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速度场的旋涡破裂点位置判断方法

文档序号:5874552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二维速度场的旋涡破裂点位置判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二维速度场的旋涡破裂点位置判断方法,属于航空航天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在某些存在柱面旋涡的流动中,当发生旋涡涡核突然增大,旋涡轴线方向速度 急剧减小,轴线某些位置处出现流动滞止,并伴随有中心线附近的局部区域回流,这种 现象就是旋涡破裂(vortex breakdown)。旋涡破裂现象主要出现在机翼前缘涡流动和飞行 器大迎角机身涡流动中。对于机翼,这种复杂的旋涡破裂流动会引起气动力剧变、机翼 颤振、流动不稳定且难以控制等问题。对于机身,旋涡的非对称破裂会产生侧向力、偏 航力矩,导致横向控制的不稳定。大量研究表明旋涡破裂点位置是影响飞行器气动特性 的重要参数。准确判断涡破裂点位置为分析旋涡破裂的流动机理,分析旋涡破裂流动对 飞行器气动力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在涡破裂流动的研究中,判断涡破裂点位置 成为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现有的判断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流动显示方法通过定性观测旋涡涡轴 的变化进行判断;另一类是采用三维定量测量的方式对涡核轴线方向速度的变化进行判 断。流动显示方法包括染色线显示,纹影显示和烟雾显示。这些观测方法可将涡核轴线 显示出来。判断方法是涡轴突然消失或扩散的位置判断为涡破裂点。定性观测方法判 断精度较低,此类方法多见于较早的研究,目前较少使用。定量测量的主要方法包括热 线探头、激光多普勒测速(LDV)、三维全流场测量技术(3DPIV)。这些测量手段均可获 得沿涡核轴线方向上的速度分布,判断方法是涡核轴向速度突然减小至零或接近零的 点为涡破裂点。三维测量技术可获得三维速度场,但测量过程较为复杂,实验准备和数 据处理时间较长,实验效率很低。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均未见具有较高效率和较高准确 度的判断方法。目前二维测速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实验效率较高。目前国内外研究中, 均未见采用二维速度场信息对涡破裂点位置进行判断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基于二维速度场的旋涡破裂点位置判断方法,具有较 高的实验效率和准确度。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存在涡破裂现象的流动。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的,即通过二维速度场内涡核涡量沿涡轴 的梯度变化来判断涡破裂点位置。通过已有的研究可知,对于旋涡破裂,除了旋涡轴线 方向速度大小减小为零这一特征外,另一重要特征是在垂直于涡轴的平面内旋涡涡核突 然膨胀、扩散,周向速度梯度急剧减小。而周向速度梯度又与旋涡的涡量成正比,因而 会带来涡核区域涡量的急剧减小。这是基于二维速度场的涡破裂点位置判断方法的物理 基础。下面具体阐述本发明的实现方法。本发明的判断方法需要得到各垂直于涡轴平面内的二维速度向量场(Ul,V1)及平面内各速度向量的坐标位置(X1, Y1) O坐标系定义如

图1所示,选取模型顶点为坐标原 点,xy平面与涡轴垂直,ζ向与涡轴共线。通过任意二维测速系统如2DPIV、二维热线 风速仪、二维LDV等设备,均可测量得到垂直于涡轴平面内的二维速度向量场及速度向 量坐标位。本发明的判断方法需要得到垂直于涡轴平面内涡核的二维坐标位置和涡量。将 二维速度向量场(U1, V1)及平面内各速度向量的坐标位置(Xl,y)代入涡量计算公式 (1),可得到第i(l...,η)个平面内的涡量场(ω),定义旋涡内涡量值最大的区域为涡 核。可从等涡量线图中得到第i个平面内,涡核的二维坐标位置(<,乂)及涡核区的涡量
权利要求
1.基于二维速度场的旋涡破裂点位置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获取二维速度 场、计算旋涡涡量、判断垂直于涡轴平面内的涡核位置、计算涡核涡量轴向梯度四个步 骤,找出涡核涡量轴向梯度最大的轴向位置,达到对旋涡破裂点位置进行判断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速度场的旋涡破裂点位置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二维测速系统获取垂直于涡轴平面内的二维速度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速度场的旋涡破裂点位置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垂直于涡轴平面二维速度场计算得到垂直于涡轴平面内的涡量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速度场的旋涡破裂点位置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判断旋涡涡量最大值区域为旋涡涡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速度场的旋涡破裂点位置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判断涡核涡量轴向梯度最大的轴向位置为涡破裂点。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速度场的旋涡破裂点位置判断方法在各种旋涡 破裂现象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内容是一种判断旋涡破裂点位置的方法。通过获取垂直于涡轴平面内的二维速度场、计算旋涡涡量、判断涡核位置、计算涡核涡量轴向梯度四个步骤,找出涡核涡量轴向梯度最大的轴向位置,从而达到对旋涡破裂点位置进行判断的目的。
文档编号G01M10/00GK102012309SQ20101022377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日
发明者武广兴, 王延奎, 田伟, 董超, 邓学蓥, 马宝峰 申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