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气体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2771发布日期:2018-06-01 18:1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温气体的增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以使低温气体快速增压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检测、调试用于低温设备上的零部件或做一些关于低温设备的研发试验,通常都需要一个具有较高压力的低温气体环境,气体环境中的气体介质可以采用如天然气、氮气等。目前的增压方法,一般是采用空温汽化器向整个低温介质储罐内增压,但是采用此方法的缺陷在于增压过程耗时长,另外当所需气体用量较少时,在储罐增压后,若不能及时用完储罐内的气体,储罐安全阀就会泄放,从而造成气体的浪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希望通过一种新的低温气体增压装置,一方面能够快速地获得具有较高压力的气体,且不改变原有液体储罐压力,另一方面使用时可以根据气体用量的大小,对液体的汽化进行适量地调节,避免造成气体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受液体储罐压力限制,能够快速将低温液体汽化并获得较高压力,同时可调节液体汽化量的气体增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增压装置,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包括增压泵前端、增压泵进气口及增压泵输出端,所述低温气体增压装置还包括驱动系统、进气系统及输出系统,所述驱动系统与所述增压泵前端连接,所述进气系统与所述增压泵进气口连接,所述输出系统与所述增压泵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空气压缩机、压力调节阀、电磁阀,高精度压力表、第一放空阀及流量调节阀,所述空气压缩机的一端连接压力调节阀的一端,所述压力调节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磁阀的一端,所述电磁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高精度压力表的一端,所述高精度压力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空阀的一端,所述第一放空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流量调节阀的一端,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增压泵前端。

优选的,所述进气系统包括空温气化器,所述空温气化器底部设置有进液阀,所述空温气化器顶部与出气阀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气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增压泵进气口。

优选的,所述空温气化器包括数个翅片管,所述数个翅片管串联并层叠排布。

优选的,所述空温气化器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一压力表及第一安全阀。

优选的,所述输出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缓冲罐进气阀、缓冲罐、稳压阀,出气截止阀,所述增压泵输出端连接所述缓冲罐进气阀的一端,所述缓冲罐进气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缓冲罐的一端,所述缓冲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阀的一端,所述稳压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气截止阀。

优选的,所述缓冲罐上还设置有第二放空阀、第二压力表、压力传感器及第二安全阀,所述第二压力表、压力传感器及第二安全阀通过四通接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通过所述电磁阀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自动控制所述低温气体增加装置的增压过程。

优选的,所述增压泵、所述驱动系统、所述进气系统及所述输出系统设置在一个移动车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气体进入增压泵以驱动增压泵,在增压泵的作用下,低温液体由进液阀进入空温汽化器快速汽化,通过增压泵对低温气体快速增压,调节进液阀可以控制低温液体的汽化量,避免造成气体的大量浪费,增压后的气体进入缓冲罐,通过调整稳压阀来设定气体压力的大小,以获得稳定的用气压力,通过调节出气截止阀来控制所需高压气体的用量,通过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的联合作用,可自动控制整个增压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增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增压泵

11、增压泵前端 12、增压泵进气口 13、增压泵输出端

2、驱动系统 3、进气系统 4、输出系统

21、空气压缩机 22、压力调节阀 23、电磁阀

24、高精度压力表 25、第一放空阀 26、流量调节阀

31、空温汽化器 32、进液阀 33、出气阀

34、第一压力表 35、第一安全阀 36、翅片管

41、缓冲罐进气阀 42、缓冲罐 43、稳压阀

44、出气截止阀 45、第二放空阀 46、第二压力表

47、压力传感器 48、第二安全阀

5、移动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点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温气体增压装置,包括增压泵1,所述增压泵1上可以包括增压泵前端11、增压泵进气口12以及增压泵输出端13,所述低温气体增压装置还包括一个驱动系统2、一个进气系统3及一个输出系统4,所述驱动系统2与所述增压泵前端11连接,所述进气系统3与所述增压泵进气口12连接,所述输出系统4与所述增压泵输出端13连接。通过整个低温气体增压装置,能够快速的获得较高压力的、压力可调整的、压力稳定的气体。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驱动系统2包括顺序连接的空气压缩机21、压力调节阀22、电磁阀23,高精度压力表24、第一放空阀25以及流量调节阀26,所述空气压缩机21的一端连接压力调节阀22的一端,所述压力调节阀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磁阀23的一端,所述电磁阀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高精度压力表24的一端,所述高精度压力表2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空阀25的一端,所述放空阀2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流量调节阀26的一端,所述流量调节阀2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增压泵前端。利用所述空气压缩机21使得空气压缩来驱动所述增压泵1,所述空气压缩机21产生的压缩空气通过所述压力调压阀22、所述电磁阀23、所述高精度压力表24,所述放空阀25和所述流量调节阀26进入所述增压泵前端11,以驱动所述增压泵1进行增压工作。所述压力调压阀22可调节所述增压泵1的驱动气体压力,所述电磁阀23可以开通和切断所述增压泵1的驱动气体,通过流量调节阀26,高精度压力表24和第一放空阀25的配合使用,可以带压在线设定压力调节阀22的设定值,以实现控制驱动气体的压力大小,通过所述流量调节阀26可以调整驱动气体的流量。优选地,通过调节驱动系统2的压缩空气压力,可以获得与驱动压力成一定比例关系的输出压力,也可以通过流量调节阀26,调节增压泵1驱动气体的流量,从而控制增压泵1的增压速率。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进气系统3包括空温气化器31,所述空温气化器的底部设置有进液阀32,空温汽化器31顶部设有出气阀33、第一压力表34及第一安全阀35,所述空温气化器31的顶部与所述出气阀33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气阀3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增压泵进气口12。优选的,所述空温气化器31包括数个翅片管36,所述数个翅片管36串联并层叠排布。数个翅片管36相互串联并层叠排布能够节省所述空温气化器31的占地面积,并且使低温液体汽化的路程变长。低温液体通过所述进液阀32进入所述空温汽化器31中迅速汽化,并进入所述增压泵1进行加压,所述空温汽化器31顶部设置的所述第一压力表34及所述第一安全阀35,以预防所述空温汽化器31中残留的液体汽化压力升高而损坏管路及进气系统3。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输出系统4包括顺序连接的缓冲罐进气阀41、缓冲罐42、稳压阀43,出气截止阀44,所述增压泵输出端13连接缓冲罐进气阀41的一端,所述缓冲罐进气阀41的另一端连接缓冲罐42的一端,所述缓冲罐4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阀43的一端,所述稳压阀4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气截止阀44。所述缓冲罐42上设置的所述稳压阀43,可以获得可调节的、稳定的用气压力。优选的,所述缓冲罐42上还可以分别设置有第二放空阀45、第二压力表46、压力传感器47及第二安全阀48,更进一步地说,为了减少缓冲罐少42上的开孔数量,所述第二压力表46、所述压力传感器47及所述第二安全阀48可以通过一个四通接头互相连接起来。所述电磁阀23与所述压力传感器47通过导线连接。通常,电磁阀23一直处于开通状态,缓冲罐42的压力的数值为a,设定所需的缓冲压力数值为A,当所述压力传感器47检测到所述a>A时,所述压力传感器47将反馈信号给所述电磁阀23,所述电磁阀23关闭,当所述压力传感器47检测到a<A时,所述压力传感器将反馈信号取消,所述电磁阀23打开。通过所述电磁阀23控制驱动系统2的开通、关闭,根据设定所需压力大小,通过所述缓冲罐42上设置的所述压力传感器47和所述驱动系统2上设置的所述电磁阀23,实现联合自动控制整个系统的增压过程。通过增压泵1不断的向缓冲罐42中输送高压气体,压力传感器47与电磁阀23配合使用来控制增压过程,使整个系统的增压过程可以自动控制。第二安全阀48防止自动控制系统失效时,确保缓冲罐42的压力始终在设计压力范围内。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增压泵1、所述驱动系统2、所述进气系统3及所述输出系统4设置在一个移动车5上,便于整个装置的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空气压缩机21产生的压缩气体进入增压泵1以驱动增压泵1,在增压泵1的作用下,低温液体由进液阀32进入空温汽化器31中快速汽化,通过增压泵1对低温气体快速增压,调节进液阀32可以控制低温液体的汽化量,避免造成气体的大量浪费,增压后的气体进入缓冲罐42,通过调整稳压阀43来设定气体压力的大小,以获得稳定的用气压力,通过调节出气截止阀44来控制所需高压气体的用量,通过电磁阀23和压力传感器47的联合作用,可自动控制整个增压系统。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由后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并涵盖其合法均等物,并不限于先前的描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