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承载轴向混合磁轴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84238阅读:来源:国知局
表4平衡位置转子受到的永磁力
[0042] 转子在平衡位置处受到扰动冲击时,会在轴向窜动,气隙变化,导致永磁力变化。 因转子转动惯量较大,气隙波动范围较小。当气隙在平衡位置处-0.25mm~0.25mm范围内变 化时,转子受到的永磁力和气隙平均磁密都与气隙变化量近似成线性关系。
[0043] b、最大气隙位置
[0044] 当转子受到向下的扰动冲击作用随之下移时,磁轴承处于最大气隙位置工作点 (气隙为2.75mm),此时永磁力变小。通过调节控制器,正向电流施加在电励磁线圈中,在混 合励磁的作用下,转子重新回到平衡位置。永磁体单独作用于磁悬浮轴承的磁密分布如图 12所示:
[0045] 根据图12磁密分布图可知,与平衡位置工作点相比,由于气隙增大,定子转子各部 分的磁密略微变小,永磁体边缘只有小部分饱和区域,说明此时整个磁路不饱和。转子受到 的轴向力较平衡位置工作点略有减小,如表5所示。
[0046] 表5最大气隙处永磁力
[004引 C.最小气隙位置
[0049] 当转子受到向上的扰动冲击作用随之上移时,磁轴承处于最小气隙位置工作点 (气隙为2.25mm),此永磁力变大。通过调节控制器,给电磁线圈施加反向电流,在混合励磁 的作用下,转子重新回到平衡位置。图13为永磁体单独作用时磁轴承的磁密分布图。
[0050] 通过图13可W看出,与平衡位置工作点相比,定子转子各部分的磁密略微变大,永 磁体附近也出现了小部分饱和区域,说明此时整个磁路也是不饱和的,转子受到的轴向力 较平衡位置工作点有所增大,如表6所示。
[0051] 表6最小气隙位置永磁体作用永磁力

【附图说明】
[0053]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54] 图2是本发明定子腔的结构示意图;
[0055] 图3是倾斜角度在19.8-20.3变化的磁密趋势图;其中,横坐标为倾斜角度,纵坐标 为平均磁密,上面的线条为永磁与电磁共同作用,下面的线条为永磁体单独作用;
[0056] 图4是相对磁密随倾斜角度变化的变化趋势;
[0057] 图5是在永磁单独作用时,矩形截面磁轴承气隙磁密波形图;
[0058] 图6是在永磁单独作用时,梯形截面磁轴承气隙磁密波形图;
[0059] 图7是在电磁单独作用时,矩形截面磁轴承气隙磁密波形图;
[0060] 图8是在电磁单独作用时,梯形截面磁轴承气隙磁密波形图;
[0061] 图9是在永磁、电磁共同作用时,矩形截面磁轴承气隙磁密波形图;
[0062] 图10是在永磁、电磁共同作用时,梯形截面磁轴承气隙磁密波形图;
[0063] 图11是平衡位置处磁场磁密分布图;
[0064] 图12是最大气隙处磁密分布图;
[0065] 图13是最小气隙处永磁单独作用气隙磁密;
[0066] 图14是永磁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磁密分布图应为彩色图,改为灰度图后比 较模糊,若审查员需要,可另行提供彩色图。
[0067] 附图中的标记为:1-定子腔,2-电磁绕组线圈,3-树脂,4-永磁环,5-导磁环,6-磁 轴承定子,7-轴向气隙,8-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68] 实施例1。一种大承载轴向混合磁轴承,如图1、图2和图14所示,包括转子8,转子8 上设有磁轴承定子6,磁轴承定子6内设有定子腔1,定子腔1内设有树脂3,树脂3内侧包围电 磁绕组线圈2,树脂3外侧设有导磁环5和梯形截面的永磁环4,永磁环4位于导磁环5上方;所 述的磁轴承定子6与转子8之间形成轴向气隙7。
[0069] 所述的转子8的内径小于磁轴承定子6的内径。
[0070] 所述的导磁环5的内外半径与定子腔外环9的内外半径相等。定子腔外环9的外半 径为梯形截面下底边的外环到轴承中屯、的距离,定子腔外环9的内半径为梯形截面上底边 的外环到轴承中屯、的距离。
[0071 ]所述永磁环4的截面为梯形。
[0072] 所述梯形的腰与垂直方向的夹角a的范围为15°-20°。
[0073] 实施例2。所述梯形的腰与垂直方向的夹角a为20°。考虑初设磁密及最终磁密和永 磁体加工工艺,永磁体倾斜角度20°为最佳状态。
[0074] 所述梯形为直角梯形。
[0075] 其余同实施例1。
[0076] 实施例3。所述梯形的腰与垂直方向的夹角a为18°。其余同实施例1。
[0077] 工作原理:在转子8上设有磁轴承定子6,磁轴承定子6内有定子腔1,定子腔1内设 有树脂3,树脂3内侧包围电磁绕组线圈2,树脂3外侧设有导磁环5和梯形截面的永磁环4,永 磁环4位于导磁环5上方。导磁环用于去除电磁干扰,磁轴承定子6与转子8之间形成轴向气 隙7。工作时,磁轴承定子6固定不动,轴连接转子8,给电磁绕组线圈2通电,使得永磁环4产 生电磁力对转子8有向上的吸力,永磁环4采用"梯形"截面结构,使得电磁磁路几乎不通过 永磁体4,在实现大承载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电磁线圈的控制损耗,转子8被吸住,转子8转动 可带动轴一起运动。
【主权项】
1. 一种大承载轴向混合磁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8),转子(8)上设有磁轴承定子 (6),磁轴承定子(6)内设有定子腔(1),定子腔(1)内设有树脂(3),树脂(3)内侧包围电磁绕 组线圈(2),树脂(3)外侧设有导磁环(5)和梯形截面的永磁环(4),永磁环(4)位于导磁环 (5)上方;所述的磁轴承定子(6)与转子(8)之间形成轴向气隙(7)。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承载轴向混合磁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8)的内径 小于磁轴承定子(6)的内径。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承载轴向混合磁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磁环(5)的内 外半径与定子腔外环(9)的内外半径相等。4. 一种大承载轴向混合磁轴承用的永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环(4)的截面为梯 形。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承载轴向混合磁轴承用的永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为 直角梯形。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承载轴向混合磁轴承用的永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的 腰与垂直方向的夹角a的范围为15°-20°。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承载轴向混合磁轴承用的永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的 腰与垂直方向的夹角a为20°。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承载轴向混合磁轴承,包括转子(8),转子(8)上设有磁轴承定子(6),磁轴承定子(6)内设有定子腔(1),定子腔(1)内设有树脂(3),树脂(3)内侧包围电磁绕组线圈(2),树脂(3)外侧设有导磁环(5)和梯形截面的永磁环(4),永磁环(4)位于导磁环(5)上方;所述的磁轴承定子(6)与转子(8)之间形成轴向气隙(7)。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而且具有功耗低、承载能力大的特点。
【IPC分类】F16C32/04
【公开号】CN105443576
【申请号】CN201510952486
【发明人】张秀华, 何林, 李光喜
【申请人】贵州大学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