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实验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34167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实验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测试系统,特别是一种荫罩式等离子 体显示器的实验测试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对基极及荫罩不进行封接即可 完成各项测试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实验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 PDP)是借由气体放电所产生 的紫外光激发荧光粉发光的显示器件。
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主要包括前基板、后基板和荫罩。后基板包括后 衬底玻璃基板,在后衬底玻璃基板上形成的垂直寻址电极,以及在设有寻址 电极的后衬底玻璃基板上形成的介质层;前基板包括前衬底玻璃基板,在前 衬底玻璃基板的下表面上形成与寻址电极空间垂直的扫描电极,以及在设有 扫描电极的前衬底玻璃基板的下表面上形成的介质层;夹在前、后基板中间 的荫罩是由导电材料(例如铁或其合金)加工而成的包含网孔阵列的薄网板。 将上述前基板、荫罩和后基板组装封接后充入预定的放电工作气体,比如各 种惰性气体即形成了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
在上述生产过程中,封接、排气和充气是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最后工序。 封接是用封框胶将前后基板粘附在一起,由于前后玻璃板质地很脆,因而封 框胶在前后板的位置一定要完全对应,涂好后经过预烧,粘合剂软化、与玻 璃浸润,同时粘合剂中的玻璃成分将基板固定。封接时在后玻璃基板四周放 置荫罩条作为支撑,前后玻璃基板对准后,用夹子夹好,要使各处受力均匀。 排气管也用同样的封接材料与排气孔接好。封接完成后,通过该排气管与真 空系统相连,可以对前后基板和荫罩构成的封闭空间进行真空除气,并充以 一定得工作气体后与真空系统分离。而在真空除气过程中,为提高真空度,
必须对屏进行高温烘烤,以便使屏内部吸附的杂质气体特别是水汽脱附,以
提高系统真空度,通常如无真空烘烤,正常情况下系统的真空度仅能达到io一4 帕级,而经过"o。c以上高温烘烤除气后,真空度可以达到i0—5帕级,可大大
提高系统的真空度。
对荫罩式等离子体显显示板而言,如果显示板需要和驱动电路配套形成 整机,需要采用上述制造过程。由于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属于一种新的结 构,对它的实验研究如果都基于上述的制作过程,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如果显示屏是为了测试气体成份、MgO等材料的特性,寻找合适的工作波形和
工作条件而制作,需要制作数量众多的实验屏来进行测试,而且由于实验条 件的限制,封接和排气时引入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影响对工作条件和参数的判
断,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能实现动态地测出气体成份、保护层(MgO)材料以及 驱动波形等参数对显示屏性能影响值,以便及时调整相关的参数以提高实验 测试的效率,节省研发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目前PDP实验测试中,通常一种参数改变即需 要制作一批实验屏进行测试,实验屏制作周期长,可重复利用率低,从而使 得研发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不封接实验屏,在动态真空腔体内完 成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排气和充气以及在外部电路的配合下,完成相关测试工 作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实验测试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实验测试系统,其特征是它主要包括真空腔体, 真空腔体的上部开有上观察窗以及上观察窗上的光纤接入口,真空腔体的侧 面开有侧观察窗,侧观察窗上设有光纤接入口,所述的真空腔体还连接有电 极接线柱、真空充排气系统、真空计、加热电路和测试装置,加热电路的加 热部件安装在真空腔体中,真空充排气系统、真空计、测试装置均安装在真 空腔体外,电极接线柱一端与真空腔体内的屏电极相连, 一端与外部驱动电路 输出的高压信号相连;在真空腔体1中安装有前基板、后基板及夹装在它们
中间的荫罩,前基板、后基板及荫罩对齐而不封接,荫罩上的每一栅格网孔 与前基板、后基板上的电极垂直相交形成基本放电单元,前基板和后基板上 的电极与电极接线柱相连,电极接线柱与高压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高压 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由主控电路控制输出,高压驱动电路的波形由示波 器监控。
所述的真空充排气系统由机械泵、涡轮分子泵和插板阀及充气管道组成, 插板阀安装在涡轮分子泵与真空腔体的连接管道上,涡轮分子泵与机械泵相 连,充气管道的一端与气源相连,另一端伸入真空腔体中。本发明所描述的 真空充排气测试一体化系统包括真空腔体,真空腔体上开辟有上观察窗以及 其上的光纤接入口 ,真空腔体上还开辟有侧观察窗以及其上的光纤接入口 、
电极接线柱、'真空充排气系统、真空计加热电路4、主控电路、高压驱动电路、 示波器、测试装置。置于真空腔体内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由前基板,后基板, 及夹在其中的荫罩构成。
实验屏的前后基板及荫罩不进行封接,对齐置于系统的真空腔体内,将 前后基板上的电极触点和真空腔体上的电极接线柱相连,并将真空腔体的电 极接线柱和外部驱动电压相连。将真空腔体密封后利用真空系统的机械泵和 涡轮分子泵对真空腔体进行真空除气,同时为提高真空度,在除气的同时, 利用加热电路对整个真空腔体进行加热。在真空度满足要求后,在真空腔体 内充以一定压强的等离子体放电所需的工作气体,如氖气或氖氤的混合气体。 随后将真空腔体和分子泵连通的阀门关闭,使得真空腔体内的气体保持在我 们所需的工作条件下。将外部驱动电压通过电极接线柱加到真空腔体内的等 离子体显示板上,使得等离子体显示板点亮并处于我们所需要的工作状态, 利用上观察窗和侧观察窗以及其上的光纤接入口将测试光纤或其他测试装置 引入真空腔体,并利用测试光纤或测试装置观察显示屏的工作状态,或通过 驱动电路上的示波器观测电路的参数,进行相关的测试工作。完成测试工作 后,如需要改变气体的成份或气压进行测试,只需要再利用真空系统进行排 气和重新充气的工作,就可以接着进行操作;如需要改变荫罩的结构,只需
替换掉原来的荫罩,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如需改变电极的结构或使用不同保 护膜,只需事先准备一批不同参数的前后基板,将原来的基板替换掉,就可 以做一系列的实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以不封接实验屏,在动态真空腔体内完成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排 气和充气以及在外部电路的配合下,完成相关测试工作,有利于提高测试效 率,缩短研发周期。如需要改变气体的成份或气压进行测试,只需要再利用
真空系统进行排气和重新充气,就可以接着进行测试;如需要改变荫罩的结 构,只需替换掉原来的荫罩即可;如需改变电极的结构或使用不同保护膜, 只需事先准备一批不同参数的前后基板,将原来的基板替换掉,就可以做一 系列的实验,使得测试效率大大提高,縮短研发成本和周期。


图l是本发明的实验测试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中包含真空腔体l,真空腔 体上开辟有上观察窗9以及其上的光纤接入口 11-1,真空腔体上还开辟有侧 观察窗10以及其上的光纤接入口 11-2、电极接线柱12、真空充排气系统2、 真空计3、加热电路4、主控电路5、高压驱动电路6、示波器7、测试装置8。 置于真空腔体内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由前基板13,后基板14,及夹在其中的荫 罩15构成。
图2本发明的真空充排气系统及其与真空腔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201-机械泵、202-涡轮分子泵、203-插板阀、204-充入气体管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 2所示。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实验测试系统,它主要包括真空腔体l,真空腔体 1的上部开有上观察窗9以及上观察窗9上的光纤接入口 11-1,真空腔体1 的侧面开有侧观察窗IO,侧观察窗IO上设有光纤接入口 11-2,所述的真空 腔体1还连接有电极接线柱12、真空充排气系统2、真空计3、加热电路4
和测试装置8,加热电路4的加热部件安装在真空腔体1中,真空充排气系统 2、真空计3、测试装置8(如光电倍增管)均安装在真空腔体1外,电极接线 柱12 —端与真空腔体内的屏电极相连, 一端与外部驱动电路输出的高压信号 相连;在真空腔体1中安装有前基板13、后基板14及夹装在它们中间的荫罩 15,前基板13、后基板14及荫罩15对齐而不封接,荫罩15上的每一栅格网 孔与前基板13、后基板14上的电极垂直相交,形成基本放电单元,前基板 13和后基板14上的电极与电极接线柱12相连,电极接线柱12与高压驱动电 路(6)的输出端相连,高压驱动电路6的输出波形由主控电路5控制,高压驱 动电路6还连接有示波器7,如图1所示。
其中的真空充排气系统2可由机械泵201、涡轮分子泵202和插板阀203 及充气管道2'04组成,如图2所示,插板阀203安装在涡轮分子泵202与真 空腔体1的连接管道上,涡轮分子泵203与机械泵201相连,充气管道204 的一端与气源相连,另一端伸入真空腔体1中。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1、 准备前基板13、后基板14以及荫罩15。后基板14包括后衬底玻璃 基板,在后衬底玻璃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组,通常称为列电极组或寻址电极 组,在覆盖第一电极组的后衬底玻璃基板上形成介电层,在介电层表面形成 保护膜;前基板13包括前衬底玻璃基板,在前衬底玻璃基板上形成与后基板 上的第一电极组层空间垂直正交的第二电极组,通常称为行电极组或扫描电 极组,在覆盖第二电极组的前衬底玻璃基板上形成介电层,在介电层表面形 成保护膜;夹在前后基板之间的荫罩15是一块包含网格孔阵列的导电板。将 前基板13、后基板14和夹在其中的荫罩15对齐置于真空腔体内,使得荫罩 上的每一栅格网孔与行电极和列电极垂直相交,形成基本放电单元,可用夹 具将三者固定,使其在真空腔体内不移动,并将前后基板上的电极触点和真 空腔体1上的电极接线柱12相连,同时将高压驱动电路板上的电压引出端和 电极接线柱相连,并测试两者是否相连通。
2、 将真空腔体密封后利用真空系统的机械泵和涡轮分子泵对真空腔体进
行真空除气,同时为提高真空度,在除气的同时,利用加热电路对整个真空 腔体进行加热。
3、 在真空度满足要求后,在真空腔体充以一定压强的等离子体放电所需 的工作气体,如氖气或氖氙的混合气体。随后将真空腔体和分子泵连通的阀
门关闭,使得真空腔体内的气体保持在我们所需的工作条件下。
4、 将外部驱动电压通过电极接线柱加到真空腔体内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上,使得等离子体显示板点亮并处于我们所需要的工作状态,利用上观察窗 和侧观察窗以及其上的光纤接入口将测试光纤或其他测试装置引入真空腔 体,并利用测试光纤或测试装置观察显示屏的工作状态,或通过驱动电路上 的示波器观测电路的参数,进行相关测试工作。
5、 下一步的测试工作如改变的工作参数不涉及真空腔体内的前后基板及 荫罩,如工作气体的压强或成分,则从步骤2开始重复上述步骤,可重复利 用原来的前后基板及荫罩。如要改变的工作参数涉及真空腔体内的前后基板 及荫罩,则从步骤1开始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完成一系列的实验。
图2所示为真空充排气系统的示意图。在该真空系统工作时,首先打开 机械泵201,在达到分子泵的工作条件后打开分子泵202,在真空除气的同时 为提高真空度,还需利用加热电路进行加热。当真空腔体l内的真空度达到 要求后,利用插板阀203将分子泵和真空腔体隔离,然后利用三个气体充气 管道204将工作气体冲入真空腔体1内,并在流量计的控制下使其达到所需 要的工作压强及比例成分。充气管道204的数目可以l一5个, 一般在2—3 个左右,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测试的灵活度。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实验测试系统,其特征是它主要包括真空腔体(1),真空腔体(1)的上部开有上观察窗(9)以及上观察窗(9)上的光纤接入口(11-1),真空腔体(1)的侧面开有侧观察窗(10),侧观察窗(10)上设有光纤接入口(11-2),所述的真空腔体(1)还连接有电极接线柱(12)、真空充排气系统(2)、真空计(3)、加热电路(4)和测试装置(8),加热电路(4)的加热部件安装在真空腔体(1)中,电极接线柱(12)、真空充排气系统(2)、真空计(3)、测试装置(8)均安装在真空腔体(1)外;在真空腔体(1)中安装有前基板(13)、后基板(14)及夹装在它们中间的荫罩(15),前基板(13)、后基板(14)及荫罩(15)对齐而不封接,荫罩(15)上的每一栅格网孔与前基板(13)、后基板(14)上的电极垂直相交,形成基本放电单元,前基板(13)和后基板(14)上的电极与电极接线柱(12)相连,电极接线柱(12)与高压驱动电路(6)的输出端相连,高压驱动电路(6)的电压由主控电路(5)控制输出,高压驱动电路(6)还连接有示波器(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实验测试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 真空充排气系统(2)由机械泵(201)、涡轮分子泵(202)和插板阀(203) 及充气管道(204)组成,插板阀(203)安装在涡轮分子泵(202)与真空腔 体(1)的连接管道上,涡轮分子泵(203)与机械泵(201)相连,充气管道(204)的一端与气源相连,另一端伸入真空腔体(1)中。
全文摘要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实验测试系统,其特征是它主要包括真空腔体(1),真空腔体(1)开有上观察窗(9)、侧观察窗(10),所述的真空腔体(1)还连接有电极接线柱(12)、真空充排气系统(2)、真空计(3)、加热电路(4)和测试装置(8);在真空腔体(1)中安装有前基板(13)、后基板(14)及夹装在它们中间的荫罩(15)它们对齐而不封接,荫罩(15)上的每一栅格网孔与前基板(13)、后基板(14)上的电极垂直相交,形成基本放电单元,前基板(13)和后基板(14)上的电极与电极接线柱(12)相连,电极接线柱(12)与高压驱动电路(6)的输出端相连,高压驱动电路(6)的输出波形由主控电路(5)控制,高压驱动电路(6)还连接有示波器(7)。本发明有利于提高测试效率,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文档编号G01R31/00GK101349728SQ20081002437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6日
发明者彦 屠, 雄 张, 张浩康, 朱立锋, 杨兰兰, 林青园, 王保平 申请人:南京华显高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