状态时的螺纹进给机构的位置的剖视图,图5(B)是表示图4所示的其它以往的电动阀处于开阀状态时的螺纹进给机构的位置的剖视图。
[0050]图中:
[0051]2—转子,2a—限位部,4一阀轴,4a—外螺纹部,4b—轴部分,4c一缩径部,6—阀轴支架,6a—筒状部,6b—筒状大径部,6c—下端部,6d—内螺纹部,6e—轴承部,6h—限位部,6f—凸缘部,6g—内周面上部开口部,6h—限位部,10—电动阀,14—输入输出口,21—阀座部,25—阀架,27—螺旋弹簧,32 —阀芯,34—压入部,35—弹簧座,33—轴套部件,37—第二接头,38—第一接头,51—均压孔,60—壳体,60a—下端部,70—阀室形成部件,70a —阀室,70b—上端部,83—阀轴支架室,A—螺纹进给机构,D1—阀轴支架的内螺纹部的内径,D2—阀轴支架的轴承部的内径,L一螺纹结合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3]图1是表不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剖视图。
[0054]此外,本说明书中,“上”或者“下”是在图1的状态下规定的。
[0055]在该电动阀10中,在由非磁性体制且形成为筒形的杯形状的壳体60的开口侧的下端部,通过焊接一体地连接有阀室形成部件70。
[0056]在阀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