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8346发布日期:2022-08-27 04:2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lng接收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2.lng接收站是用于接卸lng远洋船运送的液化天然气,在lng储罐内存储液化天然气,气化后的天然气通过输气管线送至用户。超低温lng转变为常温气态的过程中,可用于冷能发电、低温冷冻、气体分离等。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779129u、授权公告日为2019.04.2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lng气化海水取排水系统,在海边设置火力发电厂,并将lng站设置在火力发电站的预设范围内,具体包括电厂循环水泵,用于获取海水;电厂凝汽器,用于获取电厂循环水泵获取的海水,将海水作为汽轮机排汽冷凝的冷源,得到温水;电厂排水井,用于获取温水并将温水排出;lng站取水升压泵,用于获取电厂排水井排出的温水;lng气化装置,用于获取lng站取水升压泵获取的温水,将温水作为lng气化装置的热源,得到冷水,并将冷水输送至电厂循环水泵。
4.但是,由于火力发电厂根据电网的用电量实时调整,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水量和取水量发生相应波动,而lng接收站仅以电厂循环冷却水作热源时,lng接收站与火力发电厂的运行状态不同步,容易导致lng接收站的产气效率不稳定,无法满足下游用户的天然气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统,以解决因lng接收站与火力发电厂的运行状态不同步,容易导致lng接收站的产气效率不稳定,无法满足下游用户的天然气需求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统的技术方案为:
7.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统包括lng接收站气化器、循环冷却水系统、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一端、所述第二水流通道的一端均连通港池;
8.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lng接收站气化器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水流通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lng接收站气化器连通设置;
9.所述循环冷却水系统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布置于远离所述第一延伸段的一侧;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布置于远离所述第二延伸段的一侧;
10.在所述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供所述lng接收站气化器的排水通入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二阀门关闭供所述出水口的排水通入所述lng接收站气化器;或者,在所述循环冷却水系统停机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供所述lng接收站气化器的排水通入
港池,所述第二阀门开启供海水通入所述lng接收站气化器。
11.进一步的,所述lng接收站气化器为orv装置,所述orv装置与所述第二延伸段之间设有取水前池和取水泵房。
12.进一步的,所述取水前池并列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延伸段与两个所述取水前池分别连接有lng接收站引水箱涵。
1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lng接收站引水箱涵上均设置有叠梁井。
14.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主厂房、进水前池和虹吸井,所述主厂房分别与所述进水前池、所述虹吸井连接有冷却水管路,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进水前池处,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虹吸井处。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流通道间隔设置于所述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外侧,所述第二水流通道的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和所述循环冷却水系统之间,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之间连通设有第一主箱涵结构。
16.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外侧对应港池设有电厂护岸,所述第二水流通道的另一部分平行于所述电厂护岸的内侧延伸布置,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与港池之间连通设有第二主箱涵结构。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为第一水流明渠,所述第一延伸段沿所述第一水流明渠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为第二水流明渠,所述第二延伸段沿所述第二水流明渠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18.有益效果:该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统采用了lng接收站气化器、循环冷却水系统、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的设计形式,第一水流通道与lng接收站气化器之间设有第一延伸段,第二水流通道与lng接收站气化器之间设有第二延伸段;并且,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进水口连接第一水流通道,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出水口连接第二水流通道,借助于第一延伸段、第二延伸段实现了lng接收站气化器与循环冷却水系统之间的冷却水循环使用,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即可实现取排水方式的灵活调节。
19.当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时,关闭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切断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使lng接收站气化器-第一延伸段-循环冷却水系统-第二延伸段-lng接收站气化器形成了闭合回路,循环冷却水系统产生的热排水为气化天然气提供了热能,lng接收站气化器产生的冷排水为循环冷却水系统提供了冷能;当环冷却水系统停机时,开启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使第一水流通道与第一延伸段导通、第二水流通道与第二延伸段导通,供lng接收站气化器产生的冷排水直接排入港池,且海水直接送入lng接收站气化器中。
20.在lng接收站与火力发电厂的运行状态不同步的情况下,可调整至直接取用海水和排放港池的方式,确保了lng接收站的产气效率稳定,满足了下游用户的天然气需求。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中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时)的工作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中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停机时)的工作示意图。
23.图中:1-lng接收站气化器、10-lng接收站引水箱涵、11-取水前池、12-取水泵
房、13-叠梁井;
24.2-循环冷却水系统、20-主厂房、21-进水前池、22-虹吸井;
25.3-第一水流通道、30-第一延伸段、31-第一阀门、32-第一主箱涵结构;
26.4-第二水流通道、40-第二延伸段、41-第二阀门、42-第二主箱涵结构、5-电厂护岸。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8.本实用新型的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统包括lng接收站气化器1、循环冷却水系统2、第一水流通道3和第二水流通道4,第一水流通道3的一端、第二水流通道4的一端均连通港池;第一水流通道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延伸段30,第一延伸段30与lng接收站气化器1连通设置,第二水流通道4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延伸段40,第二延伸段40与lng接收站气化器1连通设置。
29.循环冷却水系统2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循环冷却水系统2的进水口与第一水流通道3连通,第一水流通道3上设有第一阀门31,第一阀门31布置于远离第一延伸段30的一侧;循环冷却水系统2的出水口与第二水流通道4连通,第二水流通道4上设有第二阀门41,第二阀门41布置于远离第二延伸段40的一侧。
30.在循环冷却水系统2运行时,第一阀门31关闭供lng接收站气化器1的排水通入循环冷却水系统2的进水口,第二阀门41关闭供循环冷却水系统2的出水口的排水通入lng接收站气化器1;或者,在循环冷却水系统2停机时,第一阀门31开启供lng接收站气化器1的排水通入港池,第二阀门41开启供海水通入lng接收站气化器1。
31.该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统采用了lng接收站气化器1、循环冷却水系统2、第一水流通道3和第二水流通道4的设计形式,第一水流通道3与lng接收站气化器1之间设有第一延伸段30,第二水流通道4与lng接收站气化器1之间设有第二延伸段40;并且,循环冷却水系统2的进水口连接第一水流通道3,循环冷却水系统2的出水口连接第二水流通道4,借助于第一延伸段30、第二延伸段40实现了lng接收站气化器1与循环冷却水系统2之间的冷却水循环使用,控制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41即可实现取排水方式的灵活调节。
32.当循环冷却水系统2运行时,关闭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41,切断第一水流通道3、第二水流通道4,使lng接收站气化器1-第一延伸段30-循环冷却水系统2-第二延伸段40-lng接收站气化器1形成了闭合回路,循环冷却水系统2产生的热排水为气化天然气提供了热能,lng接收站气化器1产生的冷排水为循环冷却水系统2提供了冷能;当环冷却水系统2停机时,开启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41,使第一水流通道3与第一延伸段30导通、第二水流通道4与第二延伸段40导通,供lng接收站气化器1产生的冷排水直接排入港池,且海水直接送入lng接收站气化器1中。在lng接收站与火力发电厂的运行状态不同步的情况下,可调整至直接取用海水和排放港池的方式,确保了lng接收站的产气效率稳定,满足了下游用户的天然气需求。
33.在本实施例中,lng接收站气化器1为orv装置,orv装置与第二延伸段40之间设有取水前池11和取水泵房12。并且,取水前池11并列设有两个,第二延伸段40与两个取水前池
11分别连接有lng接收站引水箱涵10,lng接收站引水箱涵10的起点内底标高应高于取水前池11的内底标高,使lng接收站引水箱涵10形成一定坡度供热排水可受重力自流,lng接收站引水箱涵10的终点为取水前池11。两个lng接收站引水箱涵10上均设置有叠梁井13,在lng接收站引水箱涵10检修时可将取水前池11与第二延伸段40隔断,方便人员检修施工。
34.其中,循环冷却水系统2包括主厂房20、进水前池21和虹吸井22,主厂房20分别与进水前池21、虹吸井22连接有冷却水管路,循环冷却水系统2的进水口设置于进水前池21处,循环冷却水系统2的出水口设置于虹吸井22处。冷排水由进水前池21进入主厂房20中,冷排水吸热产生高温蒸汽,凝汽器将高温蒸汽凝结形成热排水,热排水进入虹吸井22最后排出至第二延伸段40。
3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流通道3间隔设置于循环冷却水系统2的外侧,第二水流通道4的一部分设于第一水流通道3和循环冷却水系统2之间,进水口与第一水流通道3之间连通设有第一主箱涵结构32。循环冷却水系统2的外侧对应港池设有电厂护岸5,第二水流通道4的另一部分平行于电厂护岸5的内侧延伸布置,第二水流通道4与港池之间连通设有第二主箱涵结构42。第一主箱涵结构32、第二主箱涵结构42的结构设计,可实现取水排水的跨渠输送目的。
36.具体的,第一水流通道3为第一水流明渠,第一延伸段30沿第一水流明渠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水流通道4为第二水流明渠,第二延伸段40沿第二水流明渠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水流明渠和第一水流明渠的结构简单,可供热排水高效快速地散热降温,减少了对周边海洋环境的热污染。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