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路漏点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9526发布日期:2019-10-15 18:52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地下管路漏点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地下管路维护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现代城市的发展,地下管路日益增多,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由于年久老化、失修以及振动、腐蚀等因素,长期使用后的地下管路会出现渗漏的情况。现有的地下管路都设有检查井,沿地下管路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处检查井,便于工作人员由检查井处进入管路进行检查或检修。

地下管路出现渗漏现象后,其内容易沉积大量污物,部分污水管道内的污水也会通过渗漏点污染地下水,污染环境。

更换新的地下管路能够彻底解决管路渗漏现象,但这就需要整体开挖施工,工程量较大,一方面成本很高,另一方面影响正常的交通。

查找管路渗漏之处,进而进行修补加固是另一种解决管路渗漏问题的方法,但管路长期使用后其内部并不平整,除了明显较大的渗漏点,细小一些的渗漏点查找起来非常困难,难以定位,查找效率低、耗时长,关键还有容易漏检,修补完投入使用后才发现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管路漏点检测系统,渗漏点查找效率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地下管路漏点检测系统设置于相邻两个检查井以及两个检查井之间的地下管路处,检查井内设有爬梯;包括两套管路端口装置和设置于两个检查井之间的地下管路内的管内机构,两套管路端口装置分别设置于该段地下管路的两端部;管路端口装置用于密封地下管路的端口并提高地下管路内的气压;管内机构用于测量地下管路内各处的气体流速和气压。

管路端口装置包括气泵、用于封堵地下管路端口的气囊、两位三通阀、线缆管、电控装置和显示屏;两位三通阀设有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两位三通阀的进口选择连通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

气泵的出气管连接两位三通阀的进口,两位三通阀的第一出口连接有气囊充气管,气囊充气管与气囊相连接;两位三通阀的第二出口连接有管路加压管,管路加压管穿过线缆管;线缆管位于气囊与地下管路的内壁之间,线缆管的两端分别位于气囊的两侧;线缆管内穿设有由多条信号线组成的信号线束,电控装置上设有显示屏,信号线束中的各信号线均与电控装置相连接;线缆管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用于密封线缆管的堵头。

管内机构包括若干用于测量气体流速的流速传感器和若干用于测量气压的气压传感器;各流速传感器和各气压传感器分别沿地下管路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各流速传感器和各气压传感器的信号线形成所述信号线束。

所述管路加压管位于地下管路内部的一端连接有喇叭形的布气口。

地下管路的顶壁和底壁上均设有流速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地下管路顶壁上的流速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与地下管路底壁上的流速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沿地下管路的长度方向分别错位分布。

采用本实用新型,无须工作人员在地下管路内一寸一寸地寻找渗漏点,因而既提高了工作的舒适程度,又大大提高了寻找渗漏点的工作效率,而且不会出现漏掉渗漏点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设置,便于由检查井处运至地下管路处,并便于安装和连接。两位三通阀的设置,使得在一个检查井处只需要使用一个气泵,就能完成气囊充气和地下管路加压两种功能。

气囊封闭地下管路在检查井处的开口,能够利用气囊的变形能力紧密地贴合地下管路内壁,即便地下管路内壁不平整,也可以良好地密封地下管路的端口。布气口的设置,能够降低气泵为地下管路内部加压时进入地下管路内的气体流速,从而使加压过程更加平稳,停止加压后地下管路内的气体能够迅速稳定下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各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地下管路漏点检测系统设置于相邻两个检查井1以及两个检查井1之间的地下管路2处,检查井1内设有爬梯3;本实用新型包括两套管路端口装置和设置于两个检查井1之间的地下管路2内的管内机构,两套管路端口装置分别设置于该段地下管路2的两端部;管路端口装置用于密封地下管路2的端口并提高地下管路2内的气压;管内机构用于测量地下管路2内各处的气体流速和气压。

管路端口装置包括气泵4、用于封堵地下管路2端口的气囊5、两位三通阀6、线缆管7、电控装置8和显示屏9;两位三通阀6设有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两位三通阀6的进口选择连通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

气泵4的出气管10连接两位三通阀6的进口,两位三通阀6的第一出口连接有气囊充气管11,气囊充气管11与气囊5相连接;两位三通阀6的第二出口连接有管路加压管12,管路加压管12穿过线缆管7;线缆管7位于气囊5与地下管路2的内壁之间,线缆管7的两端分别位于气囊5的两侧;线缆管7内穿设有由多条信号线组成的信号线束13,电控装置8上设有显示屏9,信号线束13中的各信号线均与电控装置8相连接;线缆管7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用于密封线缆管7的堵头。为避免图1的图面混乱,图1中未示出位于地下管路内的信号线束。能够穿过信号线束13和管路加压管12的堵头为常规技术(如橡胶塞,优选采用与线缆管螺纹连接的橡胶塞,信号线束13和管路加压管12与橡胶塞之间由密封胶密封),图未示堵头。

管内机构包括若干用于测量气体流速的流速传感器15和若干用于测量气压的气压传感器16;各流速传感器15和各气压传感器16分别沿地下管路2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各流速传感器15和各气压传感器16的信号线集结在一起后形成所述信号线束13。

所述管路加压管12位于地下管路2内部的一端连接有喇叭形的布气口14。

布气口14的设置,能够降低气泵4为地下管路2内部加压时进入地下管路2内的气体流速,从而使加压过程更加平稳。

地下管路的顶壁和底壁上均设有流速传感器15和气压传感器16;地下管路顶壁上的流速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与地下管路底壁上的流速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沿地下管路的长度方向分别错位分布。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出渗漏点的上下位置,并尽量节约流速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的用量。

以该段地下管路2的中点为界限将该段地下管路2分为左右两段。左段地下管路2内的各流速传感器15和气压传感器16的信号线集合起来形成信号线束13,该信号线束13穿过左侧管路端口装置中的线缆管7;右段地下管路2内的各流速传感器15和气压传感器16的信号线集合起来形成信号线束13,该信号线束13穿过右侧管路端口装置中的线缆管7;

安装时,工作人员在两个检查井1之间的地下管路2内均匀间隔设置各流速传感器15和气压传感器16。然后将两套管路端口装置中的两个气囊5分别放置在地下管路2的左右两端部,安放好气泵4和电控装置8,电控装置8优选设置在爬梯3上,便于安放和查看;气泵4优选放置于检查井1的底部。

使用时,先为两个气囊5进行充气,然后再为地下管路2加压。

充气过程是:操作两位三通阀6,使其进口连通第一出口;确保线缆管7位于气囊5与地下管路2的内壁之间,且线缆管7的两端分别伸出气囊5;启动气泵4,气囊5充气膨胀,将线缆管7紧压在地下管路2的内壁上;充分膨胀后的线缆管7堵塞地下管路2的端部。充气完成后,操作两位三通阀6,使其进口连通第二出口,气泵4通过管路加压管12为地下管路2加压。通过显示屏9可以看到各处气压传感器16检测到的气压值。当地下管路2内的气压加压到预定值(大于地下管路2的深度所对应的水柱压力)后,关闭气泵4,进行保压。地下管路2加压时,既可以同时启动两套管路端口装置中的气泵4,也可以只启动一套管路端口装置中的气泵4。

气泵4停止后,地下管路2内的气流逐渐平歇。地下管路2内的气体由渗漏处向外逸散,渗漏点附近的流速传感器15检测到的气流速度明显较高,同时渗漏点附近的气压传感器16检测到的气压明显较低。通过保压时的观察,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地下管路2内总的压力下降速度,估算该段地下管路2整体的渗漏速度;通过观察各流速传感器15和各气压传感器16的示数,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渗漏点所在位置,进而能够在气囊5放气后进入地下管路2的渗漏点处进行后续的修补加固工作。

采用本实用新型,由于无须工作人员在地下管路2内一寸一寸地寻找渗漏点,因而既提高了工作的舒适程度,又大大提高了寻找渗漏点的工作效率,而且不会出现漏掉渗漏点的情况。修补加固工作完成后,可以再次进行气囊5充气、地下管路2加压和保压的工作,从而进一步确保修补加固工作的有效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