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接头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77255阅读:来源:国知局
连接时,套筒2的内壁对应连接部11的端部与凸环13之间的位置设有楔形面23,所述楔形面23自固定端22向穿入端21倾斜设置,所述穿入端21与连接部11之间设有供软管穿入的间隙。
[0029]以下对本软管接头做进一步描述,本软管接头包括套筒2和连接头1,连接头I内轴向设置的通道为流通通道,连接头I 一端为连接部11用于连接软管,软管为套于连接部11上固定,本连接部11的特点在于其端部设有向外倾斜的锥形面12,且锥形面12的后方还设有一凸环13,该设计有效加强了软管与连接部11的固定作用,在连接部11端部设置锥形面12相比以往连接部11平滑表面的设置使得连接部11更容易的穿进软管的开口内,且锥形面12由于向外撑开,对软管的紧固作用更强,使得软管固定于连接部11上时更牢固,不易脱落,设置的凸环13则进一步的加强上述的紧固作用,当仅只有锥形面12对软管起撑开作用时,连接部11穿进软管内,仅只有锥形面12的外径处与软管内壁抵接,软管被撑开的前端会缺乏固定,当软管受到较大向外的力时,仍然容易脱落,如用力将软管向外扯出。通过凸环13的设置,连接部11穿入软管内后,软管被锥形面12撑开,继续将连接部11推入软管内,软管前端被撑开的部分再套于凸环13上,使得软管与连接部11的接触面进一步增加,且通过软管被撑开后的弹性作用,紧紧地套于连接部11上,固定效果进一步加强,且有效提高了连接处的气密性,连接处不会发生渗漏,方便实用。
[0030]另外本方案中的套筒2与连接头I配合可对软管起到更全面的固定、密封等保护,且相比以往的套筒2更易于安装。套筒2呈圆筒状,一端设有内螺纹,用于与连接部11的外螺纹配合固定套筒2,套筒2的固定端22壁厚要小于穿入端21的壁厚,因此其固定端22的内径要大于穿入端21的内径,且套筒2的内壁设有楔形面23,该楔形面23即位于穿入端21与固定端22的过渡部分,且楔形面23的位置正好对应于锥形面12与凸环13之间的位置,此处主要为软管套于连接部11上时被撑开的部分。安装软管时,先将软管从穿入端21穿过套筒2,再将连接部11塞入软管内,进而再将套筒2往连接头I方向推动,可伴随旋转的动作将套筒2往连接头I方向移动,初始,由于固定端22的壁厚要小于穿入端21,固定端22的内壁并未与软管表面接触,接触面较小拖动套筒2较轻松,当套筒2固定端22移动至连接部11的锥形面12处时,软管被锥形面12撑开,软管与固定端22的内壁接触,因为固定端22的内径大于穿入端21,其大于穿入端21的内径部分正好用于容纳套筒2被撑开的部分,且楔形面23的设置,套筒2依然可以方便的通过旋转的方式将套筒2拧向连接头I并与连接头I连接,并且套筒2与连接头I连接时,套筒2内壁的楔形面23与软管的外壁紧密连接,对软管进行压紧固定,软管的固定效果更牢固,不易脱落。
[0031]同时为了更进一步加强该新型软管接头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还设有一密封套4,参照图1,密封套4的一端密封连接于嵌槽16中,密封套4的套体则套于套筒的固定端外壁与嵌槽16之间,由于固定端为用于与连接部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容易存在缝隙,故在螺纹连接处的侧旁设置环形的嵌槽16,用于将套筒的一端密封连接于内,另一端套于固定端的外壁上,从而使得套筒将固定端与连接部的连接部位包裹于密封套4内,套装的结构使得密封面有效地增大,并通过密封套4的弹性作用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且为了避免影响软管的安装,此处参照图2所示,该密封套4于软管安装时可由内而外翻起,翻至连接部的另一侧,软管安装完毕后再翻回,从而达到加强密封性但又不影响软管安装的作用,上述密封套4为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嵌槽16则设置呈内带有限位的结构,如参照图6内设为圆形的结构,又或者如燕尾状,T型状亦可,主要基于密封筒固定效果更好的考虑,当然一般的凹槽结构亦可,密封套4嵌入嵌槽16中并通过粘接与嵌槽16固定。
[0032]综合上述方案,本新型软管接头的相比以往软管接头的显著效果在于密封性高,防脱落,方便安装。
[0033]参照图4、图5所示,所述连接部11相对其端部的另一侧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折边14,所述套筒2与连接头I连接时,固定端22的端部与折边14贴合设置,固定端22靠近其端部的内壁与连接部11的外壁贴合设置。设置的折边14宽度与固定端22的厚度刚好吻合,当套筒2与连接头I连接时,使得固定端22的端壁抵触于这边上,且固定端22的内壁与连接部11的外壁贴合,通过固定端22的端壁以及内壁分别与折边14、连接部11外壁贴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该处的紧密性,也有效保护套筒2与连接部11的螺纹连接处,使其不与外界接触,有效防止其锈蚀,防止接头损坏,加强其使用的稳定性。
[0034]进一步的,所述穿入端21的内壁设有若干环形凹槽24,穿入端21设置的若干环形,在穿入软管时,由于凹槽24的设置,减少与套管的接触面,使得软管穿进更方便,软管接头以及软管投入使用时,软管内充满流体,通过流体的压力作用,且软管带有弹性,软管位于凹槽24的部分受流体压力作用略微陷于凹槽24中,与凹槽24壁构成一定抵触,加强软管的固定作用,进一步防止软管脱落。
[0035]所述套筒2的外壁设有磨砂面,软管设置的磨砂表面加强套筒2表面粗糙度,使得安装套筒2时不易打滑,握感舒适,方便套筒2的安装。
[0036]所述连接头I相对连接部11的另一端设有快装接头15,快装接头15为标准化部件,将连接头I的一端设置成快装接头15的结构,方便软管接头与其它部件标准化的安装。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软管接头,包括套筒、连接头以及连接头内轴向设置的通道,其特征是: 所述连接头一端设有用于连接软管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呈向外倾斜呈锥形结构,所述连接部的外壁径向设有凸环,所述连接部相对其端面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 所述套筒包括穿入端和固定端,穿入端和固定端分别位于套筒的两端,固定端内壁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固定端的壁厚小于穿入端的壁厚,所述套筒与连接头连接时,套筒的内壁对应连接部的端部与凸环之间的位置设有楔形面,所述楔形面自固定端向穿入端倾斜设置,所述穿入端与连接部之间设有供软管穿入的间隙; 所述连接部的外螺纹所在处的侧盘还设有环形的嵌槽,以及一端密封连接于嵌槽内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套于固定端的外表面与嵌槽之间,所述嵌槽由弹性材料制成可由内向外翻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相对其端部的另一侧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折边,所述套筒与连接头连接时,固定端的端部与折边贴合设置,固定端靠近其端部的内壁与连接部的外壁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软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穿入端的内壁设有若干环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套筒的外壁设有磨砂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头相对连接部的另一端设有快装接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管接头,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套筒、连接头以及连接头内轴向设置的通道,所述连接头一端设有用于连接软管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呈向外倾斜呈锥形结构,所述连接部的外壁径向设有凸环,所述连接部相对其端面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筒包括穿入端和固定端,穿入端和固定端分别位于套筒的两端,固定端内壁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固定端的壁厚小于穿入端的壁厚,所述套筒与连接头连接时,套筒的内壁对应连接部的端部与凸环之间的位置设有楔形面,所述楔形面自固定端向穿入端倾斜设置,所述穿入端与连接部之间设有供软管穿入的间隙,所述固定端还设有密封套。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密封性高,防脱落,而且方便安装。
【IPC分类】F16L33-02
【公开号】CN204284748
【申请号】CN201420783634
【发明人】项小波, 杨勇, 王燕峰, 王旭东
【申请人】温州市索特医药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