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NG罐箱运输船的自动充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2394发布日期:2019-11-05 21:52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LNG罐箱运输船的自动充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LNG罐箱运输船的自动充装系统。



背景技术:

LNG(liquefied natural gas,液化天然气)作为新兴船用燃料,凭借低碳、环保、经济等优势,逐渐呈现广阔的前景。LNG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LNG的重量仅为同体积水的45%左右。LNG的安全可靠性高:LNG的燃点比汽油高230℃,比柴油更高,其爆炸极限比汽油高2.5~4.7倍,相对密度为0.47左右,汽油为0.7左右,它比空气轻,即使稍有泄漏,也将迅速挥发扩散,不至于自燃爆炸或形成遇火爆炸的极限浓度;LNG清洁环保:LNG作为汽车燃料,比汽油、柴油的综合排放量降低约为85%,而且无铅、苯等致癌物质,基本不含硫化物。LNG经济高效:LNG的储存成本仅为气态天然气的1/70~1/6;LNG比汽/柴油运输成本降低20-25%,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LNG罐式集装箱(以下简称罐箱)联运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水路陆路高效联运新模式,通过合理的时间调配和罐箱高效吊装,实现LNG小规模的水路和陆路的高效联运模式。但目前,LNG罐一般都是在陆地实现自动充装,然后再将LNG罐放置在船舶的甲板上,这样操作极为不便,费工费时。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能应用在运输船的自动充装系统,实现对主甲板面气体罐子的自动充装。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LNG罐需要在陆地充装再搬运到甲板上这一极为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LNG罐箱运输船主甲板面的自动充装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NG罐箱运输船的自动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船体甲板上的LNG罐,所述LNG罐为圆柱形,固定安置在长方体的框体内,框体上下叠放在一起且长度方向与船体保持一致;所述LNG罐通过管路与船体首端的增压加注装置连接,所述管路包括与增压加注装置相连的总管和通向各个LNG罐的支管,在每个支管上还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LNG罐还依次连接有气化装置、缓冲罐、压缩装置;所述LNG罐的一端具有上中下三个管口,加注站的LNG在增压加注装置的作用下进入LNG罐下部管口,所述LNG罐上部管口通过管路与先后与气化装置、缓冲罐连接,然后再经过压缩装置加压后通过管路输入到LNG罐中部管口。

在此基础上,该自动充装系统还包括残液回收再利用系统,所述气化装置通过管路与船体甲板中间的残液收集罐连接,所述残液收集罐里的残液,经过残液加热气化装置、回收缓存罐、水气分离装置处理后输送给船舶燃料主机。

在此基础上,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化装置还并联有辅助气化装置;所述辅助气化装置两端分别与LNG罐上部管口管路和缓冲罐入口管路连接。

在此基础上,所述气化装置和所述残液收集罐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自动切换阀。

在此基础上,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残液加热气化装置与所述回收缓存罐之间也连接有自动切换阀;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残液加热气化装置与所述回收缓存罐之间连接有NG加热器,用于将LNG加热后送入回收缓存罐。

在此基础上,所述LNG罐与所述框体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热材料,所述绝缘隔热材料为环氧树脂、橡胶或聚氨酯。

在此基础上,所述LNG罐与所述框体的两端及中间还具有鞍座固定连接。

在此基础上,所述LNG罐为卧式圆柱双层真空耐压结构,内壁采用不锈钢材质,外壁采用低碳钢材料,中间抽真空已保证绝热。

在此基础上,所述LNG罐为卧式圆柱双层真空罐,内外璧都采用不锈钢材料,双璧之间加有珍珠岩隔热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LNG罐箱运输船的自动充装系统,无需搬运LNG罐,在运输船主甲板面上就可以实现对LNG罐箱的自动充装,大大降低了吊装的成本。而且不需要占用码头资源,增加了运输的灵活性,方便快捷,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的LNG罐箱运输船的自动充装系统,当LNG罐箱加注完成后,LNG罐箱甲板运输船上的残液罐收集了管路里的所有LNG残液,这些残液可以通过管路加注到主甲板以下的残液收集罐,为船提供动力,从而实现了LNG残液的再利用,减少能源浪费,并可以加大船舶在LNG燃料模式下的续航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LNG罐箱运输船的自动充装系统的各部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一种LNG罐箱运输船的自动充装系统的各部件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框体与LNG罐固定安装的主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LNG罐;2、框体;21、鞍座;3、管路;4、增压加注装置;5、控制阀门;6、气化装置;7、缓冲罐;8、压缩装置;9、辅助气化装置;10、自动切换阀;11、残液收集罐;12、残液加热气化装置;13、NG加热器;14、回收缓存罐;15、水气分离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LNG罐箱运输船的自动充装系统,包括位于船体甲板上的LNG罐1,LNG罐1为圆柱形,固定安置在长方体的框体2内,框体2上下叠放在一起且长度方向与船体保持一致;LNG罐1通过管路3与船体首端的增压加注装置4连接,管路3包括与增压加注装置4相连的总管和通向各个LNG罐的支管,在每个支管上还设置有控制阀门5;LNG罐1还依次连接有气化装置6、缓冲罐7、压缩装置8;LNG罐1的一端具有上中下三个管口,加注站的LNG在增压加注装置4的作用下进入LNG罐1下部管口,LNG罐1上部管口通过管路3与先后与气化装置6、缓冲罐7连接,然后再经过压缩装置8加压后通过管路3输入到LNG罐1中部管口。

该自动充装系统还包括残液回收再利用系统,气化装置6通过管路与船体甲板中间的残液收集罐11连接,残液收集罐11里的残液,经过残液加热气化装置12、回收缓存罐14、水气分离装置15处理后输送给船舶燃料主机。气化装置6和残液收集罐11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自动切换阀10。

此外,残液加热气化装置12与回收缓存罐14之间也连接有自动切换阀10;LNG罐1与框体2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热材料,绝缘隔热材料为环氧树脂、橡胶或聚氨酯。

如图3所示,LNG罐1与框体2的两端及中间还具有鞍座21固定连接。LNG罐1为卧式圆柱双层真空耐压结构,内壁采用不锈钢材质,外壁采用低碳钢材料,中间抽真空已保证绝热。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一种LNG罐箱运输船的自动充装系统,包括位于船体甲板上的LNG罐1,LNG罐1为圆柱形,固定安置在长方体的框体2内,框体2上下叠放在一起且长度方向与船体保持一致;LNG罐1通过管路3与船体首端的增压加注装置4连接,管路3包括与增压加注装置4相连的总管和通向各个LNG罐的支管,在每个支管上还设置有控制阀门5;LNG罐1还依次连接有气化装置6、缓冲罐7、压缩装置8;LNG罐1的一端具有上中下三个管口,加注站的LNG在增压加注装置4的作用下进入LNG罐1下部管口,LNG罐1上部管口通过管路3与先后与气化装置6、缓冲罐7连接,然后再经过压缩装置8加压后通过管路3输入到LNG罐1中部管口。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气化装置6还并联有辅助气化装置9;辅助气化装置9两端分别与LNG罐1上部管口管路和缓冲罐7入口管路连接。残液加热气化装置12与回收缓存罐14之间连接有NG加热器13,用于将LNG加热后送入回收缓存罐14。LNG罐1为卧式圆柱双层真空罐,内外璧都采用不锈钢材料,双璧之间加有珍珠岩隔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LNG罐箱运输船的自动充装系统,无需搬运LNG罐,在运输船主甲板面上就可以实现对LNG罐箱的自动充装,大大降低了吊装的成本。而且不需要占用码头资源,增加了运输的灵活性,方便快捷,成本低。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