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83421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结构设施的健康检测和监测的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 感器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光纤应变传感器制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结构的健康监测系统中,传感器及其测试系统是基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基于应力(应变)的监测, 一方面由于相应的传感器在稳定性和耐久性上远 远不能满足结构长期监测的需要,另一方面,传统的"点"应变片常因局部应力 集中和裂缝出现而失效,并且在大型土木结构上分布布置也不实际,但是结构中 的局部损伤如果不是出现在安置的传感器测试范围之内很难被准确地检测,从而 无法有效地捕捉到事先不可预知的结构破坏。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 技术的出现,使长距离大范围的结构应变测试,尤其是对于长达数十公里结构物 的全结构连续监测成为可能。发明内容技术问题以往的实验结果表明,现有商品光纤存在内部滑移问题,导致测 试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结构实际应变分布,针对现有光纤产品的缺点,本发明提供 一种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布里渊散射应变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实现健康监测过程 中结构长距离、大范围应变分布的准确监测,以及对大型结构的局部破坏诊断如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监测和钢筋腐蚀及结构整体性能评价,并解决传感器的安装便 宜性,稳定性和耐久性问题。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的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使用普通单模光纤完成传感測试及 数据传输功能,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以UV树脂单模光纤为基材,在其上设有除 去UV树脂涂覆层的单模裸光纤部分,在所述裸光纤的外部设有玄武岩纤维封装 层,构成光纤应变传感器。本发明的一种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经过如下步骤制作a.在桌面上垫一层塑料薄膜,在其上刷一层环氧树脂,将一束玄武岩纤维束两端保持拉直状态平铺在树脂上;b. 用软橡胶刷刷环氧树脂对玄武岩纤维束进行含浸处理,成为玄武岩纤 维封装层;c. 取一UV树脂单模光纤,在所需部分除去包覆层成为裸光纤;将其两端 拉紧固定,使光纤保持100—300u e左右的预拉应变;d. 将裸光纤与经过玄武岩纤维封装层粘结;e. 根据需要将未与玄武岩纤维封装层粘结的部分剪断与其它光纤或接头熔接。由于使用目的的不同,在封装时采用不同的封装方式可得到两种光纤传感 器,即全粘结光纤传感器和内部定点粘结光纤传感器,其中在制造全粘结光纤 传感器时,步骤d中所述剥去UV树脂涂覆层的单模光纤的裸光纤长度稍大于监 测所需的测试长度;并且将浸润后的玄武岩纤维束紧密包覆所述裸光纤,共同 硬化,使裸光纤与玄武岩纤维封装层整体粘结共同工作。而在制造内部定点粘 结光纤传感器时,步骤c中所述UV树脂单模光纤上穿有塑料保护套管,套管间 距为5-15mm,套管长度为所需的标距减去套管间距;步骤d中的裸光纤与含浸硬 化后的玄武岩纤维相粘结。关于无滑移布里渊散射应变传感器的温度补偿由于布里渊散乱光的频率的偏移量不仅与光纤所承受的应变呈线性关系也 温度改变量呈线性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封装后的光纤进行温度补偿,通常可在测 试光纤旁附加一条松弛的光纤用作温度补偿,因此,封装时可增设一条温度补偿 用光纤封装成整体。安装布置方式玄武岩封装的分布式无滑移布里渊散射光纤传感器小型轻质,能很好地与其 它结构材料粘结,确保了传感器能方便地埋入或表面安装于被测结构物而不影响 其原有的力学性能。安装时内部全粘结封装光纤可采用全面粘贴和定点粘贴,内 部定点封装光纤可采用全面粘贴。考虑到分布式无滑移布里渊散射光纤传感器的 特性,沿被测结构物可按以下方式布置1)全分布式布置。由于结构的损伤位置和程度无法事先预知,而应变具有局部 特性,为了对整个结构进行监测,将分布式无滑移布里渊散射光纤传感器沿被测结构物进行长距离粘贴分布式布置。 2)局部分布式布置。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际工程经验,事先对结构的应变分布进行预测,仅在应变相对较大的较易出现损伤的位置布置光纤传感器。 特点1) 关键在于同时封装伴随自由光纤,消除温度影响。2) 对于内部定点封装,使用套管使裸光纤在套管内部处于自由状态,并固定在 套管的两端;3) 光纤在被封装之前预拉产生一定的初始应力,有利于测量压縮变形;4) 利用纤维-树脂合成的玄武岩做封装层有助于传感器的耐久性和长期稳定性, 以及与各种土木工程材料的良好粘结和共同工作;5) 本封装方法将传感器与普通商用光缆连成整体,体积小,质量轻,可借用现 有的比较成熟的光缆安装连接及铺设规范,方便现场安装;6) 与同类商品光纤传感器相比,可以方便地用树脂全面粘贴在结构物的表面, 可以埋入结构物的内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内部无滑移保证了测试的准确性。光纤布里渊散射技术的基本传感原理1)布里渊频率脉冲光以一定频率从光纤一端入射,入射的脉冲光与光纤中的声学声子 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布里渊散射,其中的背向布里渊散射光沿原路返回到脉 冲光的入射端,进入测试仪器的受光部和信号处理单元,可以得到光纤沿线 各采样点的散射光功率,按一定间隔变化入射光的频率,实现不同频率下布 里渊散射光的功率的测量,可得到光纤沿线各个采样点的散射光谱。理论上, 布里渊散射光谱呈洛伦兹型,其峰值功率所对应的频率即为布里渊频率。当光纤某处的应变或温度发生变化时,光纤中的后向布里渊散乱光谱的频率会发生相应的偏移,频率的偏移量与光纤所承受的应变或温度改变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通过测量光纤中的布里渊散乱光频率偏移即可推算出光纤沿线的应变或温度的变化量。光纤任一点z处发生应变或温度改变时,布里渊散乱光的频率偏移量可由下式计算vfl(z)=vB(0)+Cl Ae(Z) + c2 Ar(z)式中^(0)为Z点处布里渊光的初始频率偏移为z点处发生应变和温度变化后布里渊光的频率偏移Cl、 q为布里渊光的频率偏移的应变系数和温度系数,由于材质及生产工艺的差别,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单模光纤系数会有所差别。 光纤中发生应变或温度变化的位置Z可由下式确定Z二c77(2"」式中Z发生应变或温度变化的位置距起点的距离 C为真空中的光速r为发送脉冲光到接收散乱光的时间差w为光纤的屈折率2)空间分解能对于基于布里渊散乱光技术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而言,空间分解能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任一测点所得到的信息,实际上都是包含该点的一段距离L内应 变的综合反映。因为L段内所有后向散射光在同一时刻t到达光纤始端,而处于 L外的后向散射光在不同于t的另一时刻到达光纤始端。因此,L为理论上可分 辨的最小光纤长度,称为空间分解能(Spatial Resolution),可由下式计算式中丄为空间分解能 v为光纤中的光速r为发送脉冲光的宽度 从上式可看出,提高空间分解能的关键在于縮短入射脉冲光的脉冲宽,对 于BOTDR技术,当脉冲宽小于28ns时,声子不容易被激发,导致测试精度显著 下降,目前BOTDR技术的最小空间分解能为lm。近年开发的PPP—BOTDA技术采 用两种光源, 一种为预泵浦光用于充分激发声子,另一种为探测泵浦光,由于 声子被预泵浦光充分激发,探测泵浦光的脉冲宽可以显著降低,从而显著提高 空间分解能,目前,PPP—B0TDA技术的空间分解能为0.1m。无滑移布里渊散射应变传感器温度补偿的实现原理依照温度补偿光纤布置图,当所测试结构应变变化As、温度变化时Ar时,测试光纤的布里渊频率偏移为△ 1^ = ^ Af + c2 AT" 温度补偿用光纤布里渊频率偏移为-A v2 = c2 Ar结构所发生应变可通过测试和温度补偿光纤的测试测试值进行计算 因此,通过增加伴随松弛光纤,可以起到温度补偿的作用。有益效果与现有其他测试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分布式无滑移布里渊散射 技术应变传感器的封装结构有以下优点-分布式无滑移应变传感器可以实现下列重要测量l)分布式测量。可以尽可 能的涵盖结构较大范围,获得一个由所有应变分量构成的向量,从而提供相对完 整的结构信息。2)平均应变测量。平均应变可以避免因裂缝等因素引起的应力/ 应变集中,从而使测量的应变值能直观地反映构件的曲率。与现有商品光纤相比,本发明提出的分布式无滑移布里渊散射技术应变传感 器的封装结构有以下优点-1) 消除了光纤内部滑移,保证结构大范围的应变分布能够被准确测试,结构 受力状态从而被更好地反映。2) 采用玄武岩纤维全粘接封装后的光纤传感器,线膨胀系数接近混凝土,长 期测试性能稳定,更适合监测混凝土结构的长期状态。3) 采用玄武岩纤维内部定点封装后的光纤传感器安装更为方便,将一根数百 米甚至数公里的光纤传感器变为多个连续的长标距应变传感器。本发明用于对RC (钢筋混凝土)或其它复合结构等大型结构物进行局部破坏的分布监测,如监测裂缝的发生、位置及程度,监测结构材料的徐变,监测钢 筋是否腐蚀,监测混凝土强度是否退化。本发明用于实现温度变化复杂等环境条件下的高精度测量和大规模结构物 的实时和长期监测。


图1是uv光纤除去涂覆层后的裸光纤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全粘结封装光纤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的温度补偿封装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的采用温度补偿后内部定点封装光纤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的温度补偿封装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以上的图中有裸光纤l,环氧树脂3, UV树脂涂覆的单模光纤4,长标距 传感器41,温度补偿用PM单模光纤5,套管6,玄武岩封装层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全粘接光纤应变传感器该实施例的应变传感器采用的单模光纤为宽度1.5-6mm,厚度0.5mm-1 mm 的片材,或者直径l-2mm的线材。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玄武岩纤维的价格优势, 特别是玄武岩纤维的线膨胀系数接近混凝土,长期测试性能稳定,更适合监测混 凝土结构的长期状态,选用玄武岩纤维作为封装材料。传感器结构为玄武岩纤维 封装层7包覆裸光纤1,形成对裸光纤l的保护,封装后的光纤传感器分为测试 段和连接段。在测试段,采用剥去涂敷层的裸光纤l,裸光纤与玄武岩纤维间用 环氧树脂浸润,凝固硬化后形成整体,粘贴到结构上即可进行测试;在连接段, 采用UV树脂涂敷的光纤,玄武岩纤维不用树脂含浸,仅对对光纤松散保护,必 要时可剪断分离出光纤与接头或其他测试光纤连接。针对温度补偿的要求,同时 封装相邻温度补偿用PM光纤,温度补偿用光纤与封装材料间用套管隔离,使温 度补偿用光纤保持自由松弛状态。 其制作工艺为① 在桌面上垫一层塑料薄膜,在薄膜上刷一层环氧树脂,将一束玄武岩纤维束 两端挂重物拉直平铺在树脂上,固定玄武岩纤维束两端保持拉直状态;② 在UV树脂包覆的单模光纤4内剥出一段裸光纤1,裸光纤1长度稍大于监测 所需的测试长度,将裸光纤1放置在玄武岩纤维束上,两端拉紧固定,使光纤保 持100 — 300u E左右的预拉应变。将温度补偿用普通光纤5套上金属或塑料套 管6后与裸光纤1相隔2-3mm并排放置在玄武岩纤维束上,套管长度要大于玄武 岩纤维束的含浸长度;③ 用软橡胶刷顺一个方向刷玄武岩纤维束,以保证纤维束平顺,且环氧树脂3 能充分浸透玄武岩纤维束,树脂浸透玄武岩纤维长度需稍大于裸光纤长度,以免 裸光纤裸露在硬化后的玄武岩纤维外而极易断裂,但树脂浸透长度要小于温度补 偿用普通光纤的套管长度,以保证树脂不会渗透到套管内,温度补偿用光纤可以 在套管内自由滑动;④ 在上面再铺一层玄武岩纤维束,悬挂重物保持拉直状态,固定玄武岩纤维束两端,在第二层纤维上再刷一层环氧树脂3浸透,软橡胶刷需顺一个方向刷玄武岩纤维束;⑤ 上面再铺一层塑料薄膜,用软橡胶刷子在塑料薄膜上将玄武岩纤维束刷平,挤 掉环氧树脂内的气泡,尽量使浸润后的玄武岩纤维束密实,并保持宽度厚度均匀 一致;⑥ 环氧树脂凝固硬化后揭去塑料薄膜,放松玄武岩纤维和光纤,剪去两侧多余树 脂;⑦ 大长度制作时,可部分段用树脂含浸,含浸长度根据测试需要,部分段不含浸, 不含浸段可剪断与其他光纤或接头熔接。实施例2内部定点光纤传感器该实施例的光纤应变传感器采用的单模光纤为宽度1.5-6mm,厚度0.5mm-lmm的片材,或者直径l-2mm的线材。封装采用玄武岩纤维,该应变传感器的结构为单模光纤4穿有多个套管6,套管6按一定间距排列好,套管间的裸光纤1以及套管6用环氧树脂粘接3到已含浸好的玄武岩束7上,套管6既对单模光纤4形成保护,又可保证套管6内单模光纤4自由变形,从而能够测试2个粘接点间这一标距长度范围内的平均应变,将分布式光纤变为多个连续的长标距应变传感器41,安装起来也较为方便。套管长度可根据需要确定,必要时可将套管剪断,分离出光纤用于连接。针对温度补偿的要求,同时封装相邻温度补偿用PM光纤,温度补偿用光纤与封装材料间用套管隔离,使温度补偿用光纤保持自由松弛状态。 其制作工艺为① 在桌面上垫一层塑料薄膜,将一层玄武岩纤维束两端挂重物拉直平铺在塑料薄 膜上,固定玄武岩纤维束两端保持拉直状态;② 玄武岩纤维束刷环氧树脂3含浸,含浸长度可根据测试需要确定,等待凝固硬化;③ 将UV树脂涂敷的光纤41套上多个塑料或金属保护管6,套管6间距为5-15mm, 其长度为所需的标距减去套管间距;④ 将带套管6的光纤放置在硬化后的玄武岩纤维封装层7上,套管6之间的光纤 段剥去涂敷层成为裸光纤l,两端拉紧固定,使光纤保持300u e左右的预拉应 变,套管等间距排列好。然后,将温度补偿用普通光纤5套上金属或塑料套管6后与裸光纤相隔2-3mrn,并排放置在玄武岩纤维封装层7上;⑤ 用少量环氧树脂3将套管间的裸光纤1及套管6与硬化后的玄武岩纤维封装层 7粘结,温度补偿用普通光纤5的套管6也用环氧树脂与硬化后的玄武岩纤维封 装层7整体粘接在一起;⑥ 放松玄武岩纤维封装层7和光纤,剪去两侧多余树脂;⑦ 大长度制作时,部分段套管可不与玄武岩纤维粘结,必要时可剪断与与其他光 纤或接头熔接。封装后传感器的性能检验1) 抗滑移性能检验实验通过长钢板简单的单向拉伸试验对现有商品光纤及封装后的光纤进行了抗滑 移性能检验,以裸光纤测试结果为基准来检验各种商品光纤及封装后光纤的抗滑 移性能,BOTDA测试技术的空间分解能为10cm,将不同种类光纤不同长度的测试 段用环氧树脂粘在钢板上测试钢板所受应变,实验结果表明当裸光纤和封装光纤 的粘接长度大于13cm时即可获得正确的测试值,而现有商品光纤由于内部滑移 的影响都需要15cm以上的粘接长度才能测得正确的应变值。2) 全粘接光纤线膨胀系数及徐变性能试验将封装后传感器放进恒温箱进行升温自由膨胀试验来测试全粘接封装传感器 的线膨胀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封装后传感器线膨胀系数约为8xl0"6,接近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7-10x10^),因此采用玄武岩纤维封装后的传感器监测混凝土结构时,温度变化导致的传感器与混凝土结构的应变差较小,所测得的应变更能 反映混凝土结构的机械应变。为验证封装后光纤的长期性能,进行了徐变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可看出,尽 管不同时间的测试结果有一定误差,但没有超出测试仪器的误差范围,封装后光 纤的应变测试值并未随着时间增长而发生变化,因此经过封装后的光纤应变传感 器长期稳定性非常好,适合于对结构进行长期监测。3) 钢梁受弯测试实例分布式无滑移布里渊散射光纤传感器应用于钢结构健康监测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测试结构大范围的应变分布,2)发现局部腐蚀或疲劳裂缝等局部损伤,3)测试结构整体性能如上所述,传统的"点"应变片常因局部应力集中和裂缝出现而失效,而且 在大型土木结构上分布布置也不实际。分布式无滑移布里渊散射光纤传感器可以 弥补这两方面的不足, 一方面应变平均化缓和了裂缝出现后导致的局部应力突 变,确保传感器仍能有效工作;另一方面,分布式无滑移布里渊散射光纤传感器 可以在整个结构或者结构的一定区域进行分布测量,涵盖相对完整的结构应变分 布信息。通过一根跨度2m的普通无损伤钢梁4点弯(纯弯段0. 6m)试验表明,封装后 传感器可以准确地监测梁通长范围内的应变分布,而现有商品光纤,由于内部滑 移的存在,随着应变增大,测试应变分布比实际应变误差越来越大。通过一根跨度2m的普通跨中带预设开槽损伤钢梁4点弯(纯弯段0. 6m)试验 表明,封装后的无滑移布里渊散射光纤传感器能准确反映损伤的位置及程度。而且,标距0. 2m传感器测量的平均应变与与相应位置挠度有很好的线性关 系,基于共轭梁理论,通过测试的应变分布,结构的竖向挠度分布也可以计算得 到,因此结构的整体变形可以成功被监测。4)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测试实例分布式无滑移布里渊散射光纤传感器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作用同样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测试结构大范围的应变分布,2)局部裂缝的发现、定位和量化,3)测试结构整体性能封装后的光纤与2种普通商品光纤一起被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裂缝监测, 一根跨度2m的普通无损伤预应力混凝土梁4点弯试验结果表明,各种光纤均能 成功测试到裂缝的出现以及对裂缝的较精确定位,但只有封装后的无滑移布里渊 散射光纤传感器能够准确测试裂缝的宽度。
权利要求
1. 一种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以UV树脂单模光纤(4)为基材,在其上设有除去UV树脂涂覆层的单模裸光纤(1)部分,在所述裸光纤(1)的外部设有玄武岩纤维封装层(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 感器由多个长标距传感器(41)串接而成,所述单个长标距传感器(41)的外部套有 塑料保护管(6),两长标距传感器(41)之间为所述裸光纤(1),所述裸光纤(1)和套 管(6)用环氧树脂(3)粘结在玄武岩纤维封装层(7)上,所述裸光纤(1)与所述玄武 岩纤维封装层(7)的粘结长度为5mm-15mm。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套管(6)的间距保持为5mm-15mm,套管长度为所需的标距减去套管间距。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针对温度补偿的要求,封装时增设一条温度补偿用单模光纤(5)与所述传感器相 隔2-3mm,并排放置,所述温度补偿用单模光纤(5)的外部套有套管(6),玄武岩纤 维封装层(7)包覆在以上结构的外面。
5. —种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的制造方法,步骤如下a. 在桌面上垫一层塑料薄膜,在其上刷一层环氧树脂,将一束玄武岩纤 维束两端保持拉直状态平铺在树脂上;b. 用软橡胶刷刷环氧树脂对玄武岩纤维束进行含浸处理,成为玄武岩纤 维封装层(7);c. 取一UV树脂单模光纤(4),在所需部分除去包覆层成为裸光纤(l);将 其两端拉紧固定,使光纤保持100 — 300y e左右的预拉应变;d. 将裸光纤(1)与经过玄武岩纤维封装层(7)粘结;e. 根据需要将未与玄武岩纤维封装层(7)粘结的部分剪断与其它光纤或 接头熔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 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裸光纤(l)长度稍大于监测所需的测试长度;并且将浸润 后的玄武岩纤维束紧密包覆所述裸光纤,共同硬化,使裸光纤(l)与玄武岩纤维 封装层(7)整体粘结共同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UV树脂单模光纤(4)上穿有塑料保护套管(6),套管(6) 间距为5-15mm,套管(6)长度为所需的标距减去套管间距;步骤d中的裸光纤(l) 与含浸硬化后的玄武岩纤维封装层(7)相粘结。
全文摘要
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是一种用于结构设施的健康检测和监测的分布式无滑移布里渊散射光纤应变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以UV树脂单模光纤为基材,在其上设有除去UV树脂涂覆层的单模裸光纤部分,在所述裸光纤的外部设有玄武岩纤维封装层,构成光纤应变传感器。对于全粘贴封装方式,外部由玄武岩纤维经环氧树脂含浸后封装;对于定点粘贴封装光纤,裸光纤外有套管,套管间留有一定间距,套管间的裸光纤以及套管通过环氧树脂固定在含浸后的玄武岩纤维上。本发明的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可以准确获得长距离大范围的结构应变信息,其制作方法简单容易。
文档编号G01B11/16GK101275916SQ200810025330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5日
发明者吴智深, 浩 张 申请人:东南大学;北京特希达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