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2671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管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定管路的管夹。
【背景技术】
[0002]在工程机械和汽车上,需要使用大量的导电管路、液体管路和气体管路,这些管路均需固定到相应的基架如车架的板件上,一般的,管路均通过管夹固定到板件上。
[0003]图1为现有技术中管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管夹上依次设置有板件卡接部11、板件贴合部12和管路固定部13,固定管路时,板件卡接部11卡入板件上预设的通孔中,板件贴合部12贴合于板件表面上,管路固定部13固定管路,如此将管路稳固的固定到板件上。
[0004]在管路的使用过程中,管路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移动,如液压管路在充液时会移动,气体管路在排气时会晃动,管路的晃动会带动管夹晃动,当管夹的晃动幅度过大时,会导致其使用寿命降低甚至使其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管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管夹晃动幅度过大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管夹,用于将管路固定到板件上,所述管夹上沿轴向上依次设置有:
[0008]板件卡接部,其卡接于所述板件上的通孔中;
[0009]板件贴合部,其贴合于所述板件的贴合面上,所述贴合面为所述板件上背离所述板件卡接部的面;
[0010]管路固定部,其用于固定管路;
[0011]还包括与所述管路固定部相连的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与所述贴合面在所述轴向上具有预设尺寸的间隙。
[0012]上述的管夹,所述板件卡接部为锥形倒刺。
[0013]上述的管夹,还包括松脱部,所述松脱部的一端与所述锥形倒刺相连,所述松脱部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通孔中。
[0014]上述的管夹,所述松脱部为锥形结构,所述锥形倒刺和所述松脱部以锥形上具有较大直径的一端相对接。
[0015]上述的管夹,所述限位架包括水平部和设置于所述水平部上的环状凸起,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管路固定部相连,所述环状凸起与所述贴合面在所述轴向上具有所述预设尺寸的间隙。
[0016]上述的管夹,所述水平部的边缘部位与所述管路固定部支架连接有肋板。
[0017]上述的管夹,所述管路固定部包括具有开口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上与所述开口相对的部位设置有变形槽。
[0018]上述的管夹,所述预定尺寸为0.5mm-l.5mm。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夹,管路固定部上设置有限位架,且限位架与板件具有一预定尺寸的晃动间隙,如此当管路固定部因为管路的移动而晃动时,其晃动幅度达到晃动间隙的预定尺寸时,限位架就抵接上了板件,即被板件限位,如此,管道固定部的晃动幅度被限定于预设尺寸以内,较小的晃动幅度使得晃动不会损伤管夹,从而延长了管夹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现有技术中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的使用状态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现有技术:
[0026]11、板件卡接部;12、板件贴合部;13、管路固定部。
[0027]本实用新型:
[0028]21、板件卡接部;22、板件贴合部;23、管路固定部;24、限位架;25、管路;26、板件;27、松脱部;28、变形槽;29、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30]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夹,用于将管路25固定到板件26上,管夹上沿轴向上依次设置有板件卡接部21、板件贴合部22以及管路固定部23,板件卡接部21卡接于板件26上的通孔中;板件贴合部22贴合于板件26的贴合面上,贴合面为板件26上背离板件卡接部21的面;管路固定部23用于固定管路25 ;还包括与管路固定部23相连的限位架24,限位架24与贴合面在轴向上具有预设尺寸的间隙。
[0031]本实施例中所指的管路25可以是各种输送电力、输送气体以及输送液体的管路25,管夹指的是任意领域中能够将上述管路25固定到板件26上的固定机构。
[0032]具体的,板件卡接部21用于卡接板件26,板件26可以是金属板件或塑料板件,板件26上预先开设有通孔或槽,板件卡接部21卡于通孔中以将管夹固定到板件26上。板件贴合部22和钣金卡接部分列于板件26的两侧,板件贴合部22包括一平面,该平面紧贴于板件26上,以此使得管夹能够较为稳定的固定到板件26上,从而降低管夹晃动的概率,管路固定部23用于固定管路25,其可以是固定孔,也可以是固定槽,还可以是各类卡接结构。限位架24固定于管路固定部23上,其靠近板件26的一侧与板件26的间隙在设计时预定,如此当管路固定部23上的管路25发生移动而带动管路固定部23晃动时,管路固定部23晃动带动限位架24晃动,限位架24晃动的幅度受到其与板件26之间间隙的限制,当其幅度达到间隙的宽度时,限位架24抵接上板件26,无法继续晃动。优选的,预定尺寸介于0.5mm和1.5mm之间,如此既使得管路25具有一定的移动幅度,同时限制了管路固定部23的晃动幅度,使得其晃动不至于损坏管夹,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0033]本实施例中,板件卡接部21、板件贴合部22以及管路固定部23的具体结构均可参加现有技术中的相关结构
[00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夹,管路固定部23上设置有限位架24,且限位架24上与板件26具有一预定尺寸的晃动间隙,如此当管路固定部23因为管路25的移动而晃动时,其晃动幅度达到晃动间隙的尺寸时,限位架24就抵接上了板件26,即被板件26限位,如此,管道固定部的晃动幅度被限定于预设尺寸以内,较小的晃动幅度使得晃动不会损伤管夹,从而延长了管夹的使用寿命。
[003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板件卡接部21为锥形倒刺。还包括松脱部27,松脱部27的一端与锥形倒刺相连,松脱部27的另一端位于通孔中。锥形倒刺由于其大直径端与板件26相对设置,且大直径端的径向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导致其安装后无法拆卸。设置松脱部27后,管夹拆卸时,捏住松脱部27并迫使其收缩变形,以此带动锥形倒刺收缩变形,使得锥形倒刺能够顺利从板件26的通孔中退出。更优选的,松脱部27为锥形结构,锥形倒刺和松脱部27以锥形上具有较大直径的一端相对接。锥形结构的过渡较为平缓,便于拆卸操作。
[003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位架24包括水平部和设置于水平部上的环状凸起,水平部与管路固定部23相连,环状凸起与贴合面在轴向上具有预设尺寸的间隙。环状凸起使得限位架24任意方向的晃动均能得到限位。更优选的,水平部的边缘部位与管路固定部23支架连接有肋板29。如此加强限位架24与管路固定部23的连接强度。
[0037]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管路固定部23包括具有开口的卡槽,卡槽的内壁上与开口相对的部位设置有变形槽28。在卡槽的槽壁上设置变形槽28,如此在管路25卡入卡槽的过程中,降低卡槽变形阻力,便于管路25卡入。
[0038]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管夹,用于将管路固定到板件上,所述管夹上沿轴向上依次设置有: 板件卡接部,其卡接于所述板件上的通孔中; 板件贴合部,其贴合于所述板件的贴合面上,所述贴合面为所述板件上背离所述板件卡接部的面; 管路固定部,其用于固定管路;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管路固定部相连的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与所述贴合面在所述轴向上具有预设尺寸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件卡接部为锥形倒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松脱部,所述松脱部的一端与所述锥形倒刺相连,所述松脱部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通孔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松脱部为锥形结构,所述锥形倒刺和所述松脱部以锥形上具有较大直径的一端相对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包括水平部和设置于所述水平部上的环状凸起,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管路固定部相连,所述环状凸起与所述贴合面在所述轴向上具有所述预设尺寸的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的边缘部位与所述管路固定部支架连接有肋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固定部包括具有开口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上与所述开口相对的部位设置有变形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尺寸为0.5mm-1.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夹,用于将管路固定到板件上,管夹上沿轴向上依次设置有板件卡接部、板件贴合部和管路固定部,板件卡接部卡接于板件上的通孔中;板件贴合部贴合于板件的贴合面上,贴合面为板件上背离板件卡接部的面;管路固定部用于固定管路;还包括与管路固定部相连的限位架,限位架与贴合面在轴向上具有预设尺寸的间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夹,当管路固定部因为管路的移动而晃动时,其晃动幅度达到晃动间隙的预定尺寸时,限位架就抵接上了板件,即被板件限位,如此,管道固定部的晃动幅度被限定于预设尺寸以内,较小的晃动幅度使得晃动不会损伤管夹,从而延长了管夹的使用寿命。
【IPC分类】F16L3/04
【公开号】CN204922228
【申请号】CN201520697327
【发明人】吴桂宝, 储军, 窦翠晓, 董良, 张岩, 胡磊, 应卓凡, 朱砂, 高波, 刘万喜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