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剂管灌装封口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149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剂管灌装封口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包装机械,尤其涉及一种试剂管灌装封口贴标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试剂管灌装封口贴标行业中,由于试剂管质量轻,中心高,体积小,容易倾倒的原因,难以进行自动化流水作业,目前,大多采用将多个试剂管捆绑进行输送,分别通过多个单独的封装机构,贴标装置,封口装置,由于各个机构间可能存在的速度不同步,相互工作不兼容问题,较难进行整合操作,效率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整体式灌装封口贴标装置,其具有体积紧凑,工作高效可靠的优点,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解决该技术问题:一种试剂管灌装封口贴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管灌装封口贴标机包括主输送带、合围成矩形结构的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以及第四传送带,灌装定位装置设置在第二传送带和第三传送带之间,封口装置位于第三传送带的前部上方,贴标装置则位于第三传送带的后部外侧,试剂管转移机构位于第一传送带与主输送带之间,所述封口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薄膜输送机构、切刀机构、封口贴传送机构以及封口贴存放机构,还包括能够移动至所述封口贴存放机构正上方的热封装置以及位于所述封口贴存放机构正下方的试剂管传送装置,所述封口贴存放机构包括封口贴存放板,封口贴存放板上设有能够将封口贴固定存放于其中的存放孔,所述存放孔方位与热封装置中的热压封头以及试剂管传送装置中的试剂管相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试剂管转移机构包括设于第一传送带与主输送带之间的前部位置,用于从主输送带中抓取试剂管并输送进第一传送带的前抓取位移装置;

设于第一传送带与主输送带之间的后部位置,用于将第一传送带所接收的灌装完后的试剂管输送回主输送带的后抓取位移装置;

所述前抓取位移装置包括横跨于主输送带上方的第一导轨,于第一导轨上运行的第一滑块,与第一滑块相连的第一吸取装置,还包括能够对托盘进行限位的第一阻隔机构,前抓取位移装置行动路径下方设有第一过渡台面,所述第一过渡台面一侧设有第一推动机构,前后两侧设有第一限位挡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后抓取位移装置包括横跨与主输送带上方的第二导轨,于第二导轨上运行的滑块,与第二滑块相连的第二吸取装置,第二吸取装置底部设有吸盘,第二吸取装置行动路径下方设有第二过渡台面,第二过渡台面一侧设有第二推动机构,前后两侧设有第二限位挡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还包括瓶座,所述试剂管被抓取放置于瓶座中进行输送,主输送带与第一传送带之间设有瓶座传送带,瓶座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分别位于第一过渡台面与第二过渡台面两侧,所述瓶座传送带的起点与第一过渡台面相接,终点与第二过渡台面相接,所述第一推动机构位于瓶座传送带外侧,其能将瓶座从瓶座传送带中推入第一过渡台面,所述第二推动机构位于第一传送带外侧,其能将试剂瓶从第一传送带中推入第二过渡台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灌装定位装置包括与第二传送带终点和第三传送带起点相衔接的星盘回转机构,所述星盘回转机构包括能够自转以将试剂管从第二传送带中带入,并输出至第三传送带中的星盘,位于星盘下方,与第二传送带和第三传送带底部齐平的底盘,从第二传送带终点处延伸至第三传送带起点处,半包围星盘的挡板,挡板外侧依次设有灌装机构、照相装置与定位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瓶座为导磁材料,试剂管被安置于瓶座上在星盘边缘的卡齿内进行输送,所述照相装置包括设于试剂管运行路径的正上方的相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于试剂管运行路径的底盘下方的电磁头以及驱动电磁头的旋转定位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热封机构包括多个热压封头,埋在热压封头内的加热管,与热压封头连接的第三竖向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三竖向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三横向驱动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试剂管传送装置包括驱动辊,位于驱动辊上方的瓶座限位器,所述驱动辊上设有螺距与热压封头间距相匹配的螺旋槽,所述瓶座限位器包括一块一端为锯齿状的限位板,限位板设置于该驱动辊上方,其锯齿间隔距离同样与热压封头的间距相匹配,限位板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块与第四横向驱动装置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贴标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用于输送标签带的送标机构,将标签从标签带上剥离的剥标机构,以及安装在底板上,用于接收剥离标签后离型纸带的底纸收卷机构,所述剥标机构上设有用于剥离标签的剥标板,剥标板前方设有贴标单元,贴标单元与第三传送带相邻,所述贴标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剥标板正前方的贴标块,所述贴标块能够在第五横向驱动装置驱动下朝第三传送带方向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试剂管转移机构还包括设于第二传送带上的空瓶座剔除机构,其包括位于第二传送带一侧的第三推动块,位于第二传送带另一侧的坡道,所述坡道底部与回收箱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两侧设有栏杆,栏杆上设有第四缺口,第三推动块与坡道分别位于第四缺口两侧,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缺口前方的空瓶座检测传感器。

本发明实现了试剂管封口,贴标,灌装的全自动化操作,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图片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试剂管转移装置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试剂管转移装置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吸嘴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瓶座传送带视图;

图6为试剂管转移机构中的瓶座移除机构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旋转定位机构视图;

图8为旋转定位机构的透视图;

图9为封口装置中的上部机构主视图;

图10为封口装置中的下部机构主视图;

图11为封口装置中的限位板视图;

图12为贴标装置俯视图;

图13为贴标装置主视图;

图14为贴标装置升降装置与水平移动装置视图。

其中:1-主输送带,2-瓶座传送带,3-第一传送带,4-第二传送带,5-第三传送带,6-第四传送带,21-试剂管转移机构,22-灌装定位装置,23-封口装置,24-贴标装置,101-前抓取位移装置,102-后抓取位移装置,103-第一阻隔机构,104-第二阻隔机构,111-第一驱动气缸,112-第二驱动气缸,113-第三驱动气缸,114-第一推动块,115-第二推动块,121-第一吸取装置,122-第二吸取装置,123-吸嘴,124-托架,131-第三推动块,132-坡道,133-回收箱,201-星盘,202-挡板,203-卡齿,204-底盘,211-灌注枪,212-软管,221-照相装置,222-连接头,223-电磁铁,301-固定板,302-放卷辊,303-辊子输送机构,304-收料辊,305-切刀,306-切刀座,307-主轴,308-封口贴存放板,311-热压封头,312-加热管,321-驱动辊,322-限位板,401-送料轴,402-输送辊组,403-抚平板,404-压紧辊,405-电眼检测装置,411-第一输送辊,412-剥标板,413-第二输送辊,421-张紧轮,422-压迫辊,423-收标轮,431-贴标块,432-第二顶升气缸,441-丝杆,442-支撑柱,443-固定底座,444-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近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试剂管灌装封口贴标机,包括主输送带1、瓶座传送带2、第一传送带3、第二传送带4、第三传送带5以及第四传送带6,还包括试剂管转移机构21,灌装定位装置22、封口装置23以及贴标装置24。

其中,第一传送带3、第二传送带4、第三传送带5以及第四传送带6合围成一矩形结构,灌装定位装置22设置在第二传送带4和第三传送带5之间,试剂管封口装置23位于第三传送带5的前部上方,贴标装置24则位于第三传送带5的后部外侧。

主输送带1、瓶座传送带2和第一传送带3均相互平行,且瓶座传送带2位于主输送带1和第一传送带3之间,试剂管转移机构21位于瓶座传送带2与主输送带1之间。

本装置运行时,试剂管放置于托架124上通过主输送带1进行输送,试剂管转移机构21从托架124上将试剂管抓取并安放在位于正下方的瓶座上,随后将瓶座通过第一传送带3,第二传送带4输送至灌装定位装置22进行灌装与定位,然后瓶座运行至第三传送带5前部,进入封口装置23进行封口,接着运行至第三传送带5后部,通过贴标装置24进行贴标,最后通过第四传送带6输送回试剂管抓取机构,将处理好的试剂管成品从瓶座上移动到主输送带1上指定位置的托架124上,从而完成一个灌装封口贴标循环。

如图2和图3所示,试剂管转移机构21包括前抓取转移装置、后抓取转移装置、第一阻隔机构、第二阻隔机构、第一过渡台面、第二过渡台面以及空瓶座剔除机构。

主输送带1、瓶座传送带2和第一传送带3均相互平行,且瓶座传送带2位于主输送带1和第一传送带3之间,前抓取位移装置101与后抓取位移装置102分别位于主输送带1与第一传送带3之间的前后位置,瓶座传送带2与第一传送带3分别紧邻于前抓取位移装置101与后抓取位移装置102两侧,第一传送带3前部与第二传送带4相连,空瓶座剔除机构位于第二传送带4中。

本装置运行时,试剂管放置于托架124上通过主输送带1进行输送,前抓取位移装置101从托架124上将试剂管抓取并安放在位于正下方的瓶座上,随后瓶座通过第一传送带3转入第二传送带4,由第二传送带4将试剂管送入流水线依次进行灌装、封口和贴标。在第二传送带3上的空瓶座剔除机构能够剔除没有放置试剂管的空瓶座。最终灌装好、封好口以及贴好标的试剂管通过第一传送带3接收并送入后抓取位移装置102中,后抓取位移装置102将处理好的试剂管成品从瓶座上移动到主输送带1上指定位置的托架124上,最后,空的瓶座通过瓶座传送带2再次输送至前抓取位移装置101下方,从而完成一个循环。

该前抓取位移装置101包括横跨于主输送带1上方的第一导轨,于第一导轨上运行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通过第一横向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滑块与第一竖向驱动装置连接,第一竖向驱动装置与第一吸取装置连接,第一吸取装置底部具有吸嘴123。

具体的,该吸嘴123采用如下结构,如图4所示,该吸嘴123呈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圆柱体部,直径小于第一圆柱体部并与之同心的第二圆柱体部,以及从上至下逐渐收缩的截头圆锥体部,吸嘴123中间设有吸孔,该吸嘴123的第二圆柱体部直径略小于该试剂管的瓶口直径,吸取时,吸嘴伸入试剂管内抽气,产生气压差将试剂管上端面抵顶在第一圆柱体部从而进行抓取。

第一阻隔机构103设于主输送带1外侧,包括位于主输送带1外侧的第一驱动气缸111、朝主输送带1方向运动的第一压紧块与第一阻挡臂,第一压紧块与第一阻挡臂固定于第一驱动气缸111的端头上,第一压紧块与第一阻挡臂能够在前抓取位移装置101进行抓取操作时伸入主输送带1对托架124进行夹紧与限位,第一输送带1两侧设有挡板,挡板的间隔宽度比托架124宽度略大,挡板一侧设有可供第一阻挡臂与第一压紧块穿过的第一缺口

如图5所示,第一过渡台面位于第一吸取装置的运行路径下方,两侧分别与瓶座传送带2与第一传送带3承接,瓶座传送带外侧设有第一推动机构,第一推动机构能够将瓶座从瓶座传送带2推入第一过渡台面内,第一过渡台面前后两侧设有对瓶座进行限位的挡板。

后抓取位移装置102包括横跨于主输送带1上方的第二导轨,于第二导轨上运动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通过第二横向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滑块与第二竖向驱动装置连接,第二竖向驱动装置与第二吸取装置连接,第二吸取装置底部具有吸盘。

第一竖向驱动装置,第二竖向驱动装置,第一横向驱动装置,第二横向驱动装置可以为伺服电机,也可以为顶升气缸。

第二阻隔机构104设于主输送带1外侧,具有与第一阻隔机构104相同的结构,能够在第二吸取装置将试剂管成品转移到主输送带1上时对主输送带1上的托架124进行限位,第二阻隔机构104设于主输送带外侧,包括位于主输送带外侧的第四驱动气缸,朝主输送带方向运动的第二压紧块与第二阻挡臂,第二压紧块与第二阻挡臂固定于第四驱动气缸的端头上,主输送带1的挡板处设有可供第二压紧块与第二阻挡臂伸入的缺口。

第二过渡台面位于第二吸取装置运行路径下方,两侧分别与瓶座传送带2和第一传送带3承接,第一传送带3外侧设有第二推动机构,第二推动机构能够将试剂管成品从第二传送带3推入第二过渡台面内,第二过渡台面前后两侧设有对试剂管成品进行限位的挡板。

瓶座传送带2起点与第一过渡台面相接,终点与第二过渡台面相接,瓶座传送带2的挡板与第一过渡台面相接处设有第二缺口,与第二过渡台面相接处设有第三缺口。

第一推动机构包括第一推动块114,驱动第一推动块114的第二驱动气缸112,第一推动块114位于瓶座传送带2外侧,能够将瓶座从第二缺口处推入第一过渡台面。

第二推动机构包括第二推动块115,驱动第二推动块115的第三驱动气缸113,第二推动块115位于第一传送带3外侧,能够将试剂管成品从第三缺口处推入第二过渡台面。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该托架124呈正方形,托架124上设有二十五个阵列排列的放置孔,试剂管放置于其中,相对应的,第一吸取装置121与第二吸取装置122中分别设有二十五个相应排布形式的吸嘴123与吸盘,第一过渡台面与第二过渡台面中分别具有相应排布形式的瓶座阵列。

具体的,第一传送带3前部与第二传送带4连接,第一传送带3与第二传送带4两侧具有栏杆,栏杆间隔宽度略大于一个试剂管宽度。

更佳的,如图6所示,空瓶座剔除机构包括位于第二传送带4一侧第四驱动气缸、通过第四驱动气缸驱动的第三推动块131、位于第二传送带另一侧的坡道132,与坡道132末端连接的回收箱133,第二传送带4的栏杆上设有第四缺口,推动块131与坡道132分别位于第四缺口两侧,推动块131与坡道132前方设有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空瓶座,第四驱动气缸驱动第三推动块131将空瓶座从第四缺口中推入坡道132并滑入回收箱133中。

第三推动块为顶部具有缺口的c形块,其具有穿设于第二传送带4下方的下横臂,穿设于第四缺口位置的上横臂,上横臂中间设有第五缺口,第五缺口在第三推动块131处于初始位置时恰好能够让第五缺口两侧端面与第二传送带4的栏杆内侧面齐平。

本试剂管转移机构运行方式如下:第二推动块115将第二过渡台面处的单排五个瓶座推入瓶座传送带2内,将单排五个瓶座输送瓶座传送带2末端,第一推动块114则将单排五个瓶座推送入前抓取位移装置101下方的第一过渡台面内,如此重复数次至第一过渡台面内的瓶座阵列足够吸嘴123一次抓取所需数量的二十五个,前抓取位移装置101启动,将试剂管抓取并安置于瓶座内,瓶座输送装置再次启动,第一过渡台面接收新的空置瓶座,从而之前已经安置好试剂管的瓶座推入第一过渡台面另一侧的第一传送带3内,完成一次循环。

由于前抓取位移装1可能出现的试剂管抓取不良,导致有的瓶座未能成功放置试剂管,需要将空瓶座移除,故在第二传送带4上,还设有一个空瓶座剔除机构,避免空瓶座进入后续生产线。

第二传送带4后部与第三传送带5后部连接,灌装定位装置22位于第二传送带4与第三传送带5之间。

如图7和图8所示,该灌装定位装置22包括灌装机构、照相装置、定位机构以及星盘回转机构。

试剂管放置在导磁材料的瓶座上进行输送,星盘回转机构将放置于瓶座上的试剂管从第二传送带4中带入,分别经过灌装机构进行灌装,经过照相装置进行匹配,经过定位机构进行定位,再由星盘回转机构将其输出至第三传送带5进行下一道工序。

星盘回转机构包括与第二传送带4与第三传送带5交汇的星盘201,设于星盘201底部的底盘204,从第二传送带4的出口处延伸至第三传送带5进口处,半包围星盘201的圆弧形挡板202,挡板202外侧依次设有灌装机构、照相装置211与定位机构,星盘201边缘具有等分分布的卡齿203,该卡齿203能够将瓶座限定于其中进行输送。

该灌装机构包括设于试剂管运行路径上方的灌注枪211,该灌注枪211固定于位于圆形挡板202旁的支架上,灌注枪211与灌注泵连接。

照相装置211为设于试剂管运行路径上方的相机,定位机构为设于试剂管运行路径底盘下方的电磁头以及与电磁头连接的旋转定位单元,该电磁头包括一个连接头222,该连接头222上方具有一个圆柱体形的突出部,圆形底盘204处设有匹配该突出部的圆形通孔,该突出部伸入通孔内且使得突出部顶端与底盘204的上端面齐平,该连接头222底部与电磁铁223连接,旋转定位单元为设于电磁铁223底部的第一旋转电机,该相机、连接头222均与主控板连接。

该定位机构具体运作方式如下:照相装置221对试剂管拍照,并与具有正确旋转方向的试剂管预设模板进行模板匹配,通过主控板对模板匹配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试剂管所需旋转的角度;主控板将旋转角度数据输给电磁铁223与第一旋转电机,电磁铁223驱动连接头222吸住具有铁磁性的瓶座,通过第一旋转电机驱动将该试剂管旋转至相应的旋转方向,保证进入第三传送带中的试剂管的方向一致,即试剂管的贴标面均正向朝外。

如图9和图10所示,该封口装置包括机架、薄膜输送机构、切刀机构、封口贴传送机构、封口贴存放机构、热封装置和试剂管传送装置。

机架为竖直放置的固定板301,薄膜输送机构,切刀机构,封口贴传送机构,封口贴存放机构由上至下的安装在固定板301上,热封装置设于封口贴存放机构旁,试剂管传送装置设于封口贴存放机构底部。

使用时,薄膜输送机构将薄膜输送进切刀机构,切刀机构将薄膜切割为封口贴,封口贴传送机构将封口贴从切刀机构内转入封口贴存放机构内保存,热封装置运行至封口贴存放机构上方对试剂管进行热封操作。

该薄膜输送机构包括:安装于固定板301上的放卷辊302、收料辊304、输送薄膜的辊子输送机构303,薄膜从放卷辊302上送出,通过辊子输送机构303输送至切刀机构中进行切割,收料辊304将切割完后的薄膜余料进行回收。

该切刀机构包括多个切刀305,驱动切刀305向下运动的第一顶升气缸,设于切刀305下方的切刀座306,薄膜从切刀305与切刀座306之间穿过,该切刀305为横截面为贴标形状的金属柱体,切刀座306上设有与多个与刀头相对应的通孔以供刀头穿过从而产生剪切力对薄膜进行切割。

该封口贴存放机构包括位于切刀座306正下方的封口贴存放板308,该封口贴存放板308通过连接块固定于第三竖向驱动装置上,第三竖向驱动装置固定于固定板301上,封口贴存放板308的形状类似于切刀座306形状,但其中与封口贴对应的存放孔形状比起切刀座306上的通孔稍小。

封口贴传送机构处于切刀座306和封口贴存放板308之间,其包括:主轴307,多个并排固定于主轴307上的顶部带有吸盘的连杆,吸盘位置与切刀座306的通孔相对应,主轴307与位于固定板301另一侧的第二旋转电机连接,该第二旋转电机通过连接板固定于第四竖向驱动装置上,与此对应的,固定板301于该主轴307处设有滑动槽以供其上下滑动,当主轴307旋转至竖直向上位置时,能够从切刀座306上的通孔内吸取封口贴,旋转至竖直向下位置时,能够将封口贴放置于封口贴存放板308中的存放孔内。

热封装置设于该封口贴存放板308一旁,其包括多个热压封头311,埋在热压封头311内的加热管312,设于热压封头311通过连接板与第五竖向驱动装置连接,第五竖向驱动装置与第三横向驱动装置间通过连接块相连,使热压封头311能够运动至封口贴存放板308上方进行热压操作。

试剂管传送装置包括驱动辊321与瓶座限位器,驱动辊321上设有螺距与热压封头311间距相匹配的螺旋槽,如图11所示,瓶座限位器包括一块一端为锯齿状的限位板322,限位板322设置于该驱动辊321上方,其锯齿间隔距离同样与热压封头311的间距相匹配,限位板322的另一端底部与连接块连接,连接块与第四横向驱动装置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第四、第五竖向驱动装置,第三、第四横向驱动装置可以是伺服电机,也可以是顶升气缸。

具体的,切刀305共有四个,与之对应的,切刀座306内的通孔、封口贴传送机构中的吸盘、封口贴存放机构中的存放孔、热封装置中的热压封头311同样为四个。

较佳的,第三传送带5在驱动辊321位置设有第六缺口,驱动辊321位于第六缺口内且两端分别与第三传送带5承接。

更佳的,第三传送带5两端设有栏杆,栏杆内侧具有半圆形的限位条。

经过灌装定位,封口后的试剂管运行至第三传送带5的后部,并通过贴标装置24进行贴标。

如图12和图13所示,该贴标装置24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送标机构、剥标机构与底纸收卷机构,还包括贴标单元以及贴标装置升降机构与贴标装置水平移动机构。

标签粘附在离型纸料带上形成标签带,送标机构输送标签带,剥标机构将标签从离型纸料带中剥离,贴标单元启动将剥下的标签贴上试剂管,底纸收卷机构将剥离标签后的离型纸卷绕回收,贴标装置移动机构能够驱动该试剂管贴标装置24进行前后位移以及升降,以适应不同的试剂管高度与宽度。

该送标机构依次设有安放卷绕标签带的送料轴401,输送标签带的输送辊组402,与输送辊组402相连的标签带抚平机构,该抚平机构包括一个抚平板403,紧贴该抚平板403的一个压紧辊404,抚平板403为一块竖直放置的薄板,标签带从抚平板403与压紧辊404之间的狭缝中穿过。

该送标机构还包括与抚平板403的方向平行的电眼检测装置405,电眼检测装置405上设有一道检测槽,标签检测传感器位检测槽两侧设有标签检测传感器,标签带从检测槽中穿过。

剥标机构包括第一输送辊411,第一输送辊411接收标签带,依次通过剥标板412与第二输送辊413进入底纸收卷机构进行回收,标签带在剥标板412处形成一个v形输送路径,从而将标签从离型卡纸处剥下,剥标板412前方具有一个截面为锐角的刀口来以提高剥离效果。

贴标单元设于剥标板412刀头位置的外侧,包括位于剥标板412刀头外侧的贴标块431,驱动贴标块431的第二顶升气缸432,贴标块431位于第三传送带5一侧,第二顶升气缸432能够驱动贴标块431朝第三传送带5方向移动,将标签贴在从第三传送带5处输送而来的试剂管上,该贴标块431为矩形,贴标块431头部采用吸盘海绵材质,能够在施加较小力的情况下就具有较大形变,从而能够将标签均匀的贴在传输至贴标块431位置的试剂管上。

电眼检测装置405能够检测标签上的识别码,电眼检测装置405检测到识别码后,通过传输一个相应的延时信号给第二顶升气缸432,使其能够在标签在剥标板412处被剥下时,贴标单元能够同步驱动贴标块431进行贴标,实现了自动进行贴标的效果,该识别码可以是条形码,二维码等,也可以是植入标签内的微型芯片。

底纸收卷机构还包括从第二输送辊413处接收剥离标签后的离型纸料带的收标轮423,收标轮423上沿轴向凸设有两条相对的凸缘,其能防止在收卷离型纸料带时发生打滑。

为避免当收标轮423收取较多标签带后,由于直径变大导致线速度加大,使得收紧速度加快,扰乱贴标单元与电眼检测装置405间的同步运行,导致无法正常的进行贴标,更佳的,在贴标装置前还设有一个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包括一个张紧轮421和一个压迫辊422,压迫辊422紧贴张紧轮421,剥离标签后的离型纸带在压迫辊422与张紧轮421中穿过,该压迫辊422上部转轴固定于一个松紧调节部,该松紧调节部包括夹紧该转轴的夹紧缝,该夹紧缝两端通过松紧螺栓固定,通过调节松紧螺栓来控制压迫辊422对张紧轮421的摩擦力大小,以控制离型纸带的传输速度,使收标轮423能够与贴标单元能够与电眼检测装置同步,维持贴标的正常运行。

具体的,收标轮423与张紧轮421均为主动轮,所述收标轮423与位于底板下方的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收标轮423间依次设有穿设于传动轴上的第一垫片,套设于传动轴上的弹簧,以及穿设于固定轴上的第二垫片,收标轮423与第一传动轮通过弹簧张力所产生的摩擦力联动,张紧轮421与位于底板下方第二传动轮连接,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均与旋转电机通过传动带连接,从而使得张紧轮421与收标轮423以同样角速度转动,如此,当张紧轮421对标签带施加摩擦力使其速度减缓,张紧轮421与收标轮423间的标签带收紧,使得弹簧张力所产生的摩擦力不足以使收标轮423与第一传动轮保持联动,发生打滑,收标轮423的速度放慢,从而使得收标操作能平稳进行。

如图14所示,贴标装置升降机构包括穿设于底板上的三根支撑柱442,设于三根支撑柱442中央,穿设于底板中的丝杆441,支撑柱442与丝杆441底部与底板下方的固定底座443连接,丝杆441能够与固定底座443之间相对转动,丝杆441顶部与手轮连接,通过摇动手轮,能够将穿设有丝杆441的底板整个抬高。

贴标装置水平移动机构包括底板下方的导轨,于导轨上运行的滑块444,滑块444顶部与该固定底座443连接。

经过整道工序处理的试剂管通过第三、第四传送带6,再次被送入第一传送带3中,位于第一传送带3一侧第二推动块115将成品试剂管以单排瓶座阵列的形式推送至后抓取位移装置102下方的第二过渡台面处,当试剂管集齐一个托盘的放置量时,后抓取位移装置102将试剂管抓取至位于主输送带1上的托盘上,从而完成一次灌装封口贴标循环。

故综合以上的描述,本发明实现了试剂管封口,贴标,灌装的全自动化操作,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其工作时,仅仅需要少数几名人员进行看护,进行少许维护操作,如将前置抓取位移装置未能成功抓取的试剂管从托盘中取走,即可实现本装置无故障的连续运行。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