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02871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防尘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尘轴承。
【背景技术】
[0002]图1示出了现有的一种防尘轴承,包括外圈1、内圈2、设于外圈I和内圈2之间的保持架3、设于保持架3上的滚动体4,以及位于外圈I和内圈2之间的两个防尘片5,两个防尘片5分别位于轴向的两端。其中,防尘片5面向外圈I的一端固设于外圈1,面向内圈2的一端与内圈2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配合间隙d。该配合间隙d使得防尘片5与内圈2之间不接触,以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
[0003]上述轴承的缺点在于:
[0004]—方面,由于配合间隙的存在,使得防尘片只能阻挡大颗粒物进入轴承内部,但是不能阻挡小颗粒物进入轴承内部,防尘效果差。
[0005]另一方面,轴承内部填充有润滑剂,例如润滑脂,当轴承转动时,润滑脂会朝轴向两端流动并堆积在外圈的内周面和内圈的外周面上。而由于内圈外周面的轴向两端具有配合间隙,导致堆积在此处的润滑脂很容易从配合间隙流至轴承外部,造成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防尘轴承不能阻挡小颗粒物进入轴承内部,且容易造成润滑油或润滑脂的泄漏。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尘轴承,包括内圈、外圈、位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的滚动体,所述轴承至少在轴向的一端设有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位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所述防尘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外圈的第一防尘件、固设于所述内圈的第二防尘件;所述第一防尘件的径向内端部与所述第二防尘件的径向外端部具有配合间隙。
[0008]可选的,所述配合间隙与所述滚动体的中心沿轴向相对。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防尘件的径向内端部与所述第二防尘件的径向外端部沿轴向相对。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防尘件的径向内端部、所述第二防尘件的径向外端部中,其中一个具有与所述内圈、外圈同轴的环形槽,另一个面向所述环形槽的开口。
[0011]可选的,所述内圈、外圈中的一个为转动体,带有所述环形槽的防尘件固设于所述转动体上,且所述环形槽的开口朝向轴承外部。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防尘件的径向内端部、所述第二防尘件的径向外端部中的另一个具有位于所述环形槽中、且朝向所述环形槽的内部延伸的环形凸缘。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防尘件的径向内端部、所述第二防尘件的径向外端部均具有与所述内圈、外圈同轴的环形槽,两个环形槽的开口面对面设置。
[0014]可选的,所述环形槽的轴向截面为曲线形、方形或三角形。
[0015]可选的,所述防尘组件还包括唇形密封圈,位于所述配合间隙中;所述唇形密封圈固设于所述第一防尘件的径向内端部、所述第二防尘件的径向外端部的其中一个上,并通过唇部与另一个接触。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防尘件的径向内端部、所述第二防尘件的径向外端部沿径向相对;所述防尘组件还包括唇形密封圈,位于所述配合间隙中;所述唇形密封圈固设于所述第一防尘件的径向内端部、所述第二防尘件的径向外端部的其中一个上,并通过唇部与另一个接触。
[0017]可选的,所述防尘件为防尘片。
[0018]可选的,所述防尘片为钢片。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0]防尘组件包括分别固设于外圈、内圈的第一防尘件和第二防尘件,两防尘件相互配合的配合间隙远离内圈的外周面、同时远离外圈的内周面,使得配合间隙远离润滑剂容易发生堆积的部位,从而防止润滑剂从配合间隙泄露,以提高轴承的密封性,同时保证轴承转动时具有较低的摩擦。
[0021]进一步,在第一防尘件的径向内端部和第二防尘件的径向外端部之间设置唇形密封圈,可以加强轴承的防尘性能,并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现有防尘轴承沿轴向的局部剖面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防尘轴承沿轴向的局部剖面图;
[0024]图3示出了图2中防尘组件沿轴向的剖面结构;
[0025]图4是图2的一个变形例中防尘轴承沿轴向的局部剖面图;
[0026]图5是图2的另一个变形例中防尘轴承沿轴向的局部剖面图;
[0027]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防尘轴承沿轴向的局部剖面图;
[0028]图7是图6的变形例中防尘轴承沿轴向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0]第一实施例
[00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尘轴承,参照图2所示,包括由外而内同轴套设的外圈10和内圈20,外圈10和内圈20之间设有滚动体30和保持架40,滚动体30位于保持架40中。其中,外圈10转动,内圈20静止。
[0032]防尘轴承还包括两组防尘组件50,位于外圈10和内圈20之间、且分别位于轴向的两端,防尘组件50用于防止轴承外部的灰尘等污染物进入轴承内部,同时防止轴承内部的润滑脂的泄露,起到防尘和密封的双重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防尘组件5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如果只要求对轴承一端进行防尘密封,则可以只在对应的一端设置防尘组件。
[0033]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防尘组件50包括:固设于外圈10的第一防尘件51、固设于内圈20的第二防尘件52。第一防尘件51的径向内端部与第二防尘件52的径向外端部间隙配合。
[0034]具体地,结合图2并参照图3所示,沿径向向外的方向,第一防尘件51具有用于与第二防尘件52配合的第一配合部51a、基本沿径向延伸的第一本体部51b,以及固设于外圈内周面的第一固定部51c ;沿径向向内的方向,第二防尘件52具有用于与第一防尘件51的第一配合部51a配合的第二配合部52a、基本沿径向延伸的第二本体部52b,以及固设于内圈外周面的第二固定部51c。其中,第一固定部51c、第二固定部52c均基本沿轴向延伸、形成一个与内圈、外圈同轴的空心圆柱体,且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于对应的表面。
[0035]第一防尘件51的第一配合部51a与第二防尘件52的第二配合部52a间隙配合。当轴承外圈10转动时,第一防尘件51随着外圈10 —起转动,使得51a相对于52a发生转动,而由于第一配合部51a与第二配合部52a之间间隙配合、彼此不接触,因此,第一配合部51a、第二配合部52a之间基本没有摩擦,由此降低轴承的摩擦损耗。
[0036]第一配合部51a、第二配合部52a之间具有配合间隙50a (图2),配合间隙50a远离内圈20的外周面、同时远离外圈10的内周面。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当轴承转动时,容易发生润滑脂堆积的部位为外圈内周面的轴向两端、内圈外周面的轴向两端,而在沿径向远离外圈内周面、并远离内圈外周面的区域,也就是沿轴向与保持架40相对的区域,润滑脂由于无处附着而不容易发生堆积。本实施例中,将防尘组件分为分别固设于外圈和内圈的两个防尘件,并使得两者的配合部位位于沿轴向与保持架相对的区域,使得两者之间的配合间隙远离润滑脂容易发生堆积的位置,从而能够降低轴承转动时润滑脂的泄露,增强轴承的密封性能。
[0037]进一步,配合间隙50a与滚动体30的中心沿轴向相对,即沿径向方向,配合间隙50a与轴承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滚动体30的中心与轴承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基本相当。对于沿周向排列的一列滚动体来说,所有滚动体的中心相连、构成轴承滚动体的节圆,其中滚动体30的中心距轴承中轴线的距离为轴承节圆半径。在节圆的圆周所在位置,基本处于外圈内周面、内圈外周面之间的最中间的位置,润滑脂的堆积最少,因此当配合间隙50a所处的位置与滚动体30的中心相对时,从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