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2036发布日期:2019-05-15 21:3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管道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内置压力管道(如自来水管道或地暖管道)属于隐蔽性工程,由于安装问题或管道质量问题,容易导致内置压力管道出现泄露的情况,内置压力管道泄露时对于管道漏点的检测定位比较麻烦。目前,主要依靠人工观察来判断管道漏点,这种方式存在效率低下和误判率高等问题,通常无法及时解决管道泄露问题。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测漏装置,但这些测漏装置大多存在漏点探测不够准确和寻找漏点速度较慢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压力管道漏点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其中一端为入口端,另一端用于与待测管路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压力控制器和第一泵,所述第一泵还连接有第一泵控制器,所述第一管路的用于连接所述待测管路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排出管路;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其中一端为入口端,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待测管路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压力检测器和第二泵,所述第二泵连接有第二泵控制器,所述第二泵与所述压力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用于连接所述待测管路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排出管路;所述第一排出管路上设置第一泄压元件,所述第二排出管路上设置第二泄压元件;所述压力控制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管路的压力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管路的压力数据控制所述第一泵和所述第二泵同时启停;定位器,所述定位器包括弹性主体和定位芯片,所述弹性主体能够沿待测管路的径向压缩以进入所述待测管路内部,并能在所述待测管路内的压力调节作用下移动以封堵所述待测管路的漏点,所述弹性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互盖合以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定位芯片封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发射位置信号;探测器,所述探测器用于在所述待测管路外根据探测到的位置信号确定所述待测管路的漏点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快速接头,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快速接头。优选地,所述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还包括出口管路,所述第一排出管路的背离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排出管路的背离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分别通过三通阀与所述出口管路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泄压元件为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泄压元件为第二阀门;所述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压力控制器、所述压力检测器、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泵、所述第一泵控制器、所述第二泵控制器、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优选地,所述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还包括主机壳体,所述第一管路、所述压力控制器、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一泵控制器、所述第二管路、所述压力检测器、所述第二泵和所述第二泵控制器、所述第一排出管路、第二排出管路、所述第一泄压元件和所述第二泄压元件分别收容于所述主机壳体内。优选地,所述主机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压力控制器的上限和下限的第一控制区域。优选地,所述主机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泵的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二泵的输出功率的第二控制区域。优选地,所述定位芯片与所述第一主体固定连接或与所述第二主体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定位器还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连接缝隙的粘接层。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围合形成包覆于所述定位芯片外的球体、圆柱体和圆椎体中的任一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待测管路的两端;第一管路的入口端和第二管路的入口端分别用作流体(例如,水或气)的入口。进行压力管道漏点定位时,关闭所述第一泄压元件,开启所述第二泄压元件,并通过所述第一泵控制器控制第一泵启动,以使所述第一泵对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待测管路注满流体;通过所述第二泵控制器控制第二泵启动,以使所述第二泵对所述第二管路注满流体;然后关闭第一泵、第二泵与第二泄压元件;将所述定位器润滑后塞入所述待测管路,控制所述第一泵和所述第二泵启动,以使流体注入所述待测管路并推动所述定位器向所述待测管路的漏点移动。所述定位器设置有定位芯片,随着所述待测管路内的压力调节过程,所述定位器在所述待测管路内移动,当所述压力控制器和所述压力检测器的压力数据相等时,所述定位器封堵在所述待测管路的漏点位置,此时,使用所述探测器即可确定所述待测管路的漏点位置,有利于实现压力管道漏点的精准定位,并且通过泄压元件的泄压作用,有利于提高定位器的移动速度,从而实现漏点位置的快速定位。所述弹性主体包括相互盖合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定位芯片封装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盖合形成的容纳空间,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相互盖合的连接方式有利于使定位芯片从弹性主体中拆卸出来,对于不同的内径的压力管道,将定位芯片拆卸后封装在不同尺寸的弹性主体内,即可使定位器能够适应不同内径的压力管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压力管道漏点定位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的漏点定位系统中的定位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定位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第一软管2第二软管3第三软管4流体容器5第五快速接头10第一管路11压力控制器12第一泵13第一泵控制器14第一排出管路15第一泄压元件16第一快速接头17第三快速接头18第三管路19出口管路20第二管路21压力检测器22第二泵23第二泵控制器24第二排出管路25第二泄压元件26第二快速接头27第四快速接头28第四管路29三通阀30定位器31弹性主体33定位芯片34第一主体35第二主体36第一环形筋37第二环形筋40探测器100待测管路110漏点200漏点定位装置本发明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出一种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请参照图1和图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包括:第一管路10,所述第一管路10的其中一端为入口端,另一端用于与待测管路100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10上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压力控制器11和第一泵12,所述第一泵12还连接有第一泵控制器13,所述第一管路10的用于连接所述待测管路100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排出管路14;第二管路20,所述第二管路20的其中一端为入口端,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待测管路100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20上设置有压力检测器21和第二泵22,所述第二泵22连接有第二泵控制器23,所述第二泵22与所述压力控制器11连接,所述第二管路20的用于连接所述待测管路100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排出管路24;所述第一排出管路14上设置第一泄压元件15,所述第二排出管路24上设置第二泄压元件25;所述压力控制器11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管路10的压力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管路10的压力数据控制所述第一泵12和所述第二泵22同时启停;定位器30,所述定位器30包括弹性主体31和定位芯片33,所述弹性主体31能够沿待测管路100的径向压缩以进入所述待测管路100内部,并能在所述待测管路100内的压力调节作用下移动以封堵所述待测管路100的漏点110,所述弹性主体31包括第一主体34和第二主体35,所述第一主体34和所述第二主体35相互盖合以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定位芯片33封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发射位置信号;探测器40,所述探测器40用于在所述待测管路100外根据探测到的位置信号确定所述待测管路100的漏点110位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路10和所述第二管路20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待测管路100的两端;第一管路10的入口端和第二管路20的入口端分别用作流体(例如,水或气)的入口。进行压力管道漏点定位时,关闭所述第一泄压元件15,开启所述第二泄压元件25,并通过所述第一泵控制器13控制第一泵12启动,以使所述第一泵12对所述第一管路10和所述待测管路100注满流体;通过所述第二泵控制器23控制第二泵22启动,以使所述第二泵22对所述第二管路20注满流体;然后关闭第一泵12、第二泵22与第二泄压元件25。将所述定位器30润滑后塞入所述待测管路100,控制所述第一泵12和所述第二泵22启动,以使流体注入所述待测管路100并推动所述定位器30向所述待测管路100的漏点110移动。所述定位器30设置有定位芯片33,随着所述待测管路100内的压力调节过程,所述定位器30在所述待测管路100内移动,当所述压力控制器11和所述压力检测器21的压力数据相等时,所述定位器30封堵在所述待测管路100的漏点110位置,此时,使用所述探测器40即可确定所述待测管路100的漏点110位置,有利于实现压力管道漏点110的精准定位,并且通过泄压元件的泄压作用,有利于提高定位器30的移动速度,从而实现漏点110位置的快速定位。所述弹性主体31包括相互盖合的第一主体34和第二主体35,定位芯片33封装于第一主体34和第二主体35盖合形成的容纳空间,第一主体34和第二主体35相互盖合的连接方式有利于使定位芯片33从弹性主体31中拆卸出来,对于不同的内径的压力管道,将定位芯片33拆卸后封装在不同尺寸的弹性主体31内,即可使定位器30能够适应不同内径的压力管道。所述压力控制器11通过三通阀接入所述第一管路10;所述压力控制器11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管路10的压力数据,并控制第一泵12和第二泵22的输出压力,所述第一泵控制器13用于控制第一泵12提供的压力大小,所述第二泵控制器23用于控制第二泵22提供的压力大小。使用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压力控制器11的上限和下限,当第一管路10内的压力达到(或超过)上限时,关闭第一泵12和第二泵22,反之,当第一管路10内的压力达到(或低于)下限时,启动第一泵12和第二泵22。根据待测管路100的漏点110尺寸大小或者管路泄压速度设置所述压力控制器11的上限和下限,具体的,当漏点110尺寸较大时,所述上限和下限设置数据较小,反之,当漏点110尺寸较小时,所述上限和下限设置数据较大。在本实施例中,压力控制器11和压力检测器21均带压力数字显示屏,所述待测管路100为地暖管,在进行漏点110探测时,将该定位器30塞入待测管路100中,当压力管道将定位器30推到漏点110时,利用探测器40在地面探测定位器30,能够实现漏点110准确定位。当然,所述待测管路100还可以为自来水管或其他压力管道。向第一管路10、第二管路20和待测管路100中注入的可以是能调节管路内压力并实现定位器30移动的各种流体,例如,液体或气体。后文中将以注入水进行压力调节为例进行介绍。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快速接头16,所述第二管路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快速接头26。第一快速接头16和第二快速接头26提高了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与其他管路的连接速度。在第一管路10的其中一个第一快速接头16上连接第一软管1,且在第二管路20的其中一个第二快速接头26上连接第二软管2,第一软管1和第二软管2的自由端伸入盛装水(也可以为其他液体或气体)的流体容器4中以便于向各自连通的管路中注水(也可以为其他液体或气体)。在第一管路10的另一个第一快速接头16上可以依次连接第三管路18和第三快速接头17;在第二管路20的另一个第二快速接头26上可以依次连接第四管路28和第四快速接头27,通过第三快速接头17和第四快速接头27将所述待测管路100的两端与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连接。选择适宜的第三管路18长度和第四管路28长度,可以使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和待测管路100保持适宜的操作距离。优选地,所述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还包括出口管路19,所述第一排出管路14的背离所述第一管路10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排出管路24的背离所述第二管路20的一端分别通过三通阀29与所述出口管路19连通。第一排出管路14和第二排出管路24可以共用一个泄压元件,或分别连接一个泄压元件。当两者共用一个泄压元件时,该共用的泄压元件安装在出口管路19上;当两者分别连接一个泄压元件时,所述第一排出管路14上设置第一泄压元件15,所述第二排出管路24上设置第二泄压元件25。当两者分别连接一个泄压元件时,两个泄压元件有利于分别单独控制第一管路10泄压和第二管路20泄压。出口管路19上可以设置第五快速接头5,第五快速接头5连接第三软管3,以将回流的液体导入所述流体容器4。优选地,所述第一泄压元件15为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泄压元件25为第二阀门;所述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压力控制器11、所述压力检测器21、所述第一泵12、所述第二泵22、所述第一泵控制器13、所述第二泵控制器23、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可以为电磁阀或手动阀。当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分别为电磁阀时,将控制单元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连接,以实现阀门的自动控制。根据所述压力控制器11设置的压力上限和压力下限、压力控制器11检测到的第一管路10的压力数据以及压力检测器21检测到的第二管路20的压力数据,控制所述第一泵12和所述第二泵22同时启动或同时停止。具体的,当第一管路10内的压力达到(或超过)所述压力控制器11设置的压力上限时,关闭第一泵12和第二泵22,反之,当第一管路10内的压力达到(或低于)所述压力控制器11设置的压力下限时,启动第一泵12和第二泵22,从而通过第一泵12和第二泵22的启动和停止,使待测管路100内的定位器30保持适宜的移动速度,防止移动速度过快或过慢。以定位器30为分界点将待测管路100分为两段,其中,定位器30至待测管路100端部之间不存在漏点110的一段为正常段,定位器30至待测管路100端部存在漏点110的一段为泄露段。优选通过第一泵控制器13和第二泵控制器23控制第一泵12和第二泵22保持相同的输出压力,以确保在漏点110的泄压作用下,泄露段的管路压力小于正常段的管路压力,从而使定位器30向压力较低的一侧移动以达到漏点110。当管道漏点110尺寸太小时,泄露段的压降速度很慢,则定位器30移动速度也很慢,漏点110定位速度慢。为了加快漏点110定位速度,可以根据压力控制器11和压力检测器21显示的压力数据交替打开和关闭第一泄压元件15和第二泄压元件25,在泄压元件的泄压作用下,显著提升漏点110定位速度。具体的,当压力控制器11的压力数据大于压力检测器21的压力数据时,开启第二泄压元件25,并关闭第一泄压元件15;当压力控制器11的压力数据小于压力检测器21的压力数据时,开启第一泄压元件15,并关闭第二泄压元件25。优选地,所述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还包括主机壳体,所述第一管路10、所述压力控制器11、所述第一泵12、所述第一泵控制器13、所述第二管路20、所述压力检测器21、所述第二泵22和所述第二泵控制器23、所述第一排出管路14、第二排出管路24、所述第一泄压元件15和所述第二泄压元件25分别收容于所述主机壳体内(如虚线框所示)。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所述第一窗口用于观察所述压力控制器11的压力数据,所述第二窗口用于观察所述压力检测器21的压力数据。优选地,所述主机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压力控制器11的上限和下限的第一控制区域。所述主机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泵12的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二泵22的输出功率的第二控制区域。所述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还可以设置与所述主机壳体转动连接的盖体,盖体有利于保护各个显示窗口和控制区域。请参阅图3至图4,优选地,所述定位芯片33与所述第一主体34固定连接或与所述第二主体35固定连接。第一主体34和第二主体35的连接方式不限,可以为实现盖合的任意连接方式。例如,可以在第一主体34上设置第一环形筋36,在第二主体35上设置第二环形筋37,第二环形筋37的外径稍大于第一环形筋36的内径,通过第一环形筋36扣合在第二环形筋37外围形成盖合;又如,第一主体34和第二主体35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或卡扣连接方式形成盖合。优选地,所述定位器30还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第一主体34和所述第二主体35的连接缝隙的粘接层(未图示)。采用粘接层封闭连接缝隙能提高弹性主体31的密封性能,更好地将定位芯片33与待测管路100内环境(例如,水或气)隔离,提高定位芯片33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粘接层为硅橡胶。粘接层的具体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粘接层可以为硅橡胶或其他具有粘接性能的材料。由于弹性主体31进入待测管路100以后呈压缩状态,因此,该安装缝隙也处于挤压状态,从而保证弹性主体31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体34和所述第二主体35围合形成包覆于所述定位芯片33外的球体、圆柱体和圆椎体中的任一种。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这三种形状都能顺畅地在压力管道内移动,防止定位器30在压力管道内卡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主体31为包覆于所述定位芯片33外的实心球体,所述实心球体内部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定位芯片33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实心球体结构简单且密封性好,相对于球壳而言,实心球体具有良好的压缩弹性,且能对定位芯片33形成稳定的支撑,实心球体沿待测管路100的径向方向压缩后以进入待测管路100。实心球体状的所述弹性主体31有利于减小定位器30与待测管路100内壁的摩擦阻力,以使所述定位器30在所述待测管路100内部顺畅移动,并且所述弹性主体31轮廓状圆滑,能够避免在管道弯头处卡滞。在本实施例中,实心球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因此,定位芯片33包覆在弹性主体31内部以与外部环境隔离,弹性主体31对定位芯片33形成密封作用。定位芯片3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定位芯片33为多个时,各个定位芯片33之间可以在弹性主体31内相互连接,以增强定位信号强度,提高探测距离。进一步地,各个定位芯片33之间可以交叉连接,交叉连接的角度在此不做限制。此外,为了避免探测器40在探测定位器30时被其他信号干扰,可以对定位芯片33进行加密以形成加密定位芯片33,因此,探测器40只能读取该加密定位芯片33。进一步地地,所述弹性主体31的直径为所述待测管路100内径的1.05倍至1.3倍。弹性主体31的直径略大于待测管路100内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主体31的直径为所述待测管路100内径的1.1倍至1.2倍。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主体31为胶球。胶球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可压缩性能,且制作简单,实心的胶球包覆在定位芯片33外,能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优选地,所述定位芯片33为rfid芯片。该定位芯片33优选采用rfid芯片,配合rfid探测器40可以精确地定位管道漏点110的位置,并且能耗小且可靠性高。本发明还介绍一种压力管道漏点110定位方法,应用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对待测管路100的漏点110进行定位,所述压力管道漏点110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将所述第一管路10和所述第二管路20分别连接于所述待测管路100的两端;s20,关闭所述第一泄压元件15,开启所述第二泄压元件25,并通过所述第一泵控制器13控制第一泵12启动,以使所述第一泵12对所述第一管路10和待测管路100注满流体;通过所述第二泵控制器23控制第二泵22启动,以使所述第二泵22对所述第二管路20注满流体;关闭第一泵12、第二泵22以及第二泄压元件25;s30,将所述定位器30塞入所述待测管路100,控制所述第一泵12和所述第二泵22启动,以使流体注入所述待测管路100并推动所述定位器30向所述待测管路100的漏点110移动,当所述压力控制器11和所述压力检测器21的压力数据相等时,使用所述探测器40检测所述待测管路100的漏点110位置。在一实施例中,使用漏点110定位系统对待测管路100的漏点110进行检测定位时,可以向待测管路100内充水或充气;以充水为例,检测定位的具体步骤如下:1、在各个快速接头处接好各管道,并连接仪器电源。2、关闭第一泄压元件15,打开第二泄压元件25,设置好压力控制器11的上下限,调节第一泵控制器13使第一泵12工作,同时调节第二泵控制器23的值为0,使第二泵22停止工作,将第一管路10和待测管路100注满水,以第三软管3无气泡为准;同时调节第二泵控制器23开启第二泵22,使第二管路20也注满水;关闭第一泵12与第二泵22,关闭第二泄压元件25。3、开启第一泵12,打一定压力,关闭第一泵12,观察压力控制器11和压力检测器21的压降变化,确定管道存在漏点110。4、将定位器30涂抹上润滑剂,充分润滑后,从第三快速接头17处塞入待测管路100内。定位器30中封装有定位芯片33,定位芯片33具有体积小,能耗低,可靠性高,定位精准等优点。同时打开第一泵12和第二泵22,此时定位器30在水压的作用下向前移动,自动运行一段时间,当压力控制器11与压力检测器21的值相等,则证明定位器30已自动达到漏点110处。当存在漏孔太小的渗漏情况时,根据步骤4观看压力控制器11和压力检测器21的压力数据变化,若从第三快速接头17处放入定位器30,则放入定位器30初期,压力控制器11的值高于压力检测器21的值。由于漏孔太小,定位器30移动速度太慢,为了实现定位器30快速寻找漏点110,需要观察压力控制器11跟压力检测器21的数显值,当压力控制器11的值大于于压力检测器21的值,则证明未达到漏点110,此时,打开关闭第二泄压元件25一次,继续观察压力控制器11跟压力检测器21的值。如此打开关闭第二泄压元件25数次,直到压力控制器11的值小于压力检测器21的值,则证明定位器30已过漏点110,此时关闭第一泵12,并打开第二泵22,让定位器30反向运行,由于反向运行此时定位器30未达到漏点110,压力控制器11的值小于压力检测器21的值,打开关闭第一泄压元件15一次,继续观察压力控制器11跟压力检测器21的值,如此打开关闭第一泄压元件15数次,直到压力控制器11的值大于压力检测器21的值,则证明定位器30又过漏点110了。然后,同时打开第一泵12和第二泵22让仪器自动运行,直到压力控制器11的值等于压力检测器21的值,则证明定位器30刚好达到漏点110。此时定位器30的位置也就是漏点110的位置。然后用探测器40寻找定位定位器30的位置,也就是定位芯片33的位置,当探测器40探测到定位器30内定位芯片33的信号后,利用精确定位算法,准确定位芯片33位置。确定完漏点110的位置,打开第一泄压元件15与第二泄压元件25将水压卸掉,推出定位器30,最后关闭两泵。将本定位装置与待测管路100断开,整个实施过程完成。上述定位方法中的充水过程同样也可以替换成充气过程。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