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背板、用以测试阵列背板的探针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4434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阵列背板、用以测试阵列背板的探针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特别是一种阵列背板、用以测试阵列背板的探
针及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窄框与轻量化的设计趋势兴起,目前显示面板大部份朝向外部零组件縮减与 内部设计最佳化的方向着手,外部零组件縮减降低用料与生产成本,而内部设计最佳化提 升了强健性与可靠度。通过无栅极区印刷电路板的设计(Gate PCB-less Design)将扫描驱 动侧的印刷电路板与软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 FPC)的线路转移至基板上, 同时搭配栅极端软膜覆晶(Chip0n Film,C0F)或玻璃覆晶(Chip on Glass,COG)内时脉的 串联可使系统电路连接点减少,扩大边框使用空间与重量,并达到降低显示面板材料成本。
然而在显示面板的制做过程中,若显示面板线路遭到刮伤,或者有非预期的微粒 落在显示面板线路上,造成基板线路中的各线路因短路而导通,就会造成显示面板显示异 常。例如,掉落的微粒子使得阵列背板线路中的第奇数条横向的连接线与第偶数条横向的 连接线导通,如此,将造成显示面板显示异常。 现有作法上,通常要等到显示面板处于模组(module)阶段,也就是控制晶片都设 置于显示面板上之后,利用测试线路区测试像素单元是否正常工作的时候,才可能发现导 线之间是否短路,然而如果等到这时候才发现因为阵列背板线路短路而造成显示异常,则 已经设置好的控制晶片就必须拆除甚或报废,造成材料的浪费以及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背板、用以测试阵列背板的探针及液晶显 示面板,藉由解决测试阵列背板的线路所产生的相关问题。 本发明利用导电单元贯穿信号线的覆盖层(第一基板或绝缘层),以将各信号线 电性导通至阵列背板的表面,再通过将导电单元交错配置,以使不同信号种类的信号于表 面上的输出位置水平或垂直错开。然后,搭配使用具有条状配置的导电区(导电条)的探 针进行阵列背板的线路检测。于检测时,只需将探针置于阵列背板的表面上,并使不同信号 种类的信号于表面上的输出位置分别接触不同的导电条。 本发明所揭露的阵列背板,包括第一基板、多条列信号线、多条行信号线、绝缘 层、多个第一导电单元及多个第二导电单元。 行信号线与列信号线交错配置以于第一基板上定义出一显示区域。 各列信号线具有一第一电极线段,此第一电极线段从显示区域的一侧边延伸出显
示区域。 各行信号线具有一第二电极线段,此第二电极线段从显示区域的另一侧边延伸出 显示区域。其中,第一电极线段和第二电极线段中每一条电极线段系用以输入信号给显示 区域。
7
绝缘层覆盖于第一 电极线段和第二电极线段上。 各第一导电单元贯穿绝缘层且位于第一电极线段中之一上。各第一导电单元的一 端连接至第一电极线段中之一,且另一端显露在绝缘层的表面上,以将连接之第一电极线 段电性导通至绝缘层的表面。 各第二导电单元贯穿绝缘层且位于第二电极线段中之一上。各第二导电单元的一 端连接至第二电极线段中之一,且另一端显露在绝缘层的表面上,以将连接的第二电极线 段电性导通至绝缘层的表面。 其中,连接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第一电极线段的第一导电单元于第一电极 线段上的对应位置交错配置。连接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第二电极线段的第二导电单 元于第二电极线段上的对应位置交错配置。 于此,阵列背板可更包括多个第一导电膜和多个第二导电膜。 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覆盖于绝缘层上,且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彼此电性 绝缘。 其中,位于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第一电极线段上的第一导电单元经由同一 第一导电膜电性导通,且位于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第二电极线段上的第二导电单元 经由同一第二导电膜电性导通。 于此,各第一电极线段上可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导电单元,且各第二电极线段上 亦可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导电单元。 本发明所揭露的用以测试阵列背板的探针,包括绝缘膜和多条导电条。 导电条设置于绝缘膜上。导电条的设置位置可对应于位于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信
号的电极线段上的导电单元(第一导电单元或第二导电单元),或是一对一对应于导电膜
(第一导电膜或第二导电膜)。 当探针的绝缘膜覆盖于阵列背板的绝缘层上时,导电条分别与对应的导电单元或 导电膜接触并电性导通。 此外,各导电单元可由贯穿绝缘层改变成贯穿第一基板,以将连接的电极线段电 性导通至第一基板的表面。此时,在进行阵列背板的线路测试时,则将探针覆盖于阵列背板 的第一基板上,使绝缘膜具有导电条的表面接触第一基板,并使导电条与对应的导电单元 或导电膜接触并电性导通。 本发明所揭露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前述的阵列背板、第二基板和液晶层。 第二基板对应显示区域位于第一基板上,且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阵列背板于线路测试时,可直接利用与其匹配的探针覆 盖于阵列背板的表面上,以使探针的导电条与阵列背板的线路(信号线)电性导通。如此
一来,无需额外设计延伸线路(例如短路条(shortingbar))以提供测试使用,即可轻易地 利用探针进行阵列背板的线路测试。并且于测试后,无须额外制程来将信号线与供测试使 用的延伸线路切断。 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 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图1A及图1B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阵列背板的示意图,其中图1B中未绘制 出绝缘层; 图2A为图IB中区块A的放大图,且图中未绘制出绝缘层; 图2B为图IB中区块B的放大图,且图中未绘制出绝缘层; 图3A为第一实施例的一导电单元群组的放大导电单元群组的放大图; 导电单元群组的放大图; 导电单元群组的放大图; 导电单元群组的截面图,




线;
线;
线;
线;
线;

图3B为第二实施例的-图3C为第三实施例的-图3D为第四实施例的-图4A为第五实施例的-
图4B为第六实施例的-图4C为第七实施例的-图4D为第八实施例的-图4E为第九实施例的-
-导电单元群组的截面图 -导电单元群组的截面图 -导电单元群组的截面图 -导电单元群组的截面图
,其中剖面线垂直图1B中的信号 ,其中剖面线垂直图1B中的信号 ,其中剖面线垂直图1B中的信号 ,其中剖面线垂直图1B中的信号 ,其中剖面线垂直图1B中的信号
图5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以测试阵列背板的探针的示意图; 图5B、5C及图5D为利用图5A探针进行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阵列背板的线路测 试的实施示意图; 图5E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以测试阵列背板的探针的截面图,其中剖面线 垂直图5A中的导电条; 图6为第十实施例的一导电单元群组的截面图,其中剖面线垂直图1B中的信号
线;

线;
号线;
号线;




信号线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阵列背板的示意图8A为第十一实施例的一导电单元群组的截面图,其中剖面线垂直图7中的信号
图8B为第十二实施例的一导电单元群组的截面图,其中剖面线垂直第7图中的信
图8C为第十三实施例的一导电单元群组的截面图,其中剖面线垂直第7图中的信
图9A为图7中列信号线的局部放大图; 图9B为图7中行信号线的局部放大图10为利用探针进行图7的阵列背板的线路测试的实施示意图; 图IIA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阵列背板的示意图11B为第十四实施例的一导电单元群组的截面图,其中剖面线垂直图11A中的
9
图12为利用探针进行图11A的阵列背板的线路测试的实施示意图13A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阵列背板的示意图13B为第十五实施例的一导电单元群组的截面图,其中剖面线垂直信号线图14为利用探针进行图13A的阵列背板的线路测试的实施示意图1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号10液晶显示面板100 阵列背板
110第一基板110b 表面
130信号线130a 第一导体层130b第二导体层130L电极线段132列信号线132L第一电极线段134行信号线134L第二电极线段140显示区域140a显示区140b遮光区150绝缘层150a表面152绝缘层154绝缘层160电极170导电单元172a第一导电单元172b第一导电单元172c第一导电单元172d第一导电单元172e第一导电单元172f第一导电单元174a第二导电单元174b第二导电单元174c第二导电单元174d第二导电单元174e第二导电单元174f第二导电单元192a第一导电膜192b第一导电膜192c第一导电膜194a第二导电膜194b第二导电膜194c第二导电膜200探针210绝缘膜230a导电条230b导电条230c导电条300第二基板400液晶层402液晶V导电单元群组Dr红色(R)像素i約数据信号Dg绿色(G)像素的数据信号Db蓝色(B)像素的数据信号Sr红色(R)像素的扫描信号Sg绿色(G)像素的扫描信号Sb蓝色(B)像素的扫描信号LI -延伸线延伸线L3 ^延伸线延伸线
10
L5 延伸线 L6 延伸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于此,用导电单元贯穿线路(即下述的信号线)的覆盖层(第一基板或绝缘层), 以将各线路电性导通至阵列背板的表面。再者,可通过将导电单元交错配置,以使不同信号 种类的信号于表面上的输出位置水平或垂直错开。并且,可搭配使用具有条状配置的导电 区(以下称之为导电条)的探针进行阵列背板的线路检测。于检测时,只需将探针置于阵 列背板的表面上,并使不同信号种类的信号于表面上的输出位置分别接触不同的导电条。
图1A及图1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阵列背板的示意图。图2A为图IB中区块 A的放大图。图2B为图1B中区块B的放大图。 参照图1A、图1B、图2A及图2B,阵列背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多条信号线(即 图式中的132和134,以下统称130)、绝缘层150和多个导电单元(即图式中的172a_172f 和174a-174f,以下统称170)。其中,为了清楚显示各元件,于图1B、图2A及图2B图中忽略 绝缘层150。 此些信号线130配置于第一基板110的表面上。并且,此些信号线130可分为列 方向延伸的多条列信号线132和行方向延伸的多条行信号线134。行信号线134与列信号 线132交错配置以于第一基板110上定义出一显示区域140。其中,显示区域140涵盖显示 区140a与遮光区140b。 各信号线130具有一电极线段(即图式中的132L和134L,以下统称130L)。此电 极线段130L延伸出显示区域140的侧边。换言之,各信号线130于显示区域140外侧的线 段称之为电极线段130L。 于各电极线段130L上具有对应各信号线130的电极区块160。各信号线130可经 由电极线段130L上的电极区块160输入信号(例如对应红色(R)像素的扫描信号、对应 绿色(G)像素的扫描信号、对应蓝色(B)像素的扫描信号、对应红色(R)像素的数据信号、 对应绿色(G)像素的数据信号、或对应蓝色(B)像素之数据信号等)并将输入的信号传送 至显示区域140。换言之,驱动晶片(IC)电性接合(binding)于电极区块160上,以将信号 输入至电极线段130L。 为方便说明,以下将列信号线132的电极线段称之为第一电极线段132L,而行信 号线134的电极线段称之为第二电极线段134L。 第一电极线段132L从显示区域140的一侧边(以下称第一侧边)延伸出来,且第 二电极线段134L从显示区域140的另一侧边(以下称第二侧边)延伸出来。其中,第一侧 边和第二侧边可分别为显示区域140的相邻且相交的两侧边。 于第一基板110上形成有一绝缘层150,且此绝缘层150覆盖第一电极线段132L 与第二电极线段134L。 各电极线段130L上形成有贯穿绝缘层150的一组或多组导电单元群组V。并且, 各电极线段130L上的导电单元群组V可位于电极160的两侧。各组导电单元群组V可由 单一导电单元170所组成(如图3A、图3B及图4A所示),抑或是由相邻配置的多个导电单 元170所组成(如图3C、图3D及图4B所示)。其中,此导电单元170可为盲孔型式(如图 4A所示)、贯孔型式(如图4C所示)或插塞型式(如图4D所示)。于此,盲孔型式的导电单元170为在贯孔的内壁上及贯孔底部的电极线段130L的表面上涂布有导电物质(如图 4A所示),以藉由涂布的导电物质将电极线段130L的电性导通至阵列背板的表面。贯孔型 式的导电单元170为在贯孔的内壁上涂布有导电物质(如图4C所示),以藉由内壁上涂布 的导电物质将电极线段130L的电性导通至阵列背板的表面。插塞型式的导电单元170为 在贯孔内完全填充满导电物质(如图4D所示),以藉由内壁上涂布的导电物质将电极线段 130L的电性导通至阵列背板的表面。。其中,为了清楚显示各元件,于图3A-图3D中忽略绝 缘层150。 各导电单元170贯穿绝缘层150。并且,各导电单元170的一端耦接电极线段 130L,而另一端则显露于绝缘层150相对第一基板110的另一侧的表面150a上。因此,电 极线段130L可经由耦接的导电单元170电性导通至绝缘层150的表面150a。其中,各导电 单元170可垂直贯穿绝缘层150并直接将耦接之的电极线段130L电性导通至绝缘层150 相对侧的表面150a。 于此,信号线可为单一导体层(如图4A-图4D所示的电极线段130L),亦可为类似 于同轴电缆线的结构(cable)的双导体层(如图4E所示的130a、130b)。
当信号线130为类似于同轴电缆线的结构时,第一导体层130a位于第一基板110 表面上,而第二导体层130b位于第一导体层130a相对第一基板110的另一侧,且第一导体 层130a和第二导体层130b之间夹设有绝缘层152。于第二导体层130b上再覆盖有另一绝 缘层154。 S卩,第二导体层130b夹设于绝缘层152和绝缘层154之间。此时,导电单元170 贯穿绝缘层152、第二导体层130b和绝缘层154,并且导电单元170会将第一导体层130a 和第二导体层130b电性导通至绝缘层154相对第二导体层130b的另一侧表面154a。
为方便说明,以下将位于第一电极线段132L上的导电单元170称之为第一导 电单元172a-172f,且将位于第二电极线段134L上的导电单元170称之为第二导电单元 174a-174f。 其中,位于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第一电极线段132L上的第一导电单元 172a-172f相对地彼此交错配置,并且位于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第二电极线段134L 上的第二导电单元174a-174f相对地彼此交错配置。 举例来说,参照图2A,假设设置有第一导电单元172a、172d的第一电极线段130L 提供红色(R)像素的数据信号Dr、设置有第一导电单元172b、172e的第一电极线段130L提 供绿色(G)像素的数据信号Dg、而设置有第一导电单元172c、172f的第一电极线段提供蓝 色(B)像素之数据信号Db。此时,第一导电单元172a、172d位于第一电极线段132L上的对 应位置会与第一导电单元172b、172c、172e、172f位于第一电极线段132L上的对应位置错 开。再者,第一导电单元172b、172e位于第一电极线段132L上的对应位置还会与第一导电 单元172c、172f位于第一电极线段132L上的对应位置错开。 同样地,参照图2B,假设设置有第二导电单元174a、174d的第二电极线段134L提 供红色(R)像素的扫描信号Sr、设置有第二导电单元174b、174e的第二电极线段134L提供 绿色(G)像素的扫描信号Sg、而设置有第二导电单元174c、174f的第二电极线段134L提供 蓝色(B)像素的扫描信号Sb。此时,第二导电单元174a、174d位于第二电极线段134L上的 对应位置会与第二导电单元174b、174c、174e、174f位于第二电极线段134L上的对应位置 错开。再者,第二导电单元174b、174e位于第二电极线段134L上的对应位置还会与第二导
12电单元174c、174f位于第二电极线段134L上的对应位置错开。 于此,可将位于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信号(即,Dr/Dg/Db)的第一电极线段132L上 的第一导电单元172a、172d/172b、172e/172c、172f配置在相同对应位置上。换言之,位于 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信号(即,Dr/Dg/Db)的第一电极线段132L上的第一导电单元172a、 172d/172b、172e/172c、172f可位于列方向延伸之同一延伸线Ll/L2/L3上。而位于输入不 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第一电极线段132L上的第一导电单元172a、172b、172c/172a、172e、 172f/172d、172e、172f/172d、172b、172c则位于列方向延伸之不同延伸线Ll、 L2、 L3上,即 在同一延伸线L1/L2/L3上不存在位于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信号(即,Dr、Dg、Db)的第一电 极线段132L上的第一导电单元172b、172c、172e、172f/172a、172c、172d、172f/172a、172b、 172d、172e。 同样地,可将位于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信号(即,Sr/Sg/Sb)的第二电极线段134L 上的第二导电单元174a、 174d/174b、 174e/1724c、 174f配置在相同对应位置上。换言之, 位于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信号(即,Sr/Sg/Sb)的第二电极线段134L上的第二导电单元 174a、174d/174b、174e/174c、174f可位于列方向延伸的同一延伸线L4/L5/L6上。而位于 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第二电极线段134L上的第二导电单元174a、174b、174c/174a、 174e、174f/174d、174e、174f/174d、174b、174c则位于列方向延伸的不同延伸线L4、 L5、 L6 上,即在同一延伸线L4/L5/L6上不存在位于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信号(即,Sr、Sg、Sb)的第 二电极线段134L上的第二导电单元174b、 174c、 174e、 174f/174a、 174c、 174d、 174f/174a、 174b、174d、174e。 上述所指的延伸线L1-L6仅为虚拟的假想线,并非实际存在的实线。其中,此延 伸线Ll-L6可为直线。再者,对应不同信号种类的延伸线Ll、 L2、 L3/L4、 L5、 L6可相互平 行。即,位于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第一电极线段132L上的第一导电单元172a、172b、 172c/172a、 172e、 172f/172d、 172e、 172f/172d、 172b、 172c可位于列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 不同延伸线L1、L2、L3上。而位于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第二电极线段134L上的第二 导电单元174a、174b、174c/174a、174e、174f/174d、174e、174f/174d、174b、174c则位于行 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不同延伸线L4、 L5、 L6上。 如此一来,即可直接利用与此阵列背板100匹配的探针200来进行阵列背板100 的线路检测。 参照图5A及图5B,此用以测试阵列背板100的探针200包括绝缘膜210和多条导 电条230a、230b、230c。 此些导电条230a、230b、230c设置于绝缘膜210的表面上。其中,绝缘膜210可为 橡胶。此时,导电条230a、230b、230c可为镶于橡胶表面上的金属线。
参照图5C图,就用以测试列信号线132来说,各导电条230a/230b/230c的设置 位置会分别对应位于输入一种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第一电极线段132L上的导电单元群组 V (即,第一导电单元172a、 172d/172b、 172e/172c、 172f)。于测试时,将探针200覆盖于阵列 背板100的绝缘层150上,使绝缘膜210具有导电条230a、230b、230c的表面210a接触绝缘 层150,并使导电条230a/230b/230c与对应的第一导电单元172a、 172d/172b、 172e/172c、 172f接触并电性导通。换言之,位于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第一电极线段132L上的第 一导电单元172a、172d/172b、172e/172c、172f会经由同一导电条230a/230b/230c而电性导通。 参照图5D,就用以测试行信号线134来说,各导电条230a/230b/230c的设置位置 会分别对应位于输入一种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第二电极线段134L上的导电单元群组V(即, 第二导电单元174a、 174d/174b、 174e/174c、 174f)。于测试时,将探针200覆盖于阵列背板 100的绝缘层150上,使绝缘膜210具有导电条230a、230b、230c的表面210a触绝缘层150, 并使导电条230a/230b/230c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导电单元174a、 174d/174b、 174e/174c、 174f接触并电性导通。换言之,位于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第二电极线段134L上的第 二导电单元174a、174d/174b、174e/174c、174f会经由同一导电条230a/230b/230c而电性 导通。 其中,当位于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电极线段130L上的导电单元170位于相 互平行的不同延伸线Ll、 L2、 L3/L4、 L5、 L6上时,导电条230a、230b、230c可以同方向延伸 且平行排列于绝缘膜210上。 此外,参照图5E,导电条230a、230b、230c可凸设于绝缘膜210上,以增加与对应的 导电单元170的接触性。 再者,参照图6,导电单元170(即第一导电单元172a、172b、172c、172d、172e、172f 和第二导电单元174a、174b、174c、174d、174e、174f)可设计成突起于绝缘层150的表面 150a上,以增加与探针上对应的导电条230a、230b、230c的接触性。 抑或,参照图7及图8A-图8C,分别针对第一导电单元172a、172b、172c、172d、 172e、172f和第二导电单元174a、174b、174c、174d、174e、174f,利用导电膜(即图式中的 192a、192b、192c、194a、194b和194c,以下统称190)覆盖于绝缘层150上,以电性导通位 于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电极线段130L上的导电单元群组V(第一导电单元172a、 172d/172b、 172e/172c、 172f或第二导电单元174a、 174d/174b、 174e/174c、 174f)。
请再合并参照图9A及图9B,为方便描述,以下将对应第一导电单元172a、172b、 172c、172d、172e、172f的导电膜190称之为第一导电膜192a、 192b、 192c,且将对应第二 导电单元174a、174b、174c、174d、174e、174f的导电膜190称之为第二导电膜194a、194b、 194c。 此阵列背板IOO可更包括多个第一导电膜192a、192b、192c和多个第二导电膜 194a、194b、194c。 第一导电膜192a、192b、192c和第二导电膜194a、 194b、 194c覆盖于绝缘层150上 且彼此电性绝缘。 其中,各第一导电单元172a/172b/172c/172d/172e/172f(如图式中的170)的两 端分别直接连接一第一电极线段132L(如图式中的130L)和一第一导电膜192a/192b/192c (如图中的190),且各第二导电单元174a/174b/174c/174d/174e/174f (如图式中之 170)的两端则分别直接连接一第二电极线段134L(如图中的130L)和一第二导电膜 194a/194b/194c(如图中的190)。 并且,位于输入相同信号种类之信号之第一电极线段132L上的第一导电单元 172a、172d/172b、172e/172c、172f经由同一第一导电膜192a/192b/192c电性导通。也就是 说,连接至同一第一导电膜192a/192b/192c的第一导电单元172a、 172d/172b、 172e/172c、 172f,其另一端所连接的第一电极线段132L系提供相同信号种类之信号Dr/Dg/Db。
14
同样地,位于输入相同信号种类之信号之第二电极线段134L上的第二导电单元
174a、174d/174b、174e/174c、174f经由同一第二导电膜194a/194b/194c电性导通。也就是
说,连接至同一第二导电194a/194b/194c膜的第二导电单元174a、 174d/174b、 174e/174c、
174f,其另一端所连接的第二电极线段134L系提供相同信号种类之信号Sr/Sg/Sb。 于此,第一导电膜192a、 192b、 192c和第二导电膜194a、 194b、 194c系为在同一层。
其中,各第一导电膜192a/192b/192c和各第二导电膜194a/194b/194c可由一完整的导电
膜层经由图案化成多个各自独立的区块而形成。 其中,当位于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电极线段130L上的导电单元170位于 相互平行之不同延伸线Ll/L2/L3/L4/L5/L6上时,导电膜190可以同方向延伸且平行排列 于绝缘层150上。换言之,当位于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第一电极线段132L上的第 一导电单元172a、172d/172b、172e/172c、172f排列成一以行方向延伸的直线(延伸线LI/ L2/L3)上时,将此些第一导电单元172a、172d/172b、172e/172c、172f相互导通的第一导 电膜192a/192b/192c可以行方向延伸,以分别覆盖此些第一导电单元(即,位于输入不同 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电极线段上的第一导电单元172a、172d/172b、172e/172c、172f)。而当 位于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第二电极线段134L上的第二导电单元174a、174d/174b、 174e/174c、174f排列成一以列方向延伸的直线(延伸线L4/L5/L6)上时,将此些第二导电 单元174a、174d/174b、174e/174c、174f相互导通的第二导电膜194a/194b/194c则可以列 方向延伸,以分别覆盖此些第二导电单元(即,位于输入不同信号种类之信号的电极线段 上的第二导电单元174a、174d/174b、174e/174c、174f)。 此时,参照图10,对于用以测试列信号线132的探针200,各导电条 230a/230b/230c的设置位置会一对一对应第一导电膜192a/192b/192c。于测试时,将 探针200覆盖于阵列背板100的绝缘层150上,使绝缘膜210具有导电条230a、230b、 230c的表面210a接触绝缘层150,并使导电条230a/230b/230c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电膜 192a/192b/192c接触并电性导通。 对于用以测试行信号线134的探针200,各导电条230a/230b/230c的设置位置会 一对一对应第二导电膜194a/194b/194c。于测试时,将探针200覆盖于阵列背板100的绝 缘层150上,使绝缘膜210具有导电条230a、230b、230c的表面210a接触绝缘层150,并使 导电条230a/230b/230c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导电膜194a/194b/194c接触并电性导通。
此外,参照图11A及图11B,导电单元170亦可是将电极线段130L电性导通至第一 基板110相对设置此电极线段130L的另一侧表面110b。于此,各导电单元170由贯穿绝 缘层150改变成贯穿第一基板110。并且,各导电单元170的一端耦接电极线段130L,而另 一端则显露于第一基板110相对电极线段130L的另一侧的表面110b上。因此,电极线段 130L可经由耦接的导电单元170电性导通至第一基板110的表面110b。其中,各导电单元 170可垂直贯穿第一基板110并直接将耦接的电极线段130L电性导通至第一基板110相对 侧的表面110b。其余设计大致上与前述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12,于此阵列背板100的线路测试时,将探针200覆盖于阵列背板100的第 一基板IIO(即,第一基板110相对于电极线段130L的另一侧表面110b)上,使绝缘膜210 具有导电条230a、230b、230c的表面210a接触第一基板110,并使导电条230a、230b、230c 与对应的导电单元170(第一导电单元或第二导电单元)接触并电性导通。探针200的设计大致上与前述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再者,参照图13A图13B,抑可利用导电膜190覆盖于第一基板IIO上,以电性导通 位于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信号的电极线段130L上的导电单元170 (第一导电单元或第二导 电单元)。 于此,第一导电膜192a、192b、192c和第二导电膜194a、 194b、 194c覆盖于第一基 板110相对于电极线段130L的另一侧表面110b上且彼此电性绝缘。其余设计大致上与前 述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14,于此阵列背板110的线路测试时,则将探针200覆盖于阵列背板110的 第一基板110 (即,第一基板110相对于电极线段130L的另一侧表面110b)上,使绝缘膜210 具有导电条230a、230b、230c的表面210a接触第一基板110,并使导电条230a/230b/230c 与对应的导电膜190(第一导电膜192a/192b/192c或第二导电膜194a/194b/194c)接触并 电性导通。探针的设计大致上与前述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阵列背板100可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10上。 参照图15,第二基板300对应显示区域140位于第一基板110上,并于其中填充 液晶402,以于形成一液晶层400于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300之间。换言之,第一基板 100与第二基板300对向设置,且第二基板300面向第一基板100具有显示区域140的表 面。其中,此第二基板300可为一彩色滤光片基板。于此,阵列背板100的设计大致上与前 述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阵列背板于线路测试时,可直接利用与其匹配的探针覆 盖于阵列背板的表面上,以使探针的导电条与阵列背板的线路(信号线)电性导通。如此
一来,无需额外设计延伸线路(例如短路条(shortingbar))以提供测试使用,即可轻易地 利用探针进行阵列背板的线路测试。并且于测试后,无须额外制程来将信号线与供测试使 用的延伸线路切断。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 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为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发明所界定的 保护范围请参考的权利要求书。
1权利要求
一种阵列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背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复数条列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以及复数条行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其中所述这些行信号线与所述这些列信号线交错配置以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定义出一显示区域;其中,各所述列信号线具有一第一电极线段延伸出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边,各所述第一电极线段用以输入信号给所述显示区域;其中,各所述行信号线具有一第二电极线段,延伸出所述显示区域的另一侧边,各条所述第二电极线段用以输入信号给所述显示区域;以及其中,所述阵列背板更包括一绝缘层,覆盖于所述这些第一电极线段和所述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上;复数个第一导电单元,贯穿所述绝缘层,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这些第一电极线段中之一,且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另一端显露在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上;以及复数个第二导电单元,贯穿所述绝缘层,各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中之一,且各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的另一端显露在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背板,其特征在于,连接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所述信号的 所述第一电极线段的所述这些第一导电单元于所述这些第一电极线段上的对应位置交错 配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背板,其特征在于,连接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所述信号的 所述第二电极线段的所述这些第二导电单元于所述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上的对应位置交错 配置。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背板更包括 复数个第一导电膜,覆盖于所述绝缘层上,所述这些第一导电膜彼此电性绝缘;以及 复数个第二导电膜,覆盖于所述绝缘层上,所述这些第二导电膜彼此电性绝缘且与所述这些第一导电膜电性绝缘;其中,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所述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这些第一导电膜中之一,且各所 述第二导电单元的所述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这些第二导电膜中之一 ;以及其中,位于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所述信号的所述这些第一电极线段上的所述这些第一 导电单元经由同一所述第一导电膜电性导通,且位于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所述信号的所述 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上的所述这些第二导电单元经由同一所述第二导电膜电性导通。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第一导电膜以列方向延伸。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第二导电膜以行方向延伸。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背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电极线段上具有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且各所述第二电极线段上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电单元。
8. —种用以测试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阵列背板的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背板 的探针包括一绝缘膜;以及复数条导电条,设置于所述绝缘膜上,各所述导电条位置上对应位于输入相同信号种 类的所述信号的所述这些第一电极线段上的所述这些第一导电单元或位于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所述信号的所述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上的所述这些第二导电单元;其中,当所述绝缘膜覆盖于所述绝缘层上时,所述这些导电条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这些 第一导电单元或对应的所述这些第二导电单元接触并电性导通。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导电条凸设于所述绝缘膜上。
10. —种用以测试权利要求4所述的所述阵列背板的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背板 的探针包括一绝缘膜;以及复数条导电条,设置于所述绝缘膜上,位置上一对一对应所述这些第一导电膜或一对 一对应所述这些第二导电膜;其中,当所述绝缘膜覆盖于所述绝缘层上时,所述这些导电条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这些 第一导电膜或对应的所述这些第二导电膜接触并电性导通。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导电条凸设于所述绝缘膜上。
12. —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复数条列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复数条行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其中所述这些行信号线与所述这些列信号线 交错配置以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定义出一显示区域;一第二基板,对应所述显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以及 一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其中,各所述列信号线具有一第一电极线段延伸出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边,各所述第 一电极线段用以输入信号给所述显示区域;其中,各所述行信号线具有一第二电极线段,延伸出所述显示区域的另一侧边,各条所 述第二电极线段用以输入信号给所述显示区域;以及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更包括一绝缘层,覆盖于所述这些第一 电极线段和所述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上; 复数个第一导电单元,贯穿所述绝缘层,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位于所述这些第一 电极线段中之一上,其中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这些第一电极线段中之一,且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另一端显露在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上;以及复数个第二导电单元,贯穿所述绝缘层,各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位于所述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中之一上,其中各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中之一,且各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的另一端显露在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上。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连接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所述 信号的所述第一电极线段的所述这些第一导电单元于所述这些第一电极线段上的对应位 置交错配置。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连接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所述信 号的所述第二电极线段的所述这些第二导电单元于所述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上的对应位置 交错配置。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更包括 复数个第一导电膜,覆盖于所述绝缘层上,所述这些第一导电膜彼此电性绝缘;以及复数个第二导电膜,覆盖于所述绝缘层上,所述这些第二导电膜彼此电性绝缘且与所 述这些第一导电膜电性绝缘;其中,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所述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这些第一导电膜中之一,且各所 述第二导电单元的所述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这些第二导电膜中之一 ;以及其中,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所述信号的所述这些第一电极线段上的所述这些第一导电 单元经由同一所述第一导电膜电性导通,且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所述信号的所述这些第二 电极线段上的所述这些第二导电单元经由同一所述第二导电膜电性导通。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第一导电膜以列方向 延伸。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第二导电膜以行方向 延伸。
18.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电极线段上具有至 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且各所述第二电极线段上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电单元。
19.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为一彩色滤光片 基板。
20. —种阵列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背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复数条列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以及复数条行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其中所述这些行信号线与所述这些列信号线 交错配置以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定义出一显示区域;其中,各所述列信号线具有一第一电极线段延伸出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边,各所述第 一电极线段用以输入信号给所述显示区域;其中,各所述行信号线具有一第二电极线段,延伸出所述显示区域的另一侧边,各条所 述第二电极线段用以输入信号给所述显示区域;以及其中,所述阵列背板更包括一绝缘层,覆盖于所述这些第一 电极线段和所述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上; 复数个第一导电单元,贯穿所述第一基板,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位于所述这些第一 电极线段中之一上,其中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这些第一电极线段中之一,且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另一端显露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以及复数个第二导电单元,贯穿所述第一基板,各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位于所述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中之一上,其中各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中之一,且各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的另一端显露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阵列背板,其特征在于,连接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所述信号 的所述第一电极线段的所述这些第一导电单元于所述这些第一电极线段上的对应位置交 错配置。
22.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阵列背板,其特征在于,连接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所述信号 的所述第二电极线段的所述这些第二导电单元于所述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上的对应位置交 错配置。
23.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阵列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背板更包括复数个第一导电膜,覆盖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这些第一导电膜彼此电性绝缘;以及复数个第二导电膜,覆盖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这些第二导电膜彼此电性绝缘且与 所述这些第一导电膜电性绝缘;其中,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所述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这些第一导电膜中之一,且各所 述第二导电单元的所述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这些第二导电膜中之一 ;以及其中,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所述信号的所述这些第一电极线段上的所述这些第一导电 单元经由同一所述第一导电膜电性导通,且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所述信号的所述这些第二 电极线段上的所述这些第二导电单元经由同一所述第二导电膜电性导通。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阵列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第一导电膜以列方向延伸。
25.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阵列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第二导电膜以行方向延伸。
26.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阵列背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电极线段上具有至少一 个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且各所述第二电极线段上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电单元。
27. —种用以测试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所述阵列背板的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背 板的探针包括一绝缘膜;以及复数条导电条,设置于所述绝缘膜上,各所述导电条位置上对应位于输入相同信号种 类的所述信号的所述这些第一电极线段上的所述这些第一导电单元或位于输入相同信号 种类的所述信号的所述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上的所述这些第二导电单元;其中,当所述绝缘膜覆盖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时,所述这些导电条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这 些第一导电单元或对应的所述这些第二导电单元接触并电性导通。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导电条凸设于所述绝缘膜上。
29. —种用以测试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所述阵列背板的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背 板的探针包括一绝缘膜;以及复数条导电条,设置于所述绝缘膜上,位置上一对一对应所述这些第一导电膜或一对 一对应所述这些第二导电膜;其中,当所述绝缘膜覆盖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时,所述这些导电条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这 些第一导电膜或对应的所述这些第二导电膜接触并电性导通。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导电条凸设于所述绝缘膜上。
31. —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复数条列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复数条行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其中所述这些行信号线与所述这些列信号线 交错配置以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定义出一显示区域;一第二基板,对应所述显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以及 一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其中,各所述列信号线具有一第一电极线段延伸出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边,各所述第 一电极线段用以输入信号给所述显示区域;其中,各所述行信号线具有一第二电极线段,延伸出所述显示区域的另一侧边,各条所述第二电极线段用以输入信号给所述显示区域;以及 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更包括一绝缘层,覆盖于所述这些第一 电极线段和所述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上; 复数个第一导电单元,贯穿所述第一基板,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位于所述这些第一 电极线段中之一上,其中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这些第一电极线段中之一, 且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另一端显露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以及复数个第二导电单元,贯穿所述第一基板,各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位于所述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中之一上,其中各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中之一,且各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的另一端显露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
32.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连接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所述 信号的所述第一电极线段的所述这些第一导电单元于所述这些第一电极线段上的对应位 置交错配置。
33.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连接输入不同信号种类的所述 信号的所述第二电极线段的所述这些第二导电单元于所述这些第二电极线段上的对应位 置交错配置。
34.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更包括 复数个第一导电膜,覆盖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这些第一导电膜彼此电性绝缘;以及 复数个第二导电膜,覆盖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这些第二导电膜彼此电性绝缘且与所述这些第一导电膜电性绝缘;其中,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所述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这些第一导电膜中之一,且各所 述第二导电单元的所述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这些第二导电膜中之一 ;以及其中,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所述信号的所述这些第一电极线段上的所述这些第一导电 单元经由同一所述第一导电膜电性导通,且输入相同信号种类的所述信号的所述这些第二 电极线段上的所述这些第二导电单元经由同一所述第二导电膜电性导通。
35.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第一导电膜以列方向 延伸。
36.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第二导电膜以行方向 延伸。
37.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电极线段上具有至 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且各所述第二电极线段上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电单元。
38.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为一彩色滤光片 基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阵列背板、用以测试阵列背板的探针及液晶显示面板,阵列背板,是利用导电单元贯穿信号线的覆盖层,以将各信号线电性导通至阵列背板的表面,再通过将导电单元交错配置,以使不同信号种类的信号于表面上的输出位置水平或垂直错开。然后,搭配使用具有条状配置的导电区块(导电条)的探针进行阵列背板的线路检测。于检测时,只需将探针置于阵列背板的表面上,并使不同信号种类的信号于表面上的输出位置分别接触不同的导电条。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无需额外设计延伸线路以提供测试使用,即可轻易地利用探针进行阵列背板的线路测试。并且于测试后,无须额外制程来将信号线与供测试使用的延伸线路切断。
文档编号G01R1/067GK101738806SQ200910258158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1日
发明者江国本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