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医药生产中控制流速的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9840发布日期:2018-07-24 22:1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制药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医药生产中控制流速的漏斗。



背景技术:

漏斗是一个筒型物体,被用作把液体及幼粉状物体注入入口较细小的容器。在漏斗咀部较细小的管状部份可以有不同长度。漏斗通常以不锈钢或塑胶制造,但纸制漏斗亦有时被使用于难以彻底清洗的物质,例如引擎机油。一些漏斗在咀部设有可控制的活门,让使用者可控制流质流入的速度。

在医药企业,加料过程中需要控制物料的流速,但是传统的漏斗又不能直接拿来使用,因此,有的医药企业在原有漏斗的形状上进行了改进,延长漏斗顶部的圆柱状筒体,将漏斗底部进行一定的缩短,并通过加设阀门对流出速度进行控制。此种改进后,能够适应医药企业加药中的要求,但是医药生产中需要不断的进料,随着漏斗内物料的增减物料的流出速度很难保持在一个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医药生产中控制流速的漏斗。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具体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用于医药生产中控制流速的漏斗,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部为柱状、下部为倒椎体状,筒体底部为柱形出液口,所述筒体与出液口为一体结构,所述出液口下方连接底部具有通孔的接口,出液口具有外螺纹,接口具有与之相配的内螺纹,所述接口与出液口通过螺纹旋合,接口与出液口旋合后的空腔内设有带过滤孔的过滤块。

其中,所述过滤块填满接口与出液口旋合后的空腔,过滤块上设有一个贯穿的过滤孔,保证物料经过的速度一致。

其中,所述过滤块填满接口与出液口旋合后的空腔,过滤块上均匀布有若干贯穿的过滤孔,在保证物料流速一致的同时可以多个后道工序一起使用。

其中,所述接口与出液口连接处采用抱箍进行二次固定。

其中,所述过滤块为柱状,过滤块底部直径大于接口的通孔直径,防止过滤块与空腔内的间隙中流入物料。

其中,所述筒体上部具有可以悬挂的吊耳,方便漏斗悬挂移动。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过滤块设置在接口空腔内,保证了物料流速控制在一个恒定的范围;

(2)过滤块的多个滤孔的设计可以适合多后道工序的使用,而不影响物料过滤的进行;

(3)过滤块与接口处的大小设计,方便物料下行时只可能从过滤块的滤孔流出,防止物料残留在过滤块与接口的空隙内造成配料时组分的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过滤块单滤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过滤块多滤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用于医药生产中控制流速的漏斗,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上部为柱状、下部为倒椎体状,筒体1底部为柱形出液口2,所述筒体1与出液口2为一体结构,所述出液口2下方连接底部具有通孔的接口3,出液口2具有外螺纹,接口3具有与之相配的内螺纹,所述接口3与出液口2通过螺纹旋合,接口3与出液口2旋合后的空腔内设有带过滤孔的过滤块4,所述过滤块填满接口与出液口旋合后的空腔,过滤块上设有一个贯穿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块为柱状,过滤块底部直径大于接口的通孔直径,所述筒体上部具有可以悬挂的吊耳5。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参考实施例1,所述过滤块填满接口与出液口旋合后的空腔,过滤块上均匀布有若干贯穿的过滤孔。

实施例3:

参考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述接口与出液口连接处采用抱箍进行二次固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医药生产中控制流速的漏斗,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部为柱状、下部为倒椎体状,筒体底部为柱形出液口,所述筒体与出液口为一体结构,所述出液口下方连接底部具有通孔的接口,出液口具有外螺纹,接口具有与之相配的内螺纹,所述接口与出液口通过螺纹旋合,接口与出液口旋合后的空腔内设有带过滤孔的过滤块。本发明与采用过滤块设置在接口空腔内,保证了物料流速控制在一个恒定的范围;过滤块的多个滤孔的设计可以适合多后道工序的使用,而不影响物料过滤的进行;过滤块与接口处的大小设计,方便物料下行时只可能从过滤块的滤孔流出,防止物料残留在过滤块与接口的空隙内造成配料时组分的减少。

技术研发人员:周健;夏月丽;谈芳;蒋锋;陈梦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3.21
技术公布日:2018.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