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23189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构造新颖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该装置即使针对频率高于节流通路的共振频率的高频的振动输入,也能发挥优异的隔振效果。在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在分隔构件上形成将承压室和平衡室相互连通的连通流路,并且,在连通流路的流路上配设可动橡胶膜,承压室的压力作用于可动橡胶膜的一侧的表面且平衡室的压力作用于可动橡胶膜的另一侧的表面,其中,形成于可动橡胶膜的外周端部的厚壁的外周保持部被分隔构件夹持,并且以自外周保持部朝向内侧延伸的方式设有多个在可动橡胶膜的表面突出的加强条并使该加强条互相交叉,并且,在加强条的交叉部的周围形成有使宽度尺寸局部减小而成的窄部,利用窄部在加强条的交叉部的周围设有低刚度区域。
【专利说明】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支架等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安装在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构件之间且将这些构件相互隔振连结起来的隔振连结体或隔振支承体的一种,公知有隔振装置。另外,作为隔振装置,如日本特许第5108658号公报(专利文献I)等所示,还提案有一种利用封入在内部的流体的流动作用来实现较高的隔振性能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具有以下这样的构造: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将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相互弹性连结起来,并且,在由第二安装构件支承的分隔构件的两侧形成承压室和平衡室,在该承压室和平衡室内封入非压缩性流体,并且,形成使该承压室和平衡室相互连通的节流通路。而且,在向第一安装构件与第二安装构件之间输入振动时,利用承压室和平衡室之间的相对的压力变化产生经过节流通路的流体流动,从而发挥基于流体的共振作用的隔振效果。
[0003]另外,在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对于节流通路预先被调谐成的频率的振动输入,能够发挥因流体的流动作用而产生的优异的隔振效果,另一方面,对于频率高于节流通路的调谐频率的高频域的振动输入,存在由节流通路的反共振引起的隔振性能(减振作用)下降的问题。
[0004]于是,在专利文献I等中,还存在有这样一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分隔构件上形成将承压室和平衡室相互连通的连通流路,并且,在连通流路的流路上配设可动橡胶膜,在可动橡胶膜的一面作用有承压室的液压,在可动橡胶膜的另一面作用有平衡室的液压。由此,在输入与被设定为相当于发动机抖动的低频的节流通路的调谐频率相比频率较高振幅较小的空转振动等时,利用可动橡胶膜的弹性变形而在承压室与平衡室之间产生经过连通流路的实质性的流体流动,从而吸收或缓和承压室的内压变化,由此,发挥由低动刚度化(日文:低動??打化)产生的减振效果。另外,由于在输入节流通路被调谐成的低频大振幅振动时,可动橡胶膜的弹性变形无法一直追随,因此,产生经过节流通路的流体流动,从而有效地发挥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
[0005]另外,通过积极地利用因可动橡胶膜的弹性变形而在承压室与平衡室之间经过连通流路产生的实质性的流体流动,还能够谋求提高频率高于空转振动的频率的高频域的隔振性能。具体而言,例如针对相当于通常行车轰鸣声的50Hz?10Hz左右的中?高频域的振动输入,通过以共振状态产生伴随着可动橡胶膜的弹性变形的经过连通流路的流体流动,从而能够积极地谋求提高由基于流动流体的共振作用的低动刚度化产生的减振性能。
[0006]然而,针对像汽车的空转振动这样的中频中振幅振动,为了更好地获得如上所述那样的由可动橡胶膜的弹性变形产生的低动刚度作用,期望在可动橡胶膜中增大容许弹性变形的薄壁部分的面积。即,在专利文献I的构造中,例如,若减小在俯视时由分隔构件夹持的中央部的保持部和外周缘部的保持部以及以连接这些保持部的方式呈放射状延伸的加强条,并增大薄壁膜状部分的面积,则能够更有效地发挥由可动橡胶膜的变形产生的压力吸收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获得由低动刚度化产生的隔振效果。
[0007]然而,例如,若通过采用宽度尺寸较小的加强条或使内周保持部小径化等从而单纯地增大可动橡胶膜的薄壁膜状部分的面积,则可能导致可动橡胶膜的整体低动刚度化而损害节流通路对于低频大振幅振动的隔振性能。另外,由于随着可动橡胶膜的位移产生经过连通流路的流体流动,因此,针对汽车的高速行车轰鸣声、加速轰鸣声这样的10Hz?200Hz左右的更高频域的振动,存在因流体流动的反共振而导致的高动刚度化成为问题等情况,可能导致隔振性能下降。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1086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2]本发明即是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做成的,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新颖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即使针对频率高于节流通路的共振频率的高频的振动输入,也能够发挥优异的隔振效果。
[001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4]以下,记载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做成的本发明的方案。另外,以下所记载的各方案中所采用的构成要素能够尽可能以任意的组合进行采用。
[0015]本发明人通过反复进行研究及实验,结果发现:若在可动橡胶膜中增大容许弹性变形的薄壁部分,则在输入连通流路被调谐成的频率的振动时,薄壁部分在较广的范围内进行弹性变形,而较大程度地发挥由该薄壁部分的变形产生的活塞效应(日文:X卜乂作用),因此,经过连通流路的流体流动量增多。其结果,得到了以下的知识:在输入连通流路被调谐成的频域内的振动时,能够利用共振现象有效地发挥液压吸收作用,另一方面,在输入频率尚于连通流路的调谐频率的尚频的振动的情况下,由连通流路的反共振导致的尚动刚度化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体现。于是,本发明人以抑制由连通流路的反共振导致的高动刚度化为目的,研究了在输入中频中振幅振动时充分地容许可动橡胶膜的变形,并且能够在更高频率的范围内控制经过连通流路的流体流动的构造,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16]S卩,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为一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将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连结起来,并且,在由该第二安装构件支承的分隔构件的两侧形成有承压室和平衡室,该承压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该平衡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构成,在该承压室和平衡室内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并且,设有将该承压室和平衡室相互连通的节流通路,另一方面,在该分隔构件上形成有用于将承压室和平衡室相互连通的连通流路,并且,以相对于该连通流路自该承压室侧叠合的方式配设能封闭该连通流路的可动橡胶膜,而且,利用该分隔构件夹持形成于该可动橡胶膜的外周缘部的厚壁的外周保持部,该承压室的压力作用于该可动橡胶膜的一侧的表面且该平衡室的压力经过该连通流路作用于该可动橡胶膜的另一侧的表面,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以自上述外周保持部朝向内侧延伸的方式设有多个在上述可动橡胶膜的表面突出的加强条,该多个加强条互相交叉,并且,在该加强条的交叉部的周围设有使宽度尺寸局部减小而成的窄部,利用该窄部在该加强条的交叉部的周围设有低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较低,有时可以说成弹性常数较低)区域。
[0017]采用按照这样的第一技术方案构造成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输入低频大振幅振动时,连通流路被可动橡胶膜切断,因此,在承压室与平衡室之间高效地产生经过了节流通路的流体流动,从而能够有效地发挥由流体的流动作用产生的隔振效果。特别是,在可动橡胶膜上设有厚壁的加强条,利用加强条限制可动橡胶膜的变形量,因此,能够有效地引起承压室与平衡室之间的相对的压力变化,从而能够容易确保经过节流通路的流体流动量。
[0018]另外,在输入中频或高频的振动时,节流通路会因反共振而实质上被切断,但在因可动橡胶膜的弹性变形而发挥的液压吸收作用的作用下,能够避免高动刚度化。其结果,能够发挥由低动刚度产生的减振效果,从而能够获得目标的隔振性能。
[0019]另外,连通流路以在输入高频小振幅振动时也能够保持连通状态的方式使流动流体的共振频率(连通流路的调谐频率)设定为高频,因此,在输入高频小振幅振动时,产生经过连通流路流动的流体的共振从而发挥优异的隔振效果,另一方面,在输入频率高于连通流路的调谐频率的高频的振动时,由反共振导致的高动刚度化成为问题。在此,在本技术方案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可动橡胶膜中,在加强条的交叉部的周围形成有窄部,利用窄部局部地设有低刚度区域。由此,在输入高频小振幅振动时,在加强条的设有窄部的交叉部的周围,低刚度区域积极地产生弹性变形,相比于可动橡胶膜的整体进行变形的情况,活塞效应被限制,从而能够限制经过连通流路的流体流动量。其结果,能够降低由连通流路的反共振导致的高动刚度化,从而能够确保动刚度较低,因此,能够在高频域的较广的范围内有效地获得由低动刚度产生的减振效果。
[0020]另外,在输入仅通过低刚度区域的变形难以谋求充分的低动刚度化的中频中振幅振动时,由于可动橡胶膜的除加强条以外的膜状部分的较广的范围进行弹性变形,因此,能够有效地发挥由低动刚度化产生的减振效果。
[0021]另外,通过在加强效果较大的多个加强条相交叉的部分的周围设有窄部,从而容易防止可动橡胶膜的刚度在窄部的形成部分过度变小,容易调谐低刚度区域的刚度特性。 另外,在多个加强条相互较大程度地分开配置的加强效果较小的部分,由宽度尺寸相对较大的加强条限制了可动橡胶膜的过大的变形。由此,在输入低频大振幅振动时,能够充分地引起承压室与平衡室之间的相对的压力变化,从而能够有效地获得由经过了节流通路的流体流动发挥的隔振效果。而且,窄部设于加强条的局部,因此,低刚度区域仅限于局部设置, 而几乎不存在由低刚度区域的变形导致液压自承压室退避到平衡室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发挥目标的隔振效果。[〇〇22]根据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中,在上述可动橡胶膜上设有厚壁的中央保持部,并且,多个上述加强条设为将上述外周保持部和该中央保持部相互连接,多个该加强条的交叉部形成为该中央保持部,在该加强条的靠该中央保持部侧的端部形成有上述窄部。[〇〇23]采用第二技术方案,可动橡胶膜不仅利用外周保持部使外周部分被分隔构件支承,还利用中央保持部使中央部分被分隔构件支承,因此,容易进一步限制可动橡胶膜的变形,能够更有利地防止由经过了节流通路的流体流动产生的隔振效果因可动橡胶膜的液压吸收作用而下降。而且,加强条设为将外周保持部和中央保持部连接起来,加强条的内周端部和外周端部这两个端部被支承,由此,相比于加强条在可动橡胶膜的径向全长上相连续的情况等,缩短了加强条的长度,并且,加强条形成为两端部被支承的两端支承构造。由此, 能够有利地限制加强条的变形,从而能够发挥加强条的优异的加强作用。
[0024]另外,通过在各加强条的靠中央保持部侧的端部设置窄部,从而在自外周保持部分开的可动橡胶膜的中央部分设有低刚度区域,在输入高频振动时,能够防止外周保持部对低刚度区域的限制,从而能够有效地发挥由低动刚度化产生的隔振效果。另外,优选的是,通过使中央保持部的厚度小于外周保持部的厚度等方式,且使中央保持部相比于外周保持部容易变形,从而能够更有利地实现高频振动输入时的低动刚度化。
[0025]根据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中,上述加强条以直线形状延伸,并且,多个该加强条自上述中央保持部朝向外侧以放射状延伸并连接于上述外周保持部。
[0026]采用第三技术方案,加强条以直线形状延伸并以放射状配置,由此,形成于多个加强条的周向之间的薄壁部分分别形成为随着朝向外周去而周长逐渐变大的形状。而且,通过在多个加强条集中而能够发挥较高的加强效果的中央保持部的周围设置窄部,从而在输入高频振动时,在远离外周保持部的中央部分设置的低刚度区域优先产生可动橡胶膜的变形,并且能够在低刚度区域防止可动橡胶膜的变形量变得过大,从而在高频的较广的频率范围内获得由液压吸收产生的隔振效果。
[0027]另外,在周长较大的外周部分,多个加强条在周向上较大程度地分开配置,加强条对可动橡胶膜产生的加强效果变小,因此,针对中频中振幅振动的输入,能够充分地容许可动橡胶膜的弹性变形,从而能够有效地发挥目标的隔振效果。特别是,在可动橡胶膜的被外周保持部约束的外周部分,加强条的加强效果减小,因此,可动橡胶膜的弹性变形容易在包含外周部分在内的较广的范围内产生。
[0028]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中,上述加强条随着自上述外周保持部朝向内侧去而宽度逐渐变窄。 [〇〇29]采用第四技术方案,在可动橡胶膜的周长变大的外周部分,加强条的宽度尺寸变大,由此,能够充分地发挥加强条的加强效果。另外,加强条的宽度随着朝向可动橡胶膜的周长减小的内侧去而逐渐变小,由此,防止加强条的加强效果在可动橡胶膜的远离外周保持部的中央部分变得过大,从而能够有效地发挥由可动橡胶膜的变形产生的低动刚度作用。
[0030]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第四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中,在上述分隔构件与上述加强条的自上述可动橡胶膜突出的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0031]采用第五技术方案,可动橡胶膜的形成有加强条的部分不会超出需要地被分隔构件约束,而能够被容许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形,因此,针对中频中振幅振动的输入,能够实现更优异的隔振效果。另外,若调节加强条与分隔构件之间的间隙,则充分地容许相对于中频中振幅振动的输入而产生的变形,并且,对于低频大振幅振动的输入,能够利用加强条与分隔构件之间的抵接来限制可动橡胶膜的变形量,从而抑制液压的退避,针对频率、振幅不同的多种的振动输入,能够有效地获得隔振效果。[〇〇32] 发明的效果
[0033]采用本发明,在可动橡胶膜的加强条上局部地形成有窄部,利用窄部设有低刚度区域,由此,在输入高频小振幅振动时,低刚度区域积极地进行变形,从而能够发挥由低动刚度化产生的减振效果。而且,通过使局部设置的低刚度区域变形,能够限制连通流路的流体流动量,从而能够抑制由反共振导致的高动刚度化,因此,在输入频率高于连通流路的调谐频率的高频的振动时,也能够获得目标的减振效果。另外,在输入中频中振幅振动时,可动橡胶膜不仅仅是在低刚度区域内变形,而是在较广的范围内进行变形,由此,能够发挥基于由液压吸收产生的低动刚度化的隔振效果。此外,在输入低频大振幅振动时,利用加强条加强的可动橡胶膜切断连通流路,由此,有效地产生经过节流通路的流体流动,从而能够发挥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附图说明】[〇〇34]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剖视图,是相当于图2的1-1 剖面的图。[〇〇35]图2是构成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分隔构件的俯视图。
[0036]图3是表示在构成图2所示的分隔构件的分隔构件主体上安装有可动橡胶膜的状态的俯视图。
[0037]图4是构成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可动橡胶膜的俯视图。
[0038]图5是图4所示的可动橡胶膜的仰视图。
[0039]图6是相当于图4的V1-VI剖面的图。
[0040]图7是放大表示图1的发动机支架的主要部位的纵剖视图,是表示高频小振幅振动的输入状态的图。
[0041]图8是放大表示图1的发动机支架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是表示大负荷的输入状态的图。[〇〇42]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剖视图。[〇〇43]图10是构成图9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可动橡胶膜的俯视图。[〇〇44] 附图标记说明
[0045]10、80、发动机支架(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2、第一安装构件;14:第二安装构件; 16:主体橡胶弹性体;24、挠性膜;30、分隔构件;36、82、可动橡胶膜;48、下透孔(连通流路); 58、84、外周保持部;60、中央保持部;62、86、加强条;64、窄部;66、低刚度区域;72、承压室; 74、平衡室;76、节流通路。【具体实施方式】
[0046]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7]在图1中,示出了汽车用的发动机支架10作为按照本发明构造成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发动机支架10具有使第一安装构件12和第二安装构件14之间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相互弹性连结起来而成的构造。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只要没有特殊说明,就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
[0048]更详细而言,第一安装构件12为由铁、铝合金等形成的高刚性的构件,且具有圆形块形状或倒置的大致截头圆锥状,并且,在中心轴线上设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固定螺栓18。
[0049]第二安装构件14与第一安装构件12同样为高刚性构件,其整体具有薄壁大径的大致圆筒形状,且第二安装构件14被设为上部的直径小于下部的直径的带台阶的形状。
[0050]而且,第一安装构件12相对于第二安装构件14在同一中心轴线上配置于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上方,该第一安装构件12和第二安装构件14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相互弹性连结起来。主体橡胶弹性体16具有厚壁大径的大致截头圆锥状,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小径侧的端部硫化粘接于第一安装构件12,并且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大径侧的端部硫化粘接于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上端部分。由此,主体橡胶弹性体16形成为包括第一安装构件12和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一体硫化成形品。[〇〇511而且,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上形成有大径凹部20。大径凹部20为呈倒置的大致研钵形状的凹部,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大径侧端面开口。由此,主体橡胶弹性体16具有以在第一安装构件12与第二安装构件14之间随着朝向下方去而扩展的方式倾斜延伸的纵剖面形状。[〇〇52]另外,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上一体形成有密封橡胶层22。密封橡胶层22呈大径的大致圆筒形状,自比大径凹部20的开口部靠外周侧的位置朝向下方突出,并且以覆盖第二安装构件14的大径部分的内周面的方式固定。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橡胶层22的下部和上部具有大致相同的外径尺寸,并且下部与上部相比具有较大的内径尺寸,下部与上部相比被做成薄壁,密封橡胶层22的内周面被设为带台阶的形状。[〇〇53]另外,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一体硫化成形品上安装有挠性膜24。挠性膜24为整体呈薄壁大径的大致圆板形状的橡胶膜,被做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足够的松弛度而能够容易变形。而且,在挠性膜24上硫化粘接有固定构件26。固定构件26为具有大径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高刚性的金属构件,硫化粘接于挠性膜24的外周面。而且,挠性膜24被插入于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下端开口部分,通过使固定构件26嵌入固定于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下端部,从而使挠性膜24安装于第二安装构件1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构件26嵌入固定于第二安装构件14之后,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下端部通过辊弯(日文:口一等方法向内周弯曲,并与固定构件26的下表面叠合,从而能够避免固定构件26自第二安装构件14向下方脱落。[〇〇54]通过以这样的方式将挠性膜24安装于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一体硫化成形品,从而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上侧开口部被主体橡胶弹性体16封闭,并且,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下侧开口部被挠性膜24封闭。由此,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与挠性膜24的相对面之间,划分出相对于外部空间流体密封地与外部空间隔开的流体室28,在流体室28内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封入在流体室28内的非压缩性流体没有特殊限定,例如,能够采用水、乙二醇、亚烷基二醇、聚亚烷基二醇、硅油或它们的混合液等的液体,更优选的是,采用0.1Pa ? s以下的低粘性流体。[〇〇55]在该流体室28内配设有图2所示的分隔构件30。如图1、图2所示,分隔构件30具有由分隔构件主体32和盖板构件34组合而成的构造,并且在该分隔构件主体32与盖板构件34 之间安装有可动橡胶膜36。
[0056]分隔构件主体32为由合成树脂、金属等形成的硬质的构件,整体具有倒置的大致有底圆筒形状。另外,在做成大致圆筒形状的分隔构件主体32的外周端部形成有在外周面开口且沿周向以规定长度连续延伸的周槽38,周槽38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形成为下壁部上表面随着向长度方向外侧去而逐渐向上倾斜的斜面状,并在分隔构件主体32的上表面开口, 并且在周槽38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形成有贯通下壁部的未图示的下开口部,且该下开口部在分隔构件主体32的下表面开口。[〇〇57]另外,如图1、图3所示,在分隔构件主体32的径向中央部分形成有在上表面开口的收纳凹部42。收纳凹部42为具有大致圆形的横截面形状且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规定深度的凹部,在收纳凹部42的周壁部的多个部位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地设有抵接突部44,该抵接突部 44具有向内周凸出的大致半圆形截面。另外,在抵接突部44上分别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卡定突起46。[〇〇58]另外,在收纳凹部42的底壁部贯通形成有作为连通流路的下透孔48。下透孔48的具体的形状、配置、数量、大小等没有特殊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散地形成有多个下透孔 48 〇
[0059]另一方面,如图1、图2所示,盖板构件34与分隔构件主体32同样为硬质的构件,具有薄壁大径的大致圆板形状,并且,如图2所示,在盖板构件34的径向内周部分贯通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沿厚度方向贯通的上透孔52。而且,在盖板构件34的比上透孔52靠外周侧的部位,且是在与分隔构件主体32的卡定突起46相对应的位置,分别以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盖板构件34的方式形成有未图示的卡定孔,并且,在卡定孔的周向两侧分别以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盖板构件34的方式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溢流孔54。另外,在盖板构件 34的外周端部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周向上的一部分的缺口状的上开口部56。
[0060]而且,盖板构件34自上方叠合于分隔构件主体32,并且使分隔构件主体32的卡定突起46分别贯穿盖板构件34的对应的卡定孔,之后卡定突起46的顶端部分被压扁而扩径, 从而卡定突起46沿上下方向卡定于卡定孔的开口周缘部,使分隔构件主体32和盖板构件34 相互固定在一起。另外,还可以通过将形成于收纳凹部42的周壁部的三个卡定突起46、46、 46和与卡定突起46、46、46相对应的三个卡定孔在周向上不均等地配置、或使多组卡定突起 46和卡定孔的形状互不相同等,来使分隔构件主体32和盖板构件34在周向上相对定位。 [〇〇611另外,通过使分隔构件主体32和盖板构件34相互固定,从而收纳凹部42的开口部被盖板构件34覆盖。另外,盖板构件34的上透孔52和溢流孔54形成在覆盖收纳凹部42的开口部的部分,从而与收纳凹部42连通。[〇〇62]另外,如图3所示,在分隔构件主体32的收纳凹部42配设有可动橡胶膜36。如图4? 图6所示,可动橡胶膜36整体具有大致圆板形状,由例如橡胶弹性体、树脂弹性体等形成。另夕卜,在可动橡胶膜36的外周端部沿周向延伸地一体形成有向上方突出且做成厚壁的外周保持部58,该外周保持部58配置在周向上的三个部位。另外,在可动橡胶膜36的径向中央部分一体形成有大致小径圆柱形状的中央保持部60,通过向上方突出地设置中央保持部60,从而使可动橡胶膜36中的中央保持部60的形成部分局部地做成厚壁。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保持部60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薄于外周保持部58的薄壁,中央保持部60的上表面位于比外周保持部58的上表面略靠下方的位置。[〇〇63]另外,在可动橡胶膜36上设有加强条62。加强条62形成为厚于后述的弹性膜部68 的厚壁并向上方突出,具有自外周保持部58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直线形状,并且,加强条62的内端与中央保持部60相连接。总的来说,加强条62以在径向上连接外周保持部58和中央保持部60的方式自中央保持部60朝向外周保持部58以放射状延伸,并且连接各外周保持部58和中央保持部60的三个加强条62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换言之,外周保持部58以自各加强条62的外周端部向周向上的两侧延伸的方式分别与各加强条62形成为一体。[〇〇64]另外,加强条62随着自外周保持部58朝向中央保持部60去而宽度逐渐变窄。另外, 加强条62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小于外周保持部58以及中央保持部60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 且加强条62的上表面位于比该保持部58、60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加强条62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形成为倾斜面,设为与外周保持部58的上表面和中央保持部60 的上表面平滑地连续。[〇〇65]另外,三个加强条62、62、62的内侧端部均与中央保持部60相连接,由此,三个加强条62、62、62在中央保持部60相交叉,在该交叉部即中央保持部60的周围且是在加强条62上设有窄部64。该窄部64设于加强条62的靠中央保持部60侧的端部附近,在沿轴线方向观察时,宽度方向两侧面形成为凹状的弯曲形状,由此,加强条62的宽度尺寸局部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窄部64的两侧面与加强条62的除窄部64以外的部分的两侧面平滑地连续,窄部 64的宽度尺寸在加强条62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变化,并且,窄部64的宽度尺寸至少在窄部64 的两端部分以大于加强条62的除窄部64以外的部分的变化率的变化率变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窄部64的宽度尺寸在长度方向上不恒定,而是以朝向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逐渐减小的方式变化,但也可以是,例如在整个长度方向上大致恒定或在长度方向上的局部大致恒定。[〇〇66] 而且,通过在三个加强条62、62、62的各内周端部设有窄部64,从而利用该窄部64, 在可动橡胶膜36的中央部分设有能够降低加强条62的加强效果的低刚度区域66,厚度方向上的动刚度常数局部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三个加强条62、62、62的交叉部即中央保持部60的周围形成有窄部64、64、64,因此,低刚度区域66设于中央保持部60的周围,换言之, 低刚度区域66设于可动橡胶膜36的包含中央保持部60在内的中央部分。另外,低刚度区域 66的范围在可动橡胶膜36中未明确划分,但为了容易理解,在图4中用双点划线虚拟表示。 [〇〇67]另外,在可动橡胶膜36的在周向上相邻的加强条62、62的周向之间,一体形成有薄壁的弹性膜部68,在沿轴线方向观察时,该弹性膜部68由加强条62、62、外周保持部58、58以及中央保持部60包围起来。另外,在各弹性膜部68的外周端部设有缓解膜部(日文膜部)70。缓解膜部70形成为在厚度方向上能够容易弹性变形的薄壁膜状,该缓解膜部70形成在周向上相邻的外周保持部58、58的周向之间,并设于可动橡胶膜36的周向上的三个部位。[〇〇68]而且,可动橡胶膜36收纳配置于分隔构件主体32的收纳凹部42,通过分隔构件主体32的抵接突部44与可动橡胶膜36的外周面相抵接,从而使可动橡胶膜36在收纳凹部42内弹性定位。而且,通过使分隔构件主体32和盖板构件34以在上下方向上叠合的方式固定,从而可动橡胶膜36的中央保持部60和外周保持部58在分隔构件主体32与盖板构件34之间被上下夹持,并被分隔构件主体32和盖板构件34弹性支承。从上述说明还可以明确的是,可动橡胶膜36的三个加强条62、62、62与下透孔48和上透孔52在周向上错开配置,并且,中央保持部60相对于该下透孔48和上透孔52向内周错开配置,外周保持部58相对于该下透孔48和上透孔52向外周错开配置。[〇〇69]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周保持部58和中央保持部60均在分隔构件主体32与盖板构件 34的相对面之间在上下方向被夹持,另一方面,加强条62相对于盖板构件34向下方略微隔开间隔,在加强条62的上表面与盖板构件34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另外,中央保持部60 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略薄于外周保持部58的薄壁,从而能够使中央保持部60在分隔构件主体32与盖板构件34之间的压缩量小于外周保持部58在分隔构件主体32与盖板构件34之间的压缩量,能够使中央保持部60在上下方向上的动刚度常数小于外周保持部58在上下方向上的动刚度常数,从而使中央保持部60比外周保持部58容易在上下方向上变形。
[0070]另外,弹性膜部68和缓解膜部70以其下表面与分隔构件主体32的收纳凹部42的底壁部相接触的状态叠合于收纳凹部42的底壁部,弹性膜部68覆盖下透孔48的上开口,从而下透孔48被可动橡胶膜36封闭。另外,弹性膜部68的上表面和缓解膜部70的上表面相对于盖板构件34向下方分离。[〇〇71]这样构造成的分隔构件30收纳配置于流体室28。更具体而言,将分隔构件30插入于第二安装构件14,直到分隔构件30的上表面的外周端部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大径侧端面相抵接,并利用整周缩径等方法将第二安装构件14缩径,从而利用第二安装构件14支承分隔构件30。另外,分隔构件30的外周端部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与固定构件26之间以及密封橡胶层22与固定构件26之间被上下夹持,从而在上下方向上被定位。[〇〇72]像这样,分隔构件30被配设为在流体室28内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扩展,从而使流体室28相对于分隔构件30被分为上下两部分。即,在相对于分隔构件30而言的一侧(上侧) 形成有承压室72,该承压室72的壁部的一部分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6构成,且在振动输入时会引起承压室72产生压力变化,并且,在相对于分隔构件30而言的另一侧(下侧)形成有平衡室74,该平衡室74的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24构成,且该平衡室74容易产生容积变化。另夕卜,在由分隔构件30分隔而成的承压室72和平衡室74内封入有上述的非压缩性流体。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板构件34的上透孔52相比于分隔构件主体32的下透孔48以足够大的开口面积和较短的长度形成,因此,收纳凹部42的比可动橡胶膜36靠上方的区域以及上透孔 52实质上形成为承压室72的一部分。[〇〇73]而且,分隔构件30的外周面被隔着密封橡胶层22与分隔构件30相抵接的第二安装构件14以流体密封的方式覆盖,因此,在分隔构件主体32的外周面开口的周槽38以流体密封的方式被覆盖,从而在周向上形成以规定的长度延伸的隧道状的流路。而且,隧道状流路的一侧的端部利用盖板构件34的上开口部56与承压室72相连通,并且,另一侧的端部利用分隔构件主体32的未图示的下开口部与平衡室74相连通。由此,使用周槽38形成了将承压室72与平衡室74相互连通的节流通路76。节流通路76的流动流体的共振频率即调谐频率优选设定为5Hz?15Hz左右的低频。本实施方式的节流通路76通过调节通路截面积(A)与通路长度(L)之比(A/L),从而被调谐为相当于发动机抖动的10Hz左右。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 形成为厚壁的密封橡胶层22的上部按压于分隔构件30的比周槽38靠上方的外周面,并且, 自上方按压于周槽38的槽内下表面,由此,周槽38的开口部以流体密封的方式被覆盖,从而构成节流通路76。[〇〇74]另外,承压室72的液压经过上透孔52作用于组装于分隔构件30的可动橡胶膜36的上表面,并且,平衡室74的液压经过下透孔48作用于组装于分隔构件30的可动橡胶膜36的下表面。由此,在振动输入时,能够根据承压室72与平衡室74之间的相对的压力差使可动橡胶膜36产生弹性变形。换言之,承压室72和平衡室74经过作为连通流路的下透孔48、收纳凹部42以及上透孔52相互连通,下透孔48的开口部被可动橡胶膜36自承压室72侧覆盖而封闭,由此,在可动橡胶膜36的上表面作用有承压室72的液压,在可动橡胶膜36的下表面作用有平衡室74的液压。另外,还可以在收纳凹部42的底壁上表面形成有用于连接下透孔48的连通槽,从而使平衡室74的液压更大范围地作用于可动橡胶膜36的下表面。[〇〇75]通过将第一安装构件12利用固定螺栓18安装于未图示的动力单元,并且将第二安装构件14安装于未图示的车辆车身,从而将做成这样的构造的发动机支架10安装于车辆。 而且,在发动机支架10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动力单元借助发动机支架10隔振支承于车辆车身。
[0076]在该发动机支架10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在向第一安装构件12与第二安装构件14 之间输入相当于发动机抖动的低频大振幅振动时,利用承压室72与平衡室74之间的相对的压力变化,产生经过了节流通路76的流体流动。由此,根据流体的共振作用等的流动作用, 发挥目标的隔振效果(高衰减效果)。[〇〇77]而且,可动橡胶膜36的弹性膜部68和缓解膜部70被外周保持部58、中央保持部60 以及加强条62加强,该弹性膜部68和缓解膜部70向厚度方向的弹性变形量被限制。换言之, 弹性膜部68和缓解膜部70的实际自由长度因该外周保持部58、中央保持部60以及加强条62 而减小,可动橡胶膜36的变形量被限制。因此,对于相当于发动机抖动的低频大振幅振动的输入,弹性膜部68以及缓解膜部70无法追随进行弹性变形,而能够抑制液压的损失,从而能够获得足够大的承压室72与平衡室74之间的相对的压力差。其结果,能够有利地确保通过节流通路76而流动的流体的量,从而能够高效地获得利用流体流动发挥的隔振效果。
[0078]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条62的宽度随着向可动橡胶膜36的周长变大的外周侧去而变大,在可动橡胶膜36的外周部分也能够充分地发挥加强条62的加强效果,因此,在输入低频大振幅振动时,能够容易限制可动橡胶膜36的变形。而且,以将外周保持部58与中央保持部60相互连接的方式设置加强条62,并将加强条62做成两端支承构造,因此,能够有利地发挥加强条62的加强效果。[〇〇79]而且,在输入相当于空转振动的20Hz?40Hz左右的中频中振幅振动时,被调谐成低于输入振动频率的低频的节流通路76因反共振而实质性地被封闭。另一方面,承压室72 的液压经过上透孔52作用于可动橡胶膜36的弹性膜部68的一表面,平衡室74的液压经过下透孔48作用于可动橡胶膜36的弹性膜部68的另一表面,因此,根据该承压室72与平衡室74 之间的相对的压力差,能够使弹性膜部68在厚度方向上产生弹性变形,其结果,能够避免由承压室72的实质性的封闭导致的高动刚度化,从而能够发挥低动刚度的隔振效果(减振效果)。
[0080]特别是,在承压室72内作用有负压时,可动橡胶膜36的弹性膜部68和缓解膜部70 离开收纳凹部42的底面,从而解除可动橡胶膜36对下透孔48的封闭,从而能够使承压室72 与平衡室74之间直接连通。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实现低动刚度化,能够高效地发挥目标的隔振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橡胶膜36中,加强条62相对于盖板构件34的下表面向下方分开,即使在加强条62的形成部分,也能够容许可动橡胶膜36向厚度方向的变形,因此, 能够更有利地发挥因可动橡胶膜36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液压吸收作用。
[0081]另外,对于中频中振幅的振动输入,仅通过后述这样的设于局部的低刚度区域66 的变形难以获得充分的液压吸收作用,但由于相比于高频的行车轰鸣声等为振幅较大的输入振动,因此,可动橡胶膜36的较广的范围进行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发挥充分的液压吸收作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条62的宽度随着朝向内周去而逐渐减小,在加强条62在周向上密集地配置的内周部分,能够确保该加强条62的周向之间的距离。因此,加强条62的周向之间的弹性膜部68的自由长度能够得到确保直到内周部分,利用可动橡胶膜36的包含内周部分在内的更广的区域的变形,能够发挥目标的隔振效果。[〇〇82]另外,在输入相当于中速行车轰鸣声的50Hz?100Hz左右的高频小振幅振动时,如图7所示,利用加强条62的窄部64设定的可动橡胶膜36的低刚度区域66积极地进行弹性变形。而且,利用由低刚度区域66的变形产生的活塞效应,在下透孔48产生流体流动,从而消除由承压室72的实质上封闭导致的高动刚度化,因此,能够发挥由低动刚度产生的减振效果。
[0083]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10中,利用多个下透孔48构成了高频的节流通路,该高频节流通路的调谐频率被设定为相当于中速行车轰鸣声的50Hz?100Hz左右的高频。而且,在输入振动像高速行车轰鸣声、加速轰鸣声那样频率为高于下透孔48的调谐频率的较高的频率的情况下,在以往的发动机支架中,因高频节流通路的反共振而可能产生明显的高动刚度化。[〇〇84]在此,在本发明的发动机支架10中,在加强条62上形成有窄部64,利用窄部64而在局部设有低刚度区域66。而且,在输入高频小振幅振动时,该局部的低刚度区域66优先进行弹性变形,由此,与可动橡胶膜36整体在较广的范围内进行变形的情况相比,引起经过了下透孔48的流体流动的活塞效应变小。其结果,下透孔48对于调谐成的频率的振动输入能够有效地发挥由低动刚度产生的减振效果,并且,在输入频率高于下透孔48的调谐频率的高频的振动时,能够降低高频节流通路的共振时的流体流动量,由此,能够抑制由反共振导致的高动刚度化,从而对于该振动的输入也能够获得充分的减振效果。[〇〇85]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窄部64形成的低刚度区域66设定于可动橡胶膜36的径向中央部分,低刚度区域66设于远离外周保持部58的区域,并且,利用中央保持部60弹性支承于分隔构件30。因此,低刚度区域66的受到外周保持部58的限制被降低而被容许变形, 并且,变形量由中央保持部60的压缩刚度限制,从而能够高精度地适当地获得由低刚度区域66的变形产生的活塞效应。其结果,能够谋求由低刚度区域66的变形产生的低动刚度化, 并且还能够有利地降低或防止由下透孔48的反共振导致的高动刚度化。[〇〇86]此外,中央保持部60相比于外周保持部58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为薄壁,从而中央保持部60在上下方向上被分隔构件30压缩的压缩量减小,因此,中央保持部60比外周保持部 58容易产生上下方向上的压缩变形,使低刚度区域66的充分地变形且变形不会变得过大。 另外,包含窄部64在内的加强条62形成为薄于中央保持部60的薄壁,从而在加强条62与盖板构件34之间设有间隙,因此,在窄部64能够充分地容许上下方向上的变形,能够有效地发挥由低刚度区域66的变形产生的隔振效果。[〇〇87]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条62的上表面相对于外周保持部58的上表面和中央保持部 60的上表面平滑地连续,并且,窄部64的两侧面相对于加强条62的两侧面平滑地连续,从而能够避免加强条62的截面形状在长度方向上急剧地变化。因此,在包含窄部64在内的加强条62进行弹性变形时,能够防止应力的局部集中,从而能够谋求提高耐久性。[〇〇88]另外,窄部64设于三个加强条62、62、62相交叉的中央保持部60的周围,在能够较大程度地发挥该三个加强条62、62、62的加强效果的中央部分设定有低刚度区域66。这样,通过在可动橡胶膜36上且是在变形刚性容易因加强条62的加强效果而变大的部分设置低刚度区域66,从而容易以低刚度区域66的变形刚性不会明显减小的方式高精度地进行调谐,能够防止低刚度区域66的过大的弹性变形。[〇〇89]另外,窄部64的周向上的宽度尺寸小于加强条62的其他部分的周向上的宽度尺寸,因此,相比于局部减小加强条62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情况,能够降低尺寸变化对于加强条62的厚度方向上的弯曲变形刚性的影响。因而,对于加强条62在窄部64处的截面形状的变化,能够防止加强条62的弯曲方向上的刚度过度灵敏地进行变化,从而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调谐低刚度区域66的刚度特性。
[0090]另外,在输入冲击性的大负荷时,存在经过了节流通路76的流体流动无法一直追随,承压室72内的压力局部地明显下降的情况,可能因空化而产生噪声,但在发动机支架10 中还能够防止空化的发生。即,在承压室72内的压力较大程度地下降时,如图8所示,可动橡胶膜36的弹性膜部68和缓解膜部70进行弹性变形,从而解除可动橡胶膜36对下透孔48的封闭,使下透孔48切换为连通状态。由此,承压室72和平衡室74经过上透孔52、下透孔48以及收纳凹部42相互连通,从而能够尽可能快速地降低或消除承压室72内的负压,因此,能够防止空化气泡的产生,能够防止在空化气泡消失时所产生的噪声。另外,在盖板构件34上,在比可动橡胶膜36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贯通形成有溢流孔54,即使可动橡胶膜36向承压室72侧较大程度地进行了弹性变形,也能够经过下透孔48和溢流孔54维持承压室72与平衡室74之间的连通状态,从而避免空化。[〇〇91]另外,在图9中,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80。发动机支架80形成为包括有图10所示的可动橡胶膜82的构造,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动橡胶膜36。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以及构件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92]更详细而言,可动橡胶膜82具有大致圆板形状,在外周端部包括有沿周向延伸且在整个周向上连续的圆环状的外周保持部84,并且,包括有自外周保持部84向内侧延伸的多个加强条86。另外,外周保持部84还可以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地由在周向上相互分开的多个外周保持部构成。[〇〇93]加强条86形成为在可动橡胶膜82的厚度方向上向上方突出并以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另外,设有四个加强条86、86、86、86,两个加强条以互相大致平行配置的方式组成一组, 并且,另外两个加强条以互相大致平行配置的方式组成一组,该两组加强条沿互相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总的来说,四个加强条86、86、86、86以格子状交叉配置,且两端部与外周保持部84相连接。[〇〇94]另外,在该加强条86的交叉部的周围设有窄部64。在各加强条86上,分别具有两个交叉部,在隔在各交叉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窄部64,因此,设有四个窄部64、64、64、64。由此,在加强条86的各交叉部的周围分别设有由窄部64形成的低刚度区域66。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仅在中央设定有一个低刚度区域66,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橡胶膜82的表面上分散地设有多个低刚度区域66。
[0095]不过,即使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地具有多个交叉部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在所有的交叉部设定低刚度区域66,能够仅在所选择的几个或一个交叉部的周围设定低刚度区域66。 由此能够明确的是:不必在所有的加强条86上设置窄部64,在至少一个加强条86上设置窄部64即可。另外,窄部64能够仅设于加强条86的靠交叉部的任一侧。[〇〇96]而且,可动橡胶膜82收纳于分隔构件主体32的收纳凹部42,分隔构件主体32的抵接突部44抵接于可动橡胶膜82的外周面,并且,外周保持部84在分隔构件主体32与盖板构件34之间被上下夹持,从而可动橡胶膜82安装于分隔构件30。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橡胶膜82 没有设置第一实施方式的中央保持部60,因此,包括外周保持部84的外周端部被分隔构件 30上下夹持,另一方面,在可动橡胶膜82的比外周保持部84靠内周侧的部分整体向下方离开盖板构件34。总的来说,本实施方式的交叉部在可动橡胶膜82配设于分隔构件30的状态下,不像第一实施方式的中央保持部60那样地被分隔构件30上下夹持,而是上表面相对于盖板构件34向下方分离。不过,也可以以交叉部被分隔构件30上下夹持的方式使交叉部比加强条86向上方突出。[〇〇97]在采用这样的包括以格子状配置的加强条86的可动橡胶膜82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于频率不同的多种振动,都能够发挥有效的隔振效果,特别是能够在高频率较大的区域内有效地获得隔振效果。另外,可动橡胶膜82的加强条86以及弹性膜部68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分隔构件30的上透孔52和下透孔48的形状、数量、配置等能够根据加强条86以及弹性膜部68的形状、数量、配置等适当地变更。[〇〇98]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具体的记载。例如, 可动橡胶膜36不限定于圆板形状,例如,能够采用具有四边形板形状等大致多边形平面形状的可动橡胶膜。[〇〇99]另外,能够在可动橡胶膜36上固定用于加强的金属板等加强构件。在该情况下,期望以容易容许低刚度区域66的变形的方式在除低刚度区域66以外的部分设置加强构件。
[0100]外周保持部58、中央保持部60以及加强条62均不限定于仅向可动橡胶膜36的厚度方向上的任一侧突出的构造,还能够采用向厚度方向上的两侧突出的构造。
[0101]另外,加强条62的个数只要是多个,就没有特殊限定。另外,加强条62并不限定于直线形状,也可以是整体或在中间局部弯曲。另外,加强条62的截面形状期望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进行变化,但也可以是,例如截面形状在窄部64的长度方向两端急剧变化等非连续地进行变化。
[0102]另外,加强条62可以是上表面与盖板构件34的下表面相接触,也可以是在盖板构件34与分隔构件主体32之间被上下压缩地夹持。[〇1〇3]另外,加强条62的窄部64的长度换言之低刚度区域66的范围能够与所要求的特性等相应地适当地设定。
[0104]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通流路由相对于可动橡胶膜36设于平衡室74侧的下透孔48构成,但例如也可以采用设于承压室72侧的上透孔52被调谐为中速轰鸣声等而成的连通流路,还可以由相互连通的上透孔52、收纳凹部42的空间以及下透孔48的整体构成连通流路。总的来说,可动橡胶膜36能够配置于连通流路的流路长度方向上的任一外侧,也能够配置于流路长度方向上的中间。
[010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发明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应用于发动机支架的例子,但本发明例如还能够应用于副车架支架(subframe mount)、差速器支架(diff mount)、车身支架(body mount)等。另外,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汽车,还能够较佳地应用于机动二轮车、铁路用车辆、工业用车辆等所使用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主权项】
1.一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80),其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6)将第一安装构件(12)和第二安装构件(14)弹性连结起来,并且,在由该第二安装构件(14)支承的分隔构件(30)的两侧形成有承压室(72)和平衡室(74),该承压室(72)的壁部的一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16)构成,该平衡室(74)的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24)构成,在该承压室(72)和平衡室(74)内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并且,设有将该承压室(72)和平衡室(74)相互连通的节流通路(76),另一方面,在该分隔构件(30)上形成有用于将承压室(72)和平衡室(74)相互连通的连通流路(48、42、52),并且,在该连通流路(48、42、52)的流路上配置有可动橡胶膜(36、82),该承压室(72)的压力作用于该可动橡胶膜(36、82)的一侧的表面且该平衡室(74)的压力作用于该可动橡胶膜(36、82)的另一侧的表面,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80)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可动橡胶膜(36、82)的外周端部形成的厚壁的外周保持部(58、84)被上述分隔构件(30)夹持,并且,以自该外周保持部(58、84)朝向内侧延伸的方式设有多个在该可动橡胶膜(36、82)的表面突出的加强条(62、86),该多个加强条(62、86)互相交叉,并且,在该加强条(62、86)的交叉部的周围设有使宽度尺寸局部减小而成的窄部(64),利用该窄部(64)在该加强条(62、86)的交叉部的周围设有低刚度区域(6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其中, 在上述可动橡胶膜(36)上设有厚壁的中央保持部(60),并且,多个上述加强条(62)设为将上述外周保持部(58)和该中央保持部(60)相互连接,多个该加强条(62)的交叉部形成为该中央保持部(60),在该加强条(62)的靠该中央保持部(60)侧的端部形成有上述窄部(64)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其中, 上述加强条(62)以直线形状延伸,并且,多个该加强条(62)自上述中央保持部(60)朝向外侧以放射状延伸并连接于上述外周保持部(58)。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其中, 上述加强条(62)随着自上述外周保持部(58)朝向内侧去而宽度逐渐变窄。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80),其中, 在上述分隔构件(30)与上述加强条(62、86)的自上述可动橡胶膜(36、82)突出的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文档编号】F16F13/10GK105987122SQ201610140928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1日
【发明人】林贵志
【申请人】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