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优先排放功能的蒸汽冷凝水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3050发布日期:2018-08-14 18:0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凝水排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优先排放功能的蒸汽冷凝水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蒸汽锅炉及蒸汽供热系统是我国供热供暖的主要途径,其对于能量和水的消耗极大。我国蒸汽供热系统的利用效率仅为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由此浪费掉的染料资源相当于全年蒸汽供热系统总能耗的四分之一,其中蒸汽供热系统中有一半数以上的冷凝水没有被完全回收和充分利用,每年损失数亿吨水资源。

用蒸汽设备换热后冷凝水必须及时完全排放,否则将影响换热速度甚至影响产品质量,而可调排量的排放器在初始调试时往往因多个排放器没有优先排放逻辑而形成平均排放,每个排放器因有蒸汽排出不得不调到小量排放,把对定量排放的富余量调掉了,使其在系统排量变大时不能做到及时排放而存水。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先排放功能的蒸汽冷凝水管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对多个并联排放器按次第优先排放和自动开启排及关闭排放的节能系统,适合换热后蒸汽冷凝水排放时应用,对多个并联按次第优先排放和自动开启排放及关闭排放的节能系统,使定量排放器的排量发挥出来,且能适用于各种变量排放的工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优先排放功能的蒸汽冷凝水管路系统,包括高温冷凝水管道和低温冷凝水管道,还包括自动排放单元、可控排放单元和变量排放单元,自动排放单元、可控排放单元与变量排放单元依次设置,自动排放单元的输入端与变量排放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高温冷凝水管道连接,自动排放单元的输出端与变量排放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低温冷凝水管道连接,可控排放单元的输入端与自动排放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可控排放单元的输出端与低温冷凝水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自动排放单元包括自动回灌三通和自动排放器,自动回灌三通的第一端与高温冷凝水管道连接,自动回灌三通的第二端与自动排放器的输入端连接,自动排放器的输出端与低温冷凝水管道连接,自动回灌三通的第三端与可控排放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自动排放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自动排放单元依次连接,相邻的自动排放单元通过自动回灌三通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的自动排放单元均还包括排放管和排放阀,排放管一端与自动排放器的排污口连接,另一端与低温冷凝水管道连接,排放阀设于排放管上。

进一步的,可控排放单元包括可控回灌三通、可控排放器和可控阀门,可控回灌三通的第一端与自动回灌三通的第三端通过管道连接,可控回灌三通的第二端与可控排放器的输入端连接,可控排放器的输出端与低温冷凝水管道连接,可控阀门设于可控排放器的输入端前部的管道上。

进一步的,第一位可控排放单元还包括第一排放管与第一排放阀,第一排放管的一端与可控排放器的排污口连接,另一端与低温冷凝水管道连接,第一排放阀设于第一排放管上。

进一步的,第一位可控排放单元还包括第一排放管与第一排放阀,第一排放管的一端与可控排放器的排污口连接,另一端与低温冷凝水管道连接,第一排放阀设于第一排放管上。

进一步的,变量排放单元包括集水罐、变量控制阀门、变量排放器和液位计,集水罐的输入端与高温冷凝水管道连接,集水罐的输出端与变量排放器的输入端连接,变量排放器的输出端与低温冷凝水管道连接,变量控制阀门设于集水罐与变量排放器之间,液位计设于集水罐上,液位计通过控制器与变量控制阀门电连接。

进一步的,蒸汽冷凝水管路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高温冷凝水管道内,第二温度传感器设于低温冷凝水管道内,第一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排放阀电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可控阀门电连接。

进一步的,排放阀与第一排放阀为常闭气动阀门,可控阀门为常开气动阀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蒸汽冷凝水管路系统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修,应用控制器控制各个阀门的开启或关闭,使得整个蒸汽冷凝水管路系统更加自动智能化,不需人工进行流量调节,减少了人工成本,使得管道中的冷凝水时时排尽,不存水、不泄露蒸汽;

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回灌三通将下一位的排放单元与上一位的排放单元连接,使得下一位的排放单元成为上一位的支路管路,依次次第连接,使得高温冷凝水进入第一位排放单元,第一位排放单元得到优先排放,而此时第一位排放单元的流量不能排尽系统中的冷凝水时,回灌三通将高温冷凝水送入下一支路进行排放,……依次类推,每一位排放单元都将获得较后一位排放单元优先排放资格,使得冷凝水管路系统具有优先排放功能,使得冷凝水管路系统排放能力发挥到最大,效率高;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变量排放单元中增加集水罐、液位计与变量控制阀门,通过液位计控制变量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实现脉冲式冷凝水排放,使得冷凝水管路系统不会产生存水或漏气的现象,使得排放系统能量利用率高,节能效果好;

4.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控制排放阀和可控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来进行冷凝水管路系统的快速排水和支路上阀门的开启和关闭,使得冷凝水管路系统不会产生存水或漏气现象,保证冷凝水管路系统的各个排放单元开启的数量适合高温冷凝水的排放,系统排放器利用率高,节能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逻辑流程图。

图中:

1、自动排放单元 2、可控排放单元 3、变量排放单元

4、高温冷凝水管道 5、低温冷凝水管道 10、自动回灌三通

11、自动排放器 12、排放阀 13、排放管

20、可控回灌三通 21、可控阀门 22、可控排放器

30、集水罐 31、液位计 32、变量控制阀门

33、变量排放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优先排放功能的蒸汽冷凝水管路系统,用于将工作系统中的高温冷凝水经过排放器降温排放掉或者从系统中排出进入其他系统进行循环利用。该具有优先排放功能的蒸汽冷凝水管路系统包括高温冷凝水管道4和低温冷凝水管道5,这里高温冷凝水管道4用于将经过热交换的高温冷凝水运送至冷凝水排放系统中,等待系统进行排放,低温冷凝水管道5用于将冷凝水排放系统中的冷凝水排入其他系统中或者排放掉,还包括自动排放单元1、可控排放单元2和变量排放单元3,自动排放单元1、可控排放单元2与变量排放单元3依次设置,自动排放单元1的输入端与变量排放单元3的输入端分别与高温冷凝水管道4连接,自动排放单元1的输出端与变量排放单元3的输出端分别与低温冷凝水管道5连接,可控排放单元2的输入端与自动排放单元1的输入端连接,可控排放单元2的输出端与低温冷凝水管道5连接,也就是说,在高温冷凝水管道4与低温冷凝水管道5之间,自动排放单元1、可控排放单元2与变量排放单元3依次设置,同时是沿着高温冷凝水管道4冷凝水的进口处向末端的方向依次设置,使得高温冷凝水依次进入自动排放单元1、可控排放单元2和变量排放单元3,对工作系统中的高温冷凝水进行排放。在进行排放时,自动排放单元1优先排放,当自动排放单元1达到设定的排放量时,该冷凝水排放系统中依然有高温冷凝水剩余,则可控排放单元2进行排放,通常,系统中的冷凝水量根据计算,在设置的可控排放单元2的某个排放器达到设定的排放量,可控排放单元2中其后的排放器将关闭。有时冷凝水排放系统中的高温冷凝水突然增大,则可控排放单元2中关闭的排放器首先依次进入工作状态,进行排放,冷凝水仍有余量未排净,变量排放单元3进行高温冷凝水脉冲式排放,使得整个冷凝水排放系统在进行排放时不会在系统中产生存水的现象,也不会产生高温冷凝水排放量不够而产生漏气的现象,避免系统的能量浪费。

其中,上述的自动排放单元1包括自动回灌三通10和自动排放器11,自动回灌三通10为三通结构,包括与其他设备连接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三个端口相互连通,自动回灌三通10的第一端与高温冷凝水管道4连接,自动回灌三通10的第二端与自动排放器11的输入端连接,自动排放器11的输出端与低温冷凝水管道5连接,自动回灌三通10的第三端与可控排放单元2的输入端连接,使得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的高温冷凝水经由自动回灌三通10的第一端进入该自动排放单元1,由自动回灌三通10的第二端进入自动排放器11中,进行排放定量控温排放,并由自动排放器11进入低温冷凝水管道5,将冷凝水排放掉。该自动排放单元1的数量为多个,根据实际排放需求进行数量选择,沿着高温冷凝水管道4依次设置,且多个自动排放单元1经过自动回灌三通10进行连接,即第一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中的自动回灌三通10的第三端与第二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中的自动回灌三通1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中的自动回灌三通10的第三端与第三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中的自动回灌三通10的第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依次类推,每一位自动排放单元1依次经过自动回灌三通10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当第一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中的冷凝水达到自动排放器11的最大排放量时,冷凝水经过自动回灌三通10的第三端进入第二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进行排放,当第二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的自动排放器11达到最大排放量时,冷凝水经自动回灌三通10进入第三位自动排放单元,依次类推,每一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依次按先后顺序进行排放。这里自动排放器11选择具有定量和控温功能的冷凝水排放器,类型的选择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根据实际工作系统的冷凝水的总量进行选择,选择所需的冷凝水排放器的排放量和数量来满足对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的高温冷凝水排放的要求,使得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既不会存水,又不会由于自动排放单元1设置的过多而产生冷凝水排放系统漏气现象。而自动排放单元1的数量根据冷凝水排放器11的数量确定,也就是,根据工作系统中高温冷凝水的总量及选择的冷凝水排放器11的最大排放量来确定自动排放单元1数量的设置,使得冷凝水排放系统中的高温冷凝水得到充分快速的排放,以满足工作系统热交换的需求。

上述的可控排放单元2包括可控回灌三通20、可控排放器22和可控阀门21,可控回灌三通20包括可以与其他设备连接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可控回灌三通20的第一端与自动回灌三通10的第三端通过管道连接,也就是,可控排放单元2设置于自动排放单元1的后面,可控排放单元2的第三端与自动排放单元1的第一端连接,使得自动排放单元1中的不能及时排放的冷凝水经过自动回灌三通10的第三端进入可控排放单元2的可控回灌三通20,进而进入可控排放单元2内进行冷凝水的排放,可控回灌三通20的第二端与可控排放器22的输入端连接,可控排放器22的输出端与低温冷凝水管道5连接,可控阀门21设于可控排放器22的输入端前部的管道上,可控阀门21用来控制冷凝水进入可控排放器22,可控阀门21的开闭控制冷凝水进入可控排放器22,使得高温冷凝水由可控排放器22进行定量控温排放,进入低温冷凝水管道5,进而排放出冷凝水排放系统。这里的可控阀门21选择常开气动阀门,使得可控回灌三通20与可控排放器22在工作时保持排水通畅的状态,只有当低温冷凝水管道5中的冷凝水超过设定温度时,该常开气动阀门依次进行关闭,使得冷凝水不能进入可控排放器22进行排放。可控排放单元2的数量为多个,依次设置在自动排放单元1的后面,沿着高温冷凝水管道依次设置,可控排放单元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这里可控排放单元2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即可,两个可控排放单元2依次通过可控回灌三通20进行连接,也就是,第一位的可控回灌三通20的第一端与上一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的自动回灌三通10的第三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位的可控回灌三通20的第三端通过管道与第二位的可控排放单元2的可控回灌三通20的第一端连接,使得第一位的可控排放单元2的可控排放器22达到最大排放量时,冷凝水经过可控回灌三通20进入第二位的可控排放器22,进行冷凝水排放,同时设置在自动排放单元1的后面,使得多位自动排放单元1与多个可控排放单元2依次前后按顺序设置排布。

上述的变量排放单元3包括集水罐30、变量控制阀门32、变量排放器33和液位计31,集水罐30的输入端与高温冷凝水管道4连接,集水罐30的输出端与变量排放器33的输入端连接,变量排放器33的输出端与低温冷凝水管道5连接,变量控制阀门32设于集水罐30与变量排放器33之间,液位计31设于集水罐30上,液位计31通过控制器与变量控制阀门32电连接。高温冷凝水经过高温冷凝水管道4进入集水罐30中,当集水罐30中的冷凝水达到集水罐30的最大量时,冷凝水经过变量控制阀门32进入变量排放器33中,由变量排放器33进行定量控温进行排放,进入低温冷凝水管道5进行排放,排出冷凝水排放系统。该变量排放单元3的数量为一个,位于最后一位的可控排放单元2的后面,使得在先后位置上的排布呈现多个自动排放单元1、多个可控排放单元2与变量排放单元3依次设置,使得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的高温冷凝水依次进入自动排放单元1、可控排放单元2和变量排放单元3,实现对工作系统中经过热交换的冷凝水进行排放。这里变量控制阀门32选择电磁阀,液位计31通过控制器与电磁阀连接,控制器选择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中预先设定有编好的程序,在PLC控制器的程序中预先设定了液位计31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电磁阀在排放系统工作的过程中处于关闭状态,当集水罐30中的冷凝水达到液位计31设定的最高值时,此时PLC控制器对可控排放单元2关闭状态的阀门发出打开命令信号使其依次进入工作状态,如液位计31仍在高位,便向电磁阀发出打开的命令信号,电磁阀打开,集水罐30中的水排放进入排放器33中,经过排放器33进入低温冷凝水管道5中,集水罐30中的冷凝水排放完时,PLC控制器对电磁阀发出关闭的信号,电磁阀关闭,此时集水罐30与排放器33不连通,集水罐30中的水不会排放进入排放器33,集水罐30继续存储冷凝水,当集水罐30中的冷凝水再次达到液位计31的最高设定值时,液位计31将触发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经过信号的转换将信号传递给电磁阀,电磁阀打开,集水罐30进行冷凝水的排放,集水罐30中的水排净后,电磁阀关闭,集水罐30继续进行收集冷凝水,依次循环往复工作。所以,变量排放单元3的工作排放冷凝水时是脉冲式排放,当集水罐30中的冷凝水的水位达到最高设定值时才会进行冷凝水的排放。在变量排放单元3中所应用的变量排放器33与自动排放单元1和可控排放单元2中的所应用的排放器的种类、型号是一致的,工作过程是一致的,达到的工作目的是一致的。液位计31固定安装在集水罐30上,液位计31的上设定水位在高温冷凝水管道4的下壁处,下水位在集水罐30的底壁,从而控制变量控制阀门32的开闭,使得集水罐30中的水达到最大量时进行排水,而不是时时排水。

当高温冷凝水由工作系统进入高温冷凝水管道4后,在压力的作用下,在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流动,当达到第一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时,高温冷凝水经过回灌三通10而进入排放器11,经过排放器11的定量控温排放,继而进入低温冷凝水管道5进行排放,当第一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的排放器11达到设定的最大容量时,此时,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的冷凝水仍然很多,则,高温冷凝水在进入第一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的管道中积聚,经过回灌三通10的与第二位自动排放单元1的回灌三通10的第一端连接的管道,进入第二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进行排放,若第二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也达到设定的最大容量,则高温冷凝水经过回灌三通10进入第三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中,在该冷凝水排放系统中,自动排放单元1的排放器数量根据工作系统中的冷凝水总量经计算而设定,当最后一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中的排放器达到最大的容量时,高温冷凝水管道中的高温冷凝水依然存在,此时,高温冷凝水经过回灌三通进入第一位的可控排放单元2,当第一位的可控排放单元2中的排放器达到最大容量时,则高温冷凝水管道中的高温冷凝水进入第二位的可控排放单元2,依次类推,若此时最后一位的可控排放单元2中的排放器22也达到最大容量时,则高温冷凝水管道中的冷凝水进入变量排放单元3,由于自动排放单元1的数量设定是根据工作系统中的高温冷凝水的总量设定的,则在该冷凝水排放系统中,自动排放单元1承担了大量的高温冷凝水的排放,则多个自动排放单元1不能承担剩余的部分高温冷凝水进入可控排放单元2中进行排放,此时,基本上可控排放单元2能够满足剩余的高温冷凝水的排放,或有余量排放器处于关闭状态,若此时,多个可控排放单元2仍然不能满足高温冷凝水的排放,也就是,此时,多个可控排放单元2中的排放器22均达到最大容量,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仍然有高温冷凝水剩余,此时,剩余的高温冷凝水进入变量排放单元3中,此时,剩余的高温冷凝水不会特别多,集水罐30进行高温冷凝水的收集,继而进行高温冷凝水的排放。

进一步优化方案,在变量排放单元3位于高温冷凝水管道4的位置前端位置,在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在变量排放单元3位于低温冷凝水管道5前部的位置,在低温冷凝水管道5中,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该第二温度传感器通过上述的PLC控制器与可控排放单元2的常开气动阀门电连接,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控制常开气动阀门的关闭与开启,在PLC控制器中预先设定有第二温度传感器设定的最高温度,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低温冷凝水管道5中的冷凝水的温度超过设定的最高温度值时,第二温度传感器将触发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将第二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与预先设定的最高温度值进行比较,若第二温度传感器测得的冷凝水的温度高于预先设定的最高温度值,则PLC控制器将信号传递给可控排放单元中的常开气动阀门4,此时,常开气动阀门4关闭,则高温冷凝水管道中的高温冷凝水不会从可控排放单元2中排放出。而此时第二温度传感器测得的冷凝水的温度超过预设的最高温度值,说明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的高温冷凝水经过多个自动排放单元1的排放已经达到总量的排放,进入可控排放单元2的冷凝水较少,并没有达到可控排放单元2中的排放器22的最大容量,若常开气动阀门没有关闭,则经过可控排放单元2的排放进入低温冷凝水管道的是高温水蒸汽,使得低温冷凝水管道5中的冷凝水温度过高,产生冷凝水排放系统漏气的现象(由工作系统进入高温冷凝水管道中的高温冷凝水是饱和水和饱和水蒸气二相平衡状态)。

如图1和3所示,在该具有优先排放功能的蒸汽冷凝水管路系统中,多个自动排放单元1、多个可控排放单元2与一个变量排放单元3从前往后依次设置,在前两位的可能是自动排放单元1或者是第一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和第二位的可控排放单元2,前两位的排放系统还设置有排放管13与排放阀门12,排放管13的一端与排放器11的侧面排污口连接,排放管13的另一端与低温冷凝水管道5连接,排放阀门12固定安装在排放管13上,排放阀门12选择为常闭气动阀门,该常闭气动阀门通过上述的PLC控制器与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PLC控制器中预先设定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最低温度设定值,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测得的高温冷凝水管道5中的冷凝水的温度低于最低温度设定值,则PLC控制器将经过比较的结果信号传递给常闭气动阀门,常闭气动阀门打开,前两位的排放单元进行排放,此时,前两位的排放单元中的冷凝水经过排水管13与排放器11两条路径进行排放,加快了冷凝水排放的速度。而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的冷凝水的温度较低时的状态可能是工作系统刚开机,冷凝水排放系统中的冷凝水是冷水,所以需要先快速将冷水排放掉,也可能是所有的自动排放单元1、多个可控排放单元2与变量排放单元3的排放器均达到了最大的容量,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仍然有冷凝水存在,也就是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存水了,此时换热存在使用过冷度的情况。进入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的冷凝水量大于冷凝水排放系统的排放总量,使得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的冷凝水温度较低,所以需要提高冷凝水排放系统的排放量,打开常闭气动阀门,使得前两位排放单元进行双路径冷凝水排放。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在该具有优先排放功能的蒸汽冷凝水管路系统中,根据工作系统需排放的冷凝水的总量,设定前两位是自动排放单元1,第三位是自动排放单元1,第四位与第五位是可控排放单元2,第六位是变量排放单元3,进入高温冷凝水管道4的高温冷凝水,首先进入第一位自动排放单元1,当第一位自动排放单元1中的排放器11达到设定的最大量,则高温冷凝水经过第一位的回灌三通进入第二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当第二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的排放器11达到设定的最大量时,则高温冷凝水经过第二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的回灌三通进入第三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当第三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中的排放器11达到设定的最大量时,则此时高温冷凝水经过第三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的回灌三通进入第四位的可控排放单元2,当第四位可控排放单元2中的排放器22达到设定的最大量,则高温冷凝水经过第四位的可控排放单元2的回灌三通进入第五位的可控排放单元2,经过前五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和可控排放单元2的排放,高温冷凝水管道中的冷凝水已经排掉了大部分,剩余小部分进入变量排放单元3,进入集水罐30中,也就是,前五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与可控排放单元2进行最大量的排放量,排放掉了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的99%的高温冷凝水,剩下的1%进入变量排放单元3的集水罐30中,当集水罐30中的冷凝水达到液位计31的最上限时,PLC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集水罐30中的冷凝水进入排放器33进行排放,集水罐30中的冷凝水全部排净时,达到液位计31的最下限值时,PLC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关闭,则集水罐30继续收集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剩余的小量的冷凝水。当整个系统刚开机工作时,该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的冷凝水为低温冷凝水,第一温度传感器将测得的冷凝水的温度值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前两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中的排放管上的常闭气动阀门打开,进行快速排水,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高温冷凝水管道中的冷凝水温度达到第一传感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则PLC控制控制常闭气动阀门关闭;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低温冷凝水管道中的冷凝水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最高值时,则PLC控制器控制可控排放单元2中的常开启动阀门关闭,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低温冷凝水管道5中的冷凝水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范围内,PLC控制器控制常开启动阀门打开,可控排放单元2进行冷凝水的排放。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的冷凝水温度较低的原因是系统刚开机或者是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存水,高温水的过冷度而致;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低温冷凝水管道5中的冷凝水的温度过高的原因是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的冷凝水较少,可控排放单元2没有达到排放量,高温蒸汽的排放,导致低温冷凝水管道5中的冷凝水温度升高。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位是自动排放单元1,第二位是可控排放单元2,第三位是可控排放单元2,第四位是变量排放单元3,在前两位的自动排放单元1和可控排放单元2中的排放器上安装有排放管13和常闭气动阀门,其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一的工作过程相同,由本实施例中可以知道,本实施例中的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的冷凝水总量比实施例一中的冷凝水总量少,所以,需要的自动排放单元1较少,当高温冷凝水进入第一位自动排放单元1中,当第一位自动排放单元1中的排放器达到设定的最大量排放时,冷凝水进入第二位与第三位的可控排放单元2,若经过第二位与第三位排放系统2排放后,高温冷凝水管道4中的冷凝水没有剩余,则只进行前三位排放系统的排放,若有剩余,则进入变量排放单元3中进行排放。

在该具有优先排放功能的蒸汽冷凝水管路系统中,前两位的排放单元都具有排放管与常闭气动阀门,最后一位是变量排放单元3,且在变量排放单元3与最后一位自动排放单元1之间为可控排放单元2。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蒸汽冷凝水管路系统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修,应用控制器控制各个阀门的开启或关闭,使得整个蒸汽冷凝水管路系统更加自动智能化,不需人工进行流量调节,减少了人工成本,使得管道中的冷凝水时时排尽,不存水、不泄露蒸汽;

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回灌三通将下一位的排放单元与上一位的排放单元连接,使得下一位的排放单元成为上一位的支路管路,依次次第连接,使得高温冷凝水进入第一位排放单元,第一位排放单元得到优先排放,而此时第一位排放单元的流量不能排尽系统中的冷凝水时,回灌三通将高温冷凝水送入下一支路进行排放,……依次类推,每一位排放单元都将获得较后一位排放单元优先排放资格,使得冷凝水管路系统具有优先排放功能,使得冷凝水管路系统排放能力发挥到最大,效率高;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变量排放单元中增加集水罐、液位计与变量控制阀门,通过液位计控制变量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实现脉冲式冷凝水排放,使得冷凝水管路系统不会产生存水或漏气的现象,使得排放系统能量利用率高,节能效果好;

4.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控制排放阀和可控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来进行冷凝水管路系统的快速排水和支路上阀门的开启和关闭,使得冷凝水管路系统不会产生存水或漏气现象,保证冷凝水管路系统的各个排放单元开启的数量适合高温冷凝水的排放,系统排放器利用率高,节能效果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