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析装置及其试剂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4007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分析装置及其试剂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从被检测体采集的被检测试料的成分的自动分析 装置及其试剂库,尤其是涉及可对试剂进行保冷(保冷)的自动分析 装置及其试剂库。
背景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以生物化学检查项目和免疫检查项目等为对象。自 动分析装置通过测定如下产生的色调等的变化而求出被检测试料中的 各种成分的浓度和酶的活性,所述色调等的变化是通过分注到反应容 器的被检测试料和与各项目符合的试剂的混合液的反应而产生的。在 该自动分析装置中,从通过对每个被检测试料设定分析条件而可进行 测定的多个项目中,对根据检查而选择的项目进行测定。并且,被检 测试料和符合被选择的项目的试料,利用试样探针和试剂分注探针分 注到反应容器中,利用搅拌器搅拌分注后的被检测试料和试剂的混合 液,在测光部进行测定。将可测定的项目数量的试剂容器收纳于试剂库的试剂箱以及覆盖 该试剂箱的试剂罩内。为了防止试剂变质、分析数据变差,对被收纳 的试剂容器进行保冷。对试剂容器保冷的方法有冷却试剂箱、通过试 剂箱内的冷却后的冷气的自然扩散进行保冷的方法。还有向试剂箱内 的试剂容器的周围输送冷气,无论试剂箱内的试剂容器如何放置都可 使温度分布均匀的保冷方法(例如,参照特开2005-283529号公报)。但是,由于试剂箱内空气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因此,冷却试剂箱 的方法不能将试剂箱内所有的试剂容器内的试剂都保持在规定的温度。并且, 一旦收纳许多试剂容器,则向试剂箱内输送冷气的方法使 冷气只接触到试剂容器的一部分面,因此,降低到规定的温度要花费 时间。并且,以打开罩的状态收容试剂容器。因此,蒸发使试剂浓度 提高,分析数据变差。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可对试剂 容器内的试剂高效率地保冷的自动分析装置及其试剂库。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具有可转动地保 持用于收容试剂的多个试剂容器的保持部;收容所述保持部、具有至 少比所述被收容的保持部的高度高的边缘的箱体;用于所述箱体的罩; 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一个外面上、通过所述一个外面冷却所述箱体以及 罩内的空气的冷却部;以及安装在所述保持部上、使所述冷却后的空 气在所述箱体和罩内循环的循环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具有收纳用于收 容试剂的试剂容器的箱体;覆盖所述箱体的罩;分离地设置在所述箱 体和罩内,使所述试剂容器相互分离、且可移动地保持所述试剂容器 的保持部;冷却所述箱体的冷却部;以及循环部,该循环部连接所述 箱体内侧的底面与所述保持部的底部之间的第 一 空间、和形成在被所 述保持部保持的相邻的试剂容器之间的第二空间,并且连接所述第二 空间、和形成在所述保持部的中央附近的第三空间,从所述第三空间 吸气、将在所述第 一 空间中冷却的空气向所述第二空间输送。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自动分析装置,具有用于收容试剂的试剂库 和测定部,所述测定部测定所述试剂和才羊本的混合液,所述试剂库具 有可转动地保持用于收容试剂的多个试剂容器的保持部;收容所述 保持部、具有至少比所述被收容的保持部的高度高的边缘的箱体;用 于所述箱体的軍;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一个外面上、通过所述一个外面 冷却所述箱体以及罩内的空气的冷却部;以及安装在所述保持部上、 使所述冷却后的空气在所述箱体和罩内循环的循环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自动分析装置,分注被检测试料和试剂、测定其混合液,其特征在于,具有试剂库,该试剂库具有收纳用于收容所述试剂的试剂容器的箱体、和覆盖所述箱体的罩,所述试剂库具有 分离地设置在所述箱体和罩内,使所述试剂容器相互分离、且可移动 地保持所述试剂容器的保持部;冷却所述箱体的冷却部;以及循环部, 该循环部连接所述箱体内侧的底面与所述保持部的底部之间的第 一 空 间、和形成在被所述保持部保持的相邻的试剂容器之间的第二空间, 并且连接所述第二空间、和形成在所述保持部的中央附近的第三空间, 从所述第三空间吸气、将在所述第一空间中冷却的空气向所述第二空 间输送。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进行阐述,从下面的对本发明 的描述中可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通过 下面叙述的手段及其结合而实现和获得。


附图在此引入而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其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与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思想。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分析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上面看图2的第一试剂库的图。 图4是图3的第一试剂库的A-A,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2的第一和第二托盘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2的第一支架(,、7夕)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7是图3的第一试剂库的第一支架的B-B,剖视图。 图8是从内周侧看图2的第一支架的图。 图9是表示图2的第二支架的构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l至图9就本发明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构成的框图。 自动分析装置100具有分析部18、分析控制部40、数据处理部50、 输出部60、操作部70以及系统控制部80。分析部18按照每个项目测定各个项目的标准试料和被检测试料。分析控制部40控制分析部18 的测定动作。数据处理部50处理通过测定标准试料和被检测试料、从 分析部18输出的标准试料数据和被检测试料数据,制作标准曲线和生 成分析数据。输出部60输出在数据处理部50制作的标准曲线和生成 的分析数据。操作部70进行与各项目的标准试料和标准曲线相关的分 析条件的输入以及各种命令信号的输入等。系统控制部80统一控制分 析控制部40、数据处理部50和输出部60。图2是表示分析部18的构成的立体图。分析部18具有试料容器 17、盘式取样器5、试剂容器6以及第一试剂库1。试剂容器17收容 标准试料和被检测试料等的样本。盘式取样器5可转动地保持试料容 器17。试剂容器6收容对样本中含有的各项目的成分进行分析的第一 试剂。第一试剂库1具有可转动地保持试剂容器6的保持部21和收纳 4呆持部21的试剂箱部19。并且,分析部18具有读取器(y —, ) lc、试剂容器7、第二试 剂库2以及读取器2c。读取器lc读取粘贴在试剂容器6上的条形码 标签的信息。试剂容器7收容与第一试剂形成一对的第二试剂。第二 试剂库2具有可转动地保持试剂容器7的保持部37、和收纳保持部37 的试剂箱部38。读取器2c读取粘贴在试剂容器7上的条形码标签的 信息。而且,分析部18具有样本分注探针16、第一试剂分注探针14、 第二试剂分注探针15、样本分注臂10、第一试剂分注臂8以及第二试 剂分注臂9。样本分注探针16从试料容器17吸入样本、向反应容器3 排出。第一试剂分注探针14从第一试剂库1的试剂容器6吸出第一试 剂,向反应容器3排出。第二试剂分注探针15从第二试剂库2的试剂 容器7吸出第二试剂,向反应容器3排出。样本分注臂IO可转动且可 上下移动地保持样本分注探针16。第一试剂分注臂8可转动且可上下 移动地保持第一试剂分注探针14。第二试剂分注臂9可转动且可上下 移动地保持第二试剂分注探针15。另外,分析部18具有反应盘4、搅拌部11、测光部13以及清洗部12。反应盘4可转动且可移动地保持配置在圆周上的多个反映容器 3。反应容器3收容从各分注探针排出的样本、第一试剂以及第二试剂。 搅拌部11搅拌分注在反应容器3内的样本和第一试剂的混合液或样 本、第一试剂以及第二试剂的混合液。测光部13向转动移动的反应容 器3照射光,将透过含有标准试料的混合液的光变换成吸光度,生成 标准试料数据。另外,测光部13将生成的标准试料数据向数据处理部 50输出。并且,测光部13将透过含有被检测试料的混合液的光转换 成吸光度,生成被检测试料数据。然后测光部13将生成的被检测试料 数据向数据处理部50输出。清洗部12可上下移动地保持清洗喷嘴和 用于干燥反应容器3内部的干燥喷嘴,所述清洗喷嘴吸收反应容器3 内的结束了测定的各混合液,同时,清洗反应容器3内部。测定后的 反应容器3、样本分注探针16、第一试剂分注探针14、第二试剂分注 探针15以及搅拌组件11等经过清洗后再次用于测定。分析控制部40具有驱动部41和驱动控制部42。驱动部41向分 析部18的各机构供给驱动信号,驱动各装置。驱动控制部42向驱动 部41供给控制信号,使其供给对应于控制信号的驱动信号。具体是, 驱动部41分别使第一试剂库1的保持部21、第二试剂库2的保持部 37以及盘式取样器5转动。驱动部41使反应盘4转动。驱动部41分 别使样本分注臂IO、第一试剂分注臂8、第二试剂分注臂9以及搅拌 部ll转动并上下移动。驱动部41上下移动清洗部12。并且,驱动部41驱动样本分注泵、吸收样本并向样本分注探针 16排出。驱动部41驱动第一试剂泵、吸收第一试剂并向第一试剂分 注探针14排出。驱动部41驱动第二试剂泵、吸收第一试剂并向第二 试剂分注探针15排出。驱动部41驱动搅拌部11的搅拌器进行搅拌。 驱动部41驱动清洗泵、从清洗部12的清洗喷嘴吸收混合液或排出并 吸收清洗液。驱动部41驱动千燥泵、使其吸引清洗部12的干燥喷嘴。数据处理部50具有运算部51和存储部52。运算部51根据从分 析部18的测光部13输出的各项目的标准试料数据制作标准曲线。关 于各项目的被检测试料数据,运算部51从存储部52读出该项目的标准曲线,利用读出的标准曲线生成浓度或活性值等分析数据。存储部52具有硬盘等。存储部52按照每个项目保存从运算部51 输出的标准曲线。并且,存储部5按照每个被检测试料保存从运算部 51输出的分析数据。输出部60具有印刷部61和显示部62。印刷部61具有打印机等。 印刷部61根据事先设定的格式将标准曲线或分析数据等印刷在印刷 纸上。显示部62具有CRT或液晶面板等的显示器。显示部62显示从 数据处理部50输出的标准曲线或分析数据。显示部62也显示用于设 定各项目的试剂量、波长、样本量等分析条件的画面,用于输入被检 测体ID或被检测体名称等的被检测体信息的画面,用于选择每个被 检测试料的测定项目的画面等。操作部70具有无图示的键盘、鼠标、按钮、触摸键面板等输入设 备。操作部70输入各项目的分析条件、被检测体的被检测体ID或被 检测体名称等的被检测体信息、每个被检测试料的测定项目等。系统控制部80具有无图示的CPU和存储回路。系统控制部80 存储从操作部70供给的命令信号、各项目的分析条件、被检测体信息、 每个被检测试料的测定项目等信息。然后,系统控制部80根据这些信 息、以一定的分析周期的规定动作条件使构成分析部18的各机构动作 或控制整个系统。以下参照图3和图4就第一试剂库1和第二试剂库2的构成进行 具体说明。图3是从上面看第一试剂库1的图。图4是图3的第一试 剂库1的A-A,剖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试剂库1具有试剂箱部19、试剂罩20、 保持部21、冷却部22、隔热部23以及循环部24。试剂箱部19收纳试剂容器6。试剂箱部19具有试剂箱190、突起 191以及多个滚子(口一, ) 192。试剂箱190由导热性好的铝等材料 形成。试剂箱l卯在上侧具有圆形的开口部。试剂箱190收容保持部 21、具有比收容的保持部21的高度高的边缘。突起191以包围着保持 部21的方式安装在试剂箱190内侧的侧面。突起191从试剂箱190内侧的侧面起朝向保持部21的側部突出。设置突起191是为了阻止第 四空间29的空气向试剂容器6的上侧流出。滚子192安装在试剂箱 190内侧的底面。滚子192与保持部21卡合。滚子192可自由旋转地 设置在试剂箱190内侧的底面中的第一圆周上以及该第一圆的外周的 第二圆周上。滚子192从下面支撑保持部21。试剂罩20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试剂箱部19,覆盖试剂箱部19。
保持部21可转动地保持收纳于试剂箱部19内的试剂容器6。保 持部21与试剂箱190以及试剂罩20分离设置。保持部21具有第一托 盘30和第二托盘32。第一托盘30可转动地保持第一支架31,第一支 架31保持试剂容器6。第二托盘32可转动地保持第二支架33,第二 支架33保持试剂容器6。第一托盘30和第二托盘32的高度低于试剂 箱190的边缘的高度。并且,保持在第一托盘30和第二托盘32上的 试剂容器6的高度低于试剂箱l卯的边缘的高度。
冷却部22将试剂容器6保持在^见定温度。冷却部22安装在试剂 箱190外侧的底面上,冷却试剂箱190。冷却部22例如包括珀尔贴元 件、检测试剂箱190内的规定位置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根据来 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信号控制珀尔贴元件的控制回路。
隔热部23对试剂箱部19进行隔热。隔热部23由覆盖试剂箱部 19的试剂箱l卯的外面的隔热材料形成。
循环部24设置在试剂箱部19内。循环部24使第一空间25、第 二空间26、 27以及第三空间的各空间内所含有的空气在试剂箱部19 以及试剂罩20内循环。第一空间25形成在试剂箱部19的底面以及保 持部21的底部之间。第二空间26、 27形成在相邻的试剂容器6之间。 第三空间28形成在保持部21的中央部。循环部24例如由防水性好的 风扇构成,设置在第三空间28或保持部21的中心附近的第一空间25 中。
另外,第二试剂库2与第一试剂库1的不同点在于设置分析部 18的位置和冷却试剂容器7。第二试剂库2与第一试剂库1的结构相 同,试剂容器7与试剂容器6形成相同的形状,因此省略其说明。以下参照图3至图9,就第一托盘30、第二托盘32、第一支架31 以及第二支架"的构成进行具体说明。图5是表示第一托盘30和第 二托盘32的构成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第一支架31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7是图3的第一试剂库1中的第一支架31的B-B,线剖视图。图8 是从内周侧看图6的第一支架31的图。图9是表示第二支架33的构 成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第一托盘30具有第一盘部300、第一引导部301、 托盘罩302以及第一保持体304。第一盘部300从下面保持第一支架 31。第一盘部300具有环形形状,在中心部具有圆形的开口部。第一 引导部301具有环形形状,安装在第一盘部300的下面。托盘罩302 从上面覆盖第一盘部300的中心部的圓形开口部。第一保持体304用 于保持第一支架31,例如包括磁铁、磁性体等。第一盘部300具有多个第一开口部303,使空气可在第一空间25 和第一支架31的底部之间流通。多个第一开口部303圆周状地设置在 第一盘部300上。第一盘部300通过第一保持体304可自由拆装地保 持第一支架31。第一引导部301的上面固定在第一盘部300的下面。在第一引导 部301的下面安装有滚子192,该滚子192设置在试剂箱190的底面 的第一圆周上。并且,第一引导部301的内侧面与安装在第一电机(驱 动部41) Ml的旋转轴上的小齿轮卡合。通过第一电机M1的旋转, 第一盘部300向箭头Rl或R2方向转动。托盘罩302接近第一支架31地设置。托盘罩302由具有封闭上侧 的开口部的管形状的壁面部件形成。托盘罩302形成第三空间28。托 盘罩302的侧面具有多个第四开口部305, ^^空气可在第一支架31的 侧部和第三空间之间流通。第二托盘32接近第 一托盘30的第 一盘部300的外周地设置。第 二托盘32具有笫二盘部320、第二引导部321、第一保持体324。第 二盘部320具有环形形状,保持第二支架33。第二引导部321具有环 形形状,固定在第二盘部320的下面。第一保持体324用于保持第二支架33,由磁铁、磁性体等形成。第二盘部320具有多个第一开口部323,使空气可在第一空间25 和第二支架33的底部之间流通。第一开口部323设置在第二盘部320 的圆周上。笫二盘部320通过第一保持体324可自由拆装地保持笫二 支架33。第二引导部321的上面固定在第二盘部320的下面。第二引导部 321的下面,与设置在试剂箱190的底面的第二圆周上的滚子192卡 合。第二引导部321的内侧的侧面,例如与安装在第二电机(驱动部 41) M2的旋转轴上的小齿轮卡合。通过第二电机M2的旋转,第二 盘部320向箭头Rl或R2方向转动。图6是表示第一支架31的构成的立体图。第一支架31具有底板 310、隔板311、端侧板312、内侧保持板313、内侧板314、外侧板 315以及第二保持体316。 N个底板310分别保持N个试剂容器6的 底部。隔板311使相邻的试剂容器6的侧部仅离开规定的宽度地进行 保持。N-l个隔板311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架31的(N-l )个位置。端 侧板312设置在第一支架31的转动方向的两端部。内侧保持板313 保持各试剂容器6的托盘罩302侧(内周侧)的侧部(内侧部)。内侧板314在上端部连接隔板311、端侧板312以及内侧保持板 313。外侧板315保持位于第二托盘32侧、即外周侧的各试剂容器6 的侧部(外侧部)。第二保持体316包括与固定在底板310下面的第一 托盘30的第一保持体304卡合的磁铁或磁性体等。在底板310的各试剂容器6的正下方和相邻的试剂容器6之间设 置第二开口部317,空气可通过第一托盘30的第一开口部303在第一 空间25和第二空间26之间流通。隔板311分别具有间隔地设置。隔板311的外周侧的下端部311-1 与底板310形成一体。隔板311的外周侧的側端部与外侧板315形成 一体。并且,隔板311的外周侧的側端部附近的一部分311-2形成空 心。隔板311的内周側的上端部与内侧板314形成一体。这样,如图7所示,第二空间26由隔板311的下面、相邻的试剂容器6的侧面以及凹陷面6-1形成,该凹陷面6-1通过从该试剂容器6 的底部的外侧部附近到内侧部的、朝向内部的凹陷而形成。并且,第 一空间25和第二空间26通过第一开口部303和第二开口部317连接。 端侧板312离开隔板311设置。端侧板312的外周側的下端部与 底板310形成一体。端侧板312的外周侧的側端部与外侧板315形成 一体。并且,相邻的端侧板312的组合具有与隔板311几乎相同的结 构。内側保持板313与隔板311和端侧板312具有间隔地设置在隔板 311和端侧板312之间以及各隔板311之间。内侧保持板313与托盘 罩302的侧部接近设置。内侧保持板313的上端部与内侧板314成为 一体。内侧保持板313的下端部与底板310成为一体。通过这样,如图8所示,第三开口部318通过相邻的内側保持板 313和内侧板314形成,第二空间26和第三空间28通过第三开口部 318和第四开口部305连接。内侧板314外侧的面具有与第一盘部300的开口部的圆大致相同 的曲率。内侧板314连接隔板311、端侧板312以及内侧保持板313 的上端部。外侧板315外侧的面具有与第一盘部300的外周圆大致相同的曲 率。外侧板315具有第五开口部319,空气可通过隔板311的侧端部 中的空心部分在第一支架31的外周侧和第二空间26之间流通。并且, 在与试剂容器6的外侧部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部,可用读取器lc读取 粘贴在试剂容器6的外侧面上的条形码标签。图9是表示第二支架33的构成的立体图。第二支架33接近第一 支架31的外周。第二支架33与第一支架31的不同点在于,外周侧和 内周侧的面的曲率与第二盘部320的外周圆和内周圆的曲率大致相 同,第二盘部320的外周圆和内周圆的曲率小于第一支架31的外侧板 315和内侧板314;以及由于外周側和内周侧的曲率不同,各开口部的 大小不同。另外,第二支架33与第一支架31的构成相同,具有相同 功能的结构使用相同的名称,并标注不同的符号进行简单说明。第二支架33具有底板330、隔板331、端侧板312、内侧板334、 外侧板335以及第二保持体336。底板330保持各试剂容器6的底部。 隔板331使相邻的试剂容器6仅离开规定宽度而进行保持。端侧板332 保持第二支架33的转动方向的端部的试剂容器6的外侧的侧部。内侧 板334在上端部连接隔板331、端侧板332以及内侧保持板333。外侧 板335保持各试剂容器6的外侧部。第二保持体336包括与第二托盘 32的第一保持体324卡合的磁铁或磁性体等。在底板330的各试剂容器6的正下方和相邻的试剂容器6之间设 置第二开口部337,空气可通过第二托盘32的第一开口部323在第一 空间25和第二支架33的内部之间流通。第二空间27通过隔板331的下面311-1、相邻的试剂容器6的侧 面以及试剂容器6的凹陷面6-1形成。并且第一空间25和第二空间 27通过第一开口部323和第二开口部337连接。另外,凹陷面6-1由 朝向内部的凹陷形成,内部是从试剂容器6的底部的外侧部附近到内 侧部的内部。内侧板334外侧的面具有与第二盘部320的内周圆大致相同的曲 率。外侧板335外侧的面具有与第二盘部320的外周圆大致相同的曲 率。通过相邻的内侧保持板333和内侧板334形成第三开口部338。另外,在不需要收容多个试剂容器6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如下 的第一试剂库,该第一试剂库具有去掉第二托盘32和第二支架33、 缩小成可收纳第一托盘30和第一支架31的尺寸的试剂箱和试剂罩。 这样可使装置小型化。并且,在不需要多个试剂容器6、 7的情况下,可将第二试剂分注 探针15和第二试剂分注臂9设置在如下的位置,即,可将试剂容器6、 7收纳在第一试剂库1中、可从第一试剂库的试剂容器7吸入第二试 剂并向反应容器3排出的位置。这样可使装置小型化。而且,在需要收纳更多的试剂容器6的情况下,也可形成这样的 第一试剂库,该第一试剂库具有设置在第二托盘32和第二支架33的 外周的第三托盘和第三支架、以及扩大成可收纳该托盘和支架的尺寸的试剂箱和试剂罩。以下参照图1至图9,就收容于自动分析装置100的第一试剂库1 的试剂容器6内的第一试剂的保冷进行说明。一旦接通自动分析装置100的电源,则第一试剂库1的冷却部22 以及循环部24进行运转。冷却部22通过冷却试剂箱190,对试剂箱 190和试剂罩20内的第一空间25以及第四空间29内含有的空气进行 冷却。循环部24吸入托盘罩302内的第三空间28中含有的空气,向 第一空间25以及第四空间28排出。这样,在第一空间25和第四空间 29中冷却后的空气,向形成在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3内的第二空 间26、 27流动。流动到第二空间26、 27的空气通过第四开口部305 向第三空间28流动。流动到第三空间28的空气被再次吸入循环部24。 这样,循环部24直接向试剂箱190的底面喷出空气。因此,与将在第 一空间25和第四空间29中冷却的空气对着托盘罩302向上喷的情况 相比,试剂箱l卯和第一试剂库1内的空气的热传递率上升。在第二支架33和被第二支架33保持的试剂容器6中,在第一空 间25中冷却的空气,通过第二托盘32的第一开口部323和第二支架 33的第二开口部337向第二空间27流动。并且,在第四空间29中冷 却的空气被突起191阻止向试剂容器6的上侧流动,而是通过第二托 盘32的第五开口部339向第二空间27流动。流向第二空间25的空气被第二支架33的隔板331以及端侧板332 阻止向试剂容器6的上侧流动,而是通过形成第二空间27的相邻的试 剂容器6的侧面以及凹陷面6-1之间。此时,对各试剂容器6内的第 一试剂进行保冷。通过后的空气从形成在第二支架33上的第三开口部 338流出。这样,由于使在第一空间25和第四空间29中冷却的空气、向形 成第二空间27的各试剂容器6的侧部和底部流动,因此,可使冷却后 的空气接触各试剂容器6的大范围的表面,可高效率地对试剂容器6 内的第一试剂进行保冷。并且,突起191阻止在第四空间29中冷却的空气向试剂容器6的上侧流动。而且,第二支架33的隔板331以及端侧板332阻止流入 第二空间27的空气向试剂容器6的上侧流动。这样,可抑制试剂容器 6上方的空气流动,防止第一试剂从试剂容器6蒸发。并且,通过抑 制试剂容器6上方的空气流动,可防止由于某种第 一试剂的蒸气混入 其他的第一试剂的试剂容器6而产生的该其他的第一试剂的污染。在第一支架31和被第一支架31保持的试剂容器6中,在第一空 间25中冷却的空气,通过形成在第一托盘30上的第一开口部303和 形成在第一支架31上的第二开口部317向第二空间26流动。并且, 从形成在第二支架33上的第三开口部338流入的空气,通过形成在第 一支架31上的第五开口部319向第二空间26流出。流入第二空间26的空气,被第一支架31的隔板311以及端侧板 312阻止向试剂容器6的上侧流动,而是通过形成第二空间26的相邻 的试剂容器6的侧面以及凹陷面6-1之间。此时,对各试剂容器6内 的第一试剂进行冷却。通过后的空气从形成在第一支架31上的第三开 口部318流出。这样,由于使在第一空间25中冷却的空气向形成第二空间26的 各试剂容器6的侧部和底部流动,因此,可使冷却后的空气接触试剂 容器6的大范围的表面,可高效率地冷却试剂容器6内的第一试剂。并且,可通过第一支架31的隔板311以及端侧板312、阻止流动 到第二空间27中的空气向试剂容器6的上侧流动。这样,可抑制第一 试剂从试剂容器6蒸发。在托盘罩302中,从形成在第一支架31上的第三开口部318流动 的空气,从形成在与该第一支架31接近的托盘罩302上的第四开口部 305向第三空间28流动。此时,由于托盘罩302的上部被覆盖,因此, 阻止了空气从试剂容器6的上侧的空间流入。这样,由于可利用托盘罩302阻止空气从试剂容器6上側的空间 流入,因此,可抑制第一试剂从试剂容器6蒸发。另外,第二试剂库2内的试剂容器7与第一试剂库1内的试剂容 器6同样地进行保冷,可得到相同的效果。根据上述的实施例,使在第一空间25中冷却的空气、向被保持在 形成第二空间26的第 一支架31上的各试剂容器6的侧部和底部流动。 并且,使在第一空间25和第四空间29中冷却的空气、向被保持在形 成第二空间27的第二支架33上的各试剂容器6的侧部和底部流动。 这样,可使冷却后的空气接触各试剂容器6的大范围的表面,因此, 可高效率地对各试剂容器6内的第一试剂进行保冷。并且,通过第一支架31的隔板311和端侧板312、以及笫二支架 33的隔板331和端侧板332,可阻止流到第二空间26、 27中的空气向 试剂容器6的上侧流出。并且,突起191可阻止在第四空间29中冷却 的空气向试剂容器6的上侧流动。并且,托盘罩302可阻止从试剂容 器6的上侧空间吸引空气。这样,可抑制第一试剂从试剂容器6蒸发, 因此,可防止分析数据变差。本发明的其余的优点和变形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 见的。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描述的具体内容和代表性的实施 例。所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和由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内容限定 的思想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具有可转动地保持用于收容试剂的多个试剂容器的保持部;收容所述保持部、具有至少比所述被收容的保持部的高度高的边缘的箱体;用于所述箱体的罩;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一个外面上、通过所述一个外面冷却所述箱体以及罩内的空气的冷却部;以及安装在所述保持部上、使所述冷却后的空气在所述箱体和罩内循环的循环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还 具有壁面部件,该壁面部件具有底面和形成有第一开口部的侧面,所述壁面部件以覆盖所述循环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保持部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 一开口部的至少 一部分形成在所述被保持的试剂容器的高度方向 的大致中央部或大致中央部的下方。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所 述保持部具有保持所述试剂容器的底部,所述底部具有用于使所述冷却后的空气循环的第二开口部。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所空间内;斤含的空气, 、'、 ', - 、、 、所述循环部吸入所述壁面部件内的第三空间内所含的空气,通过 将所述吸入的空气向所述第一空间排出,使所述冷却后的空气向形成 在相邻的所述试剂容器之间的第二空间流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所 述循环部设置在所述第 一空间或所述第三空间中。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内侧的侧面,形成阻止所述冷却后的空气向所述试剂容器的 上方流动的突起部。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所 述保持部具有支架';;夕)和从下方保持所述支架的托盘,所述支 架保持设置在所述第三空间的外周的所述试剂容器的侧面以及底面的 一部分,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通过设置在所述托盘上的第三开 口部和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底部的第四开口部连接。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所 述支架具有设置在接近所述壁面部件的位置的第五开口部,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五开 口部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具有使相邻的所述试剂容器分开规定宽度的隔板,所述第二空间通过相邻的所述试剂容器和所述隔板的下面形成。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有用于将所述支架可拆装地保持在所述托盘上的第一磁 铁、和与所述第一磁铁卡合的第二磁铁或磁性体,所述第 一磁铁固定在所述托盘的上面,所述第二磁铁或磁性体固 定在所述支架的底部的下面。
12.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保持设置在圆周上的所述试剂容器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 架,该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周接近设置、保持所述试剂容器,所述托盘包括可转动地保持所迷第一支架的第一托盘、和可转动 地保持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托盘。
13. —种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具有 收纳用于收容试剂的试剂容器的箱体; 覆盖所述箱体的罩;分离地设置在所述箱体和罩内,使所述试剂容器相互分离、且可移动地保持所述试剂容器的保持部; 冷却所述箱体的冷却部;以及循环部,该循环部连接所述箱体内侧的底面与所述保持部的底部 之间的第 一空间、和形成在被所述保持部保持的相邻的试剂容器之间 的第二空间,并且连接所述第二空间、和形成在所述保持部的中央附 近的第三空间,从所述第三空间吸气、将在所述第一空间中冷却的空 气向所述第二空间输送。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部设置在所述第 一空间或所述第三空间中。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内侧的侧面上设置有突起,该突起阻止所述侧面和所述保 持部之间的第四空间内含有的空气向所述试剂容器的上方流出。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有支架和从下方可移动地保持所述支架的托盘,所述支 架保持设置在所述第三空间的外周的所述试剂容器的侧面以及所述底 面的一部分,所述第 一 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托盘上的第 一开口部和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底部的第二开口部进行连接。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具有盘部和托盘罩,所述盘部保持所述支架、在中央部具有 第三开口部;所述托盘軍通过从上侧覆盖所述第三开口部而形成所述第三空间,与所述支架接近设置,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三开口部和所 述托盘罩上的第四开口部连接。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具有使相邻的所述试剂容器仅分开规定宽度的隔板,所述第二空间通过相邻的所述试剂容器和所述隔板的下面形成。
1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具有第五开口部,该第五开口部连接所述试剂箱体内侧的侧面与所述保持部之间的第四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
20.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有用于将所述支架可拆装地保持在所述托盘上的第一磁 铁、和与所述第一磁铁卡合的第二磁铁或磁性体,所述第一磁铁固定在所述托盘的上面,所述第二磁铁或磁性体固 定在所述支架的底部的下面。
21.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保持设置在圆周上的所述试剂容器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 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周接近设置、保持所述试剂容 器,所述托盘包括可转动地保持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托盘、和可转动 地保持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托盘。
22. —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收容试剂的试剂 库和测定部,所述测定部测定所述试剂和样本的混合液,所述试剂库具有可转动地保持用于收容试剂的多个试剂容器的 保持部;收容所述保持部、具有至少比所述被收容的保持部的高度高的边 缘的箱体;用于所述箱体的罩;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一个外面上、通过所述一个外面冷却所述箱体 以及罩内的空气的冷却部;以及安装在所述保持部上、使所述冷却后的空气在所述箱体和罩内循 环的循环部。
23. —种自动分析装置,分注被检测试料和试剂、测定其混合液, 其特征在于,具有试剂库,该试剂库具有收纳用于收容所述试剂的试 剂容器的箱体、和覆盖所述箱体的罩,所述试剂库具有分离地设置在所述箱体和罩内,使所述试剂容器相互分离、且可 移动地保持所述试剂容器的保持部;冷却所述箱体的冷却部;以及循环部,该循环部连接所述箱体内侧的底面与所述保持部的底部 之间的第一空间、和形成在被所述保持部保持的相邻的试剂容器之间 的第二空间,并且连接所述第二空间、和形成在所述保持部的中央附 近的第三空间,从所述第三空间吸气、将在所述第一空间中冷却的空 气向所述第二空间输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及其试剂库,其中,保持部可转动地保持多个用于收容试剂的试剂容器。试剂箱收容保持部,具有至少比被收容的保持部的高度高的边缘。试剂罩是用于试剂箱的罩。冷却部安装在试剂箱的一个外面上、通过一个外面冷却试剂箱以及试剂罩内的空气。循环部安装在保持部上、使冷却后的空气在试剂箱和试剂罩内循环。
文档编号G01N35/00GK101334416SQ20081013178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9日
发明者佐藤尚人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