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调和釜的出料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1652发布日期:2020-08-05 01:2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调和釜的出料接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料接管,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小型调和釜的出料接管。



背景技术:

切削油是由精炼基础油复配不同比例的硫化猪油、硫化脂肪酸酯、极压抗磨剂、润滑剂、防锈剂、防霉杀菌剂、抗氧剂、催冷剂等添加剂合成,因此对数控机床本身、刃具、工件来说具有极佳的彻底保护性能。切削油有超强的润滑极压效果,有效保护刀具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可获得极高的工件精密度和表面光洁度。而基础油和其他配方油或添加剂的混合在调和釜中进行。

传统的调和釜,其底部只设置有直管结构,通过直管将调和釜内部油脂装入其他容器,进行一下工艺。为了避免油脂在罐装过程中的泄漏而造成浪费,通常会在直管上接上一根软管,软管的出口对准接入容器。但是调和釜内油脂在处于高液位的状态时,内压较强,若直管的出口大小控制不当,油脂很容易从软管和直管的接缝中溢出,依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同时还污染地面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调和釜的出料接管,能够实现和其他容器的快速拆装,不仅密封性好,同时能够控制管内的油量,避免油脂从调和釜中溢出,也防止了油脂溢出所带来的浪费和污染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调和釜的出料接管,包括直管、快接管以及软管,所述直管连接于所述调和釜的底部,所述快接管连接所述直管的出料端,所述软管与所述快接管快拆连接;所述直管的一侧设置有出料阀门,阀门上设置有出料开关;所述快接管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直管相连接的第一连接口和与所述软管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相通;所述第一连接口固定连接所述直管,所述第二连接口插接所述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直管的进料端设置有用于和所述调和釜相连接的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三连接口连通所述调和釜的内部,且两者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和所述第二连接口相连接的第四连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连接口的外侧设置为阶梯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口和所述快接管的内部设置有阶梯状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第四连接口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连接口上设置有对称的卡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口和所述快接管的内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对应所述卡凸设置,所述卡槽沿所述快接管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快接管的内部还设置有固定槽,其沿所述快接管的管壁周向设置,所述固定槽位于所述卡槽的终端,且两者在终端处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快接管上设置有压紧扳手,所述压紧扳手旋转连接所述快接管的外壁,且所述压紧扳手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小型调和釜的出料接管,主要包括直管、快接管以及软管,直管和调和釜相连接,快接管的一端和直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软管插装快拆连接,通过直管上的阀门和出料开关可以控制整个出料接管的开关状态,或改变油体的流量和流速,快接管通过第一连接口和直管相连接,通过第二连接口和软管相快拆连接,因此将调和釜中的油体罐装进其他容器时,只需要将软管和快接管的第二连接口快速连接即可,再将软管的另一端插入容器中,则可实现油体直接从调和釜流入其他容器,由于密封性好,在流动的过程中,油体不会从直管或快接管或软管中溢出,既不浪费,又不污染环境,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调和釜的出料接管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直管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快接管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软管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快接管的第二连接口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参见图1-4,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小型调和釜的出料接管,其包括直管1、快接管2以及软管3,直管1连接于调和釜的底部,快接管2连接直管1的出料端,软管3与快接管2快拆连接;直管1的一侧设置有出料阀门11,阀门11上设置有出料开关12;快接管2的两端设置有与直管1相连接的第一连接口21和与软管3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口22,第一连接口21与第二连接口22相通;第一连接口21固定连接直管1,第二连接口22插接软管3。其中,直管1的进料端设置有用于和调和釜相连接的第三连接口13,第三连接口13连通调和釜的内部,且两者密封连接。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小型调和釜的出料接管,主要包括直管1、快接管2以及软管3,直管1和调和釜相连接,快接管2的一端和直管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软管3插装快拆连接,通过直管1上的阀门11和出料开关12可以控制整个出料接管的开关状态,或改变油体的流量和流速,快接管2通过第一连接口21和直管1相连接,通过第二连接口22和软管3相快拆连接,因此将调和釜中的油体罐装进其他容器时,只需要将软管3和快接管2的第二连接口22快速连接即可,再将软管的另一端插入容器中,则可实现油体直接从调和釜流入其他容器,由于密封性好,在流动的过程中,油体不会从直管1或快接管2或软管3中溢出,既不浪费,又不污染环境,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参见图3-4,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小型调和釜的出料接管,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软管3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和第二连接口22相连接的第四连接口31;第四连接口31的外侧设置为阶梯状;第二连接口22和快接管2的内部设置有阶梯状连接槽23,连接槽23与第四连接口31相匹配。

通过上述进一步的改进,使得本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软管3和快接管2通过第四连接口31和连接槽23相插装连接,连接更快速,且阶梯状的结构设置,能够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能。

实施例三:

参见图1、图3-5,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小型调和釜的出料接管,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第四连接口31上设置有对称的卡凸32;第二连接口22和快接管2的内部设置有卡槽24,卡槽24对应卡凸32设置,卡槽24沿快接管2的长度方向设置;快接管2的内部还设置有固定槽25,其沿快接管2的管壁周向设置,固定槽25位于卡槽24的终端,且两者在终端处相连通。

通过上述进一步的改进,使得本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将卡凸32沿着卡槽24伸入快接管2中,直至终端,进入固定槽25内,旋转第四连接口31即可实现卡凸32和固定槽25的卡接固定,连接更快捷,且连接力度好。

实施例四:

参见图1、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小型调和釜的出料接管,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快接管2上设置有压紧扳手4,压紧扳手4旋转连接快接管2的外壁,且压紧扳手4对称设置。

通过上述进一步的改进,使得本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当快接管2和软管3连接后,旋转压紧扳手4即可将其压入第四连接口31上,进一步提高软管3和快接管2的连接力度,防止第四连接口31旋转而让卡凸32进入卡槽24而退出连接槽23,因此能够防止软管3和快接管2之间产生脱离现象,进一步提高连接力度和安全系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